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2018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
下面是一个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部分。
【教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押韵等特点,能正确朗读和理解诗歌的意思。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解释诗歌的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1. 《登鹳雀楼》2. 《静夜思》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诗歌的字、句、词,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含义。
2. 听说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模仿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登鹳雀楼》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咏鹅》和《悯农》,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听读。
3. 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分析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字、句、词,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解释诗歌的内容。
3. 教师总结:《登鹳雀楼》通过描写环境、景物,表达了对长城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按照诗歌的韵律和语调进行朗读练习。
2. 学生分组朗读,进行集体朗读比赛。
五、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朗读《静夜思》。
2. 学生听读。
3. 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六、创作达标(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静夜思》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学会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能够流利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重点难点反复吟诵两首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古诗感受古代诗人语言的凝炼、诗句意境的深远,古诗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具准备】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喜欢春天,老师也非常喜欢春天,你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自主交流)你能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吗?(举手发言)2.教师小结:春天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绚丽多彩,从古到今,有很多文人都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诗篇,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3.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画,启发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教师评议,小结: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
《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导入新课:设景激情,通过作调查背诵古诗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细读感悟: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1.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2.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景激情: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同学们,现在已经能背几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古诗两首》。
二、学习新课学习《小池》1.看图揭题(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2.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3.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
6.全班齐读全诗7.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古诗两首小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1、自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做上记号,有不理解的地方看课件,直观感受。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惜、洗、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反复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朗读整首古诗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3.理解古诗诗意,抓住重点字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体会诗中比喻的恰当优美,尝试发挥想象描绘瀑布,并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析诗句,体会比喻在诗中的作用。
仿、用语言,展开想象写话。
【教学方法】品读、以说促写、创设情境【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往来应答感诗韵。
1.我背上句,大家背下句。
“迟日江山丽,”“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些都是写景的诗歌名篇。
试试学过的课文怎样,“景色秀丽的庐山,”(感受古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2.不仅来自千姿百态的云雾,还有那闻名于世壮观或秀美的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李白的诗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吧。
自读自悟会诗意。
1.比比谁能读得字字准确、清楚响亮、读出节奏。
相机出示生字、词语,正音。
(出示幻灯片:尺、紫、疑、瀑布、银河、九天)谁见过瀑布?对银河了解吗?辅以图片增进了解。
2.指名读古诗。
正音,通过看手势读出古诗节奏。
齐读。
3.边读边想,古诗写了些什么?指名读、说。
相机归纳方法。
(启发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字词品析等。
)三、品读古诗入诗境。
1.指读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望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引出《题西林壁》庐山秀峰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示幻灯片:苏轼诗句)香炉峰就是其中之一。
由“生”字,你想到什么?指名说。
看来,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总结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读边想象可更好领略诗境。
(补充相关古诗,进行一种互文式的会意阅读,增加情趣、隐性积累。
)2.在云雾缭绕间、在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
那是种怎样的景象?齐读第二句。
同样是远看,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引背《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幻灯片:刘禹锡诗句、洞庭湖图)当远远看去,壮观的景象多半变小变可爱了。
---------------------------------------------------------------范文最新推荐------------------------------------------------------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背诵课文,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1/ 7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引入课题1.师即兴背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
问:在你记住的古诗里,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请勇敢地背给大家听一听。
2.师生一起回忆李白、王维的诗,学生齐背。
3.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和王维。
4.揭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自学字词,感知大意---------------------------------------------------------------范文最新推荐------------------------------------------------------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结合注解,试着自己了解诗的意思。
3.自学检查:(1)读准生字读音,特别是瀑和疑。
(2)说一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1.朗读全诗,说说通过自学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画诗歌:瀑布在太阳照耀下像有紫色的烟雾在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白练,高高地挂在山川之间,从峭壁上一泄千尺,好像银河从天而降。
诗人把这气势磅礴的景象囊括在四句诗里。
各小组先把诗歌内容讲一讲,再合作画出一幅画来。
四、精读品味,感悟意境3/ 71.展示各组图画,再读诗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一、《登鹳雀楼》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读出《登鹳雀楼》诗句并正确读音。
•能够理解古诗意境,懂得欣赏古诗的魅力。
1.2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
•能够通过朗读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有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教授学生《登鹳雀楼》的读音及意境。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魅力。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引领学生从宝塔、楼房等高处察看风景谈起,提出什么是高处还能俯瞰的。
