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7-9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答案————————————————————————————————作者:————————————————————————————————日期: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1)1.[答案]B[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
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2.[答案] D [解析] A.成分赘余,“否则”与“如果有一点办法”重复赘余。
B.搭配不当,“案件”要“严办”。
C.成分残缺,“在……下”不能作“使”的主语。
3. [答案]B[解析](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
)4. [答案]C[解析]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③,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5.[答案](1)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1分)(2)“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1分)(3)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1分)(4)拼音“beijing”点名申办城市。
(1分)(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得1分)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2)1.【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跻身侪辈剂量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入殓眼睑验证横征暴敛勤俭节约C.禅让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D.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飞短流长,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
B.继马德里遭恐怖袭击以后,伦敦可能将成为“基地”组织的下一个袭击目标,这种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
C.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D.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恣意妄为更是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的局面终于结束了。
蒋锡夔院士和谈国桢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为此获得了此项殊荣。
B.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来共享信息,对此凡经常上网的同学深有体会。
C.8月29日,一枚汽车炸弹在纳杰夫什叶派穆斯林圣地清真寺外爆炸,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倒萨伊拉克什叶派赫赫有名的领袖哈基姆。
D.2008年奥运会会徽,将中国具有5000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变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基础知识天天练(2)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秕.谷毗.邻如丧考妣.蓬荜.生辉B.酒馔.篡.改如椽.大笔命途多舛.C.汲.取诡谲.佶.屈聱牙倔.头倔脑D.盥.洗冠.名羽扇纶.巾鳏.寡孤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一轮洪峰将至,大堤渗水严重,王县长见危授...命.,把加固大堤的任务交给了大李他们。
B.联谊会刚开始时大家有些拘束,但年轻人的热情很快消解了彼此的陌生感,充满趣味的游戏让学子们迅速打成一片....。
C.为了提升地方文化形象,也为了开辟新的旅游景点,许多城市想方设法修缮并恢复当地的历史名人故居,这是无可厚非....的。
第二编第四章第3节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地高处望云开。
(1)“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赋西风以人格。
(2)“如鹤立”描绘了白发农人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以持久、执著的感觉,写出了农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暗示了农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韩偓①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1、C(A拓tà;B娠shēn;D晕yùn)2、A【A.别有洞天:亦作“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常用于形容各种美好的景象。
如:灯光月色,交相辉映|绚丽的晚霞交相辉映着大地。
此处可用“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C.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不能接宾语。
D.逢人说项:“项”指唐代诗人项斯。
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赞扬某人或某事的好处,亦指为人各处说情。
)3、C(A.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
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
B.句式杂糅,“借口”与“以……为名”杂糅。
D.“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4、D(第一步,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
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
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
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5.1)余音袅袅,(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1、B(A.刹,chà;C.谮,zèn;D.渍,zì。
)2、B(A.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感情色彩不当。
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第二编第七章第5节1.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
滴露的康乃馨真情莫过共握手!——题记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
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
没错,是爸!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
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
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
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
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的。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
“哦,醒了。
”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
“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
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①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爸停住了,他可能是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爸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花的瓶子,很脏。
没等我说话,爸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着出去。
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
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
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
当时只记得一阵剧痛,腿再也抬不动了。
医院的急诊室在四楼,电梯口挤满了人。
我知道爸妈是担心我病情严重才决定上急诊室的。
爸背着我急匆匆地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
伏在爸的肩上,我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他脸上的汗珠。
爸的身体很单薄,可背我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
四楼,我不知那长长的楼道有多少阶,也没有目睹爸将我送进急诊室后的气喘吁吁。
那绝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
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人说,朴素的爱却是最伟大的。
我恍然明白,其实爸从来没有给过我富丽堂皇的爱。
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
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等,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
第二编第一章第7节1.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多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材料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要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感情要真挚,思想要健康,并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①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②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③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2.200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
解析: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达到宣传的效果。
其格式为:“现在走过来的是……,他们(面貌)……,他们中间有(人物)……,他们的精神……”。
答案:以“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为例:现在走过来的是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方阵,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饱满。
