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及反补贴的区别与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的区别(一)适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适用反倾销措施所规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存在对一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对此类产业建立的“实质阻碍”,而对于保障措施来说,适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一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实质损害”与“严重损害”有何区别?首先看其定义。
根据惟一给出“实质损害”定义的美国反倾销法的解释,是指“并非无关紧要、菲实质性或不重要的损害”。
“实质损害威胁”是指倾销或补贴产品虽未对民族产业造成损害,但根据各种迹象判断将会发生实质损害,这种迹象不是出于猜测而是基于一种能明确地被预见得到并且已经迫近的有关事实。
“实质阻碍”是指倾销尽管未对进口国国内相关行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但实际上已严重阻碍了进口国的一个新兴行业的建立。
《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严重损害”是指进口产品对国内某一工业总体性的重大伤害;“严重损害威胁”是指这种严重损害是明显的、即将发生的,在确定“严重损害威胁”时,不能建立在主观断言、推测或极小可能性基础上。
(二)适用的原则不同。
反倾销税的征收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都是对特定国家的产品征收的。
而保障措施原则上必须是非歧视性的,不允许针对某一特定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
《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明确规定,保障措施必须以非歧视的方式实施,即保障措施只针对进口产品,而不论其来源。
这一规定对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保障措施的选择性和非歧视性的争论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但第5条允许有两个例外,一是保障措施委员会如果认为从某成员的进口在代表时期内相对于进口增加总量不成比例时,可以违背非歧视性原则有选择地分配配额;二是根据GATY其他规定的措施可以不受这一约束。
如果成员在加入WTO时承担选择性保障条款,可以歧视地实施保障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障措施的选择性实施打开了一扇小窗户,在实践操作中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
(三)适用的措施不同。
反倾销的主要实施手段是征收反倾销税,而保障措施的实施手段较多,除了征收关税外,可采取数量限制措施,如配额等。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区别与联系在WTO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中多是维护与发展自由贸易的规则,如关税减让、禁止数量限制、非关税壁垒规则等,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只有3个有关的国际规则,这就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加入WTO多边贸易体制以后,如果因为这个国家履行了入世时开放市场和减让关税的承诺,造成某一种产品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的相关产业的话,这个国家可发利用WTO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有关国际规则紧急限制外国的这种产品进口,以有效保护国内受冲击的弱势产业;从保护国内产业角度来看,3个规则实施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保护性质、保护范围、法律规则、条件差异、保护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归纳如下表所示;项目反倾销制度反补贴制度保障措施制度一、实施目的反倾销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反补贴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保障措施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二、保护性质反倾销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反补贴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措施制度:针对公平贸易,客观上限制了公平竞争三、依据的国际规则反倾销制度:1994GATT第6条WTO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制度:1994GATT第6条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保障措施制度:1994GATT第19条WTO保障措施协议四、主体和行为方式反倾销制度:主体是出口商,方式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反补贴制度:主体是出口国政府,方式是给予企业特殊的经济或者财政上的补助;保障措施制度:主体是国内产业,方式是对数量限制或维持关税配额五、实施的前提条件反倾销制度:倾销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反补贴制度:补贴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保障措施制度:进口激增、产业损害、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六、损害判断反倾销制度:实质性损害和实质性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反补贴制度:严重性损害和实质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保障措施制度:对国内工业产生严重损害和严重威胁七;因果关系反倾销制度:倾销是损害或威协的原因之一反补贴制度:补贴是损害或威胁原因之一保障措施制度:短期内进口激增造成国内工业的严重威害八;发起调查反倾销制度:必须有国内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的反补贴制度:申请必须有国内企业和企业联合体的保障措施制度:申请可以有企事业申请,也可以在没有企业申请时由政府直接进行调查九;实施范围反倾销制度:属于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反倾销反补贴制度:发球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反补贴保障措施制度:属于非歧视性的,应对所有国家出口的同一种产品都实施保障十、实施期限反倾销制度:一般是5年,如果具备条件可以不断使用反补贴制度:一般是5年,如果具备条件可以不断使用保障措施制度:只能是4年,延长后不能超过8年,十一、实施的具体措施反倾销制度:征收反倾销关税或者价格承诺反补贴制度:征收反补贴关税或者取消补贴的承诺保障措施制度:可以提高进口关税,也可以对数量限制或维持关税配额十二、保护的对象反倾销制度:仅保护货物贸易反补贴制度:仅保护货物贸易保障措施制度:不仅保护货物贸易,也可以保护服务贸易WTO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中多是维护与发展自由贸易的规则,而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只有3个相关的国际规则,这就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针对主体及其行为方式不同;反倾销制度针对的主体是企业和特定行业,其行为方式是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反补贴制度针对的主体是出口国政府,其行为方式是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资金或财政上的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保障措施针对的主体也是企业和特定行业,其行为方式是由于不可预见的发展或因一成员承担协定1994年GATT 义务而产生的影响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可见,反补贴作为新型贸易壁垒对一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会影响被调查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总体经济战略;同时,反补贴的调查范围涉及面更加广泛,调查范围可能包括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危害很大;实施的前提条件不同;反倾销制度实施的条件是:倾销存在、实质损害或实质威胁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世贸组织规定倾销幅度不超过进口价格2%,被反倾销的产品进口量占同类产品进口比例不超过3%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倾销幅度的最低限额;反补贴制度实施的条件是:补贴存在、严重损害或实质威胁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保障措施制度实施的条件是:进口急增、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进口产品的数量激增,包括“相对增加”与“绝对增加”,绝对增加是进口产品的数量的实际增长;同时进口急增的原因是“意外情形”和“进口成员承担WTO义务结果”;发起调查的条件不同;反倾销制度和反补贴制度必须由国内企业、企业联合体申请;而保障措施制度则既可以由企业申请,也可以在没有企业申请时由政府直接进行调查;实施范围和实施期限不同;反倾销制度和反补贴制度都是属于歧视性的,是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的;而保障措施属于非歧视性的,它对所有国家出口的同一种产品都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制度实施的期限一般都是5年,如果具备条件可以不断使用;而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只能是4年,且延长后不能超过8年;实施的具体措施不同;反倾销制度的措施有:临时反倾销措施、价格承诺、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制度的措施有:临时反补贴措施、取消补贴的承诺、征收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制度的措施有:提高进口关税、数量限制、维持关税配额;。