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_基于美欧与日本模式分析与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82.13 KB
- 文档页数:5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及启示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税收支持政策。
本文将探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2.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措施2.1 研发税收抵免许多国家通过研发税收抵免政策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这些政策允许企业将其研发费用作为税收抵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例如,美国的研发税收抵免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了相应的税收减免,从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2.2 创新型企业所得税优惠一些国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所得税优惠政策,以鼓励其创新发展。
这些政策通常将创新型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或豁免一部分所得税。
例如,以色列的创新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了所得税的减免或延缓征收。
2.3 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激励一些国家通过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提供税收激励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通常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基础设施和创业支持服务,并享受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
例如,新加坡通过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为在孵企业提供所得税减免和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
3.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支持的启示3.1 提高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国内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增加研发税收抵免的幅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可以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3.2 设立创新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内应考虑针对创新型企业设立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其纳税负担,鼓励创新发展。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3 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国内可以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设立更多的孵化器,并提供税收激励政策。
这样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 总结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措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作者:渠慎宁来源:《改革》2022年第03期摘要:受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的影响,未来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及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在未来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所需政策措施也不尽相同。
在基础研发与小试中试阶段,创新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解决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来帮助创新主体走出“死亡之谷”。
在产业化阶段,产业政策则成为主要工具,通过解决未来产业的“幼小化”问题、解决产能不足问题、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启动,来帮助企业跨越“达尔文之海”。
在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各国政府使用了不同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未来产业政策应更加包容、更具韧性、更加绿色化,以此来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更好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关键词:未来产业发展;创新政策;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3-0077-10近年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脑科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蓬勃兴起。
与传统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带动作用强、产业赋能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失灵”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政策参与的必要性[1]。
然而,传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普惠性较强,难以就特定产业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为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各国政府部门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
本文根据未来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各阶段的作用机制与推动路径进行剖析,指明今后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一、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性政策未来产业所涉及的技术都处于探索期的前沿领域,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前期大量基础研发和实验投入必不可少。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作者:杨爽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4期摘要:日本政策性金融曾在支持日本经济战后重建,推动日本经济实现赶超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日本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等均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日本政府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改革。
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措施,对深化我国正在进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改革启示日本政策性金融曾在支持战后重建、实施“赶超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型以及国内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体系已显不适,弊病逐步暴露。
为此,日本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改革,总体思路是回归政策性定位、坚持“官退民进”。
但是,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导致后续改革成本很高,本轮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延缓了改革进程。
本文对日本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特点(一)种类繁多“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促进经济崛起而实施“赶超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
为配合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几乎在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设立了对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进出口、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及住宅、医疗、环境卫生、农林渔业、区域振兴开发,等等。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了覆盖全面的“三行十库”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规模较大政策性金融在日本金融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
20世纪90年代初,政策性金融体系发放的信贷量约占日本国内信贷总量的1/3,仅次于城市银行。
1964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足10%,2004年上升到18%,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5.4%,德国6.8%,法国8.7%)。
二、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不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日本几乎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对应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最终导致机构庞杂。
全球税收政策对发展中的影响与启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税收政策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全球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不仅影响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税收政策对发展中的影响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全球税收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 经济结构调整全球税收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减税政策吸引跨国企业到其国家投资,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全球税收政策的改变影响到国际贸易格局,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受到冲击。
