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垄断
- 格式:pdf
- 大小:179.64 KB
- 文档页数:6
金融市场的垄断全球化进程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金融市场了。
尽管贸易的在日益繁荣,移民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趋势与国际金融交易的突破性增长相比均相形见拙。
据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2万亿美元,这几乎是贸易增长速度的3倍,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如此之快。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增长了5倍,西方七国的跨国性证券与产权交易在这一期间几乎增长了10倍。
全球化进程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渗透于发达工业国家,同样也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
私人资本流量的增加是其标志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83 年至1989年间的0.5%发展至1994年至1996年间的3.5%之多。
仅列出外国资本的主要流向就能清晰地表明金融市场已触及全球。
1990至1995年间最大资本输人国降序排列依次为:中国、墨西哥、巴西、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
外国资本同样涌人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印度以及越南——而这些国家在几年前还未象现在这样提出许多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措施。
信贷商—无论它们是想得到国外生产设备的公司还外资“投机商”——都当然承认向国外投资是一种机遇,在资本交流市场日益扩大的年代,这一机遇并不仅限少数国家,专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国的篮子中,将资本分散投资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金融一体化的益处在低收人国家中,金融全球化引起了很大的争辩。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依赖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世界利弊兼有。
他们认为,被廉价劳动力所吸引的跨国投资商从发展中国家转人到低附加值的轨道之中。
大量证据表明金融一体化(开放国内外汇交易市场)会深化金融业的发展(即使本国金融市场更为活跃、流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又将鼓励投资高涨,加速经济增长,更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近几年国外直接投资的经历更具有说服力。
吸收了高额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享用外资的较高水平。
金融垄断资本的含义
---------------------------------------------------------------------- 金融垄断资本亦称独占资本,指垄断某些商品或某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垄断价格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资本形态。
19世纪60到70年代开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有工业垄断资本、商业垄断资本及其银行垄断资本等。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是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基础。
在国内,垄断资本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控制原料来源和生产,垄断价格和市场。
其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国外,通过垄断资本输出,建立国际垄断同盟,划分势力范围,分割国际市场,组建跨国公司,形成国际垄断资本。
金融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金融服务行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资金流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前金融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市场垄断导致利率不合理高低在许多国家,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对市场资源拥有垄断地位,这导致了利率定价机制不够有效。
一方面,某些借款人被高额利息所压榨;另一方面,存款人往往得不到足够高的收益。
这种情况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发展潜力。
解决之道是通过监管机构强调竞争原则、鼓励小型银行和创新性金融科技公司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以改善借贷利率不合理高低现象。
三、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服务行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和风险。
许多消费者缺乏金融知识或专业背景,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时容易受到误导或欺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政府加强金融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
同时,各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并确保向客户提供透明、准确的信息,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四、数据隐私与网络安全隐患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日常交易。
然而,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各种网络犯罪活动频繁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屡见不鲜。
因此,在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完善的法规法律,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五、金融服务农村地区不足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农民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缺乏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限制了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机会,并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并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计划。
针对农民需求制订相关贷款产品,提供更多便利的信贷渠道和支付手段,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垄断资本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当代启示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产业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通过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的探讨,从中发现并且阐释其对于我们当今世界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提供借鉴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也就随之出现。
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一、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一)、金融垄断资本的概念金融垄断资本的概念不是当今时代发展变化才出现的。
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概念是由拉法格首先提出的。
奥地利学者鲁道夫·希法亭对“金融资本”做了系统的阐述。
而列宁对金融垄断资本的概念、形式、特征等进行了更为科学的阐述。
并且十分全面、科学地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金融资本的理论,由于列宁对于金融垄断资本的探讨所做出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将列宁称之为“金融资本理论的集大成者”。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和发展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中发现。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特别是《资本论》中,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的结果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必然性。
