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三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引言:化学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性表达方式。
它的发现和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
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表格形式,用于反映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它由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而后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称为“族”,而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元素排列在同一行,称为“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和电子层级的变化,即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族表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如金属或者非金属的特性,氧化还原性等。
三、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1.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和发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对元素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还为材料科学、能源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经历了多位化学家的贡献和努力。
从季莫费耶夫的初始提出到门捷列夫和曼德勃洛特等人的系统调整和完善,元素周期律不断地被验证和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通过不断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使得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结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并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
由于周期表能够精确地猜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初步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育同学的分析和推理力量。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熟悉,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详细”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校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同学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觉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详细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究,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详细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原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依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3.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4.掌握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三、教学过程:1.概述(1)典型金属元素:钠(Na)、铜(Cu)、铁(Fe)、铝(Al);非金属元素:氧(O)、氯(Cl)、硫(S)、氢(H)。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和记忆。
2.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1)1869年,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最早版本。
(2)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门德里夫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并用电子层模型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元素周期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
(2)同一行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被称为同位素。
(3)同一列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同族元素。
(4)元素周期表还包括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数等信息。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1)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2)电离能: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离能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离能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3)电负性: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4)金属特性: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左侧和中间位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5)非金属特性: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右侧位置,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特别是卤素族和气体族。
5.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1)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方便地用元素的化学符号进行元素的分类。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组成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公式。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规律之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表现。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元素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或实物,如金属钠、氧气、氯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总结周期和族的划分规律。
讲解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和副族的区别。
(2)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讲解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通过比较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性质为什么会呈现出逐渐变化的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4、知识应用(1)给出一些元素,让学生判断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元素周期表教案本文为元素周期表教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概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概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所有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元素的基本属性,比如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电子排布等等。
因此,学习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结合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周期性等方面展开讲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和规律;2.学习元素的分类方法及其基本性质,理解同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区别;3.掌握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规律性,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有的性质和共性;4.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下面是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特征1.元素概念和化学符号先对元素进行简单介绍,物质在化学上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一类完全相同的原子,按照其原子序数(Z)排列组成的分类方法。
化学符号就是用一个或几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简称,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碳元素的符号是C。
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可以简称为周期表,由多个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一般来说,周期表有18个竖列和7个横行。
竖列称为族,横行称为周期。
3.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和按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性排列。
4.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规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基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结构和元素物理化学性质规律所发现的。
元素周期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1)周期性: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变化: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核靠近电子层的电荷增多而减小。
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命制人:刘春霞审核人:吴宏伟使用时间:2012-2-27【学习目标】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复习检查】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
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思考】阅读教材P15页,第3自然段行请完成表格:第IIA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共同性质:【总结】第IIA族元素容易最外层两个电子,为金属元素。
【针对练习】下列关于IIA族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2价B、元素的单质都呈现亮白色C、所有元素的单质都可以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D、其中包括被誉为“国防金属”的元素【思考】阅读教材P16页,第一自然段了解第V A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用途:【总结】第V A族元素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N、P、As为,Sb、Bi为。
【阅读】P16页倒数第二自然段。
回答过渡元素位置:第列到第列,共种元素。
熟悉的元素:金(Au)、银(Ag)、铜(Cu)、铁(Fe),硬而有光泽,金、银单质性质。
【探究】观察元素周期表,每周期中非金属元素种数与周期序数的关系如何?可能还有几种非金属元素未被发现?【方法】(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图,直接进行推测;(2)利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与非金属元素种数的关系,进行归纳概括除第一周期外,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 ;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
【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差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用符号表达出来。
并运用上述规律完成下列练习:1、元素周期表中有相邻元素A、B、C,A与B同周期,B与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数电子数之和为19,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 ,B ,C 。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1)由a、k、l三种元素形成的所有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2)上述元素中起重被誉为“国防金属”的元素是(元素符号)__________,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元素被称为_______________金属元素(3)上述元素中,常用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代号),d元素在元素中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字母j代表的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该元素能与元素k化合生成一种作干燥剂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3、以下元素:S、N、Na、Br、Mg、Fe、Cu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副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同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同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碱土金属——ⅡA族元素①存在形态:②物理性质:③化学性质:单质呈现强性,易失去最外层上的两个电子。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初中三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和排列方式;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和族的概念;4. 能够分析和解答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2.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和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手册;2. 工具:黑板、彩笔、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并简要介绍其构成和排列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化学实验中接触过哪些元素?这些元素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步骤二: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15分钟)1. 介绍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2.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周期表中这些信息的含义。
