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革命情怀——纪念父亲文敏生百年诞辰
- 格式:pdf
- 大小:623.97 KB
- 文档页数:5
怀念父亲李昌作者:来源:《中国民商》2013年第09期父亲作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保持理性的特质始终没有变。
父亲是一个心底无私、光明磊落、勇于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
2010 年9 月3 日,亲爱的父亲走过了他96 年的人生,离别了我们。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一生。
他79 年的革命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父亲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是因为眼前的生计所迫,而是为了抗日救亡、实现民主自由的理想。
父亲出生在半殖民地的中国。
国民党独裁统治,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
他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是一个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使年仅17 岁的父亲警醒,毅然投身爱国运动。
1933 年在上海就读同济大学高中部时期,他三次参加了学生赴南京的请愿,要求蒋介石救国抗日,同年加入了共青团。
1935 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父亲,不惜中断学业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参加“一二·九”运动,并组织南下宣传团,一路发动群众,播撒抗日的种子,是当时进步学生当中著名的“铁鹰大队长”。
后来父亲被推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成长为一代学生领袖。
“一二·九”运动中左翼青年的抗日救亡、反对独裁腐败、争取民主自由的政治诉求,与共产党宗旨有很高的一致性,使父亲很快就加入到共产党的行列,并与“一二·九”运动成长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一起,成为延安革命圣地的一支重要的新生的革命力量。
父亲在党内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转战南北,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成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
父亲作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保持理性的特质始终没有变。
父亲进入党的高层,无可回避地被卷入党内斗争。
1975 年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开展“全面整顿”。
7月中央决定派胡耀邦和父亲等三人进驻四人帮插手很深的中国科学院,领导全面工作。
农村催人泪下的祭文【篇1】农村催人泪下的祭文我亲爱的母亲某某某,生养我们子女3个,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费心,终因身患顽疾,求医百药无效,拜佛求祖失灵,于公元某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号,永离了生养某某载的家乡故土,抛下了一儿二女,媳妇孙子、女婿外孙女、就这样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走的那么匆忙,享年某某岁。
如今,您的子女跪拜在您的灵前悲痛不已,思绪绵绵:追忆往夕,峥嵘岁月稠,母亲游国秀于公元某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号,生于某某县某某某某,在家排行老幺,上头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那困难年代生存下来也不容易。
读书时期十几个考起一个的情景下考入县某某中学。
当过带课教师,抓过药,当个会计。
之后和当兵的父亲走到了一齐,从此您恪守妇道,忠实践行着孝敬公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职责。
在我刚有记忆时,你背着妹妹,带着我和姐姐去割猪草情景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还有就是背着我扛领子棒儿,修起了当时在本地最好的砖瓦房,让当时好多人羡慕。
之后随军跟父亲到了好多地方,父亲转业到了地方应我们还小,受人欺负,您吃了不少苦。
之后又为子女的婚姻,孙子外孙的抚养操心。
父亲是个不管事的人,母亲,您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庭,您用瘦弱的双臂整日操劳,给全家人带来了温馨、祥和与欢乐。
您为我们做得每一碗汤、每一碟菜、每一顿饭以及您对我们说过的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投递给我们的每一个温和的眼神,都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可就在我们独立的日子,就在孙子、外孙们也都能自理的时候,就在安享晚年清福的时候,您却飘然而去了。