通过在书中的这样的一段话“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融合为一个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到了极限。
”就可以证明垄断资本是由于资本集中而达到极限的资本。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金融资本”的概念,但他们关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到垄断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等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的探究等,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研究金融资本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现象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成为了经济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现象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竞争和垄断在金融市场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竞争和垄断的定义。
竞争是指市场中多个企业或个体为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而展开的争夺。
在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等竞争着为客户提供融资、理财、投资等服务。
垄断则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或个体垄断了某种商品或服务,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市场力量控制价格和供给。
在金融市场中,例如一些大型银行拥有垄断性地位,通过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来控制金融资源的流动。
竞争和垄断现象在金融市场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竞争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效率提升。
竞争的存在会推动各个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客户。
例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不断引入新的线上银行服务和金融科技,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正因为竞争的存在,金融机构之间才能在价格和利率上形成一种动态平衡,推动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然而,竞争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度竞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陷入价格战,降低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而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凭借规模优势往往能在竞争中胜出,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市场垄断。
垄断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滥用其权力,通过提高收费标准等手段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此外,金融市场的垄断还可能导致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和降低市场的竞争性。
如何平衡竞争和垄断现象,推动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摆在监管者和金融机构面前的挑战。
首先,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防范垄断行为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应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鼓励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强市场竞争性。
其次,金融机构也需积极主动地推动自身创新和提高效率,以应对竞争的挑战。
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及其解决方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一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存在着垄断现象。
这不仅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还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垄断现象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一、垄断现象的表现1、金融机构垄断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大部分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市场的信息、资源进行垄断,从而掌握着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2、金融产品垄断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大部分金融产品由少数金融机构所推出,导致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此外,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也存在差异,从而掌握了不同收入人群的金融资源分配。
3、金融技术垄断在金融业发展中,金融技术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金融技术门槛高,多数金融机构都无法自主研发金融技术,必须通过采购、合作等方式获取技术。
这导致少数金融机构在金融技术上形成了垄断。
二、垄断现象的原因1、市场准入门槛高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金融机构需要拥有一定的注册资本、管理人员和技术等要求,才能进入金融市场。
这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较少的金融机构,而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垄断手段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
2、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只能从有限的信息中作出决策。
而相对于散户来说,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是金融市场中的“信息垄断者”。
3、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国家政策的制定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竞争环境。
当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制定出一套公正、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金融市场的监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垄断现象的解决方法1、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础。
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金融寡头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金融寡头(Financial Oligopoly)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少数几家大型金融机构或银行控制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和资源,从而在金融领域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垄断地位的现象。
这些金融寡头机构通常在一国或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金融寡头体系下,少数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规模优势、资源垄断以及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来主导市场。
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竞争减少,降低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也可能增加了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寡头的形成和存在通常受到政府监管、市场结构、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引导金融市场发展时,需要平衡金融机构的创新与竞争,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
