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课件PPT 2
- 格式:ppt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15
宝镜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揭、拨、抚、摔”;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拨”;积累“抚摸、揭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1、比比谁的眼睛亮:读词:老婆婆递还考试成绩砸碎试题2、引读填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一位老婆婆跌倒时,我忙把她(扶起来);当她丢了小布包时,我赶紧追上去(递还给她)。
二、学习课文。
(一)知道2件宝贝的作用,并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过渡:老婆婆为了感谢我,先后送了两件神奇的宝贝给我。
她先送给“我”一只……,再送给“我”一面……。
(边说边板书:点金盒宝镜)2、这两件宝贝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它们的作用就藏在课文的小节里。
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找有关的小节。
3、(指名反馈后出示3、4 节和7、8节)(1)请同桌两人一起读读这两部分内容,争取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
(2)男、女生练读。
学习生字:揭(3)这两件宝贝可真是稀世珍宝啊,作用各不相同。
谁能把你刚才读懂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说给大家听听。
出示:可以让人,有了它,你将。
(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根据生回答,师板书:点石成金看考试题最最有钱成绩最好)(4)这两件宝贝真神奇啊!师生合作读课文3、4、7、8小节。
(二)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1、师:面对这两件神奇的宝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呢?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A.句一: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句二:“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1)指名两人读句。
思考:从这两句句子中,你觉得文中的“我”要不要这两件宝贝?(不要)对呀,这两个“不要”说明“我”很坚决地拒绝了老婆婆的好意。
20、宝镜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听写句子1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1、出示图片,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
如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就快快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宝镜》揭题、读题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2、交流自学情况:(1)学习生字(2)说说哪些生字是表示动作的?做动作,记生字(3)重点指导“摔、砸”的读音和笔顺、(4)读词语:揭开、抢、抚摸、摔、砸(5)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将。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啊!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1)认真读文,用“”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么做?(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
(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
)(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联系上下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3)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4)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联系上下文理解: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0、宝镜教材分析《宝镜》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跌倒在地的老婆婆被“我”扶起来后又继续赶路。
“我”发现老婆婆遗失在路边的小布包,马上追上去把小布包还给她。
老婆婆要送给“我”点金盒,“我”不肯要。
老婆婆又要送给“我”一面能看到考试题的宝镜,“我”拿起宝镜,将它砸得粉碎。
这篇童话故事根据内容可以分成3部分:第1部分是课文第1、2节,告诉读者“我”主动帮助老婆婆,让我们感受到“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第2部分是课文的第3节,主要讲“我”不肯要老婆婆送的点金盒,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我”是个不贪图钱财的人;第3部分是课文的第4—13节,讲了“我”把老婆婆送的能看见考试卷的宝镜砸得粉碎,这又使读者对“我”的了解更深了——“我”是个诚实的人。
学生通过读课文,懂得一个道理:不劳而获是不足取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扶、递、盒、将、钱、拨、抚、摔、砸;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汉字:递、盒、将、拨、抚;听写句子:我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教师出的考试题,我想这样得到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读文能够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读好重点段落,特别是读好“我”说话时的语气。
2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比较浅显,但是篇幅比较长。
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主要采取的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的句子,文中看似矛盾之处,设计读的训练、思的训练和说的训练。
根据本文的主题和难点,我确定的重点段落为和宝镜有密切关系的7——13小节。
教学中我紧紧地抓住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了语言训练。
首先是说和思的训练,教学中我围绕文中看似矛盾之处,利用说话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一会儿坚决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宝镜呢?为什么“我”拿起宝镜先是轻轻地抚摸一阵,然后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的确存在困难,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这样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
20 宝镜[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扶、递、盒、将、钱、拨、抚、摔、砸;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汉字:递、盒、将、拨、抚;听写句子:我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教师出的考试题,我想这样得到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读文能够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教学重点]1、分角色读好重点段落,特别是读好“我”说话时的语气。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为什么前后不一。
[教学难点]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学准备]收集神奇宝贝的故事,录音机、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吗,那么就让我们学习20宝镜2.出示课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整体进入,读文识字1.现在请你们自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3.交流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2)说说哪些是表示动作的词,做动作理解(3)“摔”的读音和笔顺(4)读词语(5)出示填空:()可以(),有了它,你将()。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呀!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可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1)认真读课文,用“”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2.交流出示重点句子,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
