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_黄耿东
- 格式:pdf
- 大小:191.01 KB
- 文档页数:5
SONG OF YELLOW RIVER2023/ 24《艺术概论》课程创新教学改革与探索杨华丽摘 要:《艺术概论》课程在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课程思政改革不深入等问题,积极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完成网络课程和课程思政课程的建设,确立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同时也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丰富课程内容,《艺术概论》课程在不断地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积极的推广效应。
关键词:艺术概论;课程创新改革;混合式教学;互联网+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艺术概论》课程自2020年开始进行创新改革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课程改革特色,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教学、地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初步解决了《艺术概论》课程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落后、重知识轻德育、实践能力薄弱、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等痛点问题,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重构,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基本达到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以及潜移默化进行思政教育等教学目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创新改革过程体现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
一、《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艺术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忽视实践的重要意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低,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常规的教学过程,因此,《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陈旧老化,师生互动较少《艺术概论》在未改革之前,上课时一般采用的是“传递--接受”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老师在整节课上基本在唱“独角戏”,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拿来主义”的习惯,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不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对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也不会深入。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情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硏究黄耿东(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摘要:美术校本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素质发展的创作活动能让学生感受美和体验美,唤醒 创作个性,释放创意潜能,丰富情感,净化心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师应立足美术校本 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顺利开展情感教学实践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本教学;美术创作;创意;情感素质情感教学是当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之一,它是以学生的心灵感应为载体,以课堂学生情 感交流和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践表 明,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把校本课程的实践 与学生情感素养的发展结合起来,助力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情感 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这 一教学理念指引下,笔者不断开展校本美术创作课 程的情感教学实践,力争构建美术情感教学校本课 程的教学体系,在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方面做 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情感教学现状当前,片区内中学美术校本情感教学还比较欠 缺,重知识传授和轻视情感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知识,就完成了 美术校本教学的基本目标,许多美术教师对情感教 学的内涵与意义并未真正理解,完全忽视情感美术 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这几年,我市各中学 片区学校力推美术校本情感教学教研新模式,形成 自己的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特色。
我校构建了以美 术创作为基础的学校特色美术校本课程情感教学 方式,作为省教改项目建设、首批市美术教育示范 学校和片区四所学校的一个教研窗口,提升校园文 化内涵建设。
美术创作校本课程情感教学力求结 合现代教育理念,立足生活教育观,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创意实践、艺术综合探索的创造性思维,构建 美术校本情感创作教学新途径,以提升学生学科素作者简介:黄耿东,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教学实效发布时间:2021-05-14T15:54:31.5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作者:黄彦斐[导读] 新课改不断推进,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黄彦斐崇左市高级中学摘要:新课改不断推进,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课教学工作,还要关注美术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道德品质、鉴赏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美术教学的手段和理念,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爱好来促使美术教学工作更加具有专业性、针对性、趣味性,实现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主动地融入各个学习环节中,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文章将围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来展开分析,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转变教学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实现转变以往学习态度,积极融入美术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1 注重更新教学观念为了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认为美术学科并不重要,其地位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相比,显得较为劣势,并且教学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较低,甚至在教学工作中会将美术教学的时间腾出来用于各种文化课教学工作,这一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美术学习工作,导致美术教学工作失去价值和意义。
所以,教师应注重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看法,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并善于创新和改革,寻找恰当教学手段和学习内容,让美术教学工作“活”起来。
而教师也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绘画技巧,落实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指导。
因为大多数的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单纯把图画,或者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展现出来,再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2018·01学校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美育与德育的有效载体。
文章以美术创作为主导,把国防教育与美术创作有机结合,从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策略、反思和如何推动综合性学习教学理念的实施等方面,提升学生国防意识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摘要关键词国防教育;综合性学习;美术创作;新思路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同时,它也是世界各国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天的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是新世纪的创造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国防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安危和强盛。
因此,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国防意识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笔者以美术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为导向,并以我校创建全国中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把国防教育素材引入美术创作,让国防教育通过美术创作的演绎,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有力地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防教育与学生思想现状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国防教育,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对国民的国防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
尽管我国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现在中学生因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他们对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的认识薄弱,他们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和考试分数,平时极少关注国家的国防安全。
有些学校也因为受到应试教育评价的影响,对国防教育重视度不够,不把国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致使学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提升学生的国防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把国防教育素材融入美术创作显得尤为必要。