在政治经济学中,研究金融寡头现象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寡头垄断对市场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社会公平的影响。
1/ 1。
金融垄断资本及其在新阶段的特点张宇蔡万焕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而且迅速蔓延至全球。
演变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和强制性解决.但此次金融危机在触发动因、发生机制上又显现出一些新特征。
如一些中外学者总结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衍生产品滥用、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等。
基于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和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新特点.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在金融危机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金融资本、金融化或虚拟资本。
人们看到,此次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越来越频繁地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发生,这不仅与金融资本的相对独立膨胀有关,同时也是当前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特点。
那么。
当前资本主义具体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该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该阶段金融资本具有哪些新特点?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阶段的理论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作出正确判断,对于我们回答以上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和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垄断资本与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持续2O多年的繁荣.被称作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全盛时期。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持续性的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低迷,导致了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在“滞胀”问题面前失效了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重要转变:一·是经济结构的信息化或后工业化,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二是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真正具有全球性。
三是资本虚拟化或金融化。
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急剧膨胀。
四是新自由主义化.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国家干预最小化为核心的政策获得了支配地位。
金融市场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往往能够牢牢把握市场份额,保持高利润率和稳定增长。
这些企业成功的秘密在于其正确而又精确的竞争策略。
首先,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之一是控制市场信息。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信息已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金融市场也不例外。
垄断企业善于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网络,来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包括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竞争对手战略等。
掌握市场信息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预测市场走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从而避免风险和把握商机。
其次,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之二是建立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高度认可并增加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
垄断企业的品牌往往与品质、稳定性以及信誉等相关,借此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之三是关注客户需求。
客户是企业的生命线,垄断企业善于关注客户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垄断企业不仅要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还要注重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在市场竞争中,垄断企业亦需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在研究竞争对手的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和市场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竞争策略。
总之,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市场优势,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策略,包括控制市场信息、建立品牌形象、关注客户需求、了解竞争对手,并实时调整自身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在市场竞争中,仅有全面的、深入的战略规划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功与长足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与垄断行为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和平台,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在金融市场中,市场集中度与垄断行为是重要的概念和现象。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中头部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垄断行为则指头部企业掌控市场资源,通过限制竞争来获取额外收益。
本文将从市场集中度与垄断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集中度的定义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头部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通常用市场份额前几位企业的累计份额来量化。
常用的集中度指标有CRn指数和HHI指数。
CRn指数是指市场份额前n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HHI指数则是将市场份额平方和的总和。
这两个指标都可以反映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高则竞争程度低,市场集中度低则竞争程度高。
二、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市场集中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行业生命周期、技术进步、市场壁垒等。
行业生命周期是指行业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再到衰退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市场集中度会有所不同。
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提高市场集中度。
市场壁垒包括法律法规、资金门槛、品牌影响力等,这些因素会限制新进入者的进入,从而增加市场集中度。
三、市场集中度与垄断行为的影响机制高市场集中度常常伴随着垄断行为的存在,这是由于市场集中度高使头部企业能够更容易掌握市场资源,通过限制竞争来获取额外的利润。
垄断行为的存在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优化,限制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的信任度下降,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益。
