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确定位置(二)》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2
说课稿:《确定位置(二)》一、说教材《确定位置(二)》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描述位置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角度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坐标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对角度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位置描述的准确性。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学生迷路在动物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师展示动物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到观测点,画出方向轴,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如:“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度方向,距离大约50米。
”(2)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从观测点到物体的简单路线图。
如:“从喷泉广场出发,向北偏东20度方向走50米,就可以到达熊猫馆。
”3. 巩固新知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确定位置(二)》说课设计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罗爱玲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确定位置(二)》。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
(第一、我的研读;第二、我的思考;第三、我的定位;四、我的处理;五、我的设计)一、我的研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和8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册教科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创设了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方向并打电话求助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借助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
同时,教科书借助数学迷的作品,呈现了利用数对确定大本营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
二、我的思考1、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方向+距离”,一种是“数对”。
前一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后一种方法教参中建议针对学生学情进行教学。
那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我认为这个过程不是接受知识,而是是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是什么?基于“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但在平面图中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涉及到需要画方位图、测距离、量角,操作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
另外,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对于方格图的形成,数对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难度。
三、我的定位根据以上分析,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对本课进行定位。
《确定位置》的说课稿(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确定位置》的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确定位置》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
《确定位置》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坐位呈现方式,向学生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找座位、找好朋友、当小导游”等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纵横坐标等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性和探索性。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83—85。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会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会用数对的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小纸片,每活动小组一份制作旅游图材料。
二、说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更好的落实教学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所以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这节课我首先从孩子们熟悉的“神舟六号”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搜救人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返回舱,学生自然想到了确定位置,再引入课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2《确定位置(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对数对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数对表示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对表示方法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包含数对的表示方法和应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学习《确定位置》(一)时,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基本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方向的判断和距离的估计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确定位置》(二)时,我需要重点帮助学生提高对方向的判断和距离估计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学生进行方向判断和距离估计的训练,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体验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发现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3.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确定物体的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二》。
我将从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物体相对位置,及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方向知识及角的度量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因此我运用预设性教学法,也就是说: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学83页的例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利用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空间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第二部分的内容则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辨认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向,那么这一部分我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而教师我则采用“设疑诱导法”、“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定了如下的四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数学思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辨认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那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探索、讨论新知,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我设置了自学前测、合作展示、后测小结三个教学环节:(一)自学前测,发现方向与位置。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里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确定位置(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
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
二、说学情三、说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我按照本校的“和谐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分层练习、拓展思维。
(五)、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理念先进,环节清楚。
四、说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引导发现、讲解总结。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直接导入揭示课题:确定位置(二)之后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我用直接导入的方法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让感到本节课的知识将实实在在地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
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先激发学生进入动物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猴山为观测点,并且板书。
然后出示自学提纲。
由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描述方法,时长为3分钟左右。
设计理念:把问题抛出来,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正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先是由小组进行汇报,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的两种写法,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比如在公园里找一个朋友,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个朋友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索,得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确定位置(二)》。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直角坐标系的含义,学会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1. 掌握直角坐标系的含义,理解横轴和纵轴的定义。
2. 学会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直角坐标系的含义,学会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理解直角坐标系的运用。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后,教师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二)》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作用和坐标系的构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在坐标系中找到给定坐标的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坐标系中坐标轴的表示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坐标轴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讲解直角坐标系的构成,让学生理解坐标轴的表示意义,讲解如何利用坐标轴确定物体的位置。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坐标系确定给定坐标的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执教:四数刘琳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在教室里,电影院、飞机上、棋盘上怎样确定位置的你还记得吗?生:用“数对”就能帮助我们快速地确定位置。
师:是啊,根据“数对”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可是,生活中要确定有些物体的位置可不这么简单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我们教室里的课桌那样有规律的摆放,那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吧!(揭示课题:确定位置(二))二、探究发现。
(一)复习铺垫我们生活中经常都听说一个词语“四面八方”,你知道“四面八方”指的是什么哪四面和哪八方吗?生:四面指的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八方指的是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
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把“四面八方”给同学们展示出来了?生:可以通过制作方向板。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方向板。
(ppt展示“方向板”)告知: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为“正方向”。
介绍东北面、西北面、西南面、东南面。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茫茫的大海上一艘船在航行,船在大海上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呢?)生:依靠指南针、罗盘的、看星星。
师:船长通过指南针的测试,发现船正向正东方行驶,他发现了前方有一个灯塔。
我们把它命为A灯塔。
请你观察,A灯塔在船的什么方向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方向)生:我把方向板的中心放在船的中心,再看A灯塔在什么方向上!在东北方向上。
(师要纠正这是东北面,东北方是正方向,在北和东的正中间才是东北方。
