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校学生处分制度浅析及对策-----基于广西某高校数据分析摘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广西某高校的学生处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学生处分制度的改革,做到依法管理、处罚得当,以更有效的规范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发挥学生纪律处分制度育人功能与价值,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依法治校和教育管理民主化。
关键词:高校;学生处分制度;存在问题;原则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方式要进行改革创新,其中也包括制度改革。
本文主要从广西某高校大学学生处分相关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使学生管理制度更科学、更有效率,对学生管理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塑造高校良好的学风。
一、广西大学学生处分情况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上主要是依据国家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具体条文中有多处明确为“由学校规定”或“按学校规定”办理,给予了高校修订制度的自主权,如授权学籍处分权利:“退学的本专科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对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奖惩,规定指出“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广西大学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学生处分制度,对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执行尺度不一致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上,由于尺度的把握不同,相同性质的违纪行为的处分具有很大偏差。
以下是广西大学考试作弊受处分情况统计表:广西大学学生考试作弊学生受处分情况统计表从作弊情况看,考试作弊者多为夹带纸条,但在具体处理上,可给予警告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处理,另外在执行力度较严格的年份,如2003、2004年给予留校察看的人数明显增加,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后,因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的学生不能获得学位,学校也降低了考试作弊学生的处分等级,2007年后,考试作弊学生均未受到留校察看处分。
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研究摘要:规范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对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护高校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研究程序制度为视角,对于高校学生处分程序的调查取证,决定送达,事后救济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思考性建议。
完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以达到高校管理人、教育人、培养人的终极价值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处分程序;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07-02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大变迁、文化大繁荣所引出的社会关系深刻变革面前,历经长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寻,在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方面我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逐步向发达国家靠拢的目标,使我国基本形成了教育法的框架和体系,与此同时教育法的司法化也逐步深入,良好的法制环境正在生成之中。
高校学生的违纪处分程序问题事关学校和学生的权益,初见端倪的法制教育建设又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完善程序正当化迫在眉睫。
一、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问题的提出根据相关立法和学校本身的管理规定以及制度,学生违反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要件,校方依其情节轻重,可对学生行为做出违纪处分。
以教育管理者为身份的高校,对于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和相关立法的在校生做出的制裁性行为,我们称之为学生违纪处分。
国家赋予高校一定的裁量权来管理在校学生,这种行为的作出也是对裁量权的一种限制。
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3条要求,以下五种违纪处分的种类在规定中明确指出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诸多规定中程序性规定较少,实体性内容规定偏多。
重实体、轻程序,这一顾此失彼的问题,正如程序性规范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很难找到。
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一共有69个条文,其中勉强可以算得上是程序性规定得只有6条。
依据明确、证据充分、程序正当、在定性准确的情况下做出合理适当的处分,在第55条中已做出明确规定。
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项目编号:13GH040)阶段性成果。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55条规定,高校对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规定》对高校行使学生处分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予以明确,对于促进依法治校,实现高校教育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基本观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高校在处分学生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时候,尊重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彰显高校教育为终极目的的功能,将处分与教育相结合,是将处分过程变成教育过程在基本原则上的体现。
(一)处分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处分的目的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是必要的,通过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可以促进学生认识错误,并承担其不良行为所应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起到惩戒学生、教育学生、修正学生行为的作用。
但处分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生,处分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不能片面强调为了处分而处分,应处理好处分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在处分学生的时候始终把教育学生这个终极目的放在第一位。
(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担负着培育人才、教育重任的高校,在学生处分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的原则。
客观认识和正视大学生的行为多变、情绪控制力弱、心理不成熟、易受环境影响、受挫力不强等特点,遵循其教育规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还应该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转变观念,从学生是教育“客体”的认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观念,树立服务型的管理观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以学生为本,使处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
学生处分与纪律教育规定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处分与纪律教育规定是确保学校秩序和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这一机制为学校提供了一种管理学生行为的方式,促使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培养品德和规范行为。
