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7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二、学分8学分三、总学时数144学时四、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
它以科学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讲授文言名篇和古汉语基本知识与理论,使学生掌握常用字的词义差别和用法,基本扫清古书中虚词、实词、语法等方面的阅读障碍,借助古注和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文献。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撰写浅近文言诗文的动手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奠定继承传统文化和进一步学习语言学的基础。
五、教材《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六、章节及主要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节简介《左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
精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解释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鄢、共、寐、亟、祭、虢、葺、乘、遗、匮、阙。
重点解释词语:初、堪、贰、及、葺、完、兵、具、羹、启。
让学生注意下列语法现象:使动用法。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为”加双宾语。
名词用如动词。
“是之谓”的用法。
要求掌握以上所讲内容。
背诵全文。
阅读《齐晋鞍之战》。
第二节文选《左传·齐桓公伐楚》:精讲全文。
讲解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召、陉、女、朐、处。
重点解释词语:侵、虞、无以、履、伯、为、绥、涉、征、好、池。
说明下列语法现象:陈述句中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介词宾语在介词前面。
要求掌握以上所讲内容。
背诵全文。
第三节文选《左传·晋灵公不君》:精讲全文。
讲解下列生僻字及异读字的音读:辟、蹯、畚、稽、鲜、食、宦、箪、与、橐、大、诒、为。
重点解释词语:君、莫、先、死之、假寐、田、舍、焉、书法。
说明下列语法现象:名词用如动词、否定句中宾语前置、今……于此/有……于此表假设。
使动用法。
“之”的不同用法。
背诵”初……遂自亡也“一段。
阅读《子产不毁乡校》。
第四节古汉语通论。
怎样查字典辞书:介绍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几种主要方式。
讲解下列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康熙字典》的编纂者,成书情况,部首排列,收字情况,释字体例,使用方法及王引之、王力的考证和订误。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
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绪论 2学时第一单元15学时01.怎样查字典辞书02.古今词义的异同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郑伯克段于鄢独之武退秦师齐晋之战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08.叙述句,矣字09.否定句,否定词10.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选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寡人之于国也许行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非攻庖丁解牛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选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18.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选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霍光传第九单元 5学时文选:狱中上梁王书报任安书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20.古书的句读文选:柳子厚墓志铭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22.骈体文的构成(下)文选:文心雕龙.容裁文选序第十二单元 5学时23.赋的构成24.古汉语的修辞文选:解嘲别赋前赤壁赋第十三单元 6学时25.诗律(上)26.诗律(下)文选:诗选第十四单元 6学时27.词律文选:词选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排本参考书:1.蒋礼鸿等《古汉语通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周秉钧《古代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学时:144学时理论学时:110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能独立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语文范围内一般疑难问题。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讲授1学年,计划开课学期为第六、七学期。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文选和通论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所占学时的比例大致为3:7。
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通论以文字、词汇、语法为主。
文选的讲授以解释字、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通论的讲授以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为主。
本大纲规定通论教学内容和文选讲读篇目。
二、本文(一)课程理论教学通论周学时:4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34学时一、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二、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1、汉语字典检字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2、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1)《康熙字典》(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增订本)(3)《汉语大字典》(二)查检词语和典故的工具书1、《辞源》2、《辞海》3、《汉语大词典》(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的工具书1、《经传释词》2、《词诠》3、《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三、文字(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概说(1)什么是“六书”(2)“四体二用”说2、汉字形体构造的四种方式(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式2、分析形体结构的目的3、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义简便有效的方法(1)部首标示该部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2)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汉字的形体演变2、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2)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3、异体字(1)异体字形体分歧的几种情况(2)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几种情况4、繁简字(1)汉字的简化(2)掌握繁体字要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四、词汇(