步骤三: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3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并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规律。
2. 提示学生注意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特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趋势,并帮助他们发现周期规律。
3.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找出相同族的元素,并比较其性质。
步骤四:理解族的概念(15分钟)1. 介绍族的概念,即具有相似所属的元素集合。
2.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族,并归纳各族元素的特点。
步骤五:应用与拓展(2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特殊元素,如稀有气体、过渡金属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元素特性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科技馆等科学场所,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排列方式以及周期规律和族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讲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和意义1.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演变过程,包括长周期、短周期、过渡元素等讲解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1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表现,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的规律和趋势2.2 元素周期律的族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族性分类,如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讲解族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如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氧化物等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预测元素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等性质的方法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3.2 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方法,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的现代解释4.1 量子力学解释讲解量子力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如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分析量子力学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4.2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介绍价层电子互斥理论的基本原理讲解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化合价、氧化性等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5.1 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讲解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对角线规则、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等分析特殊现象的成因和意义5.2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元素发现、化合物合成、材料设计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六章: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规律6.1 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讲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6.2 主族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主族元素族性特征,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半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七章: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7.1 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讲解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过渡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7.2 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如d轨道电子的填充、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八章: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规律8.1 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讲解镧系和锕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镧系和锕系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8.2 镧系和锕系的族性特征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族性特征,如镧系收缩、锕系收缩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合金、半导体等9.2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如超导材料、催化剂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0.1 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讲解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的关系分析生物体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酶的活性中心、药物设计等10.2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学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理解科学家如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和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 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教材精讲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ⅠA 、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长式周期表有7 个周期:1、2、3 周期为短周期;4、5、6周期为长周期;7为不完全周期。
目前1~7周期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⑵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除8、9、10列)。
长式元素周期表有18 纵行,分为16 个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后加字母A表示。
7个。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罗马数字)后加字母B表示。
7个。
第Ⅷ族:第8、9、10 纵行。
0族:第18 列稀有气体元素。
⑶镧系元素:周期表中[行6,列3]的位置,共15种元素。
课题3 元素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个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
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能够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
(2)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准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理解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相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比照,理解到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协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
(3)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并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相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
3.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中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也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元素的知识。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元素周期律的引入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元素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在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中的作用。
2.呈现: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使用。
3.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元素周期表,让他们研究表中的结构和规律,并回答以下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什么?-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什么顺序排列?-元素周期表中的横排叫什么?纵排叫什么?-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什么规律?4.总结: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总结他们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教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的元素特性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图像,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元素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特性的规律。
2.呈现: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特性的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并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3.活动:请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元素进行研究,使用元素周期表和其他参考资料,调查该元素的主要特性,并展示给全班。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发现,总结元素周期律中的元素特性规律。
4.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例如:“为什么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两个元素的相对电负性。
”教学设计三: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和元素的分类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解释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类方法。
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类规律。
2.呈现: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类方法,包括周期表中横排和纵排的含义,以及元素的主要分类方式(金属、非金属、过渡金属等)。