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的区别什么是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制造业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保障措施可以包括:•关税加征•限制进口数量或价值•明确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的标准或质量•禁止进口某些产品保障措施通常是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相兼容的,但是如果聚焦于某一国家或国家组合的进口时,可能会触犯一些WTO规则,例如歧视性对待。
什么是反倾销反倾销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制造业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其目的是打压那些因为向本地区或国家的市场销售价格低于标准市场价格而带来损害的出口产品。
反倾销措施可以包括:•在进口国家或地区加征反倾销税•对进口产品进行量度便于检测•禁止进口某些产品在WTO的规定下,反倾销是被允许的。
但是,同样需要满足WTO对反倾销的规定,以保证其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
因此,进行反倾销时,需要进行调查,以确定出口者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并计算国家损失。
两者的区别保障措施与反倾销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目的。
前者旨在确保本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保护措施,后者则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地区或国家制造业利益。
保障措施通常涉及国内和外国公司,而反倾销通常只涉及外国公司。
保障措施是对国家或地区产品的保护措施,也可能会影响到来自进口国的公司。
反倾销则只着眼于对国内同类型制造业的保护,而不会影响到来自进口国的其他行业。
当发生贸易争端时,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区别非常明显。
在保障措施下,争端解决机构需要确定保障措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引起的影响,而在反倾销的争端下,争端解决机构只需要考虑进口国所消耗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损失。
结论保障措施和反倾销都是国际贸易背景下的专业术语。
虽然他们都是保护本地区或国家制造业利益的措施,但是目的和实施方法各有不同。
在贸易争端中,保障措施和反倾销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了解这种差异对于任何涉及到国际贸易的人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的不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
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措施不断加强。
两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保障措施和反倾销。
尽管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旨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措施。
它们通常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关税将在商品通过边境时自动征收,而非关税壁垒则是国内规定的限制或法规。
保障措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定量限制和价格限制。
•定量限制定量限制是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检验等。
定量限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以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利益。
•价格限制价格限制是限制进口商品价格的方法。
价格限制通常采用顶部价格控制或最低价格保护。
顶部价格是指国内商品能够销售的最高价格,而最低价格是指进口商品不能低于的价格。
反倾销反倾销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倾销,倾销是指一方面对另一方市场提供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削弱竞争对手在其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反倾销旨在纠正倾销给国内生产者造成的损害,具有正当性。
反倾销措施通常包括征收反倾销税、收取贸易保证金和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等。
在需要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这些税目的是补偿进口商品的定价与其在来源国的正常价值之间的差异。
差异保障措施和反倾销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和实现方式。
保障措施是为了保持国内竞争力,而反倾销是为了防止出现倾销。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的实现方式也不同。
保障措施是通过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来实现的;而反倾销则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应该征收反倾销税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
保障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可直接反映在关税上,而反倾销调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可能不会导致实质性措施。
结论虽然保障措施和反倾销都是贸易保护的措施,但它们的目的和实现方式存在很大区别。
保障措施旨在保护国内市场和竞争力,而反倾销旨在纠正倾销对国内生产者造成的损害。
在制定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措施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区别,以便更好地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的区别在国际贸易中,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是两个重要的贸易政策措施。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利益,同时防止外国产品对本国产品的冲击和侵害。
虽然这两个政策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它们的实际操作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将对这两个政策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指一系列政府政策和措施,旨在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冲击和竞争。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一种防御性措施,它主要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准入限制、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手段。
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却违背了自由贸易和国际市场的规则和原则,所以往往会遭受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或处罚。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一系列政府政策和措施,旨在防止国外厂商和产品投入本国市场,对本国产品和产业进行倾销和破坏性竞争。
