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比伦帝国与以色列人被掳
- 格式:ppt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12
从巴比伦到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流散和返回长久以来,巴比伦到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流散和返回是一个备受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这段历史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其中涉及到了多个帝国的崛起与灭亡、民族的迁徙与流亡。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巴比伦到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流散和返回。
一、巴比伦帝国时期在古代中东地区,巴比伦帝国是一个极为强大的帝国,其疆域曾扩展至波斯湾沿岸。
巴比伦帝国时期,犹太人在巴比伦境内生活得相对和平繁荣。
然而,随着巴比伦帝国的没落,犹太人逐渐面临着流散的命运。
二、犹太人的流散1. 巴比伦之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攻陷了圣城耶路撒冷,并摧毁了圣殿。
大批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巴比伦的囚徒。
这段时间是犹太人历史上的悲伤时期,被称为“巴比伦之困”。
2. 没落的波斯帝国随着巴比伦帝国的灭亡,波斯帝国兴起。
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发出勒令,允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
这是历史上犹太人首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园。
三、回到巴勒斯坦1. 第一次犹太人的返回公元前538年,居鲁士二世颁布了“解散各邦令”,允许被掳的各民族回到自己的家园。
在这个时期,犹太人纷纷选择返回巴勒斯坦。
虽然第一次返回的犹太人数量不多,但这标志着犹太人流散和返回历史的新篇章。
2. 第二次犹太人的返回公元前445年,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一世颁布了“释放犹太人令”。
这标志着第二次犹太人的返回开始。
在这一时期,犹太人逐渐在巴勒斯坦建立起自己的社区和文化中心。
四、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历史1. 政治和宗教纷争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初,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宗教纷争。
这一时期,巴勒斯坦成为犹太人的神圣之地,不同派别的犹太人为了宗教和政治权力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2. 罗马帝国的占领公元70年,犹太人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进行了抵抗,最终以失败告终。
罗马军队摧毁了第二圣殿,并将大批犹太人流散至世界各地。
这也是犹太人流散的一个重要节点。
五、流散的犹太人1. 犹太人在欧洲在中世纪期间,犹太人逐渐向欧洲扩散。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的历史(附历史表)(摘自:希尼之声)犹太信仰的历史既悠久又傲人。
这段至今超过三千八百年的犹太历程交织着伟大的发现、无止尽的创造力与辉煌的成就,但也曾有过深沉的绝望、痛苦的灾难与破碎的梦想。
犹太人在享有几个世纪的自由与独立后,被放逐漂流了数千年之久。
不止一次,甚至是超过十次以上,犹太人所得到的接纳、欣赏与尊重到头来都被暴政、压迫与几乎逃不掉的杀戮所破碎。
但犹太人与犹太信仰在历经这一切之后仍得以幸存,并稳定和茁壮下去。
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着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靠,对实践上帝诚命的委身,对犹太社群所展现的永久信心,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奔放的希望与信靠。
若想完全了解犹太信仰,必须先对犹太历史做个综览,并了解犹太信仰与实践的历史来龙去脉。
而若要明白并掌握犹太历史的全貌,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与阅读的好书。
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犹太历史的基本综览,先列出大要的时间点,接着补上附有评注的完整相关事件纪录。
这个简表列了许多对犹太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重要事件,也提供了一条管道,让我们藉以理解历史背景、哲学与政治环境、时势、不同的民族,以及那些塑造犹太信仰及犹太人的思想。
公元前大约前1800年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亚伯拉罕宣告信仰独一的主上帝;犹太信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希伯来人迁居埃及雅各布的子孙开始长达450年在埃及的寄居。
大约前1250年出埃及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
大约前1250年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启示上帝将十诫颁赐给以色列民。
大约前1200年征服迦南地乔舒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
大约前1200-1030年士师时期十二支派定居应许之地;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饱受四境列国的攻击;士师们相继承担领导大任。
前1030年扫罗被膏为王建立君主政体。
前1010年戴维王朝本身既是战士,又是诗人的戴维王定都耶路撒冷,并让该地成为献祭敬拜的中心。