四、市场集中度与垄断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高市场集中度和垄断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高市场集中度和垄断行为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
头部企业过于集中市场资源,一旦这些企业出现问题,如破产或经营失误,将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其次,高市场集中度和垄断行为会导致金融产品的定价权集中,降低了市场的竞争程度,消费者往往面临较高的产品价格。
金融市场反垄断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融市场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与其它领域一样,金融市场也存在着垄断行为。
被垄断的金融市场不仅会产生经济危机,而且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
因此,金融市场反垄断法的实行对整个社会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垄断是指一家或几家企业控制市场供给的能力。
在金融市场中,垄断表现为少数金融机构占据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通过把关主要渠道和利润分配方式,垄断金融市场。
另外,金融市场自身的特殊性质也导致了这种现象。
金融市场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技术门槛,同时还有着高昂的资本和人力成本,这些因素导致金融市场对进入者门槛高,对于少数已经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来说,维护垄断地位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金融市场垄断的坏处在于,它使得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
在金融市场垄断的情况下,由于少数机构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资金和资源等资源会被有限地分配给这些机构,而此时的市场价格就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因此,其他机构想要进入市场,或者其他部门想要获得资金支持都会受阻,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就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反垄断的意义在于,通过破坏市场格局,扰乱垄断企业的利益,同时刺激市场活力,推动市场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得市场更加公平、公正。
比如,反垄断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改变企业之间不正当的协作关系。
这些努力可以促进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市场经济中的失衡。
总的来说,金融市场垄断会导致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反垄断的手段来打破市场的不公,从而实现市场的竞争公正、真正实现市场的平等性。
因此,反垄断法能够平衡市场,实现更好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效益。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1. 引言1.1 金融危机的背景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或事件,导致经济系统出现严重的损失和不稳定。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金融风险的集中暴露、金融机构的破产、市场流动性的下降等。
金融危机经常会使得市场信心受损,投资者恐慌,导致市场崩溃,国家经济遭受重创。
2008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多方面,包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不力等。
这场危机不仅使得美国国内经济陷入深重困境,也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的背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释。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为未来避免类似危机的发生提供借鉴和经验。
1.2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1. 垄断性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呈现出明显的垄断性质,少数跨国金融机构控制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些金融机构拥有巨额资本和市场资源,通过跨国并购、投资等手段牢牢掌控着国际金融流动和资本运作。
2. 资本输出与剥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跨国投资和资本输出,将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实现跨国资本的剥削和控制。
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成为资本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输出地。
3. 金融化趋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呈现出日益金融化的趋势,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牵制日益增强。
金融机构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和金融投机,而非长期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4. 风险传导: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下的金融体系高度互联,金融风险和危机往往可以迅速传导至全球。
少数金融机构的失控和危机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金融震荡和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其垄断性、资本输出、金融化和风险传导等特点,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金融垄断资本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当代启示引言金融垄断资本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近代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概念。
金融垄断资本指的是少数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控制资本流动和金融资源来获取垄断地位。
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则是指在这种垄断资本控制下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探讨金融垄断资本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从当代角度思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启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1.垄断地位:少数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控制资本流动和金融资源形成垄断地位,从而可以操纵市场。
2.高度集中的财富:由于少数机构掌握了大量金融资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金融化倾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中,金融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金融领域的盈利和财富创造成为社会经济重要的推动力。
4.虚拟资本的增加: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下,金融资本不再仅仅是为了生产和投资,越来越多的资本用于金融投机,虚拟资本的比重迅速增加。
金融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影响1.增加经济不稳定性:金融垄断资本的存在使得金融市场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加剧了经济波动和不稳定性。
2.扭曲资源配置:金融垄断资本通过操纵市场和控制资本流动,可以将资源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业,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失衡。