二、国防教育美术创作的有效策略国防教育美术创作作为学校美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必须从国防教育美术创作的内涵、形式、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和重要意义等方面入手,并掌握一定的美术技法表现。
案例反思式的高中美术校本教学探索—以《设计与生活》为例□文/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黄耿东中学美术教学的案例反思一直以来是美术教师提 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不仅是教育者对 自身教育教学的不足检査,还包括对教育过程进行“总 结经验”。
案例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 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 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反思的过程既 是一种内省的过程,也是一种内“醒”的过程。
反思 是从心灵中唤醒自我,是源于心灵深处的磨砺,是心 灵成长的原动力,更是教师的一种再学习活动。
现笔 者以高中美术校本欣赏课《设计与生活》为例进行一 番梳理,并对本课教学呈现出的几方面特点略作探讨, 以期能起到提升高中美术校本欣赏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 学生设计意识分析近年来,在高中新课程美术校本教学中我们常常 感到中学生对“设计”一词还显得比较生疏。
当他们 充分享受生活用品设计给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带来 享受的同时,却又很少关注和参与生活中的创造性的 设计活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他们的创造性和设计意 识极为淡薄,对设计的基本原理更是知之甚少。
笔者 曾对市区高中校的学生做过调査,问一些高中学生: “你对日常生活用品了解多少?喜欢设计吗?如何欣 赏生活用品? ”大多数高中生认为现代生活用品的设 计外观漂亮、色彩美、使用方便,但是没有经常思考 设计,对设计比较陌生,还有些学生认为生活设计与 自己无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高中学生已有 欣赏的习惯,但学生还是缺乏创造设计的意识,未能 把设计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对设计在生活中的 作用认识有一定的偏差。
二、 欣赏教学策略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和欣赏学习现状,高中美术 校本课程欣赏教学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学会审美,给予学生丰富的审美感知,萌发创造意识,关注实际生活。
在注重教学审美性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和创新精神。
如《设计与生活》这一课,其教学的重 点应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能。
美育改革创新优秀获奖案例1.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某中学美育改革创新案例》某中学在美育改革中创新性地引入了生活美育的理念,将艺术与生活融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学校改建了学生公共休息区,将墙壁涂饰成各种艺术品,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舞蹈表演等,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2. 《音乐教育创新模式——某小学音乐教育获奖案例》某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引入了音乐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合作,开设了音乐培训班,为社区孩子提供音乐教育的机会。
这一创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3. 《戏剧教育的创新实践——某中学戏剧教育获奖案例》某中学在戏剧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将戏剧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校组织了戏剧课程,让学生通过表演戏剧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戏剧社团,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戏剧创作和表演中。
这一创新实践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某小学美育改革获奖案例》某小学在美术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引入了项目式学习。
学校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一创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5. 《舞蹈教育的创新实践——某中学舞蹈教育获奖案例》某中学在舞蹈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学校开设了舞蹈选修课程,为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舞蹈团队,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舞蹈演出中。
这一创新实践使学生在培养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教育创新强化艺术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教育创新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创新如何强化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一、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教育创新强化艺术教育的第一步是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艺术的培养。
因此,教育创新需要加强艺术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创新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演出、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教育创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应用,艺术教育也不例外。
现代科技手段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名画展览,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与国内外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交流渠道。
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有助于将艺术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创新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而教育创新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育创新强化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项目和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创意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创新强化艺术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新课标下美术欣赏教学改革的思考
胡增强
【期刊名称】《希望月报(上半月)》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对这一人文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总页数】1页(P146)
【作者】胡增强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山东,桓台,25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2.新课标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的\"五更新\"策略——基于课题组实践的思考
3.新课标与新高考下福建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4.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5.新课标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林贵雄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05(019)005
【摘要】新时期艺术类教师教育的改革如何进行?在新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艺术类教师?文章从新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专业思想的树立、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现代化、专业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等五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见解.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林贵雄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孙高峰
2.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J], 杨青青;蔡红刚
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孙高峰;
4.新课改背景下广西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吕沙东
5.新课改背景下广西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吕沙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研究
刘婷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卷),期】2024()3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及构图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群体,新时代中国画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绘画语言,都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探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重点内容,针对改革创新空间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旨在推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高校中国画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下文化环境对中国画人才的需求。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刘婷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2.转型背景下高校美术学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
3.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与学生创业的必要行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育应走向开放式多元化
黄凯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美术教育不断向着开放式、多元化发展.