2. 资金流动和资本外流全球税收政策调整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流动和资本外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国际跨国公司通过利用税收政策的漏洞,将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失去大量税收收入。
这种资本外流现象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
3. 税收资源分配不均全球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导致税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配不均。
发展中国家往往因为税收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很难从跨国企业中获得应有的税收收入,造成资源流失和不公平竞争。
二、全球税收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1. 增强立法和监管能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税收政策的影响下,应加强立法和监管能力,加强对跨国企业的税收管理,防止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
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监管机制,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和维护国家财政稳定。
2. 推动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合作,促进税收信息和经验的交流。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税收管理水平。
3. 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的规则和机制的制定,争取自身的利益和发言权。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性税收机制的建设,发展中国家能够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
4.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在全球税收政策的冲击下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国家战略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资金的注入和资源的整合,政府投资基金可以促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带动和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产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合力,加速科技创新的过程。
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投资活动,可以有效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壮大。
政府投资基金还具有长期稳定的投资视野和战略眼光,可以承担风险投资,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项目。
在市场机制不足或不发达的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填补资金缺口,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支持和条件。
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的建设和运作,对于实现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背景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资。
在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面临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日本政府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而在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基金和计划,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基于双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共同重视和合作精神,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得以建立。
该基金旨在汇集双方资源和智慧,共同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双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通过共同投资和合作,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为双方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更多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了两国科技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2020年9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从产业政策到创新战略: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下称《报告》)。
《报告》回顾了日本、西欧、美国实施产业政策的做法,并提出了未来美国产业创新应坚持的原则,以重振美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报告》中各国产业政策的得失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西欧及美国产业政策回顾日本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产业政策。
从总体看,不同于美国的加大国防应用投入,日本主要聚焦于商业技术,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补贴、优惠融资和贸易保护等“硬性”措施支持国内战略性产业发展。
日本的成功得益于自身的劳动力素质,以及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培育出口导向型企业等政策举措。
比如,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日本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研究协会;为支持该协会的研究,日本经济产业省不仅建立了合作实验室,而且还投入1.16亿美元作为补贴,并采取日美共建合资企业等举措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西欧国家战后的产业政策。
战后西欧国家并未采取过多的以价格控制、行政指导和贸易保护为主的“硬”的工业政策干预市场,而主要是通过采取包括补贴研发投资、降低竞争规则等在内的措施,保护特定技术免受竞争规则限制并刺激新的需求,比较注重市场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西欧成功的产业政策大都建立在现有制造业基础之上。
在某些情况下,单靠财政补贴并非一定能见效,同时还需要有市场需求和稳定的政治基础。
比如,西欧在支持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发展、制定丹麦“绿色产业政策”等方面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抗衡G o o g l e、打造自己搜索引擎(“Quaero”与“Theseus”)方面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产业政策的前期论证不足、盲目性较大,且研发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强度较Google有很大差距。
国外税收管理实践译介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管理实践新发展济南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编译西方发达国家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能的现代化进程中,均把税务系统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税收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一、整合税收管理资源,提高税收执法管理权的独立性一是整合税收管理公共资源。
将原来由多个部门分别管辖不同税种的管理格局(如在英国等英联邦国家中,间接税、直接税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管理),统一归并为一个税务机构来负责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1,对政府实施税收管理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充分发挥各税种管理中的规模效应,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有些国家还将关税和社保金的征收合并到税收征管体系中来,目前已有奥地利、丹麦等10个OECD成员国把海关税收置于税务组织统一征收管理,有11个OECD成员国将社保金的征收并入到税收征收环节中2。
最近的合并是2008年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共和国将海关税收、社会保障金的征收职能整合进税收管理机构。
二是提高税务部门的自主管辖权。
为了保障税务部门的高效履责,西方国家的税务机构纷纷由原来财政部的一个内部司局改为财政部下一个相对独立运行的管理局,或正式从财政部独立出1目前,只有卢森堡、马来西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少数国家,尚未进行这种整合。
参见OECD组织2009年发布的:《Tax Administration in OECD and Selected Non-OECD Countries: Comparative Information Series (2008)》。
22005年英国将其国内税收局与海关和货物税部合并成一个组织——英国皇家税收海关局(HMRC),但为了应对国际恐怖势力的威胁,在2007年11月通过立法,对海关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了新调整,将海关管理中的边境安全职能从税务机构中脱离出来,将所有的领土安全职能整合进一个专门的国土安全局之中,但改革后的英国税收海关局(HMRC)仍然保留海关政策事务的管辖权。
———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的比较及借鉴(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4)一、引言纵向关系治理是指为完成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所形成的纵向环节之间的组织关系和制度安排,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到上下游企业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对于协调与处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诸多不同的视角:古典经济学的企业分工理论主张分工的规模经济和交换倾向是新企业产生的前提条件;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势力观从技术专属程度和垄断控制势力角度解释产业纵向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观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建立了研究组织安排的标准分析框架;新兴的企业能力理论则从管理学角度引入企业异质性假说来分析企业能力与企业边界之间的关联作用。
上述理论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多种有益的思路,但多数研究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看做相对独立的个体,没能将纵向关联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共生系统来看待,忽视了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也就没能得到更为全面的纵向关系治理模式。