然而,学生处分与纪律教育规定应当合理、公平,并与学生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一、处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学生处分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健康发展。
它的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使其觉悟、改正并受到教育。
在执行处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公正、公平、公开,保护学生权益,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教育和惩戒的有机结合。
二、常见处分措施的具体规定学校的处分措施应具体明确,包括警告、批评教育、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
警告和批评教育是轻微的处分,它们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并对其错误行为提出指导意见。
而记过、记大过和留校察看则属于重度处罚,针对学生严重违纪行为。
三、处分执行程序的规范在进行学生处分时,有必要建立规范的程序。
首先,学校应当对学生违反纪律的具体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然后,学校应组织相关教职工进行研究,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进行处分决定。
最后,学校应当将处分决定书面通知给学生和家长,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学生处分情况的公示与申诉为了保证处分的公正与透明,学校应该将学生处分情况进行公示,让师生和家长了解相关情况。
同时,学生和家长在认为处分不当的情况下,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也应积极受理申诉,进行审查和调解。
五、惩戒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处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惩罚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将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学校应当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自律能力。
六、教师在处分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处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责,切实履行教育责任。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处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高校内所有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来校参加各类培训项目的学生。
第三条高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循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校园秩序,文明礼貌。
第四条高校处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守法守纪,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第二章违纪与处分第五条高校学生的违纪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一)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扰乱校园秩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的行为;(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参与非法活动,危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涉嫌欺诈、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进行欺凌、暴恐、诽谤、造谣等伤害他人的行为;(五)违反纪律规定,严重损害高校形象和声誉的行为;(六)其他危害校园秩序和学校利益的违规行为。
第六条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高校将按照以下程序和原则进行处理:(一)对于一般违规行为,学校将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理,并适当提高测试成绩门槛等处罚;(二)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学校将给予留校察看、记过、记大过、开除学籍等处理;(三)对于涉嫌犯罪行为,学校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学生被立案追诉或刑事处罚者,学校应依法予以相应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第八条学生对学校对其处分有异议,可以向学校上诉处理,学校应当按程序进行复查,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
第九条学生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如有意见,可向学校监督部门投诉,监督部门将对学校的处理决定进行审查,并给予意见建议。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处分记录档案,对学生的处分情况进行归档管理,确保处分程序合法、程序正当。
第三章教育矫正第十一条学校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除了给予相应的处罚外,还应当进行教育矫正,并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行为。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的德育功能之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高等教育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德育功能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机构,如何有效地运用处分制度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的概念和属性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是指学校为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在校生活秩序所规定的一种制度,它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管理方式。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是一种规范性制度,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
它对学生的行为、言语、作风、精神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制定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1. 严肃学生纪律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从而严肃了学生纪律,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惩罚不仅是对学生的整体约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律意识的激发。
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惩罚,让学生树立自律意识,从而形成自律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对违纪学生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学生明白了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增强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4.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严格执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让学生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1. 完善学生处分制度的程序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应明确程序规定,让学生了解规则和要求,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规律,同时完善和强化制度设定的具体惩罚措施。
2. 加强学生处分制度执行力度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的执行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制度制定的严谨性,更需要加强整个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惩戒的效果,增强“法治”意识。
