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阅读1-4-2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语文(全国乙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3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江苏卷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天津的开合桥茅以升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
这些都是开合桥。
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
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
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
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
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
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
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
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
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18山西孝义一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
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
下面是详细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
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
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
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摘编自《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 材料二: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资料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 材料三: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日趋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
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却仍然鲜活。
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的年。
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 材料四: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之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
适用类文本阅读2019高中语文专题训练适用类文本阅读【一】读下边文章,达成1--3题。
资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崭露头角。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心里关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泉活水。
诗词多半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线。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同样去感觉和思虑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此刻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日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行,单一无聊的生活让人感觉压迫,而读诗能够临时疏解心里的阴暗。
“中国诗词大会”以令人着迷的形式吸引人们亲密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得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其实不自但是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不过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第一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资料二近期,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感情的抒发,节目集中显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可和感情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青,就感觉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想,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不论是在地方选拔仍是在现场竞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需,她脸上特别沉静。
”或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平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汇编2019年高考全国卷1(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2019年北京卷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快速读文——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一、单则新闻材料阅读技巧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标题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还是事件,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思路,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二、多则非连续材料类新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同一主题而呈现出来的多则材料。
这些材料往往与同一个人物或事件相关,但是所侧重的方面、观察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有所不同。
阅读此类文本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迅速浏览构成阅读文本的几个材料,确定文本的构成。
步骤二:细读这几则材料,勾画标注新闻的关键信息。
如新闻的陈述主体(话题)、陈述的新闻的关键信息点等。
如果有图表材料,还要仔细分析图表。
步骤三:思考这几则材料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命题者为什么将这几则新闻材料放在一起考查。
进而概括文本主旨。
[三步快速读文示范]—————[考题原文]—————[三步信息提炼]————(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新课标卷1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1-4-2[访谈阅读]一、(2018·湖南衡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
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
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
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
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
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
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汉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
每一句都有 5 个方法记录下来。
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
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
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
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
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
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
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周:是很自然的。
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
他的语言、手和脚、身体的运动啊,会发生共鸣的。
都是自然的现象。
访:现在的老师教学生读书,已经没有这个姿态。
已经不用了吗?周:在课堂上面,老师念,很少摇。
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一个人他在房间里边念,摇头摆脑的。
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表情的需要,自己发现里边情绪的需要。
不是给人看的。
访:中国古代私塾这种读的方法,只求把文章记熟,不去追求理解它的深意,就是您刚才说您小时候老师这样教你们读书的方法,您说好不好?周:我们那时候念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是一笔糊涂账。
那时几乎没听到教学法这个名字,反正是你跟着我学就算了。
还有个有趣味的事情。
我们的中学有个同学从小就读古书,会背许多古书。
我很羡慕他,我家里没有古书,他会背,我不会。