前970年所罗门王朝这位智能又和平的君王为以色列地及其百姓带来了一段太平盛世。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陷耶路撒冷,把该城全体居民及犹太国王掳至巴比伦城。
这些被俘的犹太人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他们在巴比伦聚族而居,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
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推翻,这些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
在巴比伦之囚被囚禁之间,犹太人内部产生了犹太教。
《莱登草纸》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
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
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
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
《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
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穆什根努意为“屈从者”,是古巴比伦王国居民构成的一种,其身份是非全权自由民。
他们主要是王室的依附民,其身份是自由民,但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是不充分的,其社会地位比阿维鲁低。
尼西亚大会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小亚细亚尼西亚城召集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主教会议,史称尼西亚大会。
又被称为第一次公会议。
大会制定了繁琐的宗教信条和三位一体原则,并把不同意上述信条的阿利乌派宣布为异端。
大会还确定了复活节的计算方法。
阿育王BC273年,旃陀罗笈多孙子阿育王继位,又称“无忧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把孔雀王朝的疆域扩大到南亚次大陆;尊奉佛教为国教,并颁布了许多以佛教治国的诏令;BC253年,阿育王召集佛教僧侣在首都华氏城鸡园寺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阿育王亲自主持。
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孔雀帝国的极盛时期。
米兰敕令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意大利米兰城颁布了一道教令,历史上称为“米兰敕令”。
该敕令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
哈巴谷书哈巴谷书导论Ⅰ先知哈巴谷哈巴谷爱神,但却很少有人像他这样,预备好与神进行对话,质询神的作为是否公义。
当然,在属灵生活中,大部分信徒都会遭遇怀疑神、质问神的时刻。
然而,很少人会像乔布那样公开地与神争辩,甚至站在神面前,当面质问神对人的举动是明显不合理的,就更罕见了。
这正是先知哈巴谷所作的,当神响应哈巴谷最初的问题后,他甚至更进一步对神的答复发出挑战。
先知的角色之一,乃是作为以色列神和祂百姓的中保。
当百姓偏离了圣约,先知就当提醒并督促百姓回转。
然而哈巴谷却反过来,呼吁神解释祂的作为为什么看来不符合圣约的要求。
先知站在与百姓对立的局面已经够危险了,何况面对面质疑神,更是少有人敢为的。
哈巴谷正是这样的一位先知。
圣经关于哈巴谷的记载,几乎比其它任何先知都少,甚至连他的父亲、支派或家乡都未提及。
他的名字显然不是希伯来文,而是来自亚喀得文,指某种植物或果树45。
在当时以色列人的生活上,亚喀得文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见下面,46及47页)。
稍晚的传统试图更仔细地确认哈巴谷的身分。
次经《但以理、彼勒与大龙》(Daniel, Bel, and the Snake)中说︰但以理在狮穴的那一周,哈巴谷带食物给但以理,以维持他的生命。
有一抄本称他为一个利未人耶书的儿子。
因着哈巴谷与音乐的关联,尤其是第三章中的诗篇(见三1、19),是与利未人有关的礼仪(拉三10;尼十二27),再加上他的头衔是「先知」(一1),有人因此猜测他是圣殿中专职的先知,不过还没有证据证明有这种职务存在46。
45见A. L. Oppenheim,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6(Oriental Institute, 1956), p. 13,关于habbaququ 的记载。
46见J. A. Motyer, 'Prophecy, Prophets', IBD, p. 1283.Ⅱ时期哈巴谷说预言的时期,和本书写成的时期,向来是一件令人争论的事47。
巴比伦之囚名词解释
巴比伦之囚指的是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国被新兴的波斯帝国攻陷后,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率领的波斯军队将犹太人从巴比伦流放至巴比伦以外的地方。
这场事件被称为巴比伦的犹太人之囚,也叫做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是犹太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被视为犹太人民族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事件导致犹太人的流散和流亡,破坏了他们在巴比伦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
巴比伦之囚对犹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犹太人信仰的影响。
在流放期间,犹太人开始着重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出现了一种更注重宗教仪式和传统的宗教观念。