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是学校管理学生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规范行为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第一部分:规章制度的意义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对于维护学校纪律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规章的制定可以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规章的执行也能有效地防止和惩治学生违纪行为,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
第二部分:规章制度的存在问题然而,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制定的规章是否合理、明确,并且能够公正执行,需要学校认真评估和反思。
其次,学生是否充分了解规章的内容以及违纪行为的后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还有,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是否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也需要加以关注。
第三部分:加强学生违纪处罚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违纪处罚管理,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管理规章的完善可以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只有建立一个严明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
第四部分:加强规章宣传与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制作宣传册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规章的内容和后果,进而理解和遵守规章。
第五部分:规章制度的执行公正性执行规章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违纪处罚程序,明确各类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确保对所有违纪行为都能公正、公开地处理。
第六部分:规章制度的警示作用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的存在和执行都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一方面,对于有意或无意违反规章的学生,能通过违纪处罚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教育。
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他们按照规章要求行事。
第七部分:规章制度的改进与调整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违纪处罚管理规章进行改进与调整。
在制定规章时,可以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学生处分处理制度近年来,学生的违纪现象有所增多,给校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环境,学校制定了学生处分处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意义、执行标准、程序、方式、效果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制度的意义:学生处分处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制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规范的处分制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激发他们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
其次,学生处分处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处分措施加以惩戒,从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学会自我约束,提升整体教育环境。
最后,学生处分处理制度还可以维护学校声誉。
严格执法,公正判决,可以有效遏制学校内部的不良风气,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二、执行标准:学校在制定学生处分处理制度时需要明确的一个方面就是执行标准。
执行标准是处分处理的依据,也是保障公正、公平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执行标准包括学业成绩、纪律、品行等。
具体来说,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作为衡量其学习态度和学术表现的标准;学生的纪律记录可以作为衡量其行为举止是否规范的指标;学生的品行评价可以作为判断其道德行为的评判依据。
三、程序:学生处分处理制度的执行需要一套明确的程序,以保障处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收集证据。
对于涉及学生处分的案件,学校需要充分收集证据,确保处理的公正性。
第二,组织调查。
学校会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相关情况。
第三,开展听证。
涉及学生的处分决定,应该给予学生申辩的机会,进行听证。
第四,做出处理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听证情况,学校将作出相对应的处分决定。
第五,执行处分决定。
学校通过向有关部门报告,予以执行。
四、方式:学生处分处理制度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方式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时取消奖励、留校察看、记过、记大过、退学等。
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举止与品质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维护校园秩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纪律意识,学校一般都会建立违规违纪处分制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的目的、作用、具体措施以及问题等。
1. 目的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学校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使之符合校园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 作用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违规违纪行为,更重要的是起到预防和教育的作用。
通过处分制度,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引发对规则、纪律和法律的尊重。
同时,处分制度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思考,促使其自觉遵守校规和法律法规。
3. 制度具体措施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3.1 管理和监督学校设立相关管理岗位,负责监督学生的行为和执行处分制度。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班级、学院和学校的纪律委员会或纪律检查组,负责管理学生的违纪处理工作。
此外,学生处也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确保处分措施的公正和合理执行。
3.2 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和具体情况细化违规违纪行为的种类和标准。
例如,严重违纪行为可以包括作弊、抄袭、欺凌、吸烟、打架等,而轻微违纪行为可以包括迟到、旷课、忘带教材等。
明确违规违纪行为有助于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违纪,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3 处分措施根据学校的具体规定,对不同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分措施。
一般来说,处分措施包括警告、批评教育、记过、留校察看、停课、劝退等,根据行为的严重性逐步加重。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关怀,帮助他们反思错误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4. 存在的问题尽管学生违规违纪处分制度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违规处分与奖励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学生们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采取了违规处分和奖励管理制度。
二、学生违规处分的必要性1. 维护学校纪律学校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地方,违规行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
因此,学校需要违规处分制度来维护纪律。