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汉语中的单音词(1)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的连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2、古汉语中的复音词(1)联绵词的构成与理解(2)偏义复词的构成与理解(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2、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词义褒贬色彩的不同(2)词义轻重的不同(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探求词的本义①从分析字形入手(6)引申过程中语音与字形的变化(四)同义词及其辨析1、什么是古汉语同义词2、同义词的辨析(1)所指事物微殊(2)范围大小有别(3)程度轻重相差(4)适用对象各异(5)感情色彩不同3、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1)变文避复而无异义(2)“浑言”与“析言”五、语法(一)词类的活用1、什么是词类的活用(1)词类活用界说(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2、使动用法(1)什么是使动用法(2)使动用法的类型①动词的使动用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名词的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1)什么是意动用法(2)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3)意动用法的类型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用如动词(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2)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5、名词用作状语(1)名词作状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①表示方位或处所②表示工具或依据③表示对人的态度④表示比喻(2)名词作状语的辨析6、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助动词的后面(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7)名词用“而”连结(二)古代汉语的词序1、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3、宾语用代词复指4、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1)数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与特点(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①主语,谓语十也②主语十者,谓语十也③主语十者,谓语④主语,谓语⑤表示否定判断是在谓语之前加“非”(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①不用判断词“是”②句尾一般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2、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3、古代汉语判断句“乃”、“即”、“维(惟)”的词性与作用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一种复杂的内容(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事物的因果关系(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1、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两种方法(1)什么是被动(2)概念上表被动(3)用被动句式表被动2、用“于”字的被动句3、用“为”字的被动句①“为”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②“为”不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4、用“见”字的被动句5、“为……所”式6、“见……于”式7、“被”字句(五)副词(1)程度副词①少(附论“稍”)②颇(2)范围副词①但(附论“徒、特、第、直”)②独③仅(3)时间副词①曾(附论“尝”)②复(附论“再”)③仍(4)情态副词①且②固③盖(5)否定副词①“不”和“弗”②“毋”和“勿”③未④“非”和“否”⑤微(6)表敬副词①尊人的表敬副词:请、幸、谨、敬、惠、辱等②自谦的表敬副词:窃、忝、猥等(六)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②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③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④尊称与谦称⑤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②远指代词:彼、夫③泛指代词:之④特指代词:其⑤谓词性指示代词:若、尔、然⑥特殊指示代词:焉⑦合音词:诸(3)疑问代词①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②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③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4)无定代词①肯定性无定代词“或”②否定性无定代词“莫”(5)辅助性代词①者②所(七)古代汉语虚词1、介词(1)于(於、乎)①介绍行为动作的处所和时间②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③介绍比较的对象④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2)以①表示行为所采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手段②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③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④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⑤“无以”(亡以)和“有以”(3)为①介绍行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②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或目的③介绍行为动作的主动者2、连词(1)与(2)而①用于联合结构②用于偏正结构③用于主谓结构(3)则,然则①“则”表顺承关系②“则”表转折关系③然则(4)虽,虽然①“虽”表示让步关系②“虽”表示假设性让步③虽然(5)然,然而(6)之①用于偏正结构②用于主谓结构3、语气词和词头、词尾(1)句尾语气词①也②矣(附论“已”)③哉(附论“夫”)④乎(附论“欤”、“邪”)(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3)句首、句中语气词①夫(附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②惟(维、唯)③其④也(4)词头、词尾①词头:有、其、言、于、薄②词尾:然、如、尔、若、焉、乎六、古书的注解(一)阅读古书,为什么要参考旧注(二)古书注解的类型1、传、笺2、疏、正义3、章句4、集解(集释)(三)古书注解的体例与方式1、古书注解的体例2、古书注解的方式(四)古书注解的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五)读旧注应注意的问题七、古书的标点问题(一)什么是句读(二)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1、标点后的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和音韵八、古汉语今泽问题(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二)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尽可能对译(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九、古今语音的异同(一)古今韵母不同(二)古今声母不同(三)古今声调不同十五、上古音简说(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二)关于上古韵部的研究(三)关于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四)关于上古声调的意见十、古书的读音问题(一)