其次,巴比伦之囚也对犹太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巴比伦期间,犹太人开始将自己的宗教故事和历史记载写成书籍,形成了犹太教的经文和法律体系。
此外,巴比伦之囚还对犹太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流放至巴比伦以外的地方后,犹太人逐渐建立了一定的社群和组织,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
这些流亡者在政治和商业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犹太人在波斯和后来的其他政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巴比伦之囚对犹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流亡期间,犹太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体系,为后来的犹太人历史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比伦之囚也标志着犹
太人从此开始成为一个流散民族,他们的故土和国家统一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被掳归回前言读经:“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路4:18-19)以色列国是神所拣选的国家,使她成为祭司国,把福音传给全世界。
但因为以色列人犯罪离弃神,神就拣选利未支派为祭司。
以色列第一位王是扫罗,第二位王是大卫,第三位王是所罗门,他们都是统治全国的。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国就分为南北两国。
北国仍叫“以色列”(有时称“撒玛利亚”);南国称“犹大”。
以色列共有19位王,但没有一个好王,所以神藉亚述国来攻打以色列,把他们掳到亚述。
但犹大仍存,所以以色列还不算亡国。
犹大也有19位王,其中有8位好王。
乌西雅虽是个好王,但末后变坏。
正因为犹大有几位好王,所以神把她留存多一百多年。
最后,王和百姓都败坏了,神就藉着巴比伦攻打她,把犹大人掳到巴比伦去。
当犹大被掳后,全以色列就正式亡国了。
北国以色列被掳后,他们一去不复返;犹大被掳后70年就归回。
归回的是犹大人(也称犹太人)。
他们回国后,不只居住在犹大,还有不少人分散全国。
所以以色列国又称为“犹太国”。
这本小册子让我们了解以色列人因犯罪离弃神,遭受神的惩罚与报应;但当他们在被掳之地向神悔改、归向神,神就让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
有许多信徒初期很热心,生命逐渐长大,也有事奉。
但时间长了就对神冷淡、贪爱世界、犯罪、远离神,神就让他们被魔鬼掳去;但当他们在被掳之地悔改归向神,神也就使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人。
盼望我们通过以色列的被掳归回,使我们翻然醒悟,早日回到神的家里,作个蒙福的基督徒!第一章被掳前的简史以色列国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要详细了解以色列国的历史,请参阅灵音小丛书之四十八《看以色列》、之五十七《耶路撒冷》、之五十八《中东形势》。
现在我们不是详论以色列的历史,而是简单地让我们对以色列被掳的前后有所认识,特别是在被掳前的过程。
一、以色列立国挪亚出方舟之前是没有以色列国的。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古代两地的历史交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中东地区两片颇具历史底蕴的土地。
这两个地方在古代曾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并且互相交融、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古代两地的历史交融,旨在揭示这一地区的多样性和历史纷争。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就是各种民族和帝国争夺的焦点。
该地区曾是多个帝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埃及、亚述、波斯等。
这些帝国的入侵和统治,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巴勒斯坦,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古代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迦南人的王国。
迦南人是该地区最早的居民之一,其文化和语言对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巴勒斯坦还曾是以色列人的故乡,在摩西领导下,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最终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然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交融并非总是和谐的。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帝国攻灭了巴勒斯坦,对其进行了长达70年的统治。
这段时期被称为巴比伦控制时期,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古代以色列地区,以色列王国曾经辉煌一时。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建立在耶路撒冷。
当时的国王大卫和所罗门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使得以色列王国成为中东地区的强国。
然而,由于宗教分歧和内部争斗,以色列王国在公元前9世纪时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
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帝国攻陷了犹大,并将其人民流放至巴比伦。
这一事件被称为巴比伦控制时期,对以色列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犹大人在公元前5世纪得以重返家园,但他们再也没有恢复过去的独立地位。