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一种惩罚性措施,它主要通过课征惩罚性关税,对国外厂商的不正当行为进行处罚和制约。
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外厂商滥用国际市场自由贸易的规则和机制,破坏国内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平衡,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利益。
区别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虽然目的相同,保护本国利益,但实际上有一些重要区别:•目的不同:保障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利益,反倾销措施则是为了防止国外厂商的不正当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性质不同:保障措施是一种防御性质的政策,反倾销措施则是一种惩罚性质的政策。
•程度不同:保障措施的强度和幅度通常较小,而反倾销措施则强度较大,往往需要制定相关调查和程序,才能得出有效的处罚措施。
•适用对象不同:保障措施适用于所有国家和产品,而反倾销措施只适用于受到不正当行为的国外厂商和产品。
综上所述,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在目的、性质、程度和适用对象等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区别。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的选择和执行这些措施需要谨慎权衡和判断,既要保护本国的利益和产业,也需要考虑国际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公平和平衡。
反倾销和保障措施1. 简介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手段,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定义、原因、类型以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2.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采取的一种贸易限制措施。
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限制、减少、惩罚其他国家以低于公平市场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2.1 反倾销的原因为什么国家会采取反倾销措施?主要原因如下: 1. 保护本国产业:当某个国家的产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低价倾销的冲击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政府可能会采取反倾销措施。
2. 消除不公平竞争:如果其他国家通过补贴等手段在竞争中获取不公平优势,本国政府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纠正这种不公平竞争。
2.2 反倾销的类型反倾销措施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 反倾销关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特殊税收,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 反倾销配额: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
- 反倾销补贴:为了在出口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政府向本国产业提供补贴。
- 反倾销调查:对涉嫌倾销行为的进口商品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反倾销措施。
3.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一种用于保护本国产业的贸易措施,与反倾销措施不同,保障措施主要针对本国产业遭受其他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打击。
3.1 保障措施的原因保障措施的出发点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保障措施原因: 1. 制补贴: 国家补贴给自国产贸易,用以减轻竞争压力。
2. 国内销路: 为国内企业提供销路,增加内需,以稳定本国经济。
3.2 保障措施的类型保障措施的种类和形式各异,常见的包括: - 补贴计划:政府向本国产业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补贴,以平衡国际竞争。
- 进口配额: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过多的进口竞争。
- 反倾销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当本国产业受到倾销行为的伤害时,保障措施可能与反倾销措施相重叠。
4. 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对全球贸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4.1 增加贸易壁垒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
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针对价格歧视行为而采取的措施;
※保障措施是针对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采取的措施。
(一)、反倾销措施
1、临时反倾销措施
(1)、形式:①、征收临时反倾销税;②、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
(2)、实施的期限:自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9个月。
2、最终反倾销措施:对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二)、反补贴措施
1、临时反补贴措施
(1)、初裁决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
(2)、形式:采取以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担保的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形式。
(3)、期限:自临时反补贴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
2、最终反补贴措施:对终裁决定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补贴税。
(三)、保障措施
1、临时保障措施
自临时保障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得超过200天,此期限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
2、最终保障措施:最终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
特殊情况可延长。
但保障措施全部实施期限不得超过10年。
反倾销与保障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么大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保障本国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反倾销与保障措施。
本文将探讨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的相关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什么是反倾销?反倾销(anti-dumping),顾名思义,是指针对一些国家或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倾销(dumping)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对抗行动。
所谓倾销,就是指某个国家或企业将其产品以比本国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销售到其他国家。
倾销的目的往往是打压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在其他国家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针对这种倾销行为,各国可以采取两种措施:1.使用反倾销税反倾销税,顾名思义,指的是对非市场价格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保护性关税。
在国际关系中,反倾销税是一种具有很高保护性的措施,因为它可以减少低价商品对自己本国市场的冲击,保护本国工业的利益。
但反倾销税也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影响进口商品的市场需求。
