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力学
- 格式:doc
- 大小:439.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物理复习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式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其与力的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点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力学知识。
内容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通过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1.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称为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近似取9.8 m/s²。
2. 摩擦力:当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或表面移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未开始滑动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的摩擦力。
3. 弹力:当物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有关,符合胡克定律,可以用公式F=kx表示,其中F是弹力的大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物体的形变量。
内容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力的关系。
它包括三个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当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没有受到合力或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定律,指出物体受力时会产生加速度。
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内容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为它们的初始速度,m1'和m2'为它们的质量,v1'和v2'为它们的最终速度。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高中物理基本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基本概念:一、力学基本概念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4.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单位为焦耳。
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为焦耳。
6.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7.角速度:描述物体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8.周期:描述物体振动一次所需时间的物理量。
9.频率: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赫兹。
二、电学基本概念1.电荷:带电粒子或粒子团。
2.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作用力。
3.电势差:两个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单位为伏特。
4.电流:电荷在导体中流动形成电流,单位为安培。
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为欧姆。
6.电源:提供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装置。
7.电压: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单位为伏特。
8.电容: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法拉。
9.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可以引起电场的现象。
三、光学基本概念1.光波:电磁波的一种,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秒。
3.光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4.光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5.光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6.透镜: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光学元件。
7.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8.像距与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而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四、原子物理基本概念1.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包含质子和中子。
高中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一、引言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现象。
二、质点与力1. 质点:质点是指物体在力学研究中被抽象为无形状和大小的几何点。
质点具有质量m,并且在空间中具有位置坐标。
2. 力: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或者承载其他物体施加在其上产生效果的因素。
力通常用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当没有合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量定律,它描述了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该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运动学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Δx表示。
位移可以是矢量,它具有方向和大小。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时刻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平均速度用v表示,它等于位移Δx与时间Δt之比。
即v=Δx/Δt。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平均加速度用a表示,它等于速度变化Δv与时间Δt之比。
即a=Δv/Δt。
四、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规定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共线的。
2. 自由体图法:自由体图法是解决力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图示方法。
它将所分析对象与周围环境隔离,并绘制出所有外力对该对象产生的作用力图及其分解力。
3.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挡物体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一、力学基础概念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kg)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重量(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计算公式:G = mg (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m/s²)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 = ma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常见的力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F = kx (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2、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 f =μN (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3、重力已经在前面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合力的范围|F1 F2| ≤ F 合≤ F1 + F23、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运动学基本概念1、位移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速度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高中阶段的力学内容较为基础,但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介绍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1.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F=ma表达。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解力的方法,如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
4.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和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5.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的性质。
–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力和能量–力和能量的区别和联系。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
7.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开普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如椭圆轨道、等面积法则和调和定律。
8.静力学–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如平衡力的分析和平衡力的合成。
–焦恩定律和杠杆原理。
9.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阻力的概念和特点,如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0.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学方程。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
以上是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讲解与归纳引言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作为中学阶段的学科,是建立基础物理知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与归纳。
第一部分: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具体内容如下:1. 位置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来描述。
2. 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3. 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是位移的导数。
速度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种。
4.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的导数。
加速度可以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两种。
第二部分: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和运动规律,包括力、质量、牛顿三定律等概念。
具体内容如下:1. 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为单位。
2.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物质量度,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一种物理量。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第三部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相互作用,可以解释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如下:1. 引力定律引力定律是描述万有引力的定律,它说明了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2. 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地球上的物体在没有其他力作用下,会以一定的加速度自由落体。