2. 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学生处分不只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引导。
通过对违规行为的处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之处,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三、学生违规情况的分类1. 严重违规行为包括欺凌他人、偷窃行为、打架斗殴等伤害他人体面的行为。
2. 轻微违规行为包括迟到早退、未经允许离校等行为,尽管轻微,但仍影响学校纪律。
四、学生违规处分的种类1. 纪律处分针对轻微违规行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口头警告、批评、劝导等纪律处分。
2. 行为处分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学校可以采取停课、退学等行为处分措施,以达到警示效果。
五、违规处分的执行1. 个案处理针对每一起违规事件,学校应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事件经过及责任方,依法依规进行处分。
2. 全员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认识到违规行为的危害性。
六、学生奖励的重要性1.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学生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2.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奖励优秀教育者、乐于助人的同学等一系列行为,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七、学生奖励制度的分类1. 学业奖励通过表彰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努力。
2. 品德奖励表彰有高尚品德的学生,并通过激励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八、学生奖励的执行1. 公平公正原则学校要确保奖励制度的实施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或团体。
2. 多元评价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班级评议、教师考核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表现,为奖励提供依据。
九、学生违规处分与奖励管理制度的互补性学生违规处分与奖励管理制度是相互补充的,违规处分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奖励是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向上。
学生违反校规处分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表现和行为非常重要,校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学生自由意识的提升,学生违反校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违反校规处分管理制度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学校校规的意义与作用校规是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校规的存在和实施对于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示范和规范作用。
校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
二、学生违反校规的原因1.个体因素:即学生个人的原因导致违反校规,如情绪失控、自制力不足等。
一些学生可能由于生活压力过大或家庭情况不好,导致情绪失控,从而在校规面前无法自律。
2.外部因素:学生违反校规也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同学之间的互相引诱和影响,或者追求个人权益和自由而违反规定。
3.教育管理不到位:一些学校对于校规的宣传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处理不严格,导致学生对校规产生不重视的态度,降低了其执行力度和约束力。
三、学生违反校规的后果1.个人后果:学生违反校规后,可能会受到学校的处罚,如课外活动限制、罚款、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等。
同时,对于个人来说,违反校规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前途,降低自身的教育和职业机会。
2.集体后果:学生的违规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班级和学校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示范和影响。
四、学校对学生违反校规的管理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如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加强校规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校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建立奖惩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遵守校规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激励学生守规矩。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关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生处分管理制度概述学生处分管理制度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维系和学生教育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处分的概念、目的、操作程序、实施原则、对象范围、处分方式等方面综述学生处分管理制度。
一、概念学生处分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违纪的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惩戒的行为。
它在学校管理中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提高道德品质。
二、目的学生处分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认识到违纪行为的不良后果,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操作程序学生处分的实施一般经过以下程序:收集证据、召开听证会、审议决定、执行处分,其中听证会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做出公正的决定。
四、实施原则学生处分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公正公开、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实施有据、独立公正、罚当其罪。
公正公开是在学生处分实施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的一个基本原则,事实清楚是当处分学生时要确保事实准确、明确,罪行明显。
五、对象范围学生处分的对象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纪、失职的行为及其后果。
学生处分是针对行为的,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都应该遵循处分制度进行处理。
六、处分方式学生处分的方式较为多样化,根据违纪行为的轻重程度进行组合使用。
常见的处分方式有: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批评教育、记过、记大过、劝退、留校察看等。
不同的处分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和惩戒效果有所区别。
七、保护学生权益学生处分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受到公正对待。
在执行处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殊需求,避免不当伤害。
八、教育和惩戒并重学生处分管理制度旨在教育和惩戒相结合,扬长避短,注重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考原因,并通过教育帮助他们改正。
九、建立学生守法观念学生处分管理制度应通过对学生处分的实施,让学生形成守法观念,明确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学生处分规则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学生处分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正常的教育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处分规则的重要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一、形成学生处分规则的必要性学生处分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需要。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