(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就是不劳而获的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
)(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宝镜第2课时沪教版教学目的1、能在言语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婆、递、揭、拨、试、绩、抚、摔、砸;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汉字:婆、递、拨、绩、抚;积聚〝抚摸、粉碎〞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
3、在阅读的进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联络上下文了解〝我〞看待宝镜的态度为什么前后不一。
明白坐享其成是不可取的,效果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取得。
教学重难点1、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2、能在重复读文的进程中了解〝我〞看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1.老婆婆送给〝我〞两件宝贝,作用可真不小。
2.我们一同配合着读读课文3、4节和7、8节:老婆婆解开小布包,取出一只——〔金色的小盒子〕,又拾起一块石头放进盒子里,盖上盖子。
过了一会儿,老婆婆揭开盒盖——〔石头变成了金子〕。
〝送给你,这是点金盒,〞老婆婆说,——〔有了它,你将变成最最有钱的人。
〕老婆婆又取出一面镜子让我瞧,这是一面——〔宝镜〕,我在镜子前看到——〔教员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道、第二道……看得清清楚楚〕。
〝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效果最好的先生〕。
二、借助句式,说清两件宝贝的神奇作用。
1.这两件宝贝有什么作用,你读懂了吗?〔1〕借助教员给的提示,和你的同桌一同说一说宝贝的作用。
媒体出示:可以让人,有了它,你将。
(什么) (干什么) (怎样样)〔2〕指名交流。
①依据先生回答的第1件宝物——点金盒,出示词语:点石成金②读词语。
③谁能用上这个词语,再来说?〔指名交流〕〔3〕同桌间分工说说这两件宝贝的作用。
2.媒体出示句子:这两件宝贝真神奇啊!〔1〕用上这句话,把两件宝贝的神奇作用连起来说一说。
〔2〕同桌讨论——指述。
三、重复读课文,了解〝我〞看待宝镜的态度。
1.师:这两件宝贝真是神奇!可是,当老婆婆把点金盒送给我的时分——媒体出示句子: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18 宝镜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婆、递、揭、拨、试、绩、抚、摔、砸;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汉字:婆、递、拨、绩、抚;积累“抚摸、粉碎”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
3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为什么前后不一。
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出示课题:18 宝镜(1)板书课题:宝镜(2)看老师写课题。
“宝”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个“玉”,最后一笔是——点。
“镜”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金字旁,右边是“竟然”的“竟”。
2.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1)谁来读课题?(镜——后鼻音)(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懂这个故事,明白这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人物呀?板书:老婆婆“我”由于这是课文里的我,所以要加上双引号。
2.他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打开书,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努力把句子读通顺。
然后,借助老师的提示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老婆婆,“我”。
(怎么样)(怎么样)(2)交流,媒体出示:跌倒扶丢了递还送点金盒不要送宝镜不要——要(3)学习生字:这里有几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我们先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了。
①媒体出示生字:递②谁当小老师,来领大家读。
③学得真棒,这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说给大家听。
(是形声字。
)④用部首查字法,他们分别查什么部首?3.现在和老师配合着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引说板书:一位老婆婆跌倒了,——(“我”把他扶起来);发现老婆婆丢了东西,——(“我”递还给她)老婆婆要送我点金盒,——(我不要)老婆婆又要送我宝镜,——(我先不要,后来又要了)故事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谁能借助板书把它说完整、说清楚?三、研读课文1.老婆婆为了感谢我,先后送了两件宝贝给我。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宝镜》课件【三篇】教学目标:识记1、记住本课生字9个。
2、积累词语8个,听写一句句子。
理解1、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文中我对宝镜的态度。
3、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运用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能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关键句子。
教学重点:1、读文理解句子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讲它砸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了解“宝贝的神奇”1.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吗,那么就让我们学习18宝镜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2.填空一位老婆婆下坡时(),我(),又().于是老婆婆先后送我两件宝物。
一件是(),我坚决没要。
另一件是(),起先我(),可后来我()。
三、走进课文,理解内容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呀!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可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1.认真读课文3—5小节,用“”划出点金盒的作用,用“~~~~~~”划出“我”的态度。
(1)指名读。
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2)“这样的钱”指什么样的钱?(3)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这样的钱()。
所以我不要。
(4)感情朗读。
2.小组读6—13小节,用“”划出宝镜的作用,用“~~~~~~”划出“我”对宝镜前后态度的变化。
(1)指名读。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什么意思?(宝镜可以让我成为成绩的学生。
)(2)“这样的成绩”是指什么?(是不真实的成绩)(3)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4)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想象练习:我一听,心想:()。
所以立刻说:“我要,我要!”(5)说说“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宝镜教案(第二课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揭、拨、抚、摔”;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拨”;积累“抚摸、揭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1、比比谁的眼睛亮:读词:老婆婆递还考试成绩砸碎试题2、引读填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一位老婆婆跌倒时,我忙把她(扶起来);当她丢了小布包时,我赶紧追上去(递还给她)。
二、学习课文。
(一)知道2件宝贝的作用,并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过渡:老婆婆为了感谢我,先后送了两件神奇的宝贝给我。
她先送给“我”一只……,再送给“我”一面……。
(边说边板书:点金盒宝镜)2、这两件宝贝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它们的作用就藏在课文的小节里。
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找有关的小节。
3、(指名反馈后出示3、4 节和7、8节)(1)请同桌两人一起读读这两部分内容,争取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