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为贫困户进行改善生活水平。-优秀word范文 (10页)
- 格式:docx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1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为贫困户进行改善生活水平。
篇一:浅谈农村贫困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
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
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
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
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1X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我国贫
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
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
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
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
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
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口的分布也表现出零星性的特点。我国贫困人口零星分布还表现为牧区人口、库区人口、高山高寒人口、边界人口、雷区人口、船民人口等等。
(4)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来自:WwW. : 为贫困户进行改善生活水平。 )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5)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
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
(一)从地区角度分析
1、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导致了农村贫困的发生
一般来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无法脱贫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发,农业产量难以稳定,而且这种环境往往也几乎失去了吸引投资,改变命运的机会。201X年四川发生了地震,其中以汶川最为严重。201X年中国西南五省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旱灾已经严重影响了春耕春播,云南部分旱区绝收后不得不面临口粮危机。极端环境条件下导致的农村贫困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也使该地区的脱贫工作面临重重考验。201X湖北地区的洪灾给当地的农作物以及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笔者家乡就有许多人因为洪水房屋被毁,财产被冲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农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的供给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贫困农户所处环境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相对落后。贫困农户远离公共服
务机构,获取公共服务相对较难。公路作为与外界实现便捷交通的重要工具,
对解除贫困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享受中心县城的公共信息及服务,还是吸引
外界投资,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农村的公路建设得
不到发展,铁路、高速路这些快速交通工具在很多农村都没有,笔者从家到市
区就要数个小时!
3、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小农意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很多地方的农民仍然坚持一门一户独善其身的生产、生
活格局,人与人的结合仍主要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合作相对较少,竞争成分不高,贫困地区通婚圈狭小,人们利用血缘和亲缘关系建立的社
会网络延伸半径小,人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这种圈子阻隔了贫困地
区
与外界社会的有效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界社会先进的文化浪潮对贫困农村
冲击的势头,因而更加强了贫困地区社会贫困性和贫困落后的现实状态。
(二)从教育角度分析
教育投入有限,教育制度的不尽合理,都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成效不明显,我
国农村人口素质仍普遍偏低,这不仅表现在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占的比重较大,更表现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
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300%,教育和收入及劳动生产率有正相关效应。劳动者素质如此重要,我国贫困农户
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日新月异的信
息时代,低素质劳动力既难以接受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也难以适应非农产业
的要求。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由于既不懂某些行业的技术要求,也无
法快速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接受不了。这就导致自身素质无
法满足城市的需要,只能从事最辛苦且报酬很低的工作,生活质量差,家庭收
入无望增加,摆脱贫困遥遥无期。可见,教育问题不解决,不从根本上提高贫
困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脱贫将会很难。
名牌大学里,农村孩子的比例逐年降低。这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成就,
而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的结果。人们总喜欢把农村孩子考大学称之为鲤
鱼跳“农门”,而现在许多人担心,“农门”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逾越。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再次深入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