3.加剧贫富差距:由于金融垄断资本导致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4.威胁金融稳定:金融垄断资本集中在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手中,一旦这些机构面临风险,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启示1.加强金融监管:应加强对金融垄断资本的监管,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促进金融创新: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金融垄断资本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3.促进金融包容性:注重发展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4.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面对全球金融垄断资本的挑战,国际间需要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金融监管标准,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金融市场的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的场所,其中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
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是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方面,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影响。
一、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指金融市场上所涉及的交易规模和参与者数量。
金融市场的规模通常通过交易额或市值来衡量。
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流动性和参与者的多样性。
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
以股票市场为例,全球各类股票市值加起来数以万亿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金融资产的增多,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风险。
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能力。
市场规模的扩大还带来了市场的流动性提升。
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中资产的买卖程度和成交速度。
市场规模的增大能够增加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提高市场的效率,使资金更加容易流入和流出,降低交易成本。
二、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金融市场中各个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市场结构直接影响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效率。
大多数金融市场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即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垄断了市场份额。
这种市场结构可能导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掌握着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能够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信息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监管的完善,市场结构也在不断改善。
市场开放能够引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有利于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同时,监管的完善也能够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减少不当竞争和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
三、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的互动关系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市场结构的改善。
较大的市场规模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市场的效率。
金融市场垄断近年来,金融市场垄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金融市场垄断指的是少数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通过掌握大部分市场份额,对市场进行操纵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
这种垄断行为不仅会引发经济风险,还会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市场垄断问题的原因金融市场垄断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实力:少数金融机构或者个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抢占市场份额,并且通过收购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
2. 技术壁垒:现代金融业发展技术先进,少数金融机构或者个人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信息系统,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限制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
3. 行业规模:金融市场的规模庞大,少数金融机构或者个人通过规模优势能够对市场进行操纵,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
二、金融市场垄断问题的影响金融市场垄断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拉高金融市场成本:金融垄断者通过掌握市场份额,可以自由定价并获取超额利润,从而推高金融市场的成本,加剧经济风险,对广大投资者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 降低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垄断者通过操纵市场行为和价格形成,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降低市场竞争程度,从而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3. 增加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垄断者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进而引发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国家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解决金融市场垄断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金融市场垄断问题,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市场操纵行为,确保金融市场公平竞争。
2. 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监管框架,加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认真调查和追究金融垄断者的违法违规行为。
金融反垄断法在当今社会,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化,金融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虽然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垄断行为。
垄断是一种市场结构模式,指一个或多个企业在某种商品或服务领域中独占垄断。
垄断导致消费者只能购买唯一的产品或服务,缺乏市场竞争,价格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垄断行为对消费者、政府和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金融反垄断法应运而生。
金融反垄断法是针对在金融领域中垄断行为制定的一系列监管和法律规定。
其目的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
金融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阻止金融企业的垄断行为,遏制市场竞争的不正常方式,维护市场中平等竞争的环境。
这样,消费者可以真正获得合理的价格和质量的服务。
其次,金融反垄断法还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刺激金融市场的活跃。
这样,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带动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金融反垄断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