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会随时间变化。
结论高中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运动学、动力学和万有引力的讲解与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力学知识,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对高中物理力学的讲解与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力、运动、能量、功率等概念。
下面是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推动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分类按照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拉力等;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可以通过矢量法则或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作用力的物体上。
三、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其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其大小和方向也可以用矢量表示;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为零。
四、能量和功率1.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动力学量,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点积,可以表示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
2.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可以表示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3.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K=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基本概念解析一、引言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石,是理解和解释物体运动现象的关键。
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是高中物理学习的起点,也是未来深入学习物理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对高中物理力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学习的基础。
二、力学基本概念的定义1. 位置与位移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空间的点的坐标表达,是用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位移则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是用于描述物体位移的物理量。
位置和位移的单位是米。
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率;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是速度与时间的比率。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
3. 力与质量力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则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对改变自身运动状态抵抗的程度。
力和质量的单位是牛顿(N)和千克(kg)。
4.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静止物体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物体继续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则是指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学习力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对于高中物理学习非常重要。
首先,力学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后续物理知识的基础,如动力学、静力学等;其次,力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最后,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可以提高我们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力学基本概念的应用1.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涉及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学生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原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运动轨迹的预测等。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的力学学科,主要涉及物体受力平衡或不平衡的情况。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梳理——力学篇一、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作用点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产生加速度。
二、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质单独存在。
涉及到力,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施加的力时,必然会对施力物体产生反作用力。
独立性:力具有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所产生的效果与该物体所受的其它力无关。
三、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弹力、摩擦力、重力、磁场力、电场力等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吸引力、排斥力等按作用方式分:接触力、非接触力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四:常见的力1、重力①产生: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②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是:G=mg,g 为比例系数,大小约为9.8N/kg,重力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③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作用点: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
但是,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②大小:静摩擦力根据外力而变化,但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③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力学是基础而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质的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箭头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3.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时,可以用力的分解法求出每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F = 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应用: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受力大小和加速度计算其他两个量。
五、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定律的应用:可以解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和平衡状态。
六、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间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粗糙度,产生摩擦力。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垂直合力之间的关系。
3.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表面特性和垂直合力之间的关系。
4. 滑动与静止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小于静止摩擦力,临界力是两者之间的过渡。
七、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 引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引力的大小。
3. 引力对运动的影响:行星的运动、地球上物体的下落等都与万有引力密切相关。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和运动学概念解析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中,力学和运动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物体如何移动、停止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解析,介绍它们的定义、关系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力学的基础概念1. 力的定义与性质力是指一个体对另一个体施加作用时发生变化或者产生效果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总是成对出现并具有相同大小和相反方向。
例如,当我们推车时,我们施加了向前的推力,而地面反过来给予了与之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2. 质点与刚体在力学中有两种主要研究对象:质点和刚体。
质点是指没有形状和大小但有质量,并且可以完全由其位置确定的物体。
质点模型简化了问题分析,在描述大多数经典物理现象时都比较实用。
刚体是指保持形状不变且不易被弯曲或扭转的物体。
在刚体运动分析中考虑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线性运动与转动力学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运动:线性运动和转动运动。
线性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移动。
它涉及到速度、加速度以及所受到的各种力。
转动是指物体绕固定点或轴旋转。
它涉及到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所受到的各种扭矩等参数。
二、运动学的基础概念1. 位置与位移在运动学中,我们需要关注物体的位置和位移两个重要概念。
位置指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可以由坐标表示;位移则是描述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之间距离和方向变化量。
用向量表示时,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信息。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计算公式为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而瞬时速度则表示在某一特定瞬间(即极限情况下)下的物体速率,可以通过对时间求导得出。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单位时间内改变其瞬时速率(即变化了多少)。
正值表示增大了该值,而负值表示减小了该值。
加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4. 路程、时间图与速度图路程-时间图是将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绘制得到的曲线。
