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布时间:2022-12-28T05:18:39.1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7期作者:石海威[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石海威苏州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7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生活条件、人文环境以及审美观念追求方面体现出了个性化需要。
这一现状倒逼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需要充分结合人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追求进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在环境设计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效融合,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艺术价值目标。
本研究通过总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优势作用,从环境艺术设计和优秀文化传承两方面着重探索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策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针对人类赖以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进行创新,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对人类居住的环境从艺术层面进行美化,以满足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追求。
多年以来,我国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也充分借鉴了西方的建筑理念和环境艺术设计特色,而千篇一律的设计现状也逐渐显现,例如在城市中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街道、街心公园,这些设计无一不透露出样式类似、格局雷同的特点[1]。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审美需求的不断转变,急需寻求一种能够彰显文化生态和审美个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之路,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是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重要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导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提取养分,吸取灵感,在艺术价值方面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色[2,3]。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析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地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多现代文化融入到地域文化当中,也使得地域文化环境艺术氛围得以改变,因而我国地域文化取得了全新发展成绩。
受外国文化入侵与冲击影响,使传统地域文化环境变化,难以遵循既有发展轨迹。
而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所以有必要实现传承与创新。
基于此,文章将地域文化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传承;创新;探析一、地域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关系阐释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是互相影响与作用的关系,以地域文化视角探索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能够融入大量文化认知,同时在精神诉求层面也会获取全新文化内容。
特别是蕴含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要求环境设计能够与地域发展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地域全面可持续发展[1]。
在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是最关键的来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艺术在有效美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真实地体现出来。
在融合科学技术、人文理念以及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使得环境艺术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得以深入发展,在实际设计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效融合的同时,实现理论实际同步发展的地域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趋势相适应。
对于环境设计艺术来讲,致力于对地域文化状况的研究,实现设计的延伸性发展。
如果以长远角度思考,通过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方式,能够确保两者的有效传承和发展[2]。
二、地域文化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我国是文明古国,同样也是多个民族聚集的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各具特色,为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然而,在各区域范围内,人们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地域文化真实地体现出来,而且地域环境建筑艺术也突显了民族风格地域文化。
在环境艺术方面,地域文化集中表现在各地区标识性建筑亦或是人文建筑方面。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摘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是现代环境艺术的来源,实现两者融合创新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经之路。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关键词:现代环境;环境艺术;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引言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拥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二者融合,充分拓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
丰富审美元素与视觉效果,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特别的意义,同时还能彰显出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增添新的生命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建筑、文化、艺术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有深厚的联系,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完美体现,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需要设计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内容,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不断优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通过这项设计活动的开展能够密切联系人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未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将会更加积极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2.1增强作品表现力经济的发展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世界的文化涌进了中国的大门,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融合了各国的文化精髓。
在现代化设计中把握住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优势加入进来,能够使作品充满独特的艺术氛围,拥有超强的表现力,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传承与发扬的作用。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概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传承1. 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许多文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如希腊雕塑、埃及壁画和中国绘画。
2. 传统技艺的传承许多传统技艺,如陶瓷、织物和家具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的。
