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02 影视人类学
- 格式:pdf
- 大小:155.81 KB
- 文档页数:2
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珍贵的文化观察与传承影视人类学是研究电影和电视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影响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析影视作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社会现象,又塑造着社会观念。
影视人类学通过深度解读电影和电视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索和理解人类文化。
影视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通过镜头语言传递信息,更通过影像和音频元素渗透到观众的感知中。
观众通过解码这些符号,与作品互动,进而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古装剧是中国影视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借助历史的背景和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了对于家族、忠诚、传统道德等价值观念的关注。
通过深入分析古装剧中的剧情、角色和场景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价值观背后的文化内涵。
另外,影视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活动,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跨文化交流。
例如,国际大片的传播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一同分享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通过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观念,进一步扩展我们的视野。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观众参与观察和社会实践。
文本分析是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剧本、故事结构、对白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观众参与观察是通过观察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反应和反馈,了解作品对于观众认知和情感的引发。
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对影视产业链的研究,从创作、制作、宣传和观众反馈等方面,分析影视作品在社会中的实际影响。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影视作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著作,被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多次呈现给观众。
这些作品不仅将中国古代文化带入现代,还成为了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同时,电影和电视也能够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民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和电视作品,还能够提供有益的文化参考,促进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交流。
影视人类学什么是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对影视作品进行人类学研究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影视作品来探索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影视人类学不仅关注影视作品本身,还关注观看影视作品的观众以及创作影视作品的相关人员。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和文化解释等,这些方法也被应用在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中。
符号学符号学是影视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符号学关注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读,它通过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符号来解读其中隐含的意义。
符号学的观点认为,影视作品不仅是表面上的故事,还包含着更深层次、更抽象的意义。
反思性观众研究影视人类学还注重观众研究。
通过观察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反应和解读,影视人类学可以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揭示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和意义。
反思性观众研究不仅关注影视作品对个体观众的影响,还关注观众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影响。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影视作品的文化解读影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影视作品进行文化解读。
通过观察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影视人类学可以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服装、音乐和舞蹈等要素,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视人类学研究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文化认同的建构等。
通过观察观众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可以揭示影视作品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影视创作过程的人类学研究除了研究影视作品本身,影视人类学还研究影视创作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访谈影视制作人员,可以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观点和创作背后的文化因素。
影视人类学可以揭示影视制作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A什么是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旨在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贯穿纪录片电影的摄制;或者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
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像最为常见。
在以文字作品为主流的人类学学术界,影视作品一直处于辅助性的位置,这显然和重文字轻图像的人类学传统相关。
然而,人类学家发现,有别于文字撰写,影视方法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可以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形式。
而且,影视表现可以方便地实现人类学者―读者(观众)―当地人三者之间的直接交流,特别是把人类学思想反馈给那些异文化或没有书写符号的当地人。
文本与影视这两种类型的民族志实践具有相通性,因此影视人类学片也称为民族志电影。
B民族志电影的特点――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直到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
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
1936―1939年,贝特森和米德使用摄影手段补充他们巴厘岛进行有关文化与性格的田野研究报告。
此次田野调查结束后的1932年,他们配合大量照片出版了两部著作。
此外,他们将拍摄的22000英尺16毫米胶片素材剪辑成《巴厘跳神与舞蹈》、《巴厘与新几内亚的儿童竞争》、《一个巴厘人的家庭》、《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等6部影片。
因此,米德和贝特森在巴厘岛关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田野工作,因影像的介入使得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与表现过程成为可能。
并且,他们使影像作品首次成为人类学研究与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拍摄原则及其实践1.为人类学的影片影视人类学的对象和人类学是一致的。
其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科理论解释某种文化或行为。
多种方法的民族志田野工作经验及其田野成果的再现方式可以获得对于该族群和文化的重要综观。
保罗?霍金斯则认为,民族志电影在以下领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1大学本科教学;●2文化材料档案;●3研究项目的设计和提出;●4探索性的田野工作;●5使人类学引起更多公众的注意。
影视人类学专业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人类学与影视技术。
它使用影视手段来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素材不仅局限于人类学相关事件,还包括所有文化的各种视觉再现形式,如手工艺品、服装饰品、房屋建筑、绘画雕刻等。
这个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使用摄影、摄像和电影制作等技术来记录、分析和传播人类行为和文化现象。
他们可能会研究视觉文化、视觉传播、影视制作、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等课程。