首先,要通过建立垄断调查制度和垄断标准的规定来进行阻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其次,要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反垄断执法来规范市场竞争的环境。
第三,要加强对于市场不正常合并的审查和监管,防止形成新的垄断企业。
第四,要加强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反垄断法规,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应该加强对于金融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规范。
金融工具的本质是为人们创造财富和保护财富。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了解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而不断增长的数字货币市场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与日俱增的数字货币项目导致一些项目流量做法日益失去规则,严重扰乱金融市场均衡,更成为各类金融反垄断行为的重要对象。
长期以来,一些国际大企业在金融领域的垄断现象已逐渐引起外界关注。
因此,对于数字货币市场的规范,银行与保险金融机构应该在自己专业领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财富管理,如那些知名的数字货币现金,以及那些由专业人士监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资计划。
金融寡头马原名词解释金融寡头,又称为金融垄断,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少数几家机构或个人拥有并控制大部分金融资源和市场份额的情况。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
本文旨在解释金融寡头和马原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术语在金融领域的含义和影响。
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金融市场上寡头垄断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少数几家金融机构或个人控制着金融市场的资源和决策权,以至于其他参与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时,就会形成金融寡头。
这些寡头机构通常拥有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信息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市场利率、定价和信息流动等手段,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发展。
金融寡头的形成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市场垄断:寡头企业可以垄断市场,限制竞争和创新,降低市场效率。
2.不稳定性:寡头企业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增加金融危机的风险。
3.不公平竞争:寡头企业可能通过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如价格歧视和排挤竞争对手,导致市场失衡和资源分配不公平。
为了避免或减轻金融寡头的负面影响,监管机构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推行竞争政策,鼓励市场开放和创新等。
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公平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马原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体系,以“马原”简称。
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并在20世纪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马原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强调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社会矛盾的结果,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引起的。
2.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驱动的。
3.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马原金融资本的名词解释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金融资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马原金融资本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马原金融资本的理论由法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安东尼·马尔洛-马克思尼实斯(Antoine Marlow-Marxenefisse)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研究金融资本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马原金融资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1. 金融资本的概念金融资本,顾名思义,是指一种通过金融市场运作及相关金融工具来获得财富积累的资本形式。
它包括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的资金、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以及金融市场交易产生的收益。
金融资本的特征是高流动性和高风险,它通过投资、融资、借贷等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马原金融资本的观点马原金融资本主要关注金融资本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马尔洛-马克思尼实斯认为,金融资本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运作方式使得经济活动过度依赖金融市场,进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马原金融资本理论指出,金融资本的垄断性质导致少数金融机构垄断了大部分资本市场,使得金融资本运作更加集中和不稳定。
这种垄断现象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其次,马原金融资本理论还关注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使得它更加关注短期投机和高风险投资,而忽视长期稳健的投资,并且往往追求虚拟财富的快速增长。
这种倾向导致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脱钩,出现金融化过度的现象,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
此外,马原金融资本理论强调金融资本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由于金融资本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它往往在少数精英群体手中掌握,形成了财富和权力的集中。
这种财富与权力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不稳定性和不公正。
3. 马原金融资本的启示马原金融资本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资本的运作。
一、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行业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承担巨额的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企业在掌握了核心技术后,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
二、规模经济在许多行业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大型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当这些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其他竞争对手难以与之抗衡,从而产生垄断。
三、市场准入壁垒市场准入壁垒是指企业进入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和障碍。
这些壁垒可能来源于政策、法律、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
例如,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使得新进入者难以与之竞争,导致垄断现象的产生。
四、行业集中度在某些行业中,由于历史原因、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因素,少数企业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局面。
这些企业凭借其市场地位,通过定价策略、合作联盟等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产生垄断。
