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半径网络的关系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
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
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
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试评价市场机制?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
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
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
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
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第一,市场的垄断。
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
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怎样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意义(适当展开论述):(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恩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3)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4)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试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答:(1)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
大致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是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机构和办事机构。
第二种,是在社区建设中推行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第三种,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
(2)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
首先,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其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
(3)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
首先,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不是说居委会工作的专业化。
其次,社区工作专业化可以借鉴西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程序及技巧,现在我们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有专门教授社区工作方法课程的老师,另外也有国外的基金会组织在中国做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
再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制度,也应进一步修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背景要求,不能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当专职社区工作者,应该限制在与社会工作和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
(4)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议。
开展社区经济活动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支持、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业;第二,区分不同社区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社区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
第三,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试述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给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村级党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4)完善法律和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间的关系。
试论述我们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
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
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
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
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
(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
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
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
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
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
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
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
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再次是推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
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论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
(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
(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
(以下适当展开论述)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第三,志愿者的保护;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
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思路:(1)主要矛盾是:第一,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
(2)解决思路:第一,要厘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
在接受物业管理方面拥有自主权,在选用何种物业管理模式方面拥有自主权等。
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优势。
第四,探索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相结
合的组织路径。
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照顾的异同相同点: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
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
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
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
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不同点:两者属性的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
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
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
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
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
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
一、约定阶段。
约定阶段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阶段,如果能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显以后阶段、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这时期要做的工作有许多,主要有:(一)了解受肋者的来源。
(二)初步评估(三)建立专业关系(四)促使爱肋者进入角色(五)与受肋者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阶段。
评估问题关系是清楚而又具体地了解受肋者问题和需要的时期,它的工作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行动的依据。
(一)评估及其目的(二)评估的特点(三)评估的步骤。
三、计划、合
约会阶段。
是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受肋者取得共识,明明工作者和受肋者同意的目标和责任。
(一)计划内容(二)制定计划的原则(三)合约。
四、工作介入阶段,也称行动阶段、执行阶段或改变阶段。
是社会工作者旨在恢复和加强受肋者整体的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特点(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五、评估总结、结束阶段。
被看做是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一)评估总结的目的与内容(二)巩固受肋者已有的改变努力(三)终止、解除工作关系。
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一)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兴起。
20世纪末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还受到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时代,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彼此分割,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观念还没有进入生产者的视野,生产者凭借的是主观性很强的个人经验,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尚没有产生。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组织管理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末的100年间,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相继出现的管理理论。
新管理主义源自于新泰勒主义。
新管理主义思潮正从西方国家走向全球,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在福利服务供给上,强调福利多元主义的供给模式逐渐抬关,同过去单一的政府模式,转变为同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共同提供。
(二)新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政府改革。
自1980年前后,由于经济衰退,财下危机以及公民对政府服务普遍不满,许多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
寻求更好的治理是“政府再造”运动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的是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
1。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分权、放权的管理休制转变。
2。
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3,公共事务从“官营”、“公营”变为“民营”、“私营”4。
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5,由重视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
6,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目标7 ,规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公众享有的权利。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
一、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早是从士地改革开始的。
通地过土地改革,一方面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另一方面借机将农民组织起来,普遍建立“农会”组织。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及扩乡撤村后,继续鼓励并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并逐步引导农民由临时或者常年性的互助转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又转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家农生产合作社的决定》,以互助组为中心的互助合作,开始转化为以初级合作社为中心的农业合作运动。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问题的决议》此后各地发展合作社的速度不断加快,到1956年初全国农村基本建成初级社。
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
195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升级为大规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这是通过“一平二调”实现的。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组织结构方面实行“政治合一”;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实行集体所有,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集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大跃进”背景下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灾难,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人发生活常驻到严重影响。
三、农村乡村管理体制的重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家庭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动摇了人民公社存在的经济基础,冲击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对新时期新建的乡村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可见,这一体制有两个最突出特征:一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的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协助关系,面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