影视人类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纪录片制作、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工作、教育等。
他们可能会担任导演、摄影师、制片人、研究员、教师等职业。
需要注意的是,影视人类学专业通常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影视制作技能和人类学理论知识,因此,对于这个专业的学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影视人类学在人类学中的作用影视人类学在人类学中的作用本文关键词:人类学,学中,人类,作用,影视心理学影视人类学在人类学中的作用本文简介:摘要:影视人类学是以蕨麻影像与影视多种手段表现人类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十分建立比较文化的才学。
人类学片即影视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发展起着影视娱乐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的传布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
关键词:影视;影视人类学;人类影视人类学在人类学人类学中的示范作用本文内容:摘要: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表现人类原理,记录、不够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
人类学片即影视人类学对的人类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
关键词:影视;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片;族群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2-0280-02一、解说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整体表现以影像与影视手段个股表现人类原理,记录、展示和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
最常见的影像与影视作品载体是黑白或彩色照片、电影胶片、录像磁带,以及由新一代数字照相机——电脑构成的多媒体表现系统。
”[1]在人类学的教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以照片摄制、分析和民族志电影(录像)制作最为常见。
影视人类学的英文是VisualAnthropology,此术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85年,当时彼时的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美国纽约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Balikci)将这个术语介绍到中国来,1988年,于晓刚等在《云南社会科学》发表《中影人类学的历史、社会制度及其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出现明显正式出现在韩国的刊物上。
影视人类学的作品一般称为人类学片。
影视人类学名词解释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研究影视艺术与社会、文化、人类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关系的学科。
在影视人类学中,影视艺术被视为一种文化媒介,它能够传递、表达、交流和影响社会、文化、人类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影视制作、影视传播、观众接受和使用等方面。
其中,影视制作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文化、社会、人类行为和心理等理论知识,对影视内容进行策划、编剧、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研究。
影视传播是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影视艺术如何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传播和接受。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影视传播的媒介、渠道、受众群体、传播效果等方面。
观众接受和使用也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方面。
它涉及到观众如何理解和欣赏影视内容,如何根据自己的文化、社会、人类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对影视内容进行选择和接受。
同时,影视人类学也研究观众在使用影视产品时的行为、心理和文化差异等方面。
在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中,观众是影视艺术的核心。
通过对观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影视艺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影视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文化、社会、人类行为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影视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也可以促进影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影视人类学及其作品的意义与功能人类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人类生活的学科。
在影视文化中,人类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借鉴和交叉的关系。
这也意味着影视文学的用途不只是反映时代的情景,而且可以表达出特定时空中的人类生活特征。
人类学也可以经各种影像,表演及文字介绍,以阐明各民族与民间传说之种种风俗、实践及思想。
影视人类学主要是以叙述性、记录性和表达性的视角来理解人类与自然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时空视角的意义。
影视人类学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揭示人类及其文化的多样性,也被用来建构独立的、直接的个人联系,来表现出影视文化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深入评论和探讨时代的历史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当代电影作品不仅是艺术、文化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也是将人类学与影视文化及电视视觉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表达影视文化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重要工具。
影视作品中采用了“无声处理”的形式,向观众们展现的都是一种更加多元的特质——从比喻性的实践来显示人类生活的情感,以及揭示真实的生活场景,给每个人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影视人类学通过影片对比,通过影信息组织形式,结合丰富的信息表达语言,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并解读一个社会、历史和社区文化。
此外,影视文学可以分析、记录、理解及自省不同文化中的基本特性,以及揭示人类社会的根源——人的内在本性,通过影像表演的形式,对社会的各种思想、价值观进行解释。
影视文学向观众展现全新的思想框架、展现不同时代文化的碰撞,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总之,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和功能表现在其能够深入剖析社会文化,更好展示人类特性、特点,以及人类文化及其历史。
它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更了解自己以及他人,同时也为每个人制作自己的影视文学作品,因此,其作用及意义均十分重大。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A什么是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旨在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贯穿纪录片电影的摄制;或者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
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像最为常见。
在以文字作品为主流的人类学学术界,影视作品一直处于辅助性的位置,这显然和重文字轻图像的人类学传统相关。
然而,人类学家发现,有别于文字撰写,影视方法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可以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形式。
而且,影视表现可以方便地实现人类学者一读者(观众)一当地人三者之间的直接交流,特别是把人类学思想反馈给那些异文化或没有书写符号的当地人。
文本与影视这两种类型的民族志实践具有相通性,因此影视人类学片也称为民族志电影。
B民族志电影的特点一一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直到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
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
1936—1939年,贝特森和米德使用摄影手段补充他们巴厘岛进行有关文化与性格的田野研究报告。
此次田野调查结束后的1932年,他们配合大量照片出版了两部著作。
此外,他们将拍摄的22000英尺16毫米胶片素材剪辑成《巴厘跳神与舞蹈》、《巴厘与新几内亚的儿童竞争》、《一个巴厘人的家庭》、《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等6部影片。
因此,米德和贝特森在巴厘岛关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田野工作,因影像的介入使得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与表现过程成为可能。
并且,他们使影像作品首次成为人类学研究与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C拍摄原则及其实践1.为人类学的影片影视人类学的对象和人类学是一致的。