今天,我们的外来务工者不仅在为城市的物质文明添砖加瓦,而且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奉献着光和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这就是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3.请以“我为________鸣不平”为开头,选取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学过的一个文学形象进行反向分析。
80字左右。
我为________鸣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典型的语句扩展题。
第二编第四章第2节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令当在凉秋。
如用“映”“点”“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
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
“一叶落”的声音足够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基础试题12-18 0623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第二部分:晚修完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用兵久,人疲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涴:弄脏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贫无以为养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B.奎出俸钱与之失其所与,不知C.匪独臣不然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励精万机而简宴幸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A. ①③④B. 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奎断案明察。
高考语文基础天天练(二)语文天天练(8)课本字词回顾:注音《故都的秋》:混混沌沌()椽子()潭柘寺()驯鸽()落蕊()《荷花淀》:惦记()晌午()吆喝()泅水()横样子()凫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A、数落数额数说不可胜数B、阐述掸子禅让肆无忌惮C、砧板觇视占卜沾沾自喜D、脊梁畸形汲取人才济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各行其是闲情逸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掣肘无耻滥言拾人牙慧看菜吃饭,量体裁衣C、精湛颠扑不破为虎作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秉性侧目而视大气晚成艳若桃李,冷若冰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反对克隆技术的人的一个理由,是怕克隆出希特勒式的人物,其实这是杞人忧天。
B、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各类学生都要不卑不亢,不能因学习成绩的差异而有所偏爱。
C、国家提出的通过股市刺激消费的思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不会见异思迁,朝令夕改。
D、看到他熬红的眼睛,熬瘦的身影,大家都感激涕零地流下了眼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想对于不同的阶级从来就有不同的认识,而只有像马克思那样胸怀全世界劳苦大众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具有崇高理想的人。
B、要知道,在把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你这样随意地批评指责,造成很坏的影响,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C、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许多作曲家、画家和其他优秀的文艺工都创作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D、春节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通知,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并明确各种购物券、代币券等都是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
5.名句默写:(8分)(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1.浙江)(2)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
(11.湖南)(3)且夫天地之间,,苟非物质所有,。
(11,辽宁)(4)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山东)6.将下面的一句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第二编第二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
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
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之推。
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之推。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
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
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
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
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
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
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
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
寒食节期间禁火,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
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
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
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
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
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诡谲倔强矍铄群雄角逐绝处逢生B.挟制攻讦采撷亵渎魂灵胁肩谄笑C.荫庇辟邪麻痹开天辟地筚路蓝缕D.炽盛对峙秩序栉风沐雨独树一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厉行销账和事老洗耳躬听B.沧桑脉搏揪辫子各行其是C.荫庇剧增下马畏秀外慧中D.喝彩震撼众生相不记其数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通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
B.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C.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D.剧本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正像高尔基所说:“在剧本里,他——指作者不能对观众提示什么。
剧中人物被创作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论剧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当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WAP平台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立体化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资信。
B.随着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古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C.德国馆由四个不规则几何体组成,它们单独看起来或头重脚轻或剧烈变形,但连成一体时却相辅相成,平衡稳固。
D.“六.三○”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但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特别严重,罚不当罪,判处死刑也不为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铁、锌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容乐观。
B.为挽回汽车市场,丰田在华启动了包括购车可以享受零利率贷款、获赠交强险以及道路救援服务等项目的大规模促销活动。
山东省临沂三中高中语文根底知识天天练9 人教版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项〔〕A.誊清/藤蔓樱桃/萦回圣明/牲口 B.孔穴/空隙伶俜/泠然煞白/沙哑C.蒙骗/蒙混缰绳/绛紫惺忪/醒悟 D.屏障/棋枰肿胀/踵武丧失/嗓音2、下面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项〔〕A.多年没见,同学们的变化让我们大吃一惊,曾经一说话就脸红腼腆的小姑娘,现在气宇轩昂,落落大方了。
B.“14年磨一剑〞的燃油税费改革将正式实施。
国内油价近期下调也已经是板上钉钉。
C.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内灯火通明,一片辉煌,人们期盼已久的开幕式即将拉开帷幕,人们意兴阑珊。
D.随着国家食品安检局对奶制品查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行业的一系列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暴露了出来。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项〔〕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涉及工程投资两年时间内过4万亿元。
B.钱袋虽然瘪了,但民生投入不应缩水,该压的是政府“文山会海、公费旅游、公款吃喝〞的开支。
C为了防止这次事故免遭再次发生,公安局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D.近年来,局部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侵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方案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4、把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项〔〕①古文为什么这样难读呢?②“讹缺〞是古籍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
我国的书籍,从竹木到丝帛到纸张,从简篇到卷帙到册页,从口传手抄到刻板及活字印刷,数千百年,期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也不知经过多少次劫难,造成讹误、缺脱……③古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今天阅读它,不仅青年读者会有困难,有时连这方面的专家也会感到棘手。