2.使用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对其他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贸易限制、检疫检测等,以保护本国市场的利益。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常是针对自己本国的中小企业所采取的一类积极性措施,而后者则是一类消极的保护性手段,能够限制产品的进口,但只是为了给本国企业创造一段“喘息”的时间,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反倾销的适用情况反倾销是一个经济学上复杂而又有争议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反倾销税或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限制其他国家的不当行为,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利益。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歧视性反倾销通常是针对特定的国家或企业。
一些发展中国家通常是受到反倾销税最多的国家之一。
因此,反倾销往往被指责为歧视性的措施,因为它会导致对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质疑。
2.成本问题反倾销依赖于企业的投诉和政府的调查。
这些激烈的调查可能会花费大量的资源,包括调查工作人员和专家。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措施的区别1. 引言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国家间的不平衡、竞争等因素,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国家经常会采取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既可以是保障措施,也可以是反倾销措施。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在性质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措施进行比较和分析。
2. 保障措施的定义和特点保障措施是指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正常竞争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强经济安全性而采取的行动。
保障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特殊的优惠条件或限制措施,确保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保障措施常见的形式包括关税减免、财政补贴、配额限制等。
保障措施的特点在于: - 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利益; - 国家自主决策,不受外部规则和约束的影响; - 通常适用于自身产业存在困难或竞争不公平的情况下。
3. 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和特点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为了应对外国商品通过倾销方式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
倾销是指一国向另一国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商品,从而导致低价进口商品对本国市场和产业造成冲击。
反倾销措施旨在防止倾销,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利益。
反倾销措施的形式包括征收倾销税、采取配额限制、进行调查等。
反倾销措施的特点在于: - 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倾销商品的伤害; - 通常是作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遵循相关国际机构的规则和程序; -反倾销措施的采取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证据分析。
4. 区别和联系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在性质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和联系:•目的不同: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利益,而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外国商品的倾销行为,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免受伤害。
保障措施重点在于促进本国产业发展,而反倾销措施则是对外的贸易保护手段。
•国际规则与行动自主性:保障措施通常是国家自主决策,不受外部规则和约束的影响。
而反倾销措施是作为国际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遵循相关国际机构的规则和程序。
反倾销措施的采取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证据分析,并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确保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反倾销与保障措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中两个重要的政策手段。
反倾销是指国家针对进口商品的倾销行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
保障措施是指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
虽然这两者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但其目的、实施方式和效果有所不同。
首先,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当国外企业倾销商品到本国市场,导致本国产业受到损害时,国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反倾销关税、对倾销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等。
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然而,反倾销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升级,使双方的贸易关系受到损害。
其次,保障措施的目的是通过限制进口数量和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保障措施可以有很多形式,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关税配额等。
保障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国内市场上更好地竞争。
然而,保障措施可能导致本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更少的选择和较低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时,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处理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其建立了一套规则来约束各成员国的行为。
在采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时,国家需要遵守WTO规则,如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实施了倾销行为、不能歧视对待不同的成员国等。
然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反倾销措施可能滥用,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有些国家可能会滥用反倾销措施,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而不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其次,保障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保障措施限制了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使得本国消费者无法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低价商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监管和规范。
各国应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摩擦的升级。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及反补贴的区别与联系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区别与联系在WTO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中多是维护与发展自由贸易的规则,如关税减让、禁止数量限制、非关税壁垒规则等,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只有3个有关的国际规则,这就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加入WTO多边贸易体制以后,如果因为这个国家履行了入世时开放市场和减让关税的承诺,造成某一种产品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的相关产业的话,这个国家可发利用WTO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有关国际规则紧急限制外国的这种产品进口,以有效保护国内受冲击的弱势产业。