其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科理论解释某种文化或行为。
多种方法的民族志田野工作经验及其田野成果的再现方式可以获得对于该族群和文化的重要综观。
保罗?霍金斯则认为,民族志电影在以下领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1大学本科教学;•2文化材料档案;•3研究项目的设计和提出;•4探索性的田野工作;•5使人类学引起更多公众的注意。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影视人类学是研究电影、电视和其他影像媒体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意义,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因此,影视人类学探究了影像媒体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文化,并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脉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人类学家开始关注“原始社会”中的仪式、宗教和民族文化,以此来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这些早期的研究也从一定程度上涉及了影像媒体在文化传统中的作用。
然而,直到20世纪后半叶,随着电影和电视的广泛传播,影视人类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开始将电影和电视当作研究对象,并开始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他们使用人类学的观察、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电影和电视对观众的影响、观影体验的文化差异以及观众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像媒体的理解方式。
这些早期的研究奠定了影视人类学的基石,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多样化,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路径也有了新的拓展。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者开始关注电视和其他新兴媒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他们研究了电视对家庭生活和社交关系的改变、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电视媒体对社会观念和政治认知的影响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将电影和电视剧作为文化产业进行考察,探讨了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人类学也开始关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研究者开始考察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视频内容如何塑造个人和集体身份认同、如何影响社交互动和政治参与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注意到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些新兴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潜在影响,展开了探索其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研究。
未来,影视人类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接触和消费影像媒体的方式将继续变化,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运用影视技术和影视理论对人类学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
在影视艺术与人类学交汇融合的领域中,它展现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研究路径,成为了我们理解和揭示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系统阐述影视人类学的起源脉络、发展路径,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影和人类学的发展初期。
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开始被用于记录和展示人类文化现象。
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人类学者开始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实地研究,揭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内涵。
在此背景下,影视人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2. 主要流派在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
其中,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民族志电影、以文化交流为重点的跨文化电影以及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纪录片等,都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流派。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的丰富内涵。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1.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影视人类学的基本路径之一。
通过深入实地,对特定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影视人类学者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记录真实的文化场景和社会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运用摄影、摄像、访谈等多种手段,将文化和社会现象转化为生动的影像作品。
2.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影视人类学的又一重要路径。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和现象,影视人类学者可以揭示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的内在机制。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和技术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察体验,无人机拍摄和无人机跟拍等新兴技术将为拍摄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视角。
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与研究王海飞中国影视人类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诸多层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总结已有的成果,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将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及完善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人类学影片作者王海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20。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建立在人类学和影视学两者结合的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中国的影视人类学发展很快,取得了大量成果,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凸现出一些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这些成果和问题正在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从宏观角度对此进行理论阐述的论著却显得有些匮乏。
本文拟以时间为纵轴,以研究方向或成果为横轴,从两个视阈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做一综述。
一、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总体发展中国的影视人类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
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
国家组织全国各民族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进行“民族大调查”,同时决定拍摄反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记录片。
拍摄任务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承担,共摄制了21部影片。
①以电影手段记录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状况,制作具有人类学或民族学性质的影片资料,这是我国影视人类学学科的肇始。
1978年,中国影视人类学在沉寂多年后得以复苏,以电影胶片的形式,生产出一批民族志电影,并开始相关的理论研究。
随着上世纪80年代电视在我国的逐渐普及,电视手段以更便捷实用的操作性和更低的成本投入促进了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大量电视形式的人类学影视片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民族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影视单位、音像公司等机构纷纷进入到影视人类学片的生产行列中。
进入90年代,影视人类学在学科理论建设和田野实践两个方面①参见蔡家麒:《中国影视人类学40年回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