④王国维根据古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阅读体会,总结出三方面原因:一是“讹缺〞,二是“古语与今语不同〞,三是“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
高中语文天天练(九)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驾驭翁妪熨贴誉满全球与会人员B.把持对峙侍候有恃无恐严阵以待C.落榜落枕落色落在家里落叶归根D.帐簿怅然涨潮张皇失措为虎作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演绎事必躬亲忸怩作态有志者事竟成B.缉捕声名雀起沁人心脾事实胜于雄辩C.噩耗意气风发鞭辟入理多行不义必自毙D.清澈坐收渔利乔妆打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纸质文学中有太多的权利和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版权、所有权、署名权的问题等,而网络文学则把这些了。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
A.渗入颠覆一方面/另一方面B.渗透颠倒不但/而且C.渗透颠覆不但/而且D.渗入颠倒一方面/另一方面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B.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将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C.长沙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O架参加表演的阿尔法喷气机是昨天上午11时从香港飞抵珠海机场的。
机身上喷有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阿尔法”依次按编号停放在停机坪上。
B.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并成一线时,太阳的光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去,便产生月食。
高中语文天天练〔二〕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赍赏畸形牛犄角跻身文坛B.薄荷巨擘舶来品跛鳖千里C.囹圄与会琉璃瓦钟灵毓秀D.吁请小觑黑魆魆嘘寒问暖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弛丰采推已及人银样腊枪头B.归还更迭山呼海哮兄弟阋于墙C.按捺倾泻察言观色温良恭俭让D.斑配松散优柔寡断依样画葫芦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了窗子,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窗子成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所在。
②四乙铅通过呼吸道、皮下的脂肪被人体吸收,它能神经,主要脑视丘和视丘下部,四乙铅中毒时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明显障碍。
③徘徊月下暂放的东坡,聆听着定慧禅院的钟声,感受到天籁般的宁静。
只是他那得以净化的心灵,却终究抛不开的手足情谊。
A.不必/甚至毒害/危害尘嚣/尘缘B.不必/乃至毒害/侵害尘事/尘世C.未必/乃至损害/危害尘事/尘缘D.未必/甚至损害/侵害尘嚣/尘世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高速公路路况单纯,上路行车,视野角度缩小,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跟车距离产生错觉,最终引发交通事故。
B.民营企业的开展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思想上。
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瑙鲁共和国与台湾“断交〞,台湾当局苦心经营的金钱外交的丧钟又一次敲响,这完全是由于台湾当局咎由自取。
D.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由?时代周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联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46%的被调查的人中,预计这场战争会持续四个月到一年,短期内难以结束。
B.由于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比拟劳动力的价格,我们为了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争夺较为有限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不得不做出些压低本国劳动力的事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称孤道寡/拍手称快重创/创造当选/当场B.失魂落魄/落笔生花鲜活/新鲜投奔/私奔C.一哄而起/闹事起哄处方/处置混蛋/混乱D.敷衍塞责/堵塞漏洞征辟/复辟泄露/露面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
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不到一年的时间,来自自民党的“一老一少”两位首相都无奈地选择了“突然”辞职,日本政坛可谓陷入了多事之秋。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朝历经50多年的对抗、仇视,虽然经过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从中反复调解,、斡旋,但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是非常困难的。
B.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遭遇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C.两会代表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D.经过江苏代表团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⑥1。
九、高考作文网上阅卷揭秘及建议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的贵州的高考作文“网阅”工作。
总的感觉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水中望月明,雾里赏花姣。
下面就“网阅”的有关情况向大家透露一些“秘密”。
首先,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网阅”,首先要对试卷的答题内容进行“真样”摘取扫描,存入电脑,然后将每位老师所阅的相关题目的答题内容分发给阅卷老师,阅卷老师在电脑显示屏上看到的只有本人所阅的相关题目的答题内容。
这种单纯的答题内容给阅卷老师的冲击力是很强的,书写成了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严重影响着阅卷老师的情绪,不容忽视。
建议:一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二是,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
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其次,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
”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
当然作文“网阅”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关照的重中之重。
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5分(5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不大的就取分差不超过5分的两个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终评人)批阅,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为终结分(一锤定音)。
建议: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
具体如何操作,现向大家说明:
第一,了解评分“标准”,吃透评判“细则”。
2009年高考作文大部分省市“网阅”的评分标准仍然沿袭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即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省市的自主命题,也就决定了命题权和评定权的归属分散于各个省市。
因此,除了“评分标准”所列之外,大部分省市针对作文题目又制定了相关的评分细则,并且对评分细则有了补充说明: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
(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建议:仔细研究往年各省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为来年自己的作文获得高分奠定基础。
第二,挹“你”为眼,明眸善睐;裁“你”为带,随风飘举。
除了上述的一些“硬件”之外,写作过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软件”,力求使文章能体现自己的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等。
建议:
1.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
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言的,是指文章所表现出的中心见解深刻,一语中的。
具体讲,就是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或透过现象看本质。
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着眼“真挚”与“现实”。
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还要求考生要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
因此,需要考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3.重视“创新”与“文体”。
“创新”主要体现在:立意“创新”——深刻、有哲思、有内涵、思想独到;内容“创新”——题材新颖富含生活、感情真挚富有理性,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普中见色平中见奇;构思“创新”——想象丰富、联想到位、切入新颖、角度多元、构思新巧;语言“创新”——有文采富于感染、有生活富于变化、有内涵富于启发、
有意蕴富于哲理;文题“创新”——新颖醒目、符合文体、彰显文意、创意多彩。
但要明确: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
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中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4.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话题作文有其特殊性,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时,要针对话题,从“是什么”(确定话题的内涵,为话题定位)“为什么”(探求话题所蕴含的本质、实质,增强说服力)和“怎么办”(如何对待话题所及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的具体办法)三个角度展开来联想、创构,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展开层次、扩宽视角、拓深意蕴,使文章上档次、增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