共生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最先提出,他认为共生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是一起生活的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1]。
共生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美国生物学家马格里斯发展了细胞共生学后,共生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共生理论与产业生态学的融合是其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演化视角下重大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机制与政策:理论和案例研究”(70803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理论及实证”(10FJL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机理: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新视角”(DUT10RW312)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孙晓华秦川经济学领域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应用,不仅拓展了共生理论的研究范畴,也为某些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解释提供了新思路,产业共生就是在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研究方向。
日本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分析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其中,绿色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本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从中探讨政策的背景、内容、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以期为其他国家的绿色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政策背景在1960年代,日本经历了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作为代价,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政府开始吸取经验,并在70年代初开始实行环境政策。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环保意识成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界的主流文化。
为了适应更加环保的经济趋势,日本政府鼓励企业更加重视绿色涉及行业,如太阳能电池、再生能源等,并将其视为未来的核心产业之一,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提供支持和促进其发展。
二、政策内容1、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
其中,有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REN)产业发展推进法案,提供了各种税收、补贴、贷款、资本投资、研发、能源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促进了RE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与“环保资金” 相关的各种基金,并通过“节能促进法案”提供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从而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政策引导政府在营造“Zero emission”实现的政策框架的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经济活动。
通过限制排放危险废料和有害污染物,要求企业实现节约水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从而推广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促进绿色产品的普及和应用,带动整个绿色产业链的发展。
3、技术支持日本政府设立了多项计划来促进技术合作和创新,推广环保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其中“新材料技术计划”、“新能源技术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的设立和实施,为绿色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支持和协助,特别是针对如电池、涂料、高性能聚酯等的高科技产品。
4、政策引导和倡导政府通过广告、演讲、出版物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经济和再生能源的认识和支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绿色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潜力。
06 启示类题型特点考查方向 常见设问形式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详解】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详解】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作为亚洲的科技大国,始终保持着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作为一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金融支持制度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着重探讨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并分析其影响与启示。
一、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1.背景二战后,日本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成为了亚洲的科技大国。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不断发展,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例,199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同时,日本的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技术、机器人技术、太阳能技术等也处于领先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动力。
2.现状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虽然日本在一些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日本发展相对滞后,亟需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
此外,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不完整,研究和开发能力不足,创新的障碍也普遍存在。
因此,日本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二、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1.政府补贴政府补贴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企业投资研究和开发,同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比如,日本政府设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计划(策略特区)”,通过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在创新领域投资和开展研究。
此外,政府还重视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培养和科研资金方面进行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金融信贷支持金融信贷支持也是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日本的信贷机构多样化,不仅有商业银行、信托银行,还有政府开发银行和一些特殊金融机构等。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及启示近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全球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
为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政府投资基金来支持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创新项目。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科技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它们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和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1. 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明确发展方向美国政府一直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制定明确的科技创新政策,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这些机构不仅提供资源支持,还联合行业和学术界,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2. 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美国政府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孵化器等机构,来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美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研发的投入。
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比较完善,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美国政府通过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研发经费、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美国政府还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1. 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2. 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日本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来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日本政府还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创新领域。