【总页数】1页(P64)
【作者】黄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初中部,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大胆探索,超越课堂——对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育的思考
2.摭谈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
3.对新课程标准下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的思考
4.开放式阅读: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航线——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
5.新课程标准视角下\r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教改示范校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教育教学一体化——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创建小结叶泉波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度重视城乡教育教育资源优化共享工作。
针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共享工作的意见精神,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成立以实验中学为龙头学校,以西溪中学、南安第四中学、南安市东田中学为小片区管理成员校的领导小组,在梳理片区成员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片区领导组一致同意以“探索校本教研和‘小片区管理’教研新模式”为我校创建福建省教改示范校的教改项目。
2017年12月26日省教育厅正式确认我校的教改项目后,片区领导组先后召开三次项目推进会,明确研究的方向、内容,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一年来我校的教改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得到省市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特别是南安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帮助。
项目研究项目本着“名师引领、课题带动,日常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日常化”的思路,以创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为契机,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入手,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规范常规管理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依托,在教师研修制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逐步完善,教育科研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现在就我校第一阶段的教改工作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主要成果:1、省教育科研基地校申报基本确定。
12月20日上午,福建省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少榕、福建省教科所教育评价研究室负责人、副研究员肖巧玲、福建省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俞晓娟等一行对我校开展专项教育科研工作专题调研指导。
市教育局副局长卓亚龙、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照星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成员实地参观校园、听取叶泉波书记的《创新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专题汇报、与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座谈交流。
当代学校体育与学校美育的关系
陈博
【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卷),期】2002(018)001
【摘要】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质体"的教育规律.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陈博
【作者单位】江苏公安专科学校,210012,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2
【相关文献】
1.论当代学校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J], 陈博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J],
3.走向内涵立场:当代学校美育的发展选择 [J], 黄耿东;陈照星
4.中国古典"感物"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学校美育的启示 [J], 王国东;易晓明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能忽略服务对象作者:黄向东林楠李杰李叶来源:《设计》2020年第12期黄向东,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创始人。
1986年6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染织专业,1995年至2006年任设计系电脑工作室主任,2001年至2009年任设计系动画专业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信息图形图像可视化转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研究。
谈及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黄向东认为,一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不能忽略服务对象,进而引申到不能忽略科学的、创造性的借助于数字媒体释放的文化内容和艺术观念。
面对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人文关怀应该放在第一位,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
关注支撑媒介表达的多元化形式,让媒介发展更适应人的体验和成长过程,使内容与技术成长相互匹配。
黄向东教授还提出,面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媒体艺术从业者们应当学会科学整合已有优势,以传承的态度把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转换成适合当下的可消费内容,使人们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得到享受,从而建立新的文化自信。
《设计》黄向东《设计》:在人才培养方面数字媒体方向应该重视哪些内容?黄向东:充分利用媒介变化加快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内容建设,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发展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伴随着数字媒体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高校相关专业存在着重技术软件学习,轻内容培养与思考的现象,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规律以及文化传承的价值。
其实,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常识的判断,远比单一知识技能的掌握要重要得多。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媒介形式的变化与应用始终应该围绕着优秀的内容同步成长。