这些技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和文化,而且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基础。
3. 线条与色彩的传承线条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被使用。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和拜访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和拼花地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灵感来源。
第二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1. 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制造业已经采用许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包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包容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为艺术设计者提供了探索创新和创造新作品的自由。
3. 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
在文化和地理的不同环境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元素也不尽相同。
这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而创新则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找到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2. 传承的启发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灵感。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和技术,艺术设计师可以找到潜在的线条、色彩和技术元素,并将它们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3. 创新的突破创新也可以为传承带来突破。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形式,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从而为传承带来新的风格和元素。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随着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增长,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许多跨学科领域,例如建筑学、景观设计、视觉艺术、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专业技术,因此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常常被定义为综合性的。
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应该注重生态维护。
即,为了维护环境的统一性,艺术设计者要设计出映照自然之美的功能性环境,以展现原来的自然形态和本质。
雨水收集、节约能源、排污回收、植物保护、废物减量和抗减缓等新旧有机技术,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重点任务。
其次,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旨在创造出有人文气息的优美环境。
除了风景设计,艺术设计中探讨审美和价值问题也是比较关注的课题。
当下的艺术设计师们除了将自然独特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外,也将一些感性的视觉及人文元素融入景观空间当中,从而实现更好的联系和协调,发掘空间内更多具有“情感价值”的可能性,增强其独特感和活力。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也应具备科学的情感理智共融的特征。
如结合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来解决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实践问题,这种技术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景观设计。
有利的是,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项目,利用新的项目,建立新的方法和技术,实现有效的管理活动。
最后,环境艺术设计应重视文化价值,以艺术设计为媒介,将本土文化价值注入到景观空间,用上传统的文化元素,或仅仅是在人们心中与文化有关的特色事物中挖掘感受,根据文化和历史特色及环境本土化,以追求最佳性能,实行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总的趋势是注重生态维护、创造人文气息的空间、合理科技应用以及重视文化价值。
只要通过科学的思考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落实到实践操作当中,就可以营造出一个既绿色又具有文化气息的优美空间,更好的传承文化价值,从而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探讨了影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新方向。
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以及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因素、新方向、环境保护意识、设计水平、产业发展。
1. 引言1.1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将艺术与环境相结合的创作形式,旨在通过艺术手段为环境创造美丽、和谐、舒适的空间。
它将艺术作品融入自然或城市环境中,使人与环境相互融合,激发人们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建筑、景观、装饰等多个方面,通过艺术家们的创意和设计,将空间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在于引导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体会到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对环境的塑造和提升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本身的表现,更是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1.2 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改善和美化人们生活的环境。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具有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形象,还可以传达文化和历史的内涵,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环境艺术设计还能够引导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关注。
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促进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提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摘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具体设计中,一方面要体现环境的功能性与舒适性;另一方面也要呈现出良好的精神文化。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设计中的融入,可显著提高设计的质感和艺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当务之急,需结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考量,针对性制定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方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终效果。
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引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和交流,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也包括文化层面。
尤其在网络时代下,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这也使得越来越多外来文化进入到我国人们的视野中,并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建筑、日用品、语言习惯等。
针对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元素,使传统文化可有效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中,从而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同样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因此,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合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作品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致力于与世界上各大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也展现出了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大国所具备的风范,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在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也包含文化层面。