五、政府干预政府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政策,以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例如,在国防、石油、烟草等行业,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限制其他企业进入,使得少数企业垄断市场。
六、竞争策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各种策略,如价格战、广告战、专利战等,以争夺市场份额。
当某些企业通过这些策略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后,其他竞争对手难以与之竞争,从而产生垄断。
七、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这些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造成冲击。
综上所述,垄断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监管,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也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金融风险和环境问题等几个方面分析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在商品和服务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水平并不完全对等,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
卖方通常会了解更多有关产品的信息,而购买者则往往只能依赖卖方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的交易。
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买方缺乏完整的信息,他们可能会购买不合格或不符合需求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浪费。
其次,卖方可能会故意隐藏产品的缺陷或存在的风险,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最后,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使得信息对称较弱的一方处于劣势地位。
二、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市场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市场垄断指的是某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个行业或产品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能够通过操纵价格和限制竞争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市场垄断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
市场垄断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量,操纵市场,限制竞争,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其次,市场垄断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降低了购买力和消费能力。
最后,市场垄断还可能阻碍新进入者的准入,限制了创新和竞争,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金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风险也成为市场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
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存在使得金融市场更加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金融风险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市场的垄断全球化进程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金融市场了。
尽管贸易的在日益繁荣,移民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趋势与国际金融交易的突破性增长相比均相形见拙。
据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2万亿美元,这几乎是贸易增长速度的3倍,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如此之快。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增长了5倍,西方七国的跨国性证券与产权交易在这一期间几乎增长了10倍。
全球化进程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渗透于发达工业国家,同样也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
私人资本流量的增加是其标志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83年至1989年间的0.5%发展至1994年至1996年间的3.5%之多。
仅列出外国资本的主要流向就能清晰地表明金融市场已触及全球。
1990至1995年间最大资本输人国降序排列依次为:中国、墨西哥、巴西、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
外国资本同样涌人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印度以及越南——而这些国家在几年前还未象现在这样提出许多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措施。
信贷商—无论它们是想得到国外生产设备的公司还外资“投机商”——都当然承认向国外投资是一种机遇,在资本交流市场日益扩大的年代,这一机遇并不仅限少数国家,专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国的篮子中,将资本分散投资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金融一体化的益处在低收人国家中,金融全球化引起了很大的争辩。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依赖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世界利弊兼有。
他们认为,被廉价劳动力所吸引的跨国投资商从发展中国家转人到低附加值的轨道之中。
大量证据表明金融一体化(开放国内外汇交易市场)会深化金融业的发展(即使本国金融市场更为活跃、流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又将鼓励投资高涨,加速经济增长,更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近几年国外直接投资的经历更具有说服力。
吸收了高额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享用外资的较高水平。
通过本国公司向外资企业学习而形成的积极的生产过剩有增多的趋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外直接投资不仅使得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增长,也使得国内生产商的出口量上升。
实际上,对于拥有足够的可以利用潜在生产过剩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的国家来说,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是相当积极的。
所有这些都反驳了认为市场对低收人国有害的“从属论”理论家及其他左倾思想家的观点。
在金融全球化时期,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要比发达国家发展快得多(特别是过去的30年间)。
而且,进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比那些尚未进人的国家发展快得多(无论是通过资本输入量来衡量,还是通过除本国储蓄之外的其他渠道来积累资本的程度,或是由本国利息率与世界利率的适应程度来衡量)。
金融一体化的风险然而,象一台庞大的机器一样,金融一体化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全球资本市场允许即便是很小的国家吸收巨额外资以增强其经济增长潜力时,所处环境的很小变化也会导致人们情绪的剧烈变动,从而促使投资者急于寻找退路。
危机由此产生。
因此,外资在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重了国家经济的脆弱性。
政策合理,就会受益9:政策失败,就会使国家受到严重的惩罚。
近年来其副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墨西哥和泰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与资本流动性相联系的风险在近年来尤为明显的原因,我们可以用车辆来做一个类比。
在为了适应大型车辆与速度较快车辆运行需要而设计的高速公路出现以前,因急转弯、路堤等问题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在不断增加。
由于本国与国际决策机构不能迅速适应急剧膨胀的国际金融活动,金融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银行的调控就是一个范例。
当发展中国家向外国资本开放时,国外资金的相当份额要经过它们的银行系统流动。
于是,银行可以从国外吸收资金:可以通过提供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外国投资者。