高中物理知识点概念关键信息项:1、力学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守恒定律2、热学知识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电学知识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知识点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5、近代物理知识点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11 力学知识点1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惯性本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表达式为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12 功和能功的定义为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力与位移方向相同,功等于力乘以位移;若方向不同,则需要乘以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势能的变化与对应的力做功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13 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碰撞、爆炸等过程中,常常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问题。
12 热学知识点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它反映了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关系。
1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其中 P 表示气体压强,V 表示气体体积,n 表示气体物质的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T 表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13 电学知识点131 电场强度和电势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定义为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 与电荷量 q 的比值。
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浅论力学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育中,力学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
它在物理学的其他部分,如光学和热学中也体现出重要的地位。
力学的本质是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基本原理,是对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其作用机理和效应的研究。
一、力学的概念
力学是一门大学科目,是研究外力作用在物体上引起物体之间的力、物体运动及其力学运动定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力学是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物体之间的力和物体的动力的科学。
二、力学在工程物理方面的应用
力学对于工程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多维空间内的变形、分析物体运动和变化的轨迹;分析和计算物体力学性能;分析物体勉励、振动等动力学性能;用现代仿真技术分析物体力学安全问题;用计算机技术预测物件力学变形、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等。
三、力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物理课程中的力学是必修课程。
它的内容包括牛顿定律、机械能定律、单位中的功、势、重力场等。
这些力学概念是古典物理建模的基础,为未来的物理实验做好准备。
力学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实验分析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以更严谨的知识认识定律,并通过阐述和计算来得出物理参数和实际参数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实际应用服务。
力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基本定律可以提供高中学生未来学习物理的参考;力学的应用可以为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和机械理论的研究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力学是高中物理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程。
它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精准的眼光来认识物理定律,助力学生从未来角度系统性地学习物理,以此来完善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①质点:有质量的点。
[物理模型]②概念: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③公式:vt s =(位移和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相同,但速度的大小与位移和速度无关,与其比值有关。
位移:矢量,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大小且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 ④速率:速度的大小 二、时间与时刻①时间:过程量。
指一段时刻变化。
如:第一秒,(第)二秒内等都是时间。
②时刻:瞬间量。
指一点时刻。
如:(第)一秒末等。
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①瞬时速度:①时刻或某一位移时的速度(是矢量)。
②①①概念:路程与时间四、匀加速直线运动①概念: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v ∆都相等的运动 ②加速度:①概念: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的变化量v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 ∆的比值。
②符号与单位:a (m/s 2)v t 表示末速度,v 0表示初速度) ③方向: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在此,需要点明的是:若a 的值为正,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a 的值为负,则物体做减速运动,若a 的值为零,则物体做匀速运动。
③速度公式:at v v t ±=0(a>0)。
由此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为一条倾斜直线。
a>0)。
由此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为一条抛物线。
同时位⑤速度平方差公式:aS v v t 222=- ⑥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公式:①n 秒末的速度比(或第n 秒末的瞬时速度):n v v n :1:1=②n 秒内的位移比:21:1:n S S n =③第n 秒内的位移比:)12(:1:1-=n S S n )(第)(第④第n 段位移的时间比⑤前n 段位移的时间比:⑥第n 秒内的平均速度比⑦自由落体运动:①概念:一个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下落的运动。
②重力加速度:使物体受到地球对其的吸引产生的力叫重力,由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约为g=9.8m/s 2,常在题目中取10m/s 2。
高中物理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力、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入门内容,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定律。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1. 物体的力和运动在力学中,力是指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表示,常用单位为牛顿(N)。
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是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如果物体不受力作用,或者受力平衡,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该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 F = m * a 表示,其中 F 为力的大小,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情况。
例如,我们用力推动车辆时,推力与车辆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关系。
这个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较大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的作用下,比较小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要小。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时的力对。
它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力与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无论是人与地面的作用力,还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都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走路时身体向后推地面,地面会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移动。
4. 力学中的其他重要内容除了牛顿定律,力学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的重要内容,如引力、摩擦力、弹力等。
其中,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它阻碍物体的运动。
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理解这些力的性质和作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技术设计非常重要。
例如,在设计车辆悬挂系统时,需要考虑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减震器的弹力,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
一、匀速直线运动①质点:有质量的点。
[物理模型]②概念: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s=(位移和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相同,但速度的大小与③公式:vt位移和速度无关,与其比值有关。
位移:矢量,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大小且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④速率:速度的大小二、时间与时刻①时间:过程量。
指一段时刻变化。
如:第一秒,(第)二秒内等都是时间。
②时刻:瞬间量。
指一点时刻。
如:(第)一秒末等。
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①瞬时速度:①概念: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移时的速度(是矢量)。
②②平均速度:①③平均速率:①概念:路程与时间四、匀加速直线运动①概念: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v∆都相等的运动②加速度:①概念: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的变化量v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 ∆的比值。
②符号与单位:a (m/s 2)v t 表示末速度,v 0表示初速度)③方向: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在此,需要点明的是:若a 的值为正,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a 的值为负,则物体做减速运动,若a 的值为零,则物体做匀速运动。
③速度公式:at v v t ±=0(a>0)。
由此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为一条倾斜直线。
a>0)。
由此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为一⑤速度平方差公式:aS v v t 2202=- ⑥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公式:①n 秒末的速度比(或第n 秒末的瞬时速度):n v v n :1:1=②n 秒内的位移比:21:1:n S S n =③第n 秒内的位移比:)12(:1:1-=n S S n )(第)(第④第n⑤前n 段位移的时间比:⑥第n ⑦自由落体运动:①概念:一个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下落的运动。