3.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日本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金、科技人才奖励计划等方式,鼓励更多人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日本政府还注重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简化创业流程、提供创业辅导等。
1. 明确政策方向,强化政策支持美国和日本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明确的政策方向和强化的政策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国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通过财税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许多国家通过降低文化产业企业的税收负担来促进其发展。
比如,一些国家对文化产业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或者将税收优惠给予创新性文化产业企业。
此外,一些国家还给予文化产业企业税收免征期或者免征税收的阶段性减免。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一些国家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这些财政补贴可以用于资助文化产业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活动。
同时,一些国家还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这些财政补贴和基金有助于减轻文化产业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其发展能力。
第三,一些国家通过减免文化产业产品的消费税来促进其销售和流通。
这可以降低文化产品的价格,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促进市场的繁荣。
同时,一些国家还通过免征或减免文化产业产品的进口关税来提高其竞争力,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交流和贸易。
第四,一些国家通过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这些基金可以用于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研发、推广、培训等方面的活动。
同时,这些基金还可以用于支持文化产业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一些国家通过财税制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靠的政策环境。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加强财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文化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政策意识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国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降低税收负担、提供财政补贴、减免消费税和关税、建立专项基金以及财税制度等方面。
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物流业与金融业、信息业并称为当今全球三大生产性服务业,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
作为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财税政策在支持物流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对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论证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厘清财税政策的作用范围、选择支持的方式。
这也就是本文的目的。
全文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
正文部分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是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分为四节。
第一节对物流、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关系,分析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物流业的特点、21世纪物流业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节对物流市场失灵、物流业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三节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型国家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论证了政府干预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第四节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为三节。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情况。
第二节构建了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三节分别对货物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周转量与财政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
第四章是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分为三节。
第一节回顾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这一突出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
日本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日本政府依靠科技创新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主要方向,借助强大的科技力量,实施了科技驱动型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日本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更加精准,并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本文总结了日本科技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经验借鉴,可以为国内经济改革带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经验正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在短短几十年中,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主要方向,借助强大的科技力量实施了科技驱动型的改革,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因此,国内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尤其是通过政策刺激、行政改革和科技投入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
日本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下了巨大力气。
一是政策刺激,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用政府投资计划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新品种研制等方面投入资金,同时也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二是行政改革,日本采取的行政改革政策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政策将相关部门的职能整合到综合课题处,让经济排放物和促进经济成长的政策互相协调;三是科技投入,日本将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研发机构实体重组,采用精准技术投资,利用大数据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政策刺激、行政改革和科技投入,日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重要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历,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日本政府采取“大学-企业-政府”的模式,实施高层次创新。
将科技成果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行业生态系统,实施“先导技术”政策,活跃企业创新,扩大共享技术的范围,改造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
收稿日期:2010-11-25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0基金项目(73200049)作者简介:王 淳(1980)),男,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区域经济。
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基于美欧与日本模式分析与启示王 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财税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套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对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欧盟/援助型0模式、日本/权变型0模式以及美国/市场型0模式的财税支持体系在制度安排和模式选择上各有侧重,但其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和实施机制等有许多共性的经验,值得我国在研究和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时加以借鉴。
关键词: 产业发展;财税支持;模式中图分类号:F 06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1)02-0049-05一、美欧与日本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模式(一)欧盟:/政府援助型0模式欧盟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是以/政府产业援助0的形式提供的。
从财税政策的合法性来看,虽然欧盟成立条约第87款规定政府对特定企业的财税支持与/共同市场0不相容,但也考虑了一些例外情况。
欧盟国家的产业援助框架明确了地区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开发活动、风险资本以及就业、培训、环境和困境企业重组等作为可以提供财税支持的领域。
这些领域都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提高欧盟经济的创新能力是/里斯本战略0的核心内容,而鼓励研发是欧盟支持产业升级的最主要的政策着力点,主要包括对研发项目、技术可行研究、中小企业申请和保护工业知识产权、新创立的创新性小企业、服务业的过程与组织创新、创新咨询服务与创新支持服务、创新集群等全方位的财税支持。
例如在研发支持方面,欧盟对基础研究、产业研究和试验开发三类项目提供财税支持的上限分别为100%、50%和25%,对属于中小企业、合作开发和可扩散传播的产业研究项目,财税支持比例的上限可以进一步提高。
对于存续期未超过6年的创新性小企业以及在接受财税支持前三年中任何一年研发支出达到总经营支出15%以上的创新型企业,可获得最高达100万欧元的财税支持额度.在欧盟经济落后地区,这一限额最高可放宽到150万欧元。
欧盟为服务业的创新单独制定了标准,主要是鼓励采用I C T 技术来创新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对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分别为35%、25%和15%,其中大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与小企业合作进行方可满足享受财税支持的条件。