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二)假借字的读音(三)关于破读字的读音1、什么是“破读”2、破读与假借的区别3、如何对待破读音(四)古书中的特殊读音十七、诗律(一)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1、句数2、押韵3、平仄(1)近体诗的四种平仄句式(2)近体诗的四种格式①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则为平起仄收)②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则为仄起仄收)③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则为平起平收)④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则为仄起平收)(3)粘对(4)拗救(5)绝句和排律的平仄4、对仗十八、词律(一)词的产生及其特点(二)词调、词牌和词谱1、词调2、词牌3、词谱(三)词的用韵(四)词的平仄(五)词的对仗文选讲读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鞍之战冯谖客孟尝君《论语》数则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五蠹(二)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平均每3周做一次书面作业,作业题量要适中,习题要能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练习题、思考题要有一定难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cientChinese课程编码:(一)05012007k(二)050120072.(三)050120045总学时:144实验学时:0学分:9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是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
2.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部分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什么是古代汉语。
1-2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3了解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重点:古代汉语主要特点。
难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第2章:文字部分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2-1了解“六书”。
2-2掌握“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2-3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重点:六书。
难点:“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第3章:词汇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3-1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
3-2了解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
3-3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重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难点:联绵字、偏义复词。
第4章:音韵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4-1了解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4-2了解中古汉语的声母一三十六字母。
4-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重点:三十六字母难点: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第5章:语法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5-1了解古代汉语的词类及词类活用。
5-2了解古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与句子成分的省略。
5-3了解双宾语及被动式。
5-4掌握虚词的解释方法及一些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
重点:词类活用难点:双宾语及被动式第6章:古代文化常识部分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了解避讳。
浙江樹人大學《古代漢語》教學大綱一、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古代漢語》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工具課。
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有二:一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較為系統地掌握古漢語語音、詞彙、語法、修辭以及文字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古代漢語的在各個階段的基本面貌,從歷時角度能梳理出漢語發展的一般規律;二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古書的能力。
二、學時分配表本課程教學時間爲一學年,分前後兩個學期。
每週3學時,每一學期54學時,共計108三、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本課程教學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绪论: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如何学习古代汉语;(了解)2、怎样查字典辞书: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经籍篹诂》、《经传释词》、《词诠》(識記)3、文选赏析(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識記、理解)4、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
(重點內容,能理解并分析)5、文选赏析(二):《巫山、巫峡》、《王子坊》、《传是楼记》(識記、理解)6、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解、分析)7、文选赏析(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識記、理解)8、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词类活用的条件(理解、分析)9、文选赏析(四):《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燕昭王求士》(識記、理解)10、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的三种条件(理解)1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式(識記)12、文选赏析(五):《孙膑》、《张骞传》(識記、理解)13、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識記、理解)14、副词:(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表敬副词)(識記、理解)15、代词:(人称、指示、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或”和“莫”;“者”和“所”(識記、理解)16、介词:于、以、为;连词:与、而、则等(了解、識記)1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了解、識記)18、文選賞析(六):《諫逐客書》、《論貴粟疏》(識記、理解)19、古書的注解;古書的標點問題(理解、運用)20、文選賞析(七):《報任安書》、《藝文志·諸子略》(節錄)(識記、理解)21、古漢語今譯問題(理解、運用)22、文選賞析(八):《知實》(節錄)、《典論·論文》(識記、理解)23、駢體文、辭賦的構成(了解)24、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引用、譬喻、代稱、並提、互文、委婉、省略(識記)25、文選賞析(九):、《季氏將伐顓臾》、《子路從而後》、《小國寡民》(識記、理解)26、古今語音的異同(識記、理解)27、上古音簡說(了解、識記)28、文選賞析(十):《謀攻》、《逍遙遊》(節錄)(識記、理解)29、古書的讀音問題;詩律(一):句數、押韻(識記、理解)30、文選賞析(十一):《秋水》(節錄)、《天論》(節錄)(識記、理解)31、詩律(二):平仄、粘對、拗救;當句救和對句救(分析、運用)32、文選賞析(十二):《滕王閣序》、《哀郢》(識記、理解)33、詩律(三):對仗(理解、分析)34、詞律:詞的押韻與平仄(識記)35、文選賞析(十三):《刺世疾邪賦》、《赤壁賦》(識記、理解)36、練習講解四、教學建议本課程內容包括通論、文選和常用詞三大部分。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72学时。