由外来资金筹措的银行贷款的迅速增加,可以使经济发生强烈震荡。
如果银行职员不能正确估价因贷款增加而带来的风险,他们的债券的价值就会下跌。
如果银行向投资者提供外币储蓄,使投资者免受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损失,但以本币计量它们的贷款,它们就自己承担了这一风险。
银行进行“关系贷款”(即借贷大部分流入内部人员手中),只能增加银行风险,恶化对款项的划拨。
如果政府能够保全陷人困境的银行,外国投资者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高存款利率(既然政府保证保全他们的担保者,他们就能在发生危机时免受损失)。
在最近的泰国金融危机中,所有这些因素都表现出来。
由于银行对宏观经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将金融体系置于风险之中的快速国际化趋势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因为发展中国家在整个金融债务中所占份额比发达国家要大。
贷款银行倒闭对没有其他资金来源途径的小公司的影响尤人重大,这些公司恰是在发展中国家提供巨大的产值与就业机会的公司。
金融危机结束后的清算工作,即重组、再投资、清除无资偿债银行,对于已陷人预算赤字的贫困国家代价尤为惨重,工作极为艰难。
解决金融一体化弊端的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保持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资本与流动性清偿能力标准,把银行放入自动控制的轨道。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应付贷款损失的最低准备标准,增强银行适应危机能力并鼓励其对保险资产的投资9还可以增加储备需求量,减少银行准备金。
但决策者们担心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会因此削弱,往往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这可以理解。
因而,国际协定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引人注目的方式。
如果国家认识到金融国际化需要它们以更高的标准控制银行,并且全面实施这一标准,那么根本不担必本国银行会丧失市场份额。
达成这类协定是受国际清算银行支持的巴塞尔银行业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但这两个实体不愿意对那些资本流动易发生逆转的国家实施严格的指令性标准。
况且,巴塞尔委员会只对国际银行起导向作用,其成员只限于高收人国家。
要把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委员会转变成为适于协调与调整全球银行业并向新兴市场的银行指明特定风险的全球性机构尚需假以时日。
对付金融危机金融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管理同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低收人国家来说,流动资本的涌人象一股浪潮,能够使一国经济偏离最佳宏观经济策略的轨道。
如果资本流量突然加大,与稳定价格相一致的慎重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资本急剧膨胀及房地产市场过热。
如果受到过量资本流动的干扰,平衡预算政策会加深消费失控。
而消费旺盛则会导致本国出口产品的短缺,加大目前的财政赤字(即商品与服务贸易赤字),并且导致对汇率的过高估计。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可能开始担心当前的财政赤字与高估的汇率;资本流人也可能被突发的事件所干扰,如邻国突然宣布货币贬值,或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等。
低收入国家的利率随即上升。
银行贷款枯竭。
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破灭。
经济增长速度随着需求的减少而放慢。
依靠银行信贷的公司不得不面对更高利率,而且,随着销售量的减少,偿还贷款也发生了困难。
银行成为整个链条的薄弱环节,存款者开始担心银行的偿付能力,争先恐后取出存款投向国外。
当局被迫提高利率以吸引资金返回,然而高利率只能恶化本国经济形势并使银行系统陷人困境。
这就是对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简要描述。
专家们可能对突然引起危机的原因持有异议——财政金融政策不当,或对,2月20日比索贬值准备不足,或根本与墨西哥本身发展无关(就象美国的高利率一样)——但对危机的后果毫无异议。
遣憾的是,任何政策实施起来都有其缺陷为了控制消费而提高利率只能吸引过多的外资,使偿还公债更加困难。
为了限制通货膨胀、转移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而重定利率只能加重贸易赤字,损害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
抑制需求的从紧性财政金融政策虽然在理论上很有吸引力,一旦实施却困难重重。
这是由于税额的增加与公众消费的减少与政府所需要的速度并不一致。
最佳解决危机的办法就是在以上方面谨慎行事。
尽可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允许汇率在更大范围内波动,从而产生一种风险因素,以调节外资的起伏状况。
实行浮动汇率政策的最大益处在于它有助于避免固定货币(即将本币与某一单一货币或货币体系挂钩,固定其汇率)因资本流向发生转移而产生的危机。
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就在于,固定汇率在全球资本市场很难保持下去。
这种汇率制度也许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成功地运行,但如果投资商对政府保持汇率稳定的许诺产生怀疑,它就会瓦解。
而在民主社会中,对政府决策的怀疑是难以避免的。
保持货币稳定需要提高利率,这自然会以给生产者带来损失,从而必然引起其对国内政治的不满。
因此,几乎没有政府会采取这一政策。
如果任市场调节,货币投机者的资金来源要远远超过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资金来源。
只要回忆一下1992年欧洲,1994年墨西哥或是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人们就不会再怀疑固定汇率制与危机密切相关了。
对过度从紧的汇率政策的警告,普遍适用于富国与穷国。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中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从1995年的不足1/3发展为1997年的将近2/3。
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1995年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占发展中国家的70%,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占30%;现在比例恰好相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作用何在就布雷顿森林缺席而言,金融一体化的含义夏加深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管理战后固定货币体系而设立的。
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增强,使固定汇率制变得步履维艰,故而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
资本流动性及其影响迫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考虑其作用。
在理论上,它的任务是显而易见的,即为政府提供支持并防止浮动汇率发生紊乱,防止增长速度、价格与金融体系失去平衡。
由于国家政策具有国际影响,而政府并不考虑任意制定政策的责任的影响,这一任务只有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实体来承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使各国政府认识到,其政策不仅给本国经济,而且给其他国家及国际体系所带来的危险。
它同样给由于严重的收支平衡问题而暂时被拒绝给予商业信贷的国家以贷款,以使调整时期货币短缺得到控制,不至于引起金融体系的崩溃及灾难性萧条。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必须对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保持高度警觉。
这是因为在一个市场出现的问题可能波及整个发展中世界,如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蔓延到阿根廷,1997年泰国危机蔓延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巴西。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十分警惕。
它必须经常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对话。
考虑到市场转移速度,它必须尽快支付贷款。
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基金组织已建立一个应急金融机构,以便在紧急协商后支付基金;今年早期,它就利用这一机构援助了泰国与菲律宾。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银行的挑战更为巨大。
现在,大多数国家能够通过商业途径取得贷款。
那些拒绝向私人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对多边发展银行的需求大大减少了。
资本市场的弱点命名它不能再象从前那样为世界银行的借贷活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