二百多年来的积贫积弱,使得现代中国的很多领域总在西方社会先进的知识体系裹挟之下了解世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与常识等相关内容认知呈现出式微样貌。
今天,伴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的脚步,从国家顶层设计到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成为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
第31卷第4期2015年4月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Vol.31No.4April 2015学科教学[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4.020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 [收稿日期]2014-06-03 [作者简介]黄耿东(1962-),男,福建南安人,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学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
黄耿东(南安市实验中学,福建南安362300)[摘 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美育功能。
针对当今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了进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改革不完善的艺术评价机制,改变僵化模式下的艺术学习现状,扭转社会对艺术过于狭隘的理解,创设有利于艺术发展的教育环境,以期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促使美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改进;中学[中图分类号] G633.9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5)04-0071-0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美育得到愈加广泛的重视,而学校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关键一环,更是紧扣着学校的美育水平,对学生的发展亦有着深刻影响。
[1]当前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得到重视,各方面均已走上正常的轨道,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也日益凸现出来,学生艺术素养有了较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艺术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过于关注教材的学习内容以及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而缺乏对整体学生学业的有效评价,忽视端正学生不良的艺术学习观和社会对艺术的偏见,缺乏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等。
笔者经过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认为我们当今的艺术教育应该着重关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促使现代美育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改革不完善的艺术评价机制尽管美育在学科归属与学科建制上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在制度与政策上得到完好解决,但美育实践与美育研究的开展却明显日渐蓬勃发展起来,以至于在21世纪初叶后期形成了一个相对兴盛的局面。
[2]如今,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阐述,已经把“改进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的公平”作为重大问题写进文件。
这足以说明,我们国家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深刻认识到美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进美育、提高人文素质看成“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美育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推进义务教育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基础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如何解决美育这块“短板”是当务之急。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
笔者对本地区的一些中小学艺术教育进行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有了相当大的投入,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目前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艺术教育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现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只是分等级,局限于课堂内;有些学校音乐、美术的学期成绩未能按照教育评价的要求录入学生成绩单内,学生成绩单上只体现中考学科的成绩;有的学校初三的艺术课程被中考学科挤掉,高中的艺术课程也成为摆设,让道于主要学科,艺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无从落实,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艺术基础知识教育,艺术素养只停留在一般水平。
另一方面,现在的初中升高中招生考试,教育主管部门只重视中考学科和体育学科。
我们的艺术学科,诸如美术、音乐学科却没有纳入中考招生的考试范围,在中考、高考中也没有把美术、音乐的基本知识融入考试中。
这种不完善的艺术教育评价体制长期以来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导致中小学生漠视艺术学科,轻视艺术学科的学习,美术、音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能与其他学科教师获得同等的地位,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美术、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不到完美的体现。
鉴于此,我们认为,要使艺术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使我们的美育与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促使我国的教育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更大程度地提升国民的素质,使我国成为教育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从宏观方面改革艺术教育的评价体制。
根据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定》,我国从2015年开始对初高中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文件规定把艺术素质测评纳入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所以我们认为,要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的中考和高考要从基础教育的战略眼光出发,尤其应让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其他学科一样进入中考或高考招生的视野,并且把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列入中考和高考必考的内容。