他很用功,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吟诵念书,我也五点钟起来跟着他学,我好多古书会背就是跟他学的,现在也忘不了。
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
我们那时候学校上午上三课,九点钟上课,每课是五十分钟。
下午没有正课,有许多课叫作游艺课,你可以去学,可以不去学。
你今天学这个,明天可以学那个。
游艺课什么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
音乐有中国音乐,外国音乐。
还有打拳。
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
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
就这随便学的当中出了许多人才。
有一个叫储师竹的,他就是把精力放在下午的游艺课上面,去学胡琴,变成“胡琴圣手”。
还有一个叫刘天华,是音乐家,那时他已经在我们那里教书了,可是他下午还是跟游艺课去学。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
所以现在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一定好。
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摘编自《我读书时如何学习中国古诗文——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吟诵是文学、音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防止其失传,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B.周有光读私塾时吟诵是没有规则的,也不用专门去学习,但他不反对给吟诵制定规则。
C.周有光认为吟诵的调子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吟诵是给自己听的,完全可以自由表达。
D.周有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他认为记录一种文化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手段。
【解析】C项,原文是“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
”选项属于曲解原文的意思。
【答案】C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围绕“吟诵”这一话题,从吟诵的方法和规则、被访者对吟诵和这种传统读书法的评价这两方面提出问题。
B.周有光谈到用科学方法纪录苏州评弹的一次试验,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这表明周有光保留传统文化的方法对采访者深有启发。
C.吟诵这种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自由散漫状态,周有光认为今人可以自己为其创造规则,目的是将其规范化,更有利于传承。
D.周有光认为,对吟诵这种读书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违背现代教育法的地方,但也使自己终生受益。
由此可知,现代教育传承这种方法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E.周有光发现老师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书常摇头摆脑,而在课堂上面就很少摇。
长此以往,吟诵的姿态就无法得到传承,学生们在吟诵时也不知该怎样摇晃了。
【解析】A项,本文不光是“吟诵”这一个话题。
B项,“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理解有误,应该泛指记录传统文化。
E项,曲解了周有光的意思。
【答案】CD3.这篇访谈围绕“吟诵”展开,但最后周有光为什么会谈到“游艺课制度”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解析】本题是对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向深层次挖掘文意。
【答案】①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想借此说明传统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②吟诵是自由的,游艺课也是这样,说明自由宽松的学习更容易成才,启发大家对当今的教育进行反思。
二、(2017·福建泉州市考前适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回声报:您是个低调的人,我们希望了解您是什么样的人,您的童年是怎样的,您来自哪里?任正非(以下简称“任”):我认为自己从来都很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都很快乐,因为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
包括小时候很贫穷,我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富裕是什么样的。
直到40多岁以后,我才知道有那么好吃的法国菜。
我小时候生长在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边缘小镇(镇宁县),虽然我父母他们没有给我们宽松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我们的教育上付出非常大。
费加罗:华为公司的名字是您建立初就起的,还是后来起的?华为是中国繁荣的意思?任:我们当初注册公司时,起不出名字来,看着墙上“中华有为”标语响亮就拿来起名字了,有极大的随意性。
华为这个名字应该是起得不好。
因为“华为”的发音是闭口音,不响亮。
所以十几年来我们内部一直在争议要不要改掉华为这个名字,大家认为后面这个字应该是开口音,叫得响亮。
最近我们确定华为这个名字不改了。
我们要教一下外国人怎么发音这个名字,不要老发成“夏威夷”。
世界报:为什么你只有1.4%的股份,而不是更多,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经营?任:为什么要持有更多的股份?能不能解释一下?难道我要一辈子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吗?迟早一天我会得老年痴呆的。
总有后面的人比我们优秀,就让他们去管好了。
费加罗:您想怎样把您的股份传给子女?任:我太太的观念是把儿女培养成有能力的人。
我赞同她的观点。
我太太为了教育孩子,一生就是做家庭妇女。
因为我孩子总体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财产怎么分配的问题。
新工业:您刚才说华为现在处在转型时期,你们在国外有很成功的发展,很多研发力量在国外。
您觉得在哪些方面的欠缺,还不具备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任:转型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们还在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国际化模式。
所以我们在慢慢地寻找真正的国际化。
我们也不怕别人说我们什么不好。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的不好。
如果我们真正没有什么问题,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好。
因此我们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要保持自己真正的好。
观点报:您刚才提到您年轻时是从书里了解世界的,都有哪些书?任:看了哪些书我确实是不能回答出来。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我没有其他的生活爱好,下班就回家,不是读书就是看电视,看纪录片,看网络。
我阅读速度非常快,书读得很多,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哪件事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
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
世界报:您一生为人低调,媒体见得不多,为什么今天您这样做了?而且选择在法国?任:我一贯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否则不可能鼓动十几万华为人。
在家我平时都和小孩一起疯。
家里读书的小孩经常和我聊天,我很乐意夸夸其谈。
我并不是像外面媒体描述的低调的人。
我很重视中欧关系的解决,华为和欧盟关系的解决。
我在英国、很多国家都会见过媒体。
法国代表处老是叫苦,说你不出来见媒体我们不好做工作。
我就说,有空我们就见见。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为什么不只看我的主流,忽略细节,一起浪漫呢?(摘编自《任正非接受法媒采访:我实际上是个宅男》)【相关链接】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任正非: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任正非:“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的时间。
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
(摘编自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对话任正非:八个问题读懂华为》)1.下列对华为公司成长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的未来会有比自己更好的管理者,他自己可以随时让贤给下一任。
B.虽然华为的命名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但由于华为影响力渐强,公司确定不再考虑改名。
C.华为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专注和对理论基础的创新。
D.华为公司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国际化道路,所以公司转型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
【解析】基础理论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很大程度是因为华为对理论基础的创新”的说法于文无据。
【答案】C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无论是任正非的父母、妻子还是任正非本人都认为留给子女良好的教育比金钱更重要。
B.有法媒认为,任正非在华为公司持有的股份数量明显不足,难以掌控公司的良好运营。
C.为了推动华为走向世界,任正非注意安排与国际媒体的交流,但还是引起一些外媒误解。
D.从材料可知,任正非是个乐观偏执、脚踏实地、富有危机感、睿智又不失风趣的企业家。
E.从材料可知,法国媒体对任正非的生活经历、股权处置、高调访法及公司治理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