②重力加速度:使物体受到地球对其的吸引产生的力叫重力,由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
它是个常量,又称重力常数。
其数值约为g=9.8m/s 2,常在题目中取10m/s 2。
④竖直上(下)抛运动:①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竖直方向上或下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下)抛运动。
有对称性,即:上升和下降时间相等,整个运动的初末速度相等,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
⑤若有某物体以恒定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正中间t (s )内通过位移为s (m ),则总位移S ⑧有初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2aT S =∆。
由此可知A 秒内与B 秒内位移差公式为:2)(aT B A S S B A -=- ⑨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初速为v 0,末速为v t ,那么其中间位移速一、力①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其作用效果为: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③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重力①概念:物体受到地球对其的吸引产生的力②公式:mgG=③作用点与方向:作用点为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三、弹力和摩擦力①形变分类:①弹性形变:受力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②范性形变:受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②弹力:①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在此需要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而受力物体是使前者发生形变的物体。
弹力的方向:总是由发生形变的物体指向使前者发生形变的物体。
②公式(胡克定律):kxN=。
其中,k为物体(一般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
x为物体形变的改变量。
③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①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非光滑表面上作相对运动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其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可画在重心。
②公式:f=μN(其中,f是滑动摩擦力,N为正压力(弹力),μ为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非光滑表面上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作用点可画在重心。
其大小与受力情况有关。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约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但计算时可忽略。
)另外,运动中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四、矢量特性①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②矢量特性:任何矢量都遵守数学上的向量法则。
③矢量的正交分解(如右图):物体受到多个矢量作用时求其矢量合,可将各个矢量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然后再分别沿这两个方向求出矢量合。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方向选择,需尽可能使落在坐标轴上的矢量更多。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①力的合成:①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等价于几个其它力的效果,那么这一个力就叫做几个其它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θ是F1与F2的夹角。
其合②力的分解:即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一般可以按其力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六、共点力的平衡①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的这几个外力共点力。
(平衡物体的力学性质)②共点力的性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③转动平衡:①力矩:①概念:在初中,我们学过杠杆原理。
在高中,我们将杠杆原理中力F 与力臂L 的乘积称为力对转动轴(也可说是杠杆)的力矩,并用M 表示力矩。
②公式:FL M =。
单位是牛·米,符号是N ·m 。
③方向:力矩是矢量,在中学里,我们只考虑平面转动。
所以,我们规定:逆时针力矩为正,顺时针力矩为负。
②力矩平衡及其条件:①力矩平衡:指转动轴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的平衡。
②力矩平衡条件:0=∑M ,即:逆顺M M =。
③顺时针力矩和逆时针力矩的判断:将力的作用点与转动轴相连,并将力沿连线方向和垂直连线方向分解,然后判断此力产生的力矩方向(如图所示杠杆,F 1使得杠杆逆时针转动,F 2使得杠杆顺时针转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 first law)①概念: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理论是由伽利略的惯性原理加以完善而成的,所以我们将上述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Newton's second law)①概念: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其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推论不可在解题时直接用。
④推论2: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①概念:有两个物体质量为m 1、m 2,在互相作用中所受的外力之合为21m m F F F +=∑,内力之合相互抵消为零。
②公式:221121a m a m F F F m m +=+=∑,此公式是推论公式,不可在解题时直接用。
⑤静力学与动力学中各物理量的关系:①加速度与力:①加速度始终与力的方向相同。
②力与加速度有瞬时性。
若一个物体有加速度,那就一定有力作用。
如果力消失,加速度也立即消失。
③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②速度与力:速度与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可能与力的方向成任意角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①概念:物体在任何场合下都有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互相作用力。
②互相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①相同点: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②不同点:①互相作用力作用于不同物体上,其作用效果不可抵消,其两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②一对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其两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四、超重与失重①概念:①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力F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②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力F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②公式:①超重:F-mg=ma。
②失重:mg-F=ma。
③超重与失重的基本规律:①超重的物体,其加速度向上,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下降。
②失重的物体,其加速度向下,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匀加速下降和匀减速上升。
一、曲线运动①曲线运动:①概念: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斜抛运动、平抛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
在中学阶段只学习后两者。
)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③曲线运动的轨迹与各矢量的关系: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该曲线的凹侧(即:提供向心力),其速度方向是沿该点的切线方向,其轨迹被合力与速度夹在其中。
设合力与瞬时速度夹角为θ,则当θ<90°时,物体运动速率增加;当θ=90°时,物体运动速率不变;当θ>90°时,物体运动速率减小。
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运动学中除时间外,其他物理量皆为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守数学上的向量法则以及正交分解。
二、平抛运动①概念: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②实质以及性质:①实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②性质:其所受合外力为恒力,其运动轨迹为抛物线,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公式:①基本公式:①的方向是该点在抛物线上的切线方向,它与水平方②位移公式:③三、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①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l与所用的时间t之比就是质点的线速度大小,用υ表示m/s;其方向就是质点所在圆周位置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α与所用的时间t之比就是质点的角速度大小,用ω表示rad/s;读作弧度每秒。
(注:弧度制规定: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中r是该圆半径。
)③周期: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沿着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用符号T表示④转速: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秒转过的圈数,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转速,用符号n 表示。
转速的单位是r /s (读作转每秒)。
1r /s=60r /min 。
转速与线速度、⑤r 是该圆半径。
②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做圆周运动的质点的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或者说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圆周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①向心力:①概念:能够使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②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质点速度方向垂直③特性: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速率不变。
④向心力②向心加速度:①概念: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②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质点速度方向垂直。
④向心加速度公式: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与凹凸桥面模型 ①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实质和特点:①实质:对于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由于竖直面上总有一个物体重力或其分力在影响合外力的大小与方向,所以它不是匀速率的圆周运动,而是一个变加速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