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8 KB
- 文档页数:5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希望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根据课后题目理解课文内容;对同一题材的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作者作品资料,并对课文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活动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预期效果一、教师播放音乐《送别》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到若干年后回首都会发现是自己脑海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注地听联想吸引注意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说说林海音和《城南旧事》自己介绍能够说得比较具体三、朗读请挑一段较受感动的语段来读。
接二连三积极举手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重点问题讨论(问题根据文章重点和学生疑问确定)1. 爸爸是个好爸爸吗?2. 对我成长的影响?3.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4. 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小结:小说之美积极讨论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将问题基本解决五、《送别》歌曲赏析小结:音乐之美专注地听动情地唱谈谈体会通过对歌曲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电影片段欣赏与文章中的小音子像吗?有什么不同?小结:电影之美饶有兴味地观看七嘴八舌地谈论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深化(再播放音乐)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了小音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了文章里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感情基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学前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
2.认识花儿的基本形态特征。
3.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
4.学习绘画花朵。
教学准备:1.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音频或视频。
2.图片或实物花朵。
3.彩色画笔和纸。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播放《爸爸的花儿落了》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谈论歌曲中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活动二:认识花儿1.准备图片或实物花朵,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叶子等特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种类的花朵。
活动三: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1.引导幼儿思考花儿为什么会凋谢。
提问:“花儿为什么会枯萎?”2.倾听幼儿的回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示幼儿,花儿凋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水、缺养分、气温变化等。
活动四:绘画花朵1.给每位幼儿提供纸和彩色画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花朵。
2.引导幼儿关注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细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活动五:总结1.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提问幼儿:“你们学习到了什么?”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家庭活动: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观察家中的花卉,并一起浇水、养护花儿,培养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
2.DIY活动: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瓶,为绘画好的花朵制作一个漂亮的容器。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教师收集幼儿绘画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教唱儿歌、观察花朵、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并增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教学延伸和家庭活动的推荐,进一步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提升了教学效果。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
2. 相关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课文情感。
3. 研读课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认识,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亲人”为主题的作文,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导向: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共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受,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细节分析:通过对课文中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 针对课文中的具体情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分组进行课文细节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5. 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6篇板书设计篇一爸爸的花儿落了说一段故事谈一点感受品一品语言悟一悟人生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篇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认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感受人间至爱亲情教学重点:通过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放《父亲》这首歌,创设情境。
刚才我们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聆听了一首为我们的父亲唱的颂歌。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感受着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我们怎能不去感谢给予我们生命与厚爱的父亲呢?在一篇课文里同样有一位父亲值得我们去歌颂。
板书课题。
二、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显示问题。
想一想:文中情节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如何引出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视情节引导:上下文联系起来,具体语句……(二)合作探究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你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相互质疑小组中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靠集体的智慧战胜一切困难。
灵活安排:学生可指名求教,其他学生也可自告奋勇及时求助。
(四) 教师导学通过刚才的求救及救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愿不愿意帮我去征服它们?请大家自由闯关!显示:自由闯关每人仅限一关,聪明的你闯哪一关?第1关:本文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第2关:你认为“花”在叙述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3关:� 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都含有父亲的呵护,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请畅说欲言。
(六)教师总结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附: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创意]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导语拨动情思、音像资源创设情思、品味文章激发情思、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能力,联系自身体验来感悟深情父爱。
[教学方法]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扶放结合法三种教法,并将其融合:1.情景教学法。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
2.以读代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重视学法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初读文章。
2.教师整理这些资料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文体感悟】第一课时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14),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内容及作者的意图。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对生活的珍惜和珍重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故事情境,引起他们对爸爸的关注和好奇。
2.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爸爸对待花的态度是怎样的?3.讨论交流(20分钟)要求学生们就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爸爸对待鲜花的态度以及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的感受和理解。
4.感悟写作(2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探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如何珍惜眼前人和事。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感悟到对生活的珍重之情。
5.展示分享(15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和互相借鉴。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眼前人与事,珍惜美好时光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2.写一篇结合自身经历的作文,讨论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如何珍惜眼前人和事。
以上是一堂关于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还能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感悟。
希望学生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感受到对生活的珍惜和珍重之情,让心灵得到抚慰和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重点词语并会用。
2精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3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与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3.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题目的双重含义和“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课前预习:搜集作者相关资料,熟读本课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爸爸去哪儿》——第八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二教学任务:1、明确线索,理清思路。
2.理解并掌握双关和插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文中父爱,反思自己的亲情或友情。
三预习检测1.字词掌握:听写或读写hǒnɡzhànɡdīnɡzhǔpǔ骊歌玉簪花鸡毛掸子2.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女作家,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作品:《城南旧事》——20年代末,发生在北京城南一条胡同里的故事,主人公:小英子,童年时代身边发生的故事。
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认真的搜集并积累,这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5分钟)lízāndǎn四整体感知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一)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自传体小说)2、本文有哪两位人物?主要人物又是谁?爸爸、“我”。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精选1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精选1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篇1一、本单元的课文“或设计理念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设计此课,为达到上边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二、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三、学习重点、难点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及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
2、教师搜集有关作者的肖像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
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
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读读〕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捕捉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内容解析。
2.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 课内讨论与课外拓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
2. 难点: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课内讨论,激发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剖析作品。
4. 情感教育法:以作品情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爱家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品情感。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作品中的形象刻画。