除了在我国可以看到很多外来文化外,中国文化也不断普及到其他国家中。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5000年历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民族精神的包容。
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当今社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形式,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现代设计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目标。
首先,现代设计在传承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研究,将传统艺术、民间工艺、历史故事等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例如,中国设计师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其次,现代设计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师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得设计作品可以更加生动、立体和互动。
此外,环保理念的普及也促使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现代设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师们有时可能会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导致设计作品缺乏文化底蕴。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勇于创新。
总之,现代设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师们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目标。
只有这样,现代设计才能真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域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例作者:陈旸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6期陈旸(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徽州文化不仅是安徽三大文化板块之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与利用价值.由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州版画、徽州雕刻及徽州工艺汇聚而成的徽州艺术,可谓品类繁赜、形态多样.纵观世界各类建筑,最能实现存承文化、传播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非博物馆莫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意、创新、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优秀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从剖析、解读徽州艺术的精神内核入手,寻求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明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学理意义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徽州艺术博物馆;地域文化;环境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57-031 研究背景与现状1.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主课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展现了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以明显的地域环境烙印而独具特色.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其品类繁赜、内容广博、内涵深邃、系统性强、完整度高,全息包容了自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极具研究与发掘价值.1.2 博物馆是存承、研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空间近年来,我国大力繁荣公共文化建设,传统博物馆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优化,一批更具公益性、专门性、地域性、概念性、实验性、前瞻性、互动性的各类各式博物馆顺利建成,在服务社会、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拓展素质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苏州博物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绩溪博物馆等,都是在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时代精神等方面比较成功且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优秀案例,对这些优秀博物馆设计案例在此不做详细解读与剖析.1.3 当代研究现状综述相关安徽地域文化和徽州文化艺术研究的专著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徽州文化》、《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十二讲》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著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和发展》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析》、《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苏州博物馆为例》等.硕士学位论文《福州地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闽南人居环境设计中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等.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在学理意义上起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的作用,有的在实践意义上具有启示、借鉴、指导等方法论价值.但从总体而言,其研究规模小,研究态势离散,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统合性.2 徽州文化解读2.1 徽州文化的衍生地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徽州,山水纵横,环境优美,黄山、齐云山横亘其间,新安江、青弋江、阊江、乐安江等水系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丰富的林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开发的雄厚基础,重教兴文、彬彬有礼的社会风气成就良好的人文生态.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古徽州,孕育出传承有序的徽州文明.2.2 徽州文化的内容由徽州六县先贤和广大民众共同建树、创造的徽州文化涉及徽州建筑、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学术、工艺、医学等学科领域,涉及艺术领域的有: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工艺、徽剧等.2.3 辉煌的徽州艺术集徽州山川之灵气,汇营造工艺之精华的徽派建筑(插图1),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且极具地域表征的古建筑流派代表,其布局合理,结构谨严,雕绘精湛,风格清丽.除了建筑艺术,徽州还以绘画、篆刻、书法、版画等名扬海内,尤其是明末清初兴起的“新安画派”,更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作为对自清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创作与评鉴的审美取向.徽州民间工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技艺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受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墨与歙砚制作等相关技艺影响的木雕、砖雕、石雕,统称“徽州三雕”(图2),“三雕”不仅作为建筑装饰部件存在,也是徽州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2.4 徽州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就本质而言,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儒家文化在徽州地区厚重积淀和现实实践的产物.其开拓创新的一面体现为“徽骆驼”精神.