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120.92 KB
- 文档页数:1
141课堂内外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朱 波(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川 乐山 614100)一堂作文课下来,堆在桌上的厚厚一叠习作该如何批改是个难题。
若是精批细改,实在损于学生的主动性,于是琢磨如何让学生自己修改,解放教师,成长学生。
其实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那么如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要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使之养成自改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
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
自改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自改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动机,学生才能形成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生习惯了读老师下的评语,按评语修改习作,对自改作文的动机是不强烈的。
我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修改动机,激发他们的自改意识。
首先,从课外读物上摘录古今名人修改轶事,让学生阅读这些资料,体会文学巨匠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激发他们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有效利用习作讲评课,带领学生欣赏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如何在修改过程中一步步走向完美。
学生切身体会到修改对文章的美容功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还学会了修改的方法。
最后,在班中展示同学修改后的佳作,把优秀作文推荐到校报并刊登出来。
让学生产生一种“我也要写得这么好”“我也要把作文刊登出来”的愿望。
二、教给自改方法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就要求教师把作文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上,而这种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无数次“改”的实践中获得,在相互交流中领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习作自改兴趣标准方法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啰嗦,层次零乱,详略不当等毛病。
所以,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
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掌握写作规律。
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能,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
如何去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我的几点做法:1.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并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39遍才满意,他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200遍,才最后付印……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
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探索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
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讲请意义,明确内容。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
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正确鼓励,注重启发和激发“自改”兴趣。
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
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习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身。
教师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小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直觉认为自己习作太差,从而丧失习作信心。
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
其次、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并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看不起学生起步时的修改水平。
自改应该同写作指导,教师批改、作文讲评等形式结合起来,为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发挥作用。
传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的要领。
(1)在多读中精心“自改”。
学生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
在课改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过去的习作批改,一则耗时费力,二则收效甚微,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事。
因此,在高效课堂里,我试着把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老师批,学生改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符号(最好全班使用相同的修改符号);其次,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
我所教的三年级,原来由于刚从二年级上来,思维还停留在二年级写话上,所以要学生完全自改,可能还做不到。
我先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习作,认真阅读修改,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
然后打印出来,给学生每人一份。
让学生通读后,引导学生先从以下方面着手:1、是否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内容具体。
2、是否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3、是否字迹工整,标点使用基本正确。
4、看有无错别字。
第三步,我把我写给这三篇习作评语分别打印出来,让学生根据我的评语进行补充和修改。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习作,让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攻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为以后的自批和小组集体批改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互批互改互批互改是我们修改作文的主要方法。
主要做法是:小组内分工明确,共同讨论,共同发言,有记录员,小组长组织。
修改作文的方法按“示范法”进行,当然不同的作文,还有一些具体要求。
如本学期我们写的《习作一·我爱家乡》这篇习作时提出写作要求:(1)是否言之有序。
写家乡的景物,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点的景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2)是否抓住景物特点。
写景时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3)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是否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亲切的拟人、有力的反问、动人的夸张等。
在批改的过程中,小组长将本小组的习作中表现出的优缺点,错别字和病句。
•成果分享初作不厌改成文逐次佳——谈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改”的能力莆田市荔城区北高前亭小学方丽琛《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写作的评价已有明确要求:在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呈现出的态度、过程,及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能止步于“授人以鱼”,应对“授人以渔”进行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学生“改”的能力。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不放心”让学生改,一提起红笔就把学生习作改得“支离破碎”。