(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
(五)面向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
(六)使用原则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1019 (秘书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0933060 (小学教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为本科生。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知识,以便为阅读古代汉语作品、为理解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概括论述。
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力求贯通古今,注重沿流讨源,通过古今汉语比较来把握古今代汉语的异同。
(3)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课外练习相结合。
4 .教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概述通论,指导阅读,加强练习。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目:1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6月版3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5 .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6 .裘锡圭《汉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版7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9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3)集解体:汇集各家对本书的注解2.方法(1)形训:通过汉字字形分析解释词义(2)音训:用同源词作释以探其源,用本字破借字(3)义训:直训(同义作释)、义界(用语句描写或定义)三.古注的术语常用术语的用法:日、为、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日、读如、读假设、如字、当为、当作、衍、脱(夺)第四节今译一.今译的原那么:信、达、雅二.今译的要求1 .准确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务求符合原意。
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是为成人本科教育中文学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习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汉字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运用文字学知识处理一般文字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
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讲授汉字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汉字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字音、汉字的字义、汉字的功能、古书的用字等,共7章29节。
各章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习时首先应当对全书内容有整体连贯的了解。
学习本课程既要掌握教材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了解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要注意把学到的知识和文字应用实践接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文字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应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将提供一些基本阅读书目供学生在学习时选择参考,在学习辅导时教师可以对阅读书目作必要的说明。
此外,还通过BBS讨论区、电话答疑、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建议(一)“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既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又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和语言学理论等课程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注意把本课程和相关的课程联系起的学习来。
(二)教师在介绍各种概念时要注意结合对古今各种汉字现象的分析,注重实例的分析,避免抽象地、纯理论地灌输。
讲课中既要注意系统性、准确性与明晰性,又要注意生动性、形象性。
要充分利用汉字形象、表意的特点,用具体的例字来增进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法的性质、结构、功能、特点与历史。
应注意运用研究性方法,即,在教学中要适当展示研究过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一般的研究方法。
(三)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习者在学习中既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避免为了应试机械记忆。
教学大纲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来阅读、理解一般难度文言文的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方向及成人学生层次的特点,确定本课程教与学的目标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并重,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文学科人才所必备的古代汉语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及活动框架:章标题内容简介学习资源研习活动学时第一章常识部分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学时)第二节汉字的结构(3学时)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3学时)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2学时)第五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第六节同义词的辨析(2学时)第七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2学时)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2学时)第九节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2学时)第十节古代汉语词类活用(4学时)第十一节代词(2学时)第十二节副词(2学时)第十三节介词(4学时)第十四节连词(4学时)第十五节古今语音的异同(1学时)案例:(1)汉字的结构——关于“贼:小篆”。
(2)古今词义的异同——关于“都城”和“雉”。
(3)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关于“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对联解析。
(4)同义词的辨析——关于“妈“和”娘”。