3.活动:请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将不同元素按照其所属分类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4.总结:请学生总结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类规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数学表达及其推导;(2)元素周期表中族、周期的划分及其规律;(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化学》、《高中化学》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发展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律是什么?有何意义?2. 知识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如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2)推导元素周期律的数学表达式,如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周期、族、周期表的划分等;(4)讲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分析同一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合物稳定性判断、金属性判断等。
4. 课堂互动:(1)提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有何关系?(2)提问: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3)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区别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A.1B.3C.5D.6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D-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C>D4.201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构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网络,力争在相应问题背景下使知识、思维能力同步到位。
能力: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严密性。
情感: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化学学科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归纳解题思路、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自主归纳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归纳解题思路、得出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使学生明确此专题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考纲的要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揭示和反映了元素间相互联系的必然规律,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重现率为100%。
考纲对他的要求是: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掌握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的空间极为广泛。
纵观近几年高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形式出现,尤其以推断题居多。
本节课以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为例,了解常出现的考点,并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四个考点中五个例题的分析,来归纳选择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主要依据。
考点一、以等电子微粒结构为基点考查常见微粒的性质例1、(2006高考四川理综卷)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A、质子数c>b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W学生活动: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有二种:一是抓住四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这一条件,判断他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Y、Z在W、X的上一周期,且Y在前Z在后,X在前W在后,然后根据元素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判断即可得出B。
二是直接代入法,根据题条件与元素周期表结构可以判断这四种微粒分别为铝、钠、硫、氯的离子,然后根据元素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判断即可得出B。
教师评价: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有哪位同学给老师叙述一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教师评价:规律掌握地很好。
那么,二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而第二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应用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给的条件。
考点二、以原子构成为切入点考查同素异形体的性质例2(2006高考广东化学卷)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比O3稳定C、等体积O2和O3含有相同质子数D、O2与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学生活动:分析解题思路、方法此题采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为B提问:同位素是表示什么微粒之间的关系?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是什么变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本题的C选项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比较的可能?(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于上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概念辨析不清、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及时给予强化)考点三、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载体考查简单推理能力例3(2006全国高考广东化学卷)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A、6B、12C、26D、30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分析解题思路、方法。
思路:(大部分同学可能分析为)以零族元素元素为例,一一推算可得正确选项为C。
设问:(此时对于上述方法给予肯定的同时启发引导)为什么偏要以零族元素为例来推算学生回答:因为每一电子层电子数已达饱和。
追问:那么,你们觉得零族元素的核电荷数与每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只要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即每周期所含元素的种类数进行计算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提问:以过渡元素为界,前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计算方法与后六个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学生回答:不一样。
设问:将此题变型为若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为26,则两元素在周期表中可能分别处于第几周期?(变型不仅利于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透”此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生回答:可能为第三周期和第五周期,也可能为第二周期和第四周期。
考点四、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例4(2006全国高考北京卷)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若R(OH)为强碱,则W(OH)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例5(2006全国高考理综I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学生活动: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
思路:依题意上述元素只能为第二周期或第三周期元素,然后根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分别为B、D。
提问:易形成氢键的元素有哪些?单质熔沸点的判断主要看什么?(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教师总结:通过上面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主要是根据题给的条件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可能的位置,然后依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过渡:那么,填空题、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又如何呢?考点五、借周期表结构与置换反应之间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例6(2006全国高考理综I卷)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2)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书满足要求的三个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H2↑点燃2Mg+CO2=2MgO+C2F2+4H2O=4HF+2O2提问:你是怎样入手写出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将前三周期元素一一写出后,结合已掌握的置换反应对号入座,就得出了上述反应.教师评价:思路说得很清晰,并充分挖掘已知解决问题方法较好。
提问:同学们都与他的思路相同吗?(看学生的反映)教师启发引导:从置换反应类型来分析,此题还可以怎样入手?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集思广益,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总结出解题思路与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按学生所举类型一一板书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按金属+酸、金属+水、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水、非金属单质+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等置换反应类型写出短周期元素间置换反应,然后按要求选出三个反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评价:归纳的非常好,这样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法。
过渡:同学们,元素周期表与置换反应相联系能做出很多“文章”,对能力要求也较高。
因此,为了拓展思路,把此题变型为:变型1、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2)同主族元素的置换反应(2)6种单质分属3个不同的主族(由于上述例题分析地比较透,这一变型题学生很快求得其解)教师:为了寻求此类型的解题规律,我们再把此题变型为:变型2、化合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
已知:单质(1)+单质(2)=化合物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2)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教师:此题的思路为?学生:按常见化合反应类型: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写出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按要求选出三个即可。
教师评价:同学们通过与例题类比得出了此类题型的解题规律,非常好。
考点六、以等电子微粒与性质为信息源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例7(全国高考理综II卷)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Y 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1)X是Y是Z是。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和。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为。
学生活动:说明解题思路、方法。
抓住题给的3个突破口,即可判断X、Y、Z分别为氢、氮、氧元素,然后按要求做答即可。
过渡:下面同学对此方法有没有异议?(由于本题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没有就继续分析考点七考点七、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理由是。
(2)Y是Z是W是。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
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一名学生到前面板书Y、Z、W在周期表中可能的位置关系。
1、YZW2、WZ3、W4、ZY5、Y6、YY Z Y W WZ ZW下面同学提出异议:该同学没有认真审题,题设要求为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
教师:那么,按照此条件哪一位置关系有可能?学生回答:第一种位置有可能。
教师:哪位同学到前面补充一下,满足条件的可能的位置关系除1外还有哪些?学生活动:一位同学到前面板书2、Y Z 3、YW Z W学生评价:这样就完整了。
学生整理解题思路:首先抓住题给条件判断Y、Z、W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可能位置,然后抓住三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排出1和3,得出三元素正确的位置关系为2,且三元素分别为氮、氧、硫。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分析了三个考点中的三个例题及二个变型题,从中咱们能不能总解出解填空题、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呢?学生回答:这类题型的解法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准突破口,必备的知识点是掌握好某些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教师总结:同学们解题思路归纳的非常好。
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余下的三个考点,相信经过这个专题的训练,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一定会有提高,这样就会离大学的门槛就会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