除了传承与弘扬儒家精神之外,徽州人还具有不畏艰难、坚忍不拔、任重致远、捕捉机遇、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3 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心路历程3.1 题目由来以“地域文化,遗风传承”为主题,所谓遗风传承是指文化的遗风和各种地域行为习惯在现代空间设计上的体现.作为安徽人,笔者曾多次前往黄山市以及歙县、绩溪、黟县、祁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收集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和部分木雕、文房用品、民间工艺品及民俗杂项物品,资料收集较为充实.研究定位“地域的”、“具体的”和“局部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之徽州文化中的徽州艺术为展示对象,以环境设计中建筑艺术设计为载体,传承传统元素,凸显艺术创意,实现设计创新.确定《徽州艺术博物馆》为设计方向,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梳理考察资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同步整理设计过程材料,做好设计总结,确定围绕地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这个主题,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进行研究.3.2 馆址选择依据古徽州地域的概念,曾作为徽州府治所在地的歙县是可选目标地之一;从当前徽州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角度考虑,黄山市屯溪区是可选目标地之二.歙县今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徽商、徽剧、徽墨、歙砚等徽州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中国徽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牌坊之乡”、“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文物之海”的称誉,气候宜人、民风儒雅、山清水丽、风光旖旎,徽文化积淀尤为厚重.屯溪区是黄山的一个市辖区,交通顺畅.屯溪人杰地灵,文明久远.屯溪区为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屯溪老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戴震纪念馆、程大伟珠算纪念馆、程氏三宅古民居、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展览馆以及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等分布在城区各处,共同呈现出徽州文化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态景观.根据建筑体量与用地规模、交通、观众流量、遗址保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引力等选址原则综合比较后,得出结论,总体而言,黄山市屯溪区优于歙县县城的绩点多.本案最终确定选址黄山市屯溪区城郊部位.3.3 创意主线通过对徽州文化和相关博物馆设计的实地考察,立足现有文献成果资料,形成调研结论,确定创意主题.从主题出发,借鉴传统徽派古村落建筑群体与个体以及各个体间的空间构成原理,推衍出博物馆方案的意象空间形态,包括实体与虚体、功能空间与辅助空间,并使其与展览内容模块相对应;吸收传统徽派建筑单体形态和主要界面的构造和衔接原理,深化博物馆方案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体量;提纯传统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元素,根据现代构成设计原理,运用打散再构、空间变异等手法提纯出备用装饰形态;借鉴徽州传统庭院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语素,结合目标馆址所在地的景观条件和资源,形成博物馆配套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思草图;由传统徽州民居厅堂布局及艺术品陈设获得启发,结合展示需要,细化博物馆建筑内部构造;吸收传统徽派建筑材料运用原则和色彩组合特征,进一步确定博物馆外观色调和材质;结合时代精神,了解当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最前沿的观念、知识、材料、技术、手段,将之有效融入设计方案.3.4 量化方案徽州艺术博物馆(图3)馆址总面积106000平方米,建筑用地约占4500平方米,建筑密度适中.建筑围合关系以徽州典型的三合屋、四合屋为创意基础,适度融入了北方四合院的组合意象;出于展览空间人流量大、观赏密度高等特点,进一步增加开放度.主要功能空间为:开放式主入口、“雕刻时光”四雕工艺展区、“新安画苑”美术品展区、“粉墙黛瓦”徽州建筑艺术展区、“山水之间”休闲文化区,“平流细石”与“小山芳树”组合的中央庭院共享空间,以及办公、停车等辅助空间.开放式主入口居停车场与展区建筑物中间,以牌坊、下陷式休闲广场、大型照壁墙等构成横向次轴线.次轴线以南是停车场与绿化景观,以北为博物馆建筑群.为更好融入周边徽派建筑环境并与之体量相当,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地上2层、地下1层的高度规划.为最大限度停放交通工具,停车上也采取地上1层、地下1层且以地下为主的结构方式,地上多辅以绿植及景观设计.博物馆总动线按照开放式入口→服务中心免费取票→“雕刻时光”→“新安画苑”→“粉墙黛瓦”→“山水之间”→出口序列设计.“雕刻时光”以人字斜坡顶单层平房呈现,南端山墙加马头墙处理,凸显徽派建筑表征,向南设一几何构成化的月门符合,体现现代设计意识.相对较小的四个室内展示空间各自独立,可使观众能得以近距离细品徽州雕刻工艺,所展示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工艺(含雕刻代表作、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内容),各室内小区,以檐廊串联.由“雕刻时光”入“新安画苑”展区,以短暂室外空间过渡,适当缓解观众观赏疲劳.“新安画苑”主要展出新安画派各代山水画精品,兼展部分花鸟、人物画作品.室内楼梯靠墙设立,最大限度地拓展有效展示界面.“新安画苑”与“粉墙黛瓦”展区间有室内连廊相通.为再次营造动游节奏,由“粉墙黛瓦”向“新安画苑”主建筑夹廊之间设一阳光休闲区,以现代灰色防腐钢架和透明钢化玻璃搭建,既实现动游缓冲,又能与整体建筑的徽派气质相映衬.“粉墙黛瓦”展区以传统徽派建筑为展示载体,兼而展示建筑装饰构件与题材、纹饰.在展墙、展柜、展架、展台设计上借鉴徽州建筑、家具、工艺美术等典型视觉造型符号,以使内容与形式、形象与内涵相统一.东部“山水之间”休闲区因与西部纯展示空间的功能差异性,在建筑布局上也同西部建筑体保持一定距离,以使动静分离.建筑色调沿承徽派建筑色彩体系,以白为基色,局部建筑转折、线脚、节点与装饰构件作深浅灰色处理.为丰富材料质感,外墙白色涂装采用塑质弹性喷涂处理,局部装饰采用石材加工,内部结构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主辅结合,在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力求呈现精密细致的结构细节.场馆中栽植的绿植花卉不仅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同时也是丰富与调节博物馆整体色彩关系的有效手段.绿树白墙、漏窗修竹,荷风三面、柳浪闻莺.其形、其色、其影、其声,情景交融.地面铺装以石材为主,局部铺设户外塑胶、沥青或草坪砖.为丰富空间层次,实现分区功能,入口中心广场空间地平面一下凹沉,形成领域暗示,其中又设花坛、树池凸出,下陷与浮出,于对比中实现平衡.景观植物以本土为主.因主入口在博物馆东南方位,故将高耸的云杉在博物馆西墙线和北墙线外单排列植,既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背景,又暗合地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博物馆东侧与南侧行道树以四季常青的香樟为主,树下间以球形红叶石楠,长方体形金森女贞绿篱,嫩叶当花,红黄辉映、热烈奔放.地被草坪分可步入式或限定步入式两种,可步入草坪栽培密实有弹性的的马尼拉,限定步入式地被可选择宽叶书带草和矮化萱草等.开放式主入口处牌坊同西边的照壁长墙,一大一小、一实一需,遥相呼应.二者使用性在次,主要传达的是传统徽派建筑最典型的符号化表征.博物馆北部建筑群围合而成的中央庭院,虽不开阔,但安置其中的庭院小景却起到磨转风水的点睛作用.小景虽小,却借鉴了徽州园林造景和私宅庭院造景的两种创意源.传承私宅庭院造景者:青石条凳,树桩盆景.传承园林造景者:“叠山”、“理水”;设计创新者:水作镜面浅池,卵石铺底,花岗岩折边;山以抽象叠积,简约至极.水底散养小鱼,共成一景,曰“平流细石游鱼可数”;石旁高置香橼,低栽南天竺,共成一景,曰“小山芳树珍禽时来”.所谓栽柳引蝉、叠石邀云.咫尺天地,气象万千.3.5 设计表达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表达大致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出图.先根据成熟草图在CAD软件中生成准确的制图,含总体规划图、建筑布局图、景观布局图,以及建筑物的平立面与装饰细节图.然后将CAD制图导入3D建模软件生成模拟真实结构与材质的模型场景.接着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按要求排定图文板式,最后打印输出、装裱展板.这一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制作等比例立体实物模型,按照场景造型结构,结合模型材料规格,在计算机软件中生成分模型构件,利用数控雕刻机床刻制出来,再手工组拼出完整的模型成品.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案选择以SketchUp软件虚拟建模,综合近年来尤其是以青年设计师或高校学生为创意主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品,SketchUp建出外观模型效果更能展现设计创意,且图形雅致、色调清新脱俗.需要特别说明的另一点是,在选择实物模型材质时,本人专门考察了建筑与装饰材料城的板材市场,最终选定3mm厚度的奥松板.