情境体验:(1)一字多以(2)尊称与谦称(3)古今词义对比40。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出版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注重实践,适当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上需要学生参与其中。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文选中的用字问题,古今微殊的词义,古今有别的语法现象。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左传》、通论(14学时)1.教学内容(1)《左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2)工具书、词汇:工具书常识;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与复音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重、难点提示(1)古今词义的异同;怎样辨析同义词;本义和常用义;(2)怎样辨析同义词。
第二单元《战国策》、通论(8学时)1.教学内容(1)《战国策》文选:《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2)文字:汉字的起源、演变;汉字构造的原则;明确分析字形对了解字义的作用;了解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的产生和特点。
2.重、难点提示(1)掌握汉字结构;(2)辨析字际关系。
第三单元《论语》《礼记》、通论(8学时)1.教学内容(1)《论语》、《礼记》文选《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顔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大同》《教学相长》。
(2)通论:句式。
判断句,也字;叙述句,矣字,焉字;否定句,否定词;疑问句,疑问词。
2.重、难点提示(1)判断句;特殊的叙述句;疑问句,疑问词;否定句、疑问句特殊的语序;(2)也、矣的区别。
第四单元《孟子》、通论(8学时)1.教学内容:(1)《孟子》文选:《齐桓晋文之事》《许行》。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如《史记》)。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的结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求其能够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的有关问题。
Ⅱ、教学时间教学总时间定为两个学期,讲课时数126学时,第三学期72学时,第四学期54学时。
Ⅲ、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 (70学时)1、绪论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3 学时)2、文字(10学时)3、词汇(12学时)4、语法(28学时)5、古书注释(4学时)6、修辞 (3学时)7、音韵知识的运用(4学时)8 诗词格律 (6学时)第二部分:古代汉语文选 (56学时)Ⅳ、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绪论及常用工具书第一节绪论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含义,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关系。
(二)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3、沟通古今汉语,使汉语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4、提高汉语言素养。
(三) 古代汉语的内容1、文言文选(以先秦典籍为主)2、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等)3、语言实践(阅读、练习)(四)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材料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2、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
3、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古律今。
4、多读、多记、勤查、勤练。
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汉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对象、范围。
2、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常用工具书教学内容(一)《说文解字》简介(二) 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辞书:《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诗词曲语词汇释》、《词诠》、《经传释词》等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类别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检字法2、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
字书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重点,词书以《辞源》为重点,虚词以《经传释词》、《词诠》为重点。
教学方法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使用工具书相结合。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
文字第一节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结构教学内容(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二)“六书”简介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2、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
3、六书的局限教学重点与难点1、汉字结构的理论------六书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要求1、教材和课堂讲授的例字必须熟练掌握。
2、利用查检工具书,能够分析一些常用字的结构。
第二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内容(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三)繁简字1、什么是繁简字2、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文选讲授篇目1、郑伯克段于鄢2、齐桓公伐楚3、宫之奇谏假道4、晋灵公不君5、鞍之战6、烛之武退秦师自学篇目1、蹇叔哭师2、祁奚荐贤3、子产不毁乡校教学要求1、所选的两部分文选,结合通论知识,要求做到字、词、句落实,并能通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精讲文选要求全篇熟读。
教学目标1、掌握六书理论及重点应掌握的汉字结构。
2、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其辩识。
3、掌握精读篇目中的重点字形结构。
词汇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词汇的继承与发展1、新词的不断产生2、旧词的逐步消亡3、词义的继承与发展(二) 词义的沿袭与演变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和汉语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性及稳定性。