)师:要知道A灯塔的方向,你首先确定一个什么?(板书:观测点)我们这里的观测点是什么?(船)师:以船为观测点制定一个方向标,在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B灯塔呢?(也在船的东北面),东北面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要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里快速区别两个灯塔,船该怎样行走?生:走直线距离就很近。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2《确定位置(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2《确定位置(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两个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方向和距离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知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两个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两个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2.讲解:讲解利用两个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理解。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并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二)》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理解坐标系中距离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位置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坐标系的运用和距离方向的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距离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距离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坐标系中距离和方向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坐标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坐标系的运用方法和距离方向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坐标系图,标注物体的位置,以及距离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确定位置(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二课,教材为北师大版。
本节课是前一节《确定位置(一)》的进一步拓展,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更好的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道什么是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作用;•通过比例尺在地图上寻找位置;•学会读图判断位置,能够准确确定地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比例尺,通过比例尺在地图上寻找位置。
教学难点为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地图判断位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准确的确定地点。
四、教学过程1.引入比例尺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并通过提问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展示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要求学生掌握比例尺的作用。
2.介绍如何使用比例尺教师通过示范,介绍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寻找位置。
3.让学生齐心协力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阅读地图的方法找到指定地点。
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能更好地准确定位。
4.加强课堂练习通过多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比例尺准确找到指定地点,比赛分组中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奖励。
5.让学生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并强调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寻找位置的技能。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的讲解、教学练习和总结,学生对比例尺和地图的阅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知识及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确定位置。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确定位置(二)北师大版一、前言在上一篇说课稿中,我们介绍了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继续探讨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位置确定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方位词“左右、前后、上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含义。
2.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方位词在空间中的应用。
3.熟练掌握位置的描述方法,例如用坐标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含义。
2.帮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位词,及其在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2.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坐标法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具,并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坐标系的图形。
2.准备一些课堂用具,如彩色小球、小板子、绳子、卡纸等,用于实际操作。
六、教学过程1.复习在课堂上用黑板示范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温习学生对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让学生举出生活场景,用方位词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例如:我们学校的大门左边有一排树。
2.新知介绍(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横轴)和Y轴(纵轴)。
(2)通过使用底下的课堂用具,让学生拟定自己的直角坐标系。
(3)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图上用课堂用具放置小球、小板子等,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如:“红色小球在X轴正方向上、Y轴正方向上”等。
3.实战演练(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放置几个黑点,让学生来判断黑点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再次用课堂用具模拟一个小区,让学生来判断小球、小板子等物体的位置关系。
(3)运用坐标法,告诉学生一种描述物品位置的新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例如“运动会跑道上的小男孩在坐标(3,4)的位置”,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坐标法。
4.总结通过课堂例子、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运用坐标法更好地描述物品的位置。
1.《确定位置(二)》说课一、说教材(1)关于教材1、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83—P84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地位与作用: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
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基础。
(2)关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方向、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掌握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从现实空间中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用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根据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3)关于教学流程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实践应用——交流评价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多媒体呈现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学法1、小组合作交流2、动手操作3、自主探究三、说教学程序(相关内容见课件)(一)设疑激情1、创设“笑笑元旦要去动物园游览”的情境,结合导游图:(1)笑笑可以去那些景点游玩?你能用学过的数对知识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
(2)撤去方格图,将新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方格,你们还能够确定它们具体的位置吗?——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探索新知1、探索物体具体方向(1)点名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方向来表示位置(其它方法只要正确也给于肯定),此时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熊猫馆、虎山在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说:熊猫馆、虎山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还有可能说北偏东一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A:学生如果能想到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出示30°角的虚线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虎山在北偏东60°(或东偏北30°)方向上;方案B:如果学生不能想出这种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帮我们呢?归纳:可以结合角度来确定物体的具体方向。
(3)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需要的角度。
(4)说一说:大象馆、鹿苑的具体方向2、结合具体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1)创设问题情境:笑笑想去熊猫馆的附近新建的一个百鸟林,可是笑笑发现熊猫馆和百鸟林都在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她给妈妈说不清鸟林的确切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给出(量出、知道)百鸟林、熊猫馆到猴山的距离再加上方向就可以确定了。
(3)给出各景点到猴山的距离,让学生起来说一说它们的具体位置。
——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及时改正,突破重点。
(三)实践应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
1、练习一:“夺宝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方向与距离。
2、练习二:“中心广场”——是上一个“夺宝游戏”练习的延伸与提高。
本题给出了距离与景点,需要学生具体测量角度并填写位置,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抽象的概念。
3、练习三:“说位置,找区别”——让学生进行观察,先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再判断方向,体会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
此题也是为了下节课84页第二题,即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准备。
(突破难点)4、练习四:“气象雷达如何确定位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
5、练习五:辨析题——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突破难点,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条理的观察,在确定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观察角度。
1、西偏南20°和南偏西20°的方向是一样的。
()2、电影院和超市都在车站的南偏东40°方向,它们的位置肯定在一起。
()(四)交流评价——总结这节课的效果提出问题:你如何把动物园的景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活动:先小组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扮演妈妈,请同学来介绍。
四、板书设计——直观、简明,帮助学生归纳方法,突出重难点确定位置方向距离五、关于我的设计2.《圆的周长》说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
这是第册第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
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既然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
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
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
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
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平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
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
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即C÷d=Л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即C=Лd又因为d=2r所以C=2Лr3. 《循环小数》说课一、对教材的认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是版新课标教材第册第单元的教学内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
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
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