妈妈,跪在您的灵前,不孝儿女感到深深的内疚:我们给您的回报太少、太少。
母亲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
是勤劳俭朴,艰苦辛劳的一生。
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
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很多东西将永远激励着她的子孙后代,他的音容笑颜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当我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的感受到以她这样瘦弱,娇小的身体把我们抚养成人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我的父亲毛泽东心得体会800字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我的父亲毛泽东》是菊香书屋亲情推出的我的父辈丛书之一,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从领袖子女的独特视角叙述父亲生活中的一些往事,使伟大领袖毛泽东以父亲的面貌亲切地走向世人。
书中披露的独家信息,已成为党史和国史研究经常引用的重要资料来源。
书中既记叙了李敏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父亲毛泽东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伟人毛泽东与普通人一样有着浓浓的父爱,他关心孩子的生活,也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也很想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作为领袖他有很多不得已,在那个特殊时期,李敏搬出了中南海,她要见父亲一面都很难,当再见到李敏时,他也会抱怨他的娇娃为啥不去见他,他想孩子,读来令人泪目。
同时,我们又能看到毛泽东对孩子们要求极其严格,这个第一家庭中的孩子没有一点特殊待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们也吃不饱穿不暖。
本书中还讲到了妈妈贺子珍与毛泽东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情,对江青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有较中肯的评价。
这本书叙事具体、生动,感情真挚,读完此书我们更能了解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及他极其艰朴的生活习惯,伟人的形象会在我们心中日益高大起来,我读此书几次落泪,现在的贪官一心只想着当官发财,和伟大领袖的高风亮节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李敏在书中提到了爸爸思想的局限使他亲手缔造的国家又经历了十多年的痛苦,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总之,《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像一盏灯,更像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了我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毛岸青邵华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
我们含泪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
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乡亲们怀着深厚的友谊,连同韶山的泥土,送给我们一颗盛开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
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映红了二万五千里草地雪山,映红了陕北、华北、中原、江南,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烈火整整燃烧了半个多世纪,全人类都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火焰。
我们留连他老人家少年时代游泳的池塘,放过牛,砍过柴的小山,教育全家投身革命的灶屋,变更中国的菜地和稻田,博览群书、探求真理的住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校园。
岸青记得小时候打碎过一个瓷杯,爸爸耐心地从杯子讲到瓷器的生产,泥土变成精细的瓷器,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工人同志要流多少汗?从那时起,岸青爱惜每一件器皿,那些亲切而生动的话至今都牢记在心间。
为了岸青能准确地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父亲要岸青首先学好祖国的文字语言,不要求多,但要有毅力、坚持力,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清泉。
重温父亲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重睹父亲写给我们的信件。