2、古今词义迥然有异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词义范围的差异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a、褒贬色彩的差异b、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3)词义义项多少的差异a、义项的增多b、义项的减少(三)沟通古今词义1、沟通古今词义的意义2、沟通古今词义的方法第二节单音词、复音词(一) 单音词1、什么是单音词2、以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大特点(二) 复音词1、什么是复音2、复音词的分类(1)单纯复音词a、叠音词b、连绵词:连绵词的特点及类别(2)复合复音词(复合词)a、联合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三)正确辨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三节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一)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二) 辨析同义词的意义(三) 辨析同义词的依据和基本方法1、从词的词汇属性辨析2、从词的语法属性辨析(四) 辨析同义词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方法1、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据形求义)2、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文献佐证)(三)词义引申的类型和方式(四)词义引申和词性变化(五)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语词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2、辨析古今词义异同。
3、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准确掌握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教学要求1、学会根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准确探求和掌握词的本义,讲授文选中重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2、熟练地掌握教材附录<部首举例>所列常用字的本义。
3、熟练掌握教材附录的常用词。
文选讲授篇目1、冯谖客孟尝君2、鲁仲连义不帝秦3、季氏将伐颛臾4、阳货5、许行6、大同7、寡人之于国也 8、齐桓晋文之事自学篇目:1、触龙说赵太后2、赵威后问齐使3、子路4、教学相长5、博学6、诚意7、夫子当路于齐 8、学而9、为政 10、微子教学目标1、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几个方面。
2、掌握词从音节方面的分类及对连绵词的认识。
3、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别。
4、掌握精读篇目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语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特点(二)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三)词类活用的表现1、名词用如动词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4、其它词类的活用现象5、名词作状语(四)词类活用的条件教学重点与难点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词类活用的几种基本情况及活用条件。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区别及其翻译。
教学要求能熟练识别各种词类活用,并能准确说明其活用的条件,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第二节常用虚词教学内容(一) 代词1、人称代词(1)、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尔、女、而、若;之、其、彼(2)、人称代词的复数(3)、人称代词的敬称和谦称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2)、远指代词:彼、其、夫(3)、无定代词:莫、或3、疑问代词(1)、问人:谁、孰(2)、问事物:孰、何、曷、恶、奚(3)、问处所:何、恶、焉、安(4)、问原因:何、恶、焉、安、胡、奚4、特殊的指示代词者、所(二) 介词、连词1、介词于(於)、乎、以、为, 之的用法和作用2、连词与、而、以、且、则、如、抑、虽、然、虽然、然而、然则的用法和作用3、介词和连词的区别(三) 副词1、程度副词:甚、殊、极、尤、良、至略、少、稍、微、颇愈、盖、弥2、范围副词:皆、尽、悉、成、毕、俱、举独、特、但、直、徒、止凡、率3、时间副词:既、已、业、曾、尝方、正、适特、且、行寻、旋数、亟4、情态副词:固、必、诚、亟、屡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无、莫非(匪)、微未、否6、表敬副词:敬、请敢、窃、伏幸、辱、惠7、指代性副词:相、见8、语气副词:其、岂(四)语气词也、矣、乎、哉、焉、耳、耶、盖、夫、其的用法教学重点讲授虚词突出三个重点:1、词性分辨 2、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副词以常用的古今不同的词为重点;代词中人称代词以上古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和"其"字的性质为重点;句尾语气词以"也""矣"为重点,句首句中语气词以"其"字为重点。
教学难点词性辨析(以、与、为、则、之、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以、而、则、与、为、之、其”的词性、意义和它们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第三节语序教学内容(一) 主谓倒装的形式和作用(二) 宾语前置的形式和作用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多置于动词前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3、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的宾语前置句4、没有结构标志的宾语前置句5、介词宾语无条件前置(三) 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动量表示法及数词谓语句(四) 定语后置的形式和作用(五) 介宾结构后置的形式和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前置条件。
2、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第四节句式教学内容(一)判断句1、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是"字的性质和活用"者""也"二字的词性与功用2、古汉语判断句的句式。
(1)……者,……也。
(2)……,……也。
(3)……者,……。
(4)……,……。
(5)带有动词“为”的判断(6)在名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则、即、皆、必、诚”帮助判断,加“非”(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3、判断句的活用(1)用判断句形式表示比喻(2)用判断句形式表明因果关系(3)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二)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1、意念上的被动句2、被动句式(1) 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2) 用“见”或“见……于……”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3) 用“为”或“为……所……”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4) 用"被"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三)习惯句式1、如何、若何、奈何2、孰与、孰若3、何以……为,何……为4、有以、无以5、以为,以……为6、无乃……乎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几种基本句式。
2、“是”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3、意义上表被动的被动句与陈述句的辨析。
教学要求准确辨析和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不同句式,以及这两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文选讲授篇目1、非攻2、北冥有鱼3、察传4、胠箧5、劝学6、七月7、五蠹自学篇目1、不龟手之药2、庖丁解牛3、惠子相梁4、运斤成风5、曹商使秦6、氓7、关雎 8、离骚9、哀郢教学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现象及其区别。
2、掌握虚词的词性、意义及其用法。
3、掌握若干种语序的形式、条件。
4、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式。
5、掌握精读文选中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