原因之一是其厚度恰好适合模型组合,原因之二是其中性偏浅暖灰色调柔和淡雅、肃穆清新,与徽州文化气质相符.3.6 设计总结本设计方案以传承徽州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主旨,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创新实践案例为平台,先后经历设计调研、资料分析、创意草案、方案定稿、设计表达、设计总结等工作流程,旨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系统认知,结合环境设计原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在本专业领域锐意创新,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与时俱进,借助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创造环境艺术设计新成果.参考文献:〔1〕袁行霈,陈进玉主编丛书;郭因,主编本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2〕谭志明.博物馆设计与地域性的关系初探——论长沙铜官窑遗址博物馆设计[J].装饰,2014(08).〔3〕卫鹏.徽派建筑传承文化在桂北建筑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3(12).〔4〕傅宏.如何通过城市博物馆展现地域历史文脉的延续——访迪拜城市博物馆[J].装饰,2009(03).。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剖析,介绍我国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重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了解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不足,并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思路。
关键词:环境艺术发展创新一、环境艺术的概念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
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
环境一般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
非物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文化、艺术等环境。
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从设计的角理解环境,那么依据设计的本质,也就是从人与物的系来看环境的概念应该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各种空间场所,也就是说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成的,并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是人为核心的人类生存的环境。
在这个概念下,环境涵的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以山、河流等地理地貌为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依靠人力量在原生自然界中建成的物质实体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一词是近20年才出现的,通常的定义“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只是狭义的指称。
环境艺术以原在的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一个至高无尚的生存生活时空环境。
环境艺术的系统中,从一把椅子,到一座城市所包含的家具、陈设、室内空间、室外景观、广场街道、风景园林等等,都是整个环境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至此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其概念应该是这样阐述:是许多学科的交汇,包括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学、人体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经济学等等。
是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人的生活整合的系统学科,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其本质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作者:莫舒然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17-01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关于环境美化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界的景观艺术、地景艺术、偶发艺术等等。
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事物、景观、环境艺术等,从广义来讲其涵括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例如山水树木,人文建筑、市政设施等等,此外还涵括我们穿着的服装、休闲运动所用的设施等。
目前,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注重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加关注精神层次上的审美需求。
基于此,以下文章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现代环境技术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环境的统一,还要求实现审美与建筑实用性的统一。
探讨和研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价值。
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空间,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实用需求,即依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借助各种现代技术,利用设计原理,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出符合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作品。
环境技术设计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物质形态部分,其中要考虑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以及高科技材料的利用,使得人们愈加能够充分利用物质条件,在自然环境中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二是精神形态部分,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了解并精通自然的规律、文化的内涵以及设计的理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设计出符合文化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设计作品。
2.现代环境技术设计现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要求下,现代环境技术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各界的努力下,在生态化和环保节约化等方面有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王康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支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浓烈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以及悠久的历史传承,是在时间长河中慢慢形成的,不同的地区以及民族流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其所代表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而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不仅有利于丰富环境艺术的教学方式、文化内涵,同时使其中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深化了艺术作品对环境艺术教学的发展,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具有关联性,环境艺术中对于风格的定义与地域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外来文化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我国当代文化的传承,如何在传统的文化上去寻找新的创新理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各地文化互相碰撞的今天,人们更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重视地域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其运用在环境艺术中,这更能体现地域文化本身的价值与传承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的发展现状(一)城市基建扩张带来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与经济的双向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多机遇,同时伴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多种文化思想相互冲击,使得地域文化的传承增加了新的难度。