从保护国内产业角度来看,3个规则实施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保护性质、保护范围、法律规则、条件差异、保护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归纳如下表所示。
项目反倾销制度反补贴制度保障措施制度一、实施目的反倾销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反补贴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保障措施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二、保护性质反倾销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反补贴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措施制度:针对公平贸易,客观上限制了公平竞争三、依据的国际规则反倾销制度:1994GATT第6条WTO《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制度:1994GATT第6条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保障措施制度:1994GATT第19条WTO《保障措施协议》四、主体和行为方式反倾销制度:主体是出口商,方式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反补贴制度:主体是出口国政府,方式是给予企业特殊的经济或者财政上的补助。
保障措施制度:主体是国内产业,方式是对数量限制或维持关税配额五、实施的前提条件反倾销制度:倾销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反补贴制度:补贴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保障措施制度:进口激增、产业损害、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六、损害判断反倾销制度:实质性损害和实质性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反补贴制度:严重性损害和实质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保障措施制度:对国内工业产生严重损害和严重威胁七。
论述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区别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措施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旨在保护本国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三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尽管它们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但在实施方式和目标上存在一些区别。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一种国家使用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旨在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保障措施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可以包括一系列措施,如关税、配额、进口限制、非关税壁垒等。
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进口,鼓励本国产业的发展。
保障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促使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通过限制进口数量或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保障措施可以帮助本国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
然而,保障措施也会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导致贸易摩擦的升级。
反倾销反倾销是一种特定的保障措施,旨在防止其他国家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出口商品来冲击国内产业。
当有证据表明其他国家企业在本土市场上进行倾销时,国家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设置进口配额以限制进口数量。
反倾销措施要求国家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并确定是否存在损害本国产业的证据。
然后,国家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如征收临时关税。
随后,如果调查证明倾销行为合法并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国家可以正式征收关税或实行其他限制措施。
反补贴反补贴是另一种保护措施,旨在防止其他国家对本国产业提供补贴,使其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口商品。
当有证据表明其他国家对本土企业进行补贴以提升其竞争能力时,国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着重于对补贴行为进行调查并确定其是否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如果调查证实补贴行为合法并造成实质性损害,国家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相应的反补贴税或实行其他限制措施。
区别与联系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目标和实施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同时它们也有一些联系。
首先,保障措施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手段。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是指针对国外企业获得不公平补贴,进口国采取措施来抵消其对本国产业造成的伤害。
反补贴措施可以包括加征反补贴税、限制进口量及质量检验等。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对特定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来防止本国产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的冲击。
然而,反补贴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过度使用反补贴措施也可能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反倾销是为了解决国内产业受到倾销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的售价设置低于其生产成本或市场价格,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获取市场份额。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倾销的伤害,进口国可以采取加征反倾销税、限制进口量等措施。
反倾销措施有利于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地位,但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并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损害。
此外,过度使用反倾销措施也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扩散,导致全球贸易放缓。
保障措施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限制进口量、设置进口限制性措施、提高关税等。
保障措施可以为本国产业提供一定的保护,并减少竞争压力。
然而,保障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并破坏全球贸易的正常秩序。
过度使用保障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和不法行为的影响,但过度使用这些措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这些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应更多地采取协商、合作和公正的态度,通过多边贸易机构的框架,共同制定更有效的规则和机制,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并实现共赢的贸易关系。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的区别引言在国际贸易中,为了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和市场秩序,各国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本国产业的正常运作。
其中,两个常见的措施是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