这些规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高自律能力,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处分规则的合理性学生处分规则需要合理,既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又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合理的处分规则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举止端正、言行得体,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同时,规定的处分措施也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不能给予过度惩罚,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学生处分规则的现实性学生处分规则的制定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社会背景。
学生虽然需要约束,但也要给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适当自由空间。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免造成过度伤害。
四、学生处分规则与教育的关系学生处分规则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
处分规则应当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严肃的处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五、学生处分规则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处分规则是学校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它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规则可以使学生树立一种自律的意识,主动遵守规定,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规则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取得进步。
六、学生处分规则对学校的意义学生处分规则对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提升学校的整体声誉。
良好的学生处分规则既能够维护学校的威信,也能够让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研究作者:陈云英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摘要高校学生处分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原则、法治化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法治化原则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处分要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学校尊重学生,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程序正当原则要求学校在行使处分权时要充分赋予学生知情权、陈述申辩权、救济权。
关键词高校学生处分制度以人为本原则法治化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项目编号:13GH04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云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224-02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55条规定,高校对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规定》对高校行使学生处分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予以明确,对于促进依法治校,实现高校教育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基本观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高校在处分学生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时候,尊重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彰显高校教育为终极目的的功能,将处分与教育相结合,是将处分过程变成教育过程在基本原则上的体现。
(一)处分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处分的目的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是必要的,通过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可以促进学生认识错误,并承担其不良行为所应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起到惩戒学生、教育学生、修正学生行为的作用。
但处分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生,处分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不能片面强调为了处分而处分,应处理好处分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在处分学生的时候始终把教育学生这个终极目的放在第一位。
(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担负着培育人才、教育重任的高校,在学生处分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的原则。
客观认识和正视大学生的行为多变、情绪控制力弱、心理不成熟、易受环境影响、受挫力不强等特点,遵循其教育规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还应该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转变观念,从学生是教育“客体”的认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观念,树立服务型的管理观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以学生为本,使处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
在学生处分工作中,要多一些“爱心”,通过处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达到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目的。
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设计制度、裁判学生违纪案件时,应树立以被控诉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违纪学生的权益保护置于首位,这既符合当代依法治校的法治精神,又体现了现代社会人权保障的宪法理念。
(三)建立学生处分法律援助制度我国高校学生由于主要为全日制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和家庭,缺少独立的经济收入,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应当建立学生处分法律援助制度,减轻学生法律服务需要的经济负担,学校应设立学生事务法律咨询室,负责对学生的相关法律事务方面疑问的咨询与解答、指导,比如有的地方司法部门在高校设置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学校可以将学生事务法律援助事务交由法律援助工作站,由援助工作站的律师来承担学生法律事务的咨询、指导,帮助其申诉、起诉。
(四)建立学生处分解除制度学生违纪受到处分后,如果改过自新,学校应该对其纠错行为予以认可,不应让处分的消极影响伴随学生的一生,建立处分解除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还对建立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处分解除”是指受处分学生在处分期限内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处分期限届满后,处分状态终止;或者虽在处分期限内,但表现突出,处分期限届满前终止处分状态,如果符合规定的要求,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予以解除,解除后恢复处分前的状态,这种方式是对学生受处分后良好表现的积极肯定,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一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在今后的就业、工作、生活中仍然会受到“处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高校处分中以学生为本的举措。
高校学生管理不仅应有约束机制,也应当有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处分是对学生的约束机制,而处分解除制度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激励机制。