父亲,你谆谆教育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要到群众中去参加革命实践。
1946年春,岸英哥哥回到延安。
父亲询问了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
嘱咐哥哥到农村去,要和贫雇农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
父亲把自己打着补丁的灰布衣服送给了哥哥,哥哥穿着爸爸的衣服去经受三大革命的锻炼。
父亲,你送子务农,送子学工,送子到抗美援朝前线。
1964年,父亲鼓励邵华去江陵农村参加“四清”。
要求邵华一辈子都不要脱离斗争实践,在劳动中学习,在斗争中锻炼。
我的父亲:纪念”八一”建军节天台山钟灵毓秀,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称,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盘旋而上的卫士岭以险而著名,曾让日本侵略者望而却步,错综复杂的山理环境是潜伏打游击的好处去, 有利的天然屏障给战士们杀敌提供了好场所.家父周文云,原籍天台人,家住天台山新屋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由于家道贫寒,排行老大的他,小小年纪就替财主到山上放牛挣钱,在山上他经常会碰到一位山里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和他聊天,那人就是早年在天台山,诸暨等地秘密发展武装力量的马青,在他的豉励下15岁那年我父亲满着老父借放牛之际走上革命的道路.到了晚上不见儿子回来的爷爷,慌忙跑到山上去找,只见牛还在吃草,人已不知去向, 就伤心得大哭一场以为是给狼吃了.游击队根据地战士们生活非常艰苦,他们穿着杂乱的服饰(长袍短衫),有的在擦枪,有的在缝补,有的在理发,有的在看书;看到父亲到来,都跑过来问,小鬼,哪里来的?初到部队的新鲜感让父亲兴奋了好几天,但山上的艰苦生活,那种天当被,地做床,风打雨吹虫叮咬的日子让父亲动起了回家的念头.碰到敌人包围时还一连几天都吃不上饭,能吃上几把生米已是很幸运.有一天晚上,队伍正在休息,突然一声集合的哨子响起,要部队马上出发赶路,父亲年纪小,睡兴重,就迷迷糊糊地跟着部队走, 突然,一脚踏空就掉到山下,幸好战士们帮忙才大难不死.晚上,初次站岗放哨时, 父亲扛着一支和自己一样高的枪,望着周围奇型怪状的山峰,不时还传来几声低沉的狼吼声,就吓得动也不敢动.队长查岗后发现就笑着说,小鬼,山里人出身胆子还这么小,就陪着他站岗,给他讲革命故事, 讲部队的英勇斗争吏,要他克服恐惧,战胜困难争做一名优秀战士.平时,还教他打枪骑马,写字,缝补’’’’’’,在队长象母亲一样的帮助下,我父亲在战火中逐渐煅炼成一名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曾为马青,张爱萍首长做过通信员,后任通信副班长,班长,分队长,排长. 一路上他们走南闯北,转战千里,打天台山,打四明山,打宁波. 5月7日解放绍兴时天已傍晚,战士们带着饥饿,疲劳和伤痛进城,希望能在老佰姓家休息,但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使老佰姓不敢开门,胆子大的也只是从门缝里往外张,部队就命令不许惊扰百姓,原地休息,战士们只好正晚露宿在街道两面.而父亲就在红旗插上府山顶上后晕到,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二天后脱险.天台解放后,乡镇府的领导镐锣打鼓上门来看望爷爷并告诉他你儿子还活着,已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时爷爷又惊又喜,老泪纵横.二爹知道哥哥参军的事后就高兴地跑到乡镇府要求参军,后被上海空军龙华机场录取 (现虹桥机场) ,他们夫妻俩都是军人,妻子山东人,从小随父亲打仗南下.其父母现定居北京.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奔赴朝鲜杀敌.父亲是老党员又是打游击出生,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就带头写请战书报名上朝鲜参战,晚上,我父亲做梦又回到了天台山,梦中见已过世多年的母亲在坟墓后哭泣,可见这次战争的残酷.出国经过地(苏州--陵口--常州--镇江--丹阳--南京--浦口--徐州--官桥--南沙河--界河--兖州--济南--清州--独流--天津--三海关--唐家--潘阳--凤凰城--本溪--鸭绿江--朝鲜新安--西南火车站--三八线)到了朝鲜所见到的是一片厚厚的白雪和被敌机炸毁的废虚,极端寒冷的气候,使一些新兵有点扛不住, 在朝鲜基本上见不到人,妇孺老小都躲在山洞里,但他们人人参战.听父亲讲,朝鲜战争打的非常惨烈,道路,桥梁,战道是随炸随修,随修又随炸。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2011年3月28日是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家父高名凯先生1911年3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苏澳区先进乡土库村。
祖父高哲善先生是美以美教会牧师,做过福建神学院监学,他因食物中毒辞世时,父亲才6岁。
祖父留下二男二女,父亲排行老二,是次子。
祖母郭氏病逝时爸爸年仅13岁。
爸爸幼年丧失父母,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但也使他自幼具备了独立处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父亲7岁开始在福建省平潭县苏澳区先进乡土库村读私塾;10岁,即1921年秋入平潭开宗小学;12岁,由堂兄高诚学先生带往福州,入进德小学;13岁,转福州英华中学小学部;14岁,即1925年秋考进英华中学。