3.2. 学习•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
•讲解《登鹳雀楼》的意境,如何欣赏古诗的魅力。
•分段讲解《登鹳雀楼》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常见的暗示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朗读古诗,并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声音、语调来表现情感。
3.3. 拓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
3.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提出有关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读出《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并正确读音。
•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懂得欣赏古诗的魅力。
1.2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
•能够通过朗读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有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教授学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音及意境。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魅力。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引领学生从自然景观谈起,提出人和自然的关系。
3.2. 学习•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
•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如何欣赏古诗的魅力。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围绕着一首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开。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通过送别杜少府的方式,表达了对别离的感伤和对友谊的珍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意思;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3.通过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诵读音频;3.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课程老师播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诵读音频,让学生们静静的聆听。
2. 学习诗句老师展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全文,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让学生尝试解释每一个字词的意义。
然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古诗,并重点教授一些生字和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3. 练习朗读老师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朗读古诗,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诗的语调和节奏,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4. 分析诗歌老师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结构,注重点的诗歌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古诗的表达和意义。
5. 总结回顾老师在课程的最后,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进行回顾。
二、《登鹳雀楼》课程内容《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内容描写他临别前登上鹳雀楼,远眺宇宙的壮丽景观。
教学目标本节课程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帮助学生:1.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2.认识天文地理的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画有鹳雀楼图示的纸张;2.投影仪和课件;3.《登鹳雀楼》的音频诵读。
教学过程1. 导入课程老师展示一张画有鹳雀楼的图示纸张,并播放《登鹳雀楼》的音频,引导学生体会唐朝王维当时站在鹳雀楼上的情景和感受。
2. 学习诗句老师展示《登鹳雀楼》的全文,然后让学生阅读诗句,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探究意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登鹳雀楼》的词句和描写手法,让学生了解此诗歌所表达的梦幻、宏大、壮美的艺术气息。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二)过程和方法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法:讲授、练习、游戏、讨论五、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六、教具学具(教学准备):PPT课件七、课时安排(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咏柳》并背诵。
2.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春天是怎么样的?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说说?(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古诗两首小池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3 个生字。
认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漂亮风景,加强对自然光景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课要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诵背诵课文。
教课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漂亮风景,加强对自然光景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挂图。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老是那么和睦的相处,使大自然这样的漂亮。
从古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叹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此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的杨万里写的。
1、自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做上记号,有不理解的地方看课件,直观感觉。
学生介绍作者,听。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谈谈看到了什么?2.诗人是怎么描绘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状况。
出示生字:惜、洗、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活力盎然的荷叶、几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自由朗诵朗诵,评论,读正确。
三、指导朗诵,领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慢慢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夕阳的照耀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楚可见。
(3)这么安静的风景,我们该怎么读呢?(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竞赛读。
2.指导朗诵三、四句。
(1)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荷叶刚才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何?(3)多么渺小而风趣的大自然的片断,居然被仔细的诗人察看到了。
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如何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频频读。
读出惊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诵。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让学生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与“咏春”古诗相关的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春天,小草发芽了,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条,粉红的桃花开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小朋友们快乐的放起了风筝。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令人心旷神怡,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许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
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请孩子们齐读课题:(生齐读:5古诗两首)二、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解题1.简介惠崇。
师:大家看这幅画,它是北宋有名的僧人惠崇画的,惠崇是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雁等禽与河湖等水景。
2.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指名:盛开的桃花,江水、嬉戏的鸭子、蒌蒿、芦笋。
)从这些景物中,我们感受到了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生齐:是春天)是呀,这幅画画的就是初春江南的景色,《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所以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三、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请大家翻到16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1)出示词语卡片:“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词语。
“蒌蒿”是一种野生的植物,孩子们在注释里已经看到了,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词呢?(指名:利用偏旁想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