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评价不仅可以与今后的高考录取制度接轨,我们的艺术教育也能得到学生、家长、全社会的重视,我们的美育就能朝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质量提升方面转变。
二、改变僵化模式下的艺术学习现状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突破点,它担负着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已形成共识,它可以为学生多创造一个升学的机会,学生选择考艺术这条路对于学生升学来说是一条捷径之路。
在当今社会,参加艺考广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它也是学生今后学会生存、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一种手段。
现在每年各省的艺术高考考生的人数大都达万人以上。
2014年福建省美术统考报考人数达到14 600人,2013年广东、四川省艺术统考报考人数为5、6万人以上。
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山东省“艺考热”达到沸点,报名总人数为16.9万。
很多考生挤上这条独木桥的原因,是艺考文化录取成绩偏低,可以更容易获得一张大学的文凭,为以后就业找工作创造条件。
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但是从本质上讲还是通才教育。
[3]在这种文化成绩录取线极低的僵化模式下,有些艺考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极其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了,考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有的高一学生说,他们本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某个学科竟然有一些学生考试成绩达到个位数。
再加上有的学校对这些艺术考生缺乏规范的管理,未能给这些低分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结果这些学生能真正考上理想大学的寥寥无几,有些学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有些学生勉强考上一些较差的本科二级学院,也由于昂贵的学费而放弃升学的机会。
这些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即使能考上重点美术院校,他们毕业后参加各种就业考试,也因为文化功底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失去了竞争力,沦为待岗的社会青年。
这种艺考文化录取成绩偏低的导向也影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决策。
例如,有些重点中学和一级达标学校每年都招收一定名额的高中艺术特长生,他们在文化成绩的录取上也根据艺考的要求降低文化录取线。
以前考高中的艺术特长生,在专业上线的基础上,其中考的9个文化学科达到及格以上,就能被录取;而现在只要求体育成绩达到及格,综合评价成绩达到良以上,就能被录取,中考好几个学科不及格的学生照样考上重点中学。
这就导致学生拼命地学专业,有的考生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艺术特长生,甚至不惜牺牲文化课的学习,在中考前停课一个多月参与校外社会机构的专业培训。
而这些少数幸运的学生虽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可是后来参加艺术高考,因文化根基很差,文化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文化成绩甚至达不到高考文化录取线的最低要求。
综上所述,为了艺术教育能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艺术教育要倾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即向普及“美育素养”教育转变,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同时,逐渐向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靠拢。
所谓“2+1项目”,这里的“1”指的是学会一项艺术技能。
具体地说,就艺术而言,是指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目前对高中招收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要适当调整,最好取消高中艺术特长生考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让学生在初中阶段专心读文化课,课外适当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且能学好一项特长即可,而不必为考高中艺术特长生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高中阶段参加艺考要适当增加文化分数录取线,促使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艺术考生的人文素养,多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考上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艺术院校。
这样不仅有助于给“艺考热”降温,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学生今后个人发展上有更自由的空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更有竞争力,促使我国美育得到和谐发展。
三、扭转社会对艺术过于狭隘的理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当前社会普遍对艺术的理解过于狭窄、片面,艺术在整个社会中仍然得不到普及。
他们把艺术当做一种工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也有少数人认为学艺术没有什么前途,艺术只不过是吹拉弹唱、画画,与其学这些,不如让孩子认真学习文化课,学习成绩好才是人发展的正路;社会上甚至有人认为学艺术的都是那些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把学艺术与智力低等同起来,对学艺术存在一种畸形的心理评判。
如有一次笔者和一些家长交流学生学艺术的事情时,就听到有的家长对学艺术有不良看法,其中有一位家长当着大家的面,不看场合地冒出了这么一句似乎带有讽刺意味的话:现在那些学艺术的都是对学习文化课不感兴趣,并且是头脑比较简单、学习不好的学生。
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所有学艺术的学生,把参与艺术特长学习的学生都认为是差生,根本不理解学艺术的真正目的,不了解学艺术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天赋和个性特长,而且能弥补个人的短处,完善人们的智力结构,提升人们各方面的素质。
还有些人更认为艺术教育是少数学艺术学生或者是艺术家的事情。
艺术是用来敛财而不是审美,具有艺术话语权的就是那些占领社会艺术市场的艺术家,现在社会上少数家长对他们的孩子学艺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是为了更好找工作,为升学找到一条出路,向“应试教育”看齐,而不是从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这方面来考虑,不是把艺术教育看成提升整体民族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不是把艺术教育建构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上来认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艺术教育价值观错位的问题,艺术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在整体教育框架里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上的人们对不同学科教育理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艺术教育的价值作用与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从本质上看出整个社会对艺术的理解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