随着道路建设和城市开发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建设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效应,相关人员已经开始从城市向农村扩张。
这些现象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破坏性的影响,城市基础建设的扩张不仅没有对地域文化起到传承效果,同时还使原有的地域文化因素逐渐消失,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二)设计者对地域文化知识解析不透彻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建设,所以人们对于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创新和改革有着非常多的看法和见解。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特色【摘要】当谈到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元素的融合,还能看到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这种创新特色不仅打破了传统界限,创造了新的体验,更注重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实现了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特色为环境美化和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创新更是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期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在创新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些特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特色、融合、材料技术、界限、体验、可持续发展、环保、和谐共生、美化、精神享受、动力、未来。
1. 引言1.1 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艺术化处理和设计的创作形式。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或美化环境,更是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功能性、美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融合了对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的热爱,将抽象的艺术概念与具体的环境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和空间形态。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环境的美丽和生机,增强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环境和人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和整合的过程。
它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式,提升了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和认识环境的价值和美感,为未来的环境设计和规划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1.2 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将艺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创作形式,旨在美化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布置,可以使环境更加美观、舒适,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情绪体验。
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美的力量,获得身心愉悦。
论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一番蓬勃发展的历程。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国际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产业化与创新的平衡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的崛起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下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未来,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艺术设计也将朝着更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持续受到改革开放的动力推动。
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递和创新的源泉。
【关键词】改革开放,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机遇,传统文化,现代,融合,国际化,数字化技术,产业化,创新,公共艺术,展现魅力,未来,动力1. 引言1.1 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艺术设计也得以从中汲取灵感,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领域,促进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艺术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师们开始更多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激发了艺术设计师们的创作激情,推动了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的道路上,艺术设计将继续在开放的氛围下蓬勃发展,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1.2 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美术,如青铜器、瓷器、丝绸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设计逐渐融入社会生活,成为文化传承和时代表达的重要方式。
近现代,我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作者:杜宏毅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在新世纪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地注意到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等的传承与再开发。
而归结到一句话,即是如何真正做到有中国特色。
因而,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再开发做初步讨论,期望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所指导意义。
21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上也踏进了一个新的开端。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上采取的更多是“拿来主义”的态度,这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一座座带有钢架、玻璃幕墙、带有冰冷面孔的现代建筑面前迷失了方向,我们的周围被越来越多的以功能为旨的高科技,产品所围绕,我们的城市、建筑、环境目趋呈现相同的面貌,如果说一开始我们还能为这样的“现代化”而欣喜,那么接下来,只能为我们一个又一个没有个性的环境而忧伤了。
在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失去了自己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到底遗漏了什么呢?其实还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说得最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放开眼去,无论是看张艺谋,晶金庸,还是读韩美林,他们的诸多作品的成功之处无疑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点——浓浓的“中国根”,正是因为他们深深理解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深晓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并将之融合于自己的作品中,才获得了如此的成功。
然而,只要我们看看身处周边的环境,已经不难发现,建筑上
一哄而上的与此无关幕墙,广场中试图欧式园林大气效果的简单化的大草坪比比皆是,而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民族特色却丧失殆尽。
在民族化呼声渐起的今天,我们要谈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当然不能不从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问艺术等方面入手,因而本文从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的必要性、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等的传承与再开发。
二、传承与再开发的含义