尽管它们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但这两种措施之间存在着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本文将重点探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之间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贸易保护措施。
1. 保障措施1.1 定义和目的保障措施是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公共道德、人民生命健康、动植物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正竞争、低廉劳动力成本、环境标准差异等的不利影响。
保障措施的具体形式包括关税、配额、进口限制等。
1.2 特点保障措施有以下几个特点:•目的多样性:保障措施的目的多种多样,与保护国家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是其目的,如国家安全、公共道德等。
•形式多样性:保障措施的具体形式包括关税、配额、进口限制等,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
•市场干预性:保障措施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等,以保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2. 反倾销措施2.1 定义和目的反倾销措施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价倾销产品的不公平竞争,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目的是防止倾销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的损害。
反倾销措施的具体形式包括反倾销税、反倾销配额等。
2.2 特点反倾销措施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特定国家或企业:反倾销措施一般是针对特定国家或企业的倾销行为,保护受损的本国产业。
•需要证据支持:反倾销措施的采取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证明倾销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法律程序性:采取反倾销措施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包括调查、裁决等。
3. 区别与联系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在目的和特点上存在一些区别,但也有一些联系。
3.1 区别•目的不同: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倾销对本国产业造成的损害。
•特定性不同:保障措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的多个方面,而反倾销措施是针对特定的倾销行为采取的。
王旭(九江学院商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摘要: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WTO所允许成员方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三项措施虽同为贸易保护措施,但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相比有着明显区别。
在当前各国频繁使用各种贸易保护手段限制进口的情形下,了解这些措施的区别,才能合理地应对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关键词: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比较中图分类号:F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8-0013-02收稿日期:2013-05-12作者简介:王旭(1979-),女,四川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可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使出不同的“招数”。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W TO所允许成员方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因此成为了各进口国贸易保护的三大“绝招”。
三项措施虽同为贸易保护措施,但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相比有着明显区别。
在当前各国频繁使用各种贸易保护手段限制进口的情形下,了解这些措施的区别,才能合理的应对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一、保障措施的概念保障措施全称应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亦称“免责条款”或“保障条款”,是国际贸易协定中的一种常见条款。
其目的在于:使缔约方所承担的条约义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它们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免除其在有关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从而对已经造成的严重损害进行补救或避免因严重损害的威胁而可能产生的后果。
按照《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保障措施是指某一成员方因意外情况或承担《关贸总协定》的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行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这里所指的进口激增可以理解为其他成员享受关贸总协定规定的权利所致,即保障措施是对其他成员正当贸易行为实施的。
同时保障措施的实施应该是非歧视的,保障措施是对造成其国内同行业损害的所有产品而实施的,而不是针对特定的出口成员实施的。
WTO允许其成员在进口激增时采取保障措施,这是W TO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措施,俗称“安全阀”。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区别
•相关推荐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区别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区别
反倾销措施
实施的条件:以低价倾销,对进口国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适用对象:不公平贸易或不公平竞争。
具体实施形式:现金保证金、价格承诺、保函、以及最终加征相应的税赋。
实施期限: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至9个月。
反补贴措施
实施的条件:因政府补贴而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对进口国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适用对象:不公平贸易或不公平竞争。
具体实施形式:现金保证金、价格承诺、保函、以及最终加征相应的税赋。
实施期限:不超过4个月(不能延长)。
保障措施
实施的条件:进口产品的数量激增而挤占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并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适用对象:公平条件下数量猛增。
具体实施形式:加征关税、实施配额数量限制或者最终加征关税或实行关税配额。
实施期限:临时保障措施不超过200天,一般不超过4年,最长可延至10年。
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的区别(一)适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适用反倾销措施所规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存在对一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对此类产业建立的“实质阻碍”,而对于保障措施来说,适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一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实质损害”与“严重损害”有何区别?首先看其定义。
根据惟一给出“实质损害”定义的美国反倾销法的解释,是指“并非无关紧要、菲实质性或不重要的损害”。
“实质损害威胁”是指倾销或补贴产品虽未对民族产业造成损害,但根据各种迹象判断将会发生实质损害,这种迹象不是出于猜测而是基于一种能明确地被预见得到并且已经迫近的有关事实。
“实质阻碍”是指倾销尽管未对进口国国内相关行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但实际上已严重阻碍了进口国的一个新兴行业的建立。
《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严重损害”是指进口产品对国内某一工业总体性的重大伤害;“严重损害威胁”是指这种严重损害是明显的、即将发生的,在确定“严重损害威胁”时,不能建立在主观断言、推测或极小可能性基础上。
(二)适用的原则不同。
反倾销税的征收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都是对特定国家的产品征收的。
而保障措施原则上必须是非歧视性的,不允许针对某一特定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