从初中到高中,六年的中学阶段,父亲除获得学校给与奖学金外,每学期课余还要为学校擦洗门窗,地板或打钟,寒暑假期间也留校做工,以筹集膳费和宿费。
父亲小学、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国文和英语尤为突出。
英语曾获全福建省中学生英语讲演第一名,作文经常张贴展览。
他还协助编辑平潭《晨星报》,宣扬爱国进步思想,还用笔名(越石)撰写文章、小说,刊登在福建的《民国日报》、《南方日报》上。
而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省教育厅清寒奖学金,得以于1931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哲学系深造,4年后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37年9月由燕京大学派遣去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部学语言学。
在马伯乐(H. Maspero)教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
1940年5月获文科博士学位。
父亲在法期间刻苦学习,图书馆是他每天必去的场所,正是在那里博得已在法生活和工作9年,任职里昂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的陈幼兰女士的爱心,并于1940年5月19日与我们的母亲陈幼兰女士结婚,1940年6月与母亲同船启程回国。
因战争影响,苏伊士运河不通航,以至必须绕道好望角。
轮船在海上漂泊8个月,及至亚非各地,直至1941年1月才回到北平。
我们的母亲除擅长图书管理,还曾获法国里昂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在法语、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与爸爸拥有共同语言。
我的父亲李文锦李纪生父亲病逝转眼已二十二个年头,这么多年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之情,随着岁月的流淌与日俱增。
多年来总想写点东西来表达一下,限于能力和所占素材的局限一直难以成文.近日就所了解和忆及的一些写了出来,也算是完成了心中的一宗宿愿,父亲生于1918年,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
因兄妹众多家境贫寒,少年时就离家外出谋生。
先给人放羊后学木工手艺,解放前一直为一大家人的生活东奔西忙。
1954年手工业改造时被推选为大武木业社主任。
建县后上调县手工业局,不久就受命筹建县木器厂并任厂长多年,1981年被选为第一届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3年退休,1987年辞世。
作为一名工人出身的企业管理者,从未上过学的父亲是凭着当木工时学的几个上中下之类的字为基础,以后在工作中又逐步掌握了几百个形体不太全的字,也可记些自已看得懂的笔记。
1962年经过晋中干训班几个月的脱产学习,使他掌握了较为正规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加上爱厂如家经营有方,多年来所管理的企业在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模式下,做到了外不欠国家税金和贷款,内不欠工人工资,集体资产和积累滚动增长。
成为全县手工业界的一面旗帜。
在人生道路上,父亲的教诲让我们铭记终生。
在子女年幼时他就非常注重良好道德的灌输。
告诫我们要尊老爱幼,知恩图报。
不取不义之财,不存非分之想,爱国爱家报效祖国。
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他更是以此做为做事做人的准则。
曾记得,在多年前社会保障无从谈起的时候,他竭力为病弱老工人和遗属争取了微薄的补贴,为因公因病去世工人的年幼子女在厂里安排了工作。
外婆孀居,在我家安住十多年直到去世,无一技之长的舅舅返乡,为之解决了住房和成家的难题,堂姐生母早逝,一直供养上学至出嫁,舅表哥父母双亡,为其娶妻成家。
1959年四叔牺牲在云南,关山万里他两次独身赴黔料理后事,接回了四婶和幼子,并费尽周折带回了四叔的骨骸。
小妹患病他不顾年老体弱,执意亲自领上北京太原检查治疗。
○缅怀情丝血雨腥风斗邪恶赤心向党为人民———怀念我的父亲萧中鼎萧源锦 斗转星移,燕飞雁来。
父亲离开我们11年了。
读着父亲那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回忆录,想着父亲生前对我的谆谆教导,历历往事涌上心头……父亲萧中鼎1901年阴历腊月14日生于四川垫江县一个贫农家庭。
1919年高中毕业后,他受“五四”运动影响,怀着救民救国的心愿,投身于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党组织的影响和教育下,1938年5月9日,由刘孟伉、李学民同志介绍,经罗世文批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父亲入党以后,积极投入党的各项活动,利用合法身份掩护同志,为党组织武装暴动筹集枪支。
正是他的活动引起了特务的警觉和叛徒的出卖,1947年10月8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入白公馆监狱,戴上30多斤的重型脚镣。