看似苦心完善夺去学生修改,实是省去对学生修改的指导,夺去学生泥塑加工般从粗糙到精致的乐趣和探索,老师那动辄百字的“添枝加叶”,也加深了学生“仰望”高深的习作表达的畏惧。
为什么我们的习作教学,不从一开始就是教学“作”到与“改”呢?如何改变认真的老师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而学生的习作水平仍在谷中徘徊不前的现象呢?让我们走进习作教学中学生修改习作的新绿地。
一、学生自主评改的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标准除了对低年段的学生没有做习作修改要求外,对中、高两阶段的学生都有强调要求,如要求5-6年级的学生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提到采用多种方式评价,重视对习作修改的评价和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要求,同时这些要求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教师只有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复杂地开展习作自主评改的训练,才能做到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
二是互助合作原则。
自主评改,并不是单枪匹马的自己改,而是讲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讲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
在这过程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习作评改的进行。
那么在习作评改中的互助合作也就成了师生必须坚持的原则。
很多时候,学生自我修改的时候不能发现问题,但是读别人的习作就能发现问题,两人一组或者是四人一组更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分组都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进一步地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获取习作的进步和提升。
试议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又恰恰与课标精神相吻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强化改文意识,锤炼改文技巧,提升改文能力。
本文旨在透过几点具体做法对如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有所启示,不当之处请斧正。
关键词:培养自改能力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
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对作文修改推崇有加,多次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有明确要求,具体而言,3—4年级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5—6年级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而教学实际又是怎样的呢?程序固定,令人堪忧:老师设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似乎写作训练早已分工明确,学生只有“写”的命,断然没有“改”的份。
如此下去,学生作文谈何兴趣,写作能力怎能提高?可以这样说,改变当前教师在作文批改上的“一统天下”已经刻不容缓。
只有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整体作文素养。
一、重熏陶,激兴趣做事要成功,兴趣必先行。
要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兴趣:1、依靠教师魅力。
小学生普遍对教师有种敬慕与依念之情,爱屋及乌,十分容易将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学科上,形成对该学科的兴趣。
为了优化作文教学,提升学生作文训练实效,我在学生每次作文时也同步进行“下水作文”,并把自己的习作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们品评。
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这种亲力亲为的举动就产生了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认识到写作其实并不神秘,并结合自己习作,发现不足,查找差距,从而激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2、借助名人效应。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写“下水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应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就应反复修改,方能使之更加完美,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习作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
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可见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习作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习作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习作兴趣与习作欲望。
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内容: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一)、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二)、师生互批相结合。
(自我批改、小组讨论批改、教师批改相结合)1、自我批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2.小组讨论批改: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一、激发兴趣转变观念受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学生已适应于“自作师改”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头等大事。
我们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会修改作文是学习写作的重要一环,实现“帮我改”到“我要改”的思想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事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做得很尽力,很完美。
我从兴趣入手,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作为突破口。
首先,我郑重其事地拿出《语文课程标准》,把其中关于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通过投影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明白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
其次,我还要求学抄录一些名言:“三分文章七分改”,“玉雕为饰,问改为章”,“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圣陶语),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贾岛等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谱写作文教学新曲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叶老的这一番话就揭示了学生自改作文是一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小学作文创设情境自改能力修改作文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他们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三部曲:‘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
”并在作文批改的形式中出现以下几种倾向。
1.全批全改,面面俱到。
“教师怕学生改不好,总是精批细改,字、词、句、篇、结构、中心……面面俱到,既有总批,又有眉批。
虽然老师批改字迹工整,符号正确,批语也具体中肯,但学生面对改得体无完肤的习作,有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对老师的一丝不苟不感兴趣,认为批和改都是老师的事,他们只在乎老师批写的分数,往往是只看一眼分数就将习作本塞进书包。
有的学生即使看一下批语,也不深入领会理解批语的意思,真是吃力不讨好。
也有的学生顿生畏惧心理,怀疑自己没有写作的天赋,以后甚至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结果还是教师枉费心机。
2.精略批改相结合。
即“认真批改一部分作文,其余作文只是粗略批改。
”精改部分作文的评语写得也较具体、中肯,但略改部分的评语难免流入于形式,都是老模式:句子通顺否,错别字多乎,中心突出否……结果是隔靴搔痒,空乏说教。
3.草率的批改。
这种批改“只凭印象,不加批改就评定成绩;草草批改,出现错误;该改的不改,该批的不批,不该改的倒改了;很少批改,明显的错字病句也不给指出,也没有批语;批改符号不正确,批改字迹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