在创新集群的财税支持方面,欧盟对创新集群的培训与研究中心设施、开放的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最高可达15%的财税支持,同时,对创新集群的影响和招募企业活动、集群开放设施管理以及组织集群成员的研讨、会议和建立网络联系等活动提供最长达5年的财税支持,支持力度逐年递减或数年内保持恒定。
风险资本的相对缺乏是欧盟高技术产业落后与美国和日本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欧盟产业结构的升级。
为此,欧盟专门制定了为风险资本提供财税支持的政策准则。
只要风险资本中有70%是以股权和类似股权方式投资于目标企业,风险投资额中至少有50%来自于私人投资者(落后地区至少30%),且投资对象是扩张期及以前的小型企业或初创阶段的中型企业,即可享受欧盟的财税支持。
财税支持政策的受益者可以是投资者、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工具及其管理机构、接受投资的企49业等。
成员国政府可以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财税支持方式,如政府可为风险投资者或风险资本的投资风险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也可为对投资者和风险资本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这一比例不超过受担保投资额的50%。
此外,政府可以作为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投资者或参与者,也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能够增加其风险投资扩大资本额的政府金融工具,亦可以出台鼓励风险资本及其管理人承担风险性投资的财政激励措施。
(二)日本:/权变战略型0模式利用财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成为日本政府二战后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
日本政府的理念是,在影响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或普适的政策、原则和方法,而是必须根据所处的环境状况及其发展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最适合的政策,因此,其政策体现为一种/权变战略0。
日本政府在经济复兴和起飞时期、高速增长时期、稳定增长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以及1990年代至今所采取的扶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导向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见表1)。
表1日本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时期政策挑战政策导向财税支持政策财税支持的效果复兴和起飞期(1945~ 1960年)从基础产业逐步转向新兴和成长型产业(纺织、家电),从原材料工业转向加工工业产业合理化政策导向(5产业合理化白皮书6)通过日本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特别长期贷款;在重点产业实行特别折旧制度;促进生产集中,允许成立/合理卡特尔0重化学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生产额)从4914%增长到6519%,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起飞高速增长时期(1960~ 1973年)提高收入弹性大的产业比重;提升生产增长率高或技术发展可能性大的产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5关于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6)对钢铁、合成纤维、石油精炼等产业设备投资进行财政干预;对高新基础产业(如计算机和核能发电)进行专门财税扶持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带动下,日本GDP以年均9115%的速度高速增长,完成了人均GD P从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的转变稳定增长时期(1973~ 198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产业的公害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缩短折旧期限,提高折旧率和特别折旧政策加大特定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过剩设备;安置失业人员;援助中小企业重化学工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0、/加工技术选择型0发展,单位GDP石油消耗量下降50%;有色金属、钢铁、化学产业地位让位于医药、运输机械和精密仪器结构调整时期(1985~ 1990年)以及90年代至今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日元大幅贬值对外/国际水平分工0;对内/知识融合化0对钢铁、化学纤维等产业实施调整政策,采取多方面财税支持;对重点产业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免税基本上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能过剩行业顺利完成企业转产和海外转移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双管其下0的战略。
财政政策在扶持重点产业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实现资源向重点产业的分配;二是对民间经济活动和市场主导下的资源分配过程产生影响和间接调控,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面转换,并保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挥企业活力。
税收政策的作用则体现在利用税收杠杆扶持新兴产业和促进衰退产业的转移。
日本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包括直接干预产业活动、利用政策性融资、主动有序退出部分/夕阳产业0以及通过设备更新补贴、研发援助等手段发展新技术。
首先,日本政府在通讯、铁路和能源开发等产业组建了一批国营和办国营企业,并对能源开发、航空等特殊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将公共资金投向公路、港口、工业用水、工业基地等领域,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政策性融资也是日本政府干预产业活动和实现产业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利率往往比市场利率优惠,可以体现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
政策性融资的投资贷款主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实施。
政策性融资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部分比较大。
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政策性融资大部分直接用于海运业、造船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钢铁业、煤炭业和石油精炼业等。
但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投融资重点转向对中小企业和民生关联产业的扶持。
再次,日本为了引导/夕阳产业0向新兴产业转型,对于/夕阳产业0采取鼓励封存废弃设备,并给予财政补贴和财政贷款,鼓励企业转产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
虽然对/夕阳产业0提供的财政补贴和财政贷款在政府财政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达到了使之有效退出的目的,便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
最后,日本还通过设备更新补贴、研发援助等手段发展新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为了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和高级化,日本利用税收杠杆扶持新兴产业和促进衰退产业的转型,其中既有直接优惠,又有间接优惠。
直接优惠主要是免税政策,如5产业结构转换临时措施法6规定转型企业可享受减税待遇。
除了一般性税收减免外,日本政府还实施准备金形式的减免税,即允许特定企业将一部分利润转入准备金,计入成本予以免税。
准备金减免税的免税金额占全部税收减免金额的1/3左右,主要的准备金制度有/原子能工程折旧准备金0、/资源开发投资损失准备金0、/计算机程序保证准备金0等。
此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了专用基金免税制度,即允许企业将一部分利润存入专用基金账户,以费用形式给予免税。
折旧优惠制度是日本政府发展/瓶颈0产业和扶持新兴产业的一种经济手段,具体包括提高折旧率和特别折旧两种措施。
即便是在日本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的1980年代,日本仍然给予重点扶持的产业许多折旧优惠,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在折旧率方面都享受了优惠待遇。
如在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50期,日本政府提出把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这一时期全制造业的设备年平均折旧率为15144%,部分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设备年折旧率都超过了20%,如通信电子业为20198%,汽车制造业为20166%。
特别折旧制度是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特定产业的设备规定高于一般折旧率的办法计提折旧金额,目的是加速企业资本的回收和社会更新。
(三)美国:/市场导向型0模式美国通过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干预要少于欧洲和东亚国家,美国对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对作为产业发展基础的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二是通过减免税和融资、担保措施支持产业发展;三是对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市场开发的支持。
美国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一向对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政府干预的合法性持怀疑态度。
美国政府是在不影响市场秩序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实施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首先,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包括直接支持基础研究、直接支持产业界研发活动以及对研发活动的间接支持政策。
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美国一贯的政策导向。
20世纪60~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一直占全国研发投入的60%左右。
在主要研究机构、大学周边地区(如硅谷和大华盛顿地区),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活动的效果表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政府还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
联邦政府机构管理的研发经费中,65%以上通过合同方式分配给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