《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明确规定,保障措施必须以非歧视的方式实施,即保障措施只针对进口产品,而不论其来源。
这一规定对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保障措施的选择性和非歧视性的争论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但第5条允许有两个例外,一是保障措施委员会如果认为从某成员的进口在代表时期内相对于进口增加总量不成比例时,可以违背非歧视性原则有选择地分配配额;二是根据GATY其他规定的措施可以不受这一约束。
如果成员在加入WTO时承担选择性保障条款,可以歧视地实施保障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障措施的选择性实施打开了一扇小窗户,在实践操作中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
(三)适用的措施不同。
反倾销的主要实施手段是征收反倾销税,而保障措施的实施手段较多,除了征收关税外,可采取数量限制措施,如配额等。
保障措施和反倾销1. 保障措施的概述在国际贸易中,保障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免遭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和进口配额等。
2. 关税措施关税是最常见的保障措施之一。
它是通过向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税收来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的目的是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使其与国内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关税的水平通常根据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来源国而变化。
有些国家对特定商品征收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而对其他商品则征收较低的关税。
3. 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措施,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流通。
这些措施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限制和技术性壁垒等。
非关税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来保护国内产业。
然而,非关税措施往往被批评为对自由贸易的威胁,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竞争。
4. 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指限制特定商品进口数量的措施。
通过设定进口配额,国家可以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以保护国内产业。
进口配额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来源国和进口商等因素进行设定。
进口配额的实施通常需要通过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来监管。
5.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一种贸易保障措施,旨在防止其他国家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销售商品,从而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当国内产业受到倾销的威胁时,政府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
这些措施旨在平衡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6. 反倾销的程序反倾销的程序通常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国内产业必须提出倾销投诉,证明其受到倾销行为的损害。
然后,贸易机构将对这些投诉进行审查,并采取相应的调查措施。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政府可以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并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
7. 反倾销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对国际贸易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反倾销措施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而降低竞争力,可能会导致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的异同以及如控制何从程序上贸易救济措施在WTO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中多是维护与发展自由贸易的规则,如关税减让、禁止数量限制、非关税壁垒规则等,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只有3个有关的国际规则,这就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加入WTO多边贸易体制以后,如果因为这个国家履行了入世时开放市场和减让关税的承诺,造成某一种产品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的相关产业的话,这个国家可发利用WTO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有关国际规则紧急限制外国的这种产品进口,以有效保护国内受冲击的弱势产业。
从保护国内产业角度来看,3个规则实施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保护性质、保护范围、法律规则、条件差异、保护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归纳如下表所示。
项目反倾销制度反补贴制度保障措施制度
一、实施目的
反倾销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
反补贴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
保障措施制度:紧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
二、保护性质
反倾销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
反补贴制度:针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公平竞争
保障措施制度:针对公平贸易,客观上限制了公平竞争
三、依据的国际规则
反倾销制度:1994GATT第6条WTO《反倾销协议》
反补贴制度:1994GATT第6条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
保障措施制度:1994GATT第19条WTO《保障措施协议》
四、主体和行为方式
反倾销制度:主体是出口商,方式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
反补贴制度:主体是出口国政府,方式是给予企业特殊的经济或者财政上的补助。
保障措施制度:主体是国内产业,方式是对数量限制或维持关税配额
五、实施的前提条件
反倾销制度:倾销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反补贴制度:补贴存在、损害存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保障措施制度:进口激增、产业损害、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六、损害判断
反倾销制度:实质性损害和实质性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反补贴制度:严重性损害和实质威胁,或对国内新建工业有实质性妨碍
保障措施制度:对国内工业产生严重损害和严重威胁
七。
因果关系
反倾销制度:倾销是损害或威协的原因之一
反补贴制度:补贴是损害或威胁原因之一
保障措施制度:短期内进口激增造成国内工业的严重威害
八。
发起调查
反倾销制度:必须有国内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的
反补贴制度:申请必须有国内企业和企业联合体的
保障措施制度:申请可以有企事业申请,也可以在没有企业申请时由政府直
接进行调查
九。
实施范围
反倾销制度:属于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反倾销
反补贴制度:发球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反补贴
保障措施制度:属于非歧视性的,应对所有国家出口的同一种产品都实施保障
十、实施期限
反倾销制度:一般是5年,如果具备条件可以不断使用
反补贴制度:一般是5年,如果具备条件可以不断使用
保障措施制度:只能是4年,延长后不能超过8年,
十一、实施的具体措施
反倾销制度:征收反倾销关税或者价格承诺
反补贴制度:征收反补贴关税或者取消补贴的承诺
保障措施制度:可以提高进口关税,也可以对数量限制或维持关税配额
十二、保护的对象
反倾销制度:仅保护货物贸易
反补贴制度:仅保护货物贸易
保障措施制度:不仅保护货物贸易,也可以保护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