清华大学从2007年开始实行“服务消过”制度给受处分学生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根据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没有一个学生经过服务消过后再发生违纪的情况。
二、法治化原则(一)处分法定原则法治化原则要求对学生的处分要依据明确的法律规定。
具体包括学校制定学生处分相关规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学生处分设定法定、处分种类法定、处分程序法定、处分机构法定,学校严格按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行使学生处分权。
高校在制定学生处分规定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高校学生处分权力的运行,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为指导,根据《规定》对学生管理工作作细化规定,应给予全校师生民主参与的机会,向全校师生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学校管理规定,规定内容应合理合法,不得设定严于上位法规定的处分范围、处分种类。
(二)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是学校认定学生是否违纪是否给予处分以及给予何种处分的依据。
对于学生违纪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在学校处分中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只有这些材料具备合法性、内容客观真实性、内容与学生受处分的事实有关联性时,才能作为认定学生违纪事实的依据,证据裁判原则在学生处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用事实说话,证据是保证处分决定是否正当和合法的重要条件。
1.证据的合法性。
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形式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视听资料、鉴定意见、笔录、电子数据等,在高校行使学生处分权过程中,应参照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来确定证据的形式是否合法,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材料,不应用于证明学生违纪事实的存在。
证据的收集主体、收集程序和收集方法要合法。
在高校学生违纪案件中,学校和学生都有收集证据的权利,但是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方法要合法,不得用法律禁止的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收集证据,充分运用证据来证明学生的违纪事实是否存在,在证明学生具有违纪行为时,学校应通过调查获得证据,如果学校拿不出证据或证据不充分,应认定学生违纪行为不成立。
2.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是伴随案件的发生发展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作出的,必然留下各种痕迹,任何没有客观存在为依据的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3.证据的关联性。
认定学生受处分行为存在的证据必须与学生行为事实具有实质性的联系,对证明学生受处分行为存在具有证明价值和作用。
与学生受处分行为没有关联性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学生受处分行为存在的依据。
证据材料要作为证据认定学生受处分事实存在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真实性、关联性。
(三)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高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处分的种类和处分的轻重应与学生违纪行为的性质、过错程度、情节相适应。
定性准确就是对学生的行为性质进行准确判断,这是确定学生是否应当受到处分以及给予何种处分的前提。
处分恰当是指学生不良行为的情节、性质与所受到的处分程度要相适应,与过错对应的惩罚要得当。
情节是指不良行为的方式、手段、后果及影响、周围环境、行为者的主观心理状态等主客观因素,处分前应当对这些因素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得出情节程度是轻微、严重、特别严重的结论,并作出相对应的处分。
有的高校对学生的处分“牵连”到学生的一系列其它问题,比如规定受处分的学生不能参加评优、不能参加免试推荐研究生甚至不能获得学位等,这种处分的结果超出了学生的违纪行为性质,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影响是巨大的,违背了适度原则。
三、正当程序原则程序先于权利,只有程序正当才能保证实体公正。
正当程序原则可追溯至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法则”,其基本含义包括: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当一方基于某种特权对任何人作出了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时,应当给另一方充分陈述和辩解的机会。
前者发展至今类似今天的职能分离原则和回避制度,后者发展成今天的相对方的陈述申辩权。
正当程序原则主要包括享有职权的一方负有将相关信息合理告知给相对方的义务、给予相对方陈述申辩权、充分的救济权。
(一)合理告知合理告知在学生处分制度中体现在学生如果被学校调查部门决定进行调查、进行正式控诉,学生有知晓相关信息的权利,包括其因行为不当提起的正式控诉、控诉的性质、在控诉过程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应当就上述内容书面告知学生,书面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所控诉行为的名称、被控诉行为的相关材料、调查的证据、证人名单等。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后,应当将出具的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
(二)陈述、申辩权《规定》对学生的陈述和申辩权作了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学生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材料,应当进行复核,学生提出的事实、理由成立的,学校应当采纳。
为了给予学生充分陈述申辩的机会,在涉及学生重大权益影响的处分中,应赋予学生申请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是保障学生陈述和申辩权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作出处分前的重要救济机制,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听证程序。
(三)救济制度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救济机制是充分享有权利的事后保障。
当学生受处分后,应赋予学生充分的救济机会。
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的时候,也可能侵害学生的合法权利,通过校内申诉和校外省级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申诉,是一种内部救济机制,诉讼是相对方终极的权利救济机制,学生与拥有社会行政权的学校相比,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涉及到学生的重大利益处分特别是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如开除学籍)等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如果学生对学校的处分不服,除了可以申诉外,法律还应赋予学生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高校学生处分基本原则是贯穿于高校行使学生处分权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在高校学生处分制度中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基本原则的相关规定,还需要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法治化理念、正当程序保障实体公正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制度建设、贯彻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去,这样的制度构建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1]孙杰.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东南大学2011年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011.[2]侯鹏生. 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正当程序原则.山东高等教育.2014(8).[3]李志清.高校学生违纪处分解除制度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4]吴涛,贺宏斌.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解除制度的法治构建.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