传承的本义是历史的延续,但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沿袭,而是扬弃,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开发是指我们耍从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等各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真正中国味的设计根源和灵感,只有做好了传承,真正把我们的中国特色再开发应用于设计中,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散发光彩,永葆青春。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一)传统文化
一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龙与凤、阴阳与八卦等,其实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特色非常丰厚,可用的内容很多,而不能否认的是,从五四运动后至今,无论是美术绘画界、建筑、园林、还是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过多地急于把西方的模式搬过来,导致从基础教育至社会应用实例,太多的“欧式”与“现代”使我们的中国特色没有存身之处,尤其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对设计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市场经济又使设计界过于浮躁,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研究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等到做设计时就东搬西套去寻找~些所谓的元素,于是中国特色又被翻版再翻版,最终流于形式,这样下去,能有几个真正中国特色的作品呢,由此,要真正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民族民间艺术中去寻找再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源泉,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改革某些教育模式,使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都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改变现状的关键环节。
(二)民族艺术
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生存环境和人文因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目前,国内对民族建筑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民族环境艺术的全面研究却很少,因而挖掘民族艺术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
民族环境艺术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以及地域性。
如大理白族村村有广场(如图1所示),旁边建有本主庙戏台,并有“风水树”,以及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筑形式等,与白族人的传统信仰有关。
而黔东南的苗族信仰和传统观念对其村寨的选址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他们认为人是由枫树生出来的,以枫树为图腾,所以村寨一定要选择在有高大枫树的地方。
这些都给予了我们极好的设计素材,尤其是在一些民俗文化村、风情旅游区的设计中,一定要要充分挖掘当地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应用于设计之中,使我们的灿烂民族艺术得以延续。
总之,民族艺术的灿烂我们不能忽视,必须从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亦才会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至于失去自我。
它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
(三)民间艺术
我国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民间艺术形式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劳动积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这是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精华,它之所以能够长存,是因为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价值,而没有不存在“落后”还是“进步”,它所体现出的中国本元文化气质可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富足的营养,特别是其造物思想和审美原则等精神层面上的精髓,如能与现代高科技形成互补,对我们的设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广告设计行业中许多设计师运用传统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喜鹊”、“绳结”等形象,或结合陶艺、漆画、剪纸、刺绣(如图2所示)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闻艺术形式进行表达,由于这些作品中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性与民俗性,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对中国人而言,这种意蕴是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因而容易被接受。
所以,我们在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传统民间艺术
精华融入其中,融会贯通,既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不困于传统的形式,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关于如何传承,首先,对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单纯地利用象征符号来表达上,而要敢于以不同的途径来表达尝试,但这一切一定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之上,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惟有这样,才会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
其次,对民族艺术而言,我们需要明白,中华民族艺术与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是因为长期兼收并蓄的结果,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各民族之间,也表现在对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吸收和融合上,因而,我们说要再开发民族艺术资源,一方面并不只是要深入地去研究本民族艺术、文化,同时也需要学习西方的一些经验,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在发扬民族艺术方面取得相当出色有成果,当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我们的一些大师,像韩美林、靳埭强等,他们也学习西方的优秀成果,但一经深入自己的创作中,都无不扎扎实实地研究本民族艺术,寻找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最佳切入点,韩美林如调“中国根”,靳埭强强调民族文化意识,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寻,并成功地找到了民族精髓所在,才使得他们取得如此的成就。
虽然我们不鼓吹“化”世界,可是我们也不能接受可口可乐、麦当劳来“化”我们,在如今全球化的阴影下,我们需要克服的是浮躁、肤浅和盲目的心态。
再次,对民间艺术,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方面它与现代设计在风格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如对自然形态的简练概括、对形象抽象的追求、象征性的运用等,既然这样,民间艺术自然就成为现代环境设计创作灵感的宝贵源泉。
四、结语
正如韩美林先生所说,艺术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没有根的艺术经不起时间的雕琢。
而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的,扎根在我们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前进方向,必然是融合了中国特色与世界先进文化艺术的现代设计,这就是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
【参考文献】
[1]彭佳.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J].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10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2010(10):150
[2]申喆. 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生关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32-133
[3]于雯雯,王利君. 探研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82
[4]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04):104-105
[5]李宏俭. 浅谈广西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1):85-8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