他发现敌特两次审讯只追查“小民革”组织,未涉及自己任何革命活动情况,便佯装信佛念经练坐功以麻痹敌人。
不久,父亲的老战友田一平同志也因李荫枫的出卖被捕,由成都押来白公馆。
放风时,父亲在走廊上带镣散步,走到田一平面前时他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认识……”,“不认识”三个字念得特别轻,只田一人能听见,暗示他的口供没有牵连田一平。
父亲在监狱里以“小卖部掌柜”的身份,积极为党组织传递信息,为改善难友们的生活尽力。
使“小卖部”成为联络站,还为难友们做了许多好事左绍英生下早产女婴,身体十分虚弱,父亲便把难友们筹集的奶粉、白糖、衣褥等物,送给左绍英母女,使她们得以适当补充营养。
新四军战士龙光章被特务长期折磨致死。
父亲等三人被难友推选为代表,与敌特谈判,迫使敌特同意在狱中举行追悼会。
特务所长李磊也被迫低垂眼皮,向龙光章烈士灵位行了三鞠躬礼。
由于物价飞涨,物资缺乏,放风在后面的一些难友未买到生活用品,就说怪话,甚至当面辱骂父亲,父亲感到很委屈,不想干了。
田一平同志劝慰他说:“要顾全大局,把牢里的通信工作搞好。
如果你不干,特务另换一个掌柜,和我们不通气,甚至被敌人利用,我们的损失就大了!”父亲听了田的开导,又振奋精神,继续坚持做联络工作。
KOUSHU/□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00年来,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志士用流血牺牲和艰苦斗争共同浇铸了百年大党的精神底色。
本文口述作者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湘南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通过其讲述父辈那些摸爬滚打、立马横刀的故事,我们不但可以了解隐藏在宏大历史场景背后的枝蔓末节,更能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
X----編者父亲的传奇人生:革命与个人名利无关口述/刘太国整理/凌新湖南永兴县是“湘南暴动”6个中心县之一,也是5个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县之一。
车田村,是永兴县中建立红色政权较早的村之一。
我的父亲刘永禄就出生在车田村,原名叫刘铁茂。
约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父亲的曾祖父刘庆馀携妻儿从车田村老湾里搬至对门一里路远的勵下头居住。
宣统二年(1910),父亲的祖父刘荣荷去世,那时他还未临世,未曾与祖父谋面,随后,他的父亲刘亨稀作为家中独子,经营起了家道还算小康的家。
好奇进会场,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父亲10岁的时候,也就是1920年,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邻村一地痞陈梦古,横行乡里,伙同他们村的一些人,强占了父亲家中的一些田土和山林。
父亲和堂伯父状告到官府,可当时的政府,官员腐败,收受陈的贿赂,父亲他们不但官司未打赢,尔后,还时常受到陈的欺凌。
这件事对父亲刺激很大,他虽然年少,却毫不畏惧,愤怒地闯入地痞陈梦古家中,痛斥其恶行,引起了族人和邻近村一些穷苦百姓的围观、声援。
小小年纪,未能斗过地痞陈梦古,却激发了他日后与不公抗争的那股子血性。
1921年,年少的父亲拜在本村清末国学生刘庆赞门下读书识字,后又在刘亨葱的武馆学武术,几年后,成为当地文武超群的后生。
父亲参加革命的起点时间是1927年。
当时,在长沙、衡阳等地求学的刘木(革命烈士,1928 年任永兴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明初(革命烈士,1928年任永兴县苏维埃政府宣传部长)等人,在学校接受了革命思想.他们回到家乡后同刘水哉、李藩周等人,在油榨墟李桂皮家开会。
纪念父亲的短文章精选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吉林省人。
父亲何玉山于1910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工人出身;母亲高耀光于1906年生于吉林省三叉河农村,贫农出身。
父亲在吉林市念到初中二年级,因贫困,辍学打另工。
1927年父亲考入吉林邮局当拣信生,后来调入哈尔滨邮局任邮车火车押车员;母亲在三叉河镇小学做工的亲友帮助下,在镇里念完小学和初中,随后到吉林市女施医院学产科5年毕业。
父母于1931年在哈尔滨结婚不久,遇九一八事变。
事变不久,父亲参加了哈尔滨邮政工人集体大罢工,邮务瘫痪,相持数旬。
邮务停顿,日人焦急万分。
当时,日本人对英国还有所顾忌,与邮务长英人司密斯几经交涉,以给不愿留在东北的邮工发给路条、路费,由邮局调入关内,作为把邮局移交日本的交换条件,使日本当局不得不让不愿当亡国奴的东三省三千邮政员工集体进关参加抗战。
我父母亲落脚杭州,父亲在南星桥邮电局担任火车押车员、分拣员。
随着战事变迁,始终不肯当亡国奴的父母,由杭州辗转抗日邮政前线,而金华,而江山,而浦城,而鹰潭,后来逃难到江西赣州。
日本鬼子打到赣州,又举家搬到景德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1937~1940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危险,承担着邮车先是火车,后是汽车押运工作,经常往返于抗日前线,往来于杭州、金华、江山、浦城、湖镇、弋阳、鹰潭、南昌、株州等地。
父亲是因抗日而流亡关内的东北汉子,自告奋勇地承担前线邮车的押运任务。
为维护邮件成功转送,不怕牺牲。