4.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课内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讨论发言,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检查课后作业,观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3.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其在课堂参与、思考问题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参考读物:其他关于亲情、成长的文学作品。
4.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特点。
2. 第3-4课时: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第5课时:课内讨论,分享感悟和体会。
4. 第6课时:总结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5. 第7课时:课后拓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主要介绍一节小学美术课的教案教学设计,课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深沉和无私,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创作出有表现力的作品;3.学生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并能简单阐述。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鲜花摆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鲜花。
导入学生的情感和语感,让他们感受鲜花的美和生命。
2.启发(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和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花卉在种子、发芽、生长、结果直至枯萎的过程,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花儿的生长。
3.表现(25分钟)教师放一首歌曲《父亲》。
让学生听歌时想象一个场景:自己的爸爸喜欢种花,一天回家发现花儿枯萎了,他很伤心。
学生画一幅作品来表达这个场景,用语言描述父孩之间深厚的爱。
4.交流(15分钟)学生上传自己所画的父爱和花儿的作品至班级学习平台,让同学们观看并进行交流、点评和赏析。
教师也可以适当展示一些作品来分析思想和艺术手法,增加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5.总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指出其中值得学生们改进的地方。
再次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认为美术是表现情感、传达思想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活动导入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花儿的美和生命;2.教师引导法,让学生思维得到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升华;3.让学生通过音乐情境和自由创作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4.班级学习平台交流作品,让学生了解彼此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四、教学后记这节课,我通过父爱与花儿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音乐和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弘扬父爱的深厚和无私,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虽然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但都拥有着深刻的主题和内涵,我很欣慰和高兴。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故事中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事绘本。
2. PowerPoint或黑板、粉笔。
3.图片或实物,如花朵、水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呈现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然后,教师出示一盆花,让学生观察花开和花谢的过程,并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花会谢吗?”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
教师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绘本,先让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并讨论绘本的主题是什么。
然后,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以故事文本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逐句解释和讲解生词和重点短语。
3.合作阅读(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阅读故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一个小组负责讲述故事开头,一个小组负责中间部分,一个小组负责结尾部分。
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并鼓励其他小组提问和评论。
4.理解与分析(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故事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小女孩为什么会哭?-故事中提到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小女孩最后是怎么帮助爸爸解决问题的?学生根据故事细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并可以互相讨论和补充。
5.创设情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水壶、花朵等,并引导学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是小女孩,如何帮助爸爸照顾花儿。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表演和讨论。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
2.2 掌握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
4.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
6.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六、教学步骤7.1 感悟亲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7.2 分析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亲情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珍贵。
7.3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8.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的进步。
8.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教学拓展9.1 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与亲情有关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9.2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参加亲情主题活动,如亲情作文比赛、亲情摄影比赛等,增强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情节及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表达出来的亲情、责任和坚毅的主题。
3.通过分析文学技巧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表达出来的亲情、责任和坚毅的主题。
2.教学难点:把握文学技巧和语言运用对主题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故事的背景,同时带着学生欣赏一些关于亲情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真挚、纯粹和可贵。
2.读懂课文(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并询问学生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引导。
3.探究主题(20分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出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主题。
① 亲情的展现问题:父亲为何要种花?父子之间的亲情体现在哪里?② 责任的担当问题:父亲为何要去上班?当花儿被风吹落后,父亲的反应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③ 坚毅的精神问题:故事中的花儿是如何长成的?当花儿落了后,父亲采取了什么行动?这说明了什么?在探究主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每组汇报自己的答案和感想。
4.分析文学技巧(20分钟)在理解了主题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学技巧和语言运用,以此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① 比喻的使用:如“风是一位粗心的游客。
” 、“花坛像一座彩绸绣球。
”等。
学生可以探究比喻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增强语言的形象感,亲近读者,点缀故事情节等。
② 人物形象的描写:如父亲和花儿的形象描写。
学生可以分析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性格情感和行为表现,进一步理解故事中表达出来的主题。
③ 其他文学技巧:如对白、描写等。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文学技巧,去理解它们对整个故事的重要意义。
5.总结感悟(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父亲的花儿落了”这个主题,教师对这个主题进行适当的引导。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内涵。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爸爸对花儿的爱护以及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感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分析爸爸的爱花之情及作者的家庭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2. 朗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b.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课文:a.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爸爸的爱花之情。
b. 讨论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感悟,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亲情故事。
b. 各小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论如何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
6. 课堂作业:a.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b.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困难,谈谈自己是如何积极面对的。
7. 课后作业:a. 复习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b. 搜集更多关于家庭、亲情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温馨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简介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
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有名的纯文学作家。
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推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原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是作者对童年的一段亲切回忆。
三、检查预习:
1、正字音:
鸡毛掸.子dǎn 肿胀
..zhǒng zhàng 咻咻
..xiūxiū叮嘱
..dīng zhǔ
玉簪.花zān 恐惧
..kǒng jù骊.歌lí花圃.pǔ挪.窝儿nuó耻.笑chǐ
2、多音字词组:
zhuǎn 转身,转交zhuàn 转圈,旋转zā扎绳子
zhā扎针
jiā夹缝
jiá夹被
转扎夹
四、读懂课题
课文为什么用“爸爸的花儿落了”做题目?你读懂作者的用意了吗?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表面上是说爸爸的夹竹桃垂落了,实际上是指爸爸去世了。
文章以此作为题目,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五、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生活片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请理清课文脉络。
讨论后归纳,板书:
夹竹桃探爸爸赖床受罚
礼堂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插叙
唱骊歌盼望自己长大的人闯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1)、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2、同学们想一想本文还有没有其他的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以毕业典礼为线索。
)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
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六、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美:
(一)爸爸
1、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二)、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3、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
……”打头,说一句(段)话。
二、跳读课文,品味情感美:
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主仆情。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
)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
学生谈感要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
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借助“花儿”来表现。
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
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
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
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
三、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
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四、拓展延伸,表述看法:
1、“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五、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毕业典礼
我长大了
爸爸去世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
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