母亲则在兵荒马乱的逃难日子里,辗转频繁的搬家浙江金华、福建浦城、江西鹰潭,无时无刻不担心父亲安危,同时保护和照料着我和弟妹三人。
1940年随着战线的转移,父母带着我们从鹰潭辗转到江西赣州。
父亲在赣州邮局后改为邮政储汇局,经考试升为乙等邮务员后任汇兑组长,生活才安定下来。
1943年日本鬼子打到赣州,不肯当亡国奴的父亲又带我们到景德镇安家。
父亲在景德镇邮政储汇局办事处,任出纳组长。
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他终身的不懈追求1、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革命的最低潮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的父亲朱良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当了一个小学老师,过着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
然而,在衡阳诚德中学上学期间,极爱学习的父亲,通过大量阅读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和进步书刊,开始知道了什么是封建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什么是革命,心中已经萌生了爱民救国的革命思想,所以,1925年,当农民运动的烈火烧到家乡时,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湖南农民运动的队伍之中,还当上了县农协公安委员会的常委。
1927年4月12日,正当大革命的烈火在湘南大地熊熊燃烧之际,蒋介石背叛了革命。
8月15日,国民党军范石生部的一个团,分三路向汝城县城进发。
得知情报后,父亲急忙叫上几个农协会员连夜赶到县里报告。
可由于没有经验,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让已经打进县城的敌人抓住了,把他们关进了监狱。
吊了一个白天后,敌人来审问了,喝问父亲:“你叫什么名字?”正要回答的父亲,忽然发现担任记录的本地书记员朱良慎向他偷偷使眼色,灵机一动的他脱口而出:“朱良才!”敌人骂道:“你这个贱骨头,是什么良才?”父亲狠狠地瞪了敌人一眼,在心里响亮地回答道:“什么良才?我是革命的良才!”从此,他把原来的名、字、号都不要了,干干脆脆地叫起了朱良才。
由于没有暴露身份,在关了36天后,父亲被党组织顺利营救出来。
面对着全国的一片白色恐怖和县乡对他的通缉,以及大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退党、退会、退出革命,父亲不仅没有退缩和逃跑,反而迎着敌人的屠刀与缉捕,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革命最危机的关头,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宣誓完毕后,父亲向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县委书记何日升、县委组织部长胡伟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我被捕时,差一点被敌人当作共产党员杀了,结果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
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死了也光荣。
”2、不怕张国焘杀头,坚信自己是对的。
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父亲从一方面军到四方面军的31军任政治部主任,由于善于团结同志和工作成绩显著,因此得到31军和方面军总部的好评与表扬。
写在父亲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毛岸青邵华时光荏苒,春去冬来。
年年春华,岁岁秋实,岁月永远也冲不淡我们对您——敬爱的父亲一代伟人毛泽东深深的怀念之情。
每当我们路过天安门广场时,老远望去,有那么多人,排着长队,环绕在您老人家安息的地方,手捧鲜花,缓缓地、缓缓地向您走去……爸爸,那是他们向自己心目中的一座丰碑走去呀!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军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满脸稚气的孩子,还有黑皮肤白皮肤的外国人……他们说,看到您,就知道活着的意义所在;他们说,看到您,就知道了前进的方向……爸爸,一个人离开世间27年,依然被那么多人记住、怀念,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情哟!爸爸,您知道吗?围绕纪念堂四周的大理石路面上,已经被前来瞻仰您遗容的人踩了一道深深的脚印。
爸爸,您生前反对个人崇拜,可是,您离开我们以后,有那么多人把您奉若神明———我们看到许多家庭把您的画像挂在中堂上,很多出租车司机把您的画像挂在汽车的最前排……他们说,这样,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是他们永远不落的太阳。
我们知道,这不是迷信!这是您深爱的人民在心底呼喊您!怀念您!因为他们知道,是您和您的战友,将他们或他们的前辈,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您的人民向来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您和您的战友还有后来人带来的呀!爸爸,我们知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您深爱的人民之所以那么爱戴您,是因为您是一位彻底的大公无私者!为了中国革命,您牺牲了自己的爱妻、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侄子,直至自己的儿子,6位亲人啊!“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爸爸,孩儿们知道,这是您心中永远的痛呵。
中国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新中国红色政权,您毅然将自己失散多年的爱子——我们的岸英哥哥——送到异国他乡,送到抗美援朝的战场。
您知道,要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
81RETROSPECT 钩沉十四岁,延安,初见爹爹我是1940年10月由四川大后方出发的,一路北上,到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和自己的家人会面。
关于父亲,在到延安之前,我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为了填补脑海里的空白,我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不断幻想,不断更新,不断塑造,尽量去想象一个善良、英俊、很有大男子汉味道的父亲。
尽管这个带有斑斓色彩的父亲,是我借用同学的父亲和听外婆和姨妈讲述的父亲描绘出来的。
在我见到真实父亲以前,这个虚构的“父亲”一直忠实地陪伴着我,慰藉着我没有双亲疼爱的心灵。
在用火车、汽车、马车和双腿行进了1000多公里后,到达了我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
我所乘坐的马车一拐进延安杨家岭的大门,就见好几个穿军装的叔叔阿姨从老远的地方跑下山坡接我们。
他们到车前,一听我是朱德总司令的女儿,就说:“太巧了!朱总司令一直在外面视察,昨天才回来开会,可你这个小姑娘今天就到延安了,你们父女俩像约好了似的。
”真是太巧了。
我也开心起来,仰头朝前张望,不知爹爹知不知道我今天到?马车来到杨家岭山坡下的坪坝,我这时远远看见一个打着绑腿,一身灰色军装的中年男人站在山坡上……猛然,我的心咚咚地猛跳了起来,这是我的爹爹!对!是爹爹。
“爹爹……爹爹……”毫无疑问,父亲也一眼认出了我,只见他匆匆跑下山坡,身后扬起了一串尘卷。
他来到马车前,一把把我从车上抱下来。
那时我还小,看不出父亲激动的表情。
现在想想,此刻的爹爹该是多么的激动!原来我还想说几句问候爹爹的话,可是在爹爹的怀里,我却哭了,泪水稀里哗啦地往下流……父亲用暖暖的大手抹去我脸上的泪水,用温和的口气像哄孩子那样哄着我:“不哭啦不哭,现在应该笑啊,要知道啊,好多的娃娃都没有活到看见爹爹妈妈的那天……”是啊,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孩子夭折,有多少鲜活的生命逝去,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夜晚,爹爹在油灯下扳着手指头,报出我的生辰日期,数落着我婴儿时的趣事,看见他兴致勃勃,好像年轻了许多的模样,我强烈的感觉到,这十四年里,爹爹想我也想得够苦的了,如今团聚,他和他的女儿一样是多么高兴啊!十四岁才认识自己的生身父亲,才看到他饱经风霜,坚毅宽厚的面容,听见他亲切浑厚的声音,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幸福最难忘也是最伤女儿眼中的父亲十四岁才认识自己的生身父亲,才看到他饱经风霜,坚毅宽厚的面容,听见他亲切浑厚的声音,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幸福最难忘也是最伤心的一幕文 朱敏(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敏之子刘建将军整理)——朱敏回忆在延安时期的父亲朱德1950年夏天,朱敏从苏联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爹爹朱德的怀抱RETROSPECT 钩沉心的一幕。
回忆父亲探亲的日子
贝贝妈
【期刊名称】《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版》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 我的童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父母两地分居中度过的.那时侯,对于我而言,真正的过节是父亲回来探亲的的日子.每当父亲乘坐三天两夜的火车从北京回到昆明,风尘仆仆地站在我们面前时,我和哥哥都会欢呼雀跃地中上去,一个搂着父亲的脖子,一个抱住父亲的大腿.而这时的母亲,总是带着笑容,在一边开始忙碌起来:接过父亲手中的行李,打水,拿毛巾,捅开蜂窝煤炉,下面条……
【总页数】1页(P15)
【作者】贝贝妈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贺晓明回忆父亲贺龙:"父亲这辈子做了很多无米之炊"
2.回望父亲——回忆父亲胡乔木二三事
3.我的父亲李春昱--写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
4.回忆父亲和我在鲤鱼洲的日子
5.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回忆跟父亲姚宗勋先生强化训练的日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