在历史的进程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还受到了其他帝国的控制和影响。
希腊人、罗马人和拜占庭帝国都曾占领过该地区,并对其进行了文化和社会的变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对巴勒斯坦进行了重大改造,使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交融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还表现在文化和艺术方面。
巴比伦囚虏 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孟振华内容提要 巴比伦囚虏 是公元前6世纪的重要事件,影响到整个犹太历史进程。
对于这一事件的客观背景,学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
本文结合文本与考古信息,探讨犹大人口变化及被掳人数、被掳人员构成、巴比伦对其政策和留居犹大者情况等因素,探索该事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客观条件。
关键词 犹太教 犹太历史 犹大人 巴比伦 圣经公元前6世纪初,刚崛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以风卷残云之势攻灭了偏安一隅的犹大王国,犹大的王公贵族和平民被数次掳到巴比伦,史称 巴比伦囚虏 或 巴比伦之囚 。
这一事件对犹太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作为少数民族生活在异邦的日子里,他们开始真正深刻地思考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方法。
他们发展了自己的宗教观念,原来的民族神上升为宇宙之神,一神教的思想深入人心,与之相关的契约观、先知观也进一步加强,犹太教流传至今的集体祈祷方式初具雏形。
与此同时, 回乡观 也在犹太民族心中深深植根,成为近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精神起源。
另一方面,两河流域的灿烂文化也全面地影响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他们的文化资源。
希伯来 圣经 中巴比伦的神话传说和律法典章的痕迹显而易见。
从这些角度考虑,无论怎样高度评价 巴比伦囚虏 对犹太人的影响都不为过。
需要注意的是,该事件之所以成为犹太历史的重大转折,除了犹太人的主观因素之外,与一些客观条件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犹大的人口变化与被掳人数要估计犹大王国被掳的人数以及所占人口比例,并非易事,但却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如果被掳人数占到了犹大人口的大多数,或者至少是比例可观的一部分,那他们的离开对犹大来说就是一场社会巨变;相反,如果被掳人数很少,相对王国的总人口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些被掳巴比伦之人的能量便相当有限,也缺乏代表性。
著名的以色列古代史学者诺特(Marin Noth)就认为流亡巴比伦群体的重要性不能被夸大。
以色列历史的中心舞台仍然在巴勒斯坦地区。
留在原地和圣城耶路撒冷的各支派后代,他们不仅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也是以色列真正的核心。
被擄巴比倫時期
主後1309年,教皇革利免五世把教廷從羅馬遷到法國的亞威農(Avignon),教廷就留在亞威農直到1376年,前後共七十年,相繼充任教皇的有七個人,都是法國人。
這段時期在教會歷史上被稱為「被擄巴比倫時期」。
「被擄」是因為這時期的教皇都在法王控制之下;「巴比倫」是因為前後持續約七十年之久,正如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一樣。
「被擄巴比倫時期」更進一步削弱了教皇的特權。
因為在亞威農的教皇們,完全聽命於法國國王,其他各國人民不再尊重教皇。
「被擄巴比倫時期」的教皇們,大部分都花用龐大的經費,過著奢靡腐敗的生活,亞威農教廷成為奢侈宴樂的中心。
為了獲取更多錢財,教皇們以無恥卑鄙的手段,出賣主教職位及贖罪券,或向信徒抽取重稅,成為西歐各國無法背負的重擔,以致當時許多人稱教皇為「敵基督」。
「被擄巴比倫時期」的種種事件,使得教皇權勢大為衰微。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铁列平改革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无子归女婿。
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
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
犹太教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
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
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贝希斯敦铭文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
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32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
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
铭文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
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
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墨达身上,身后有2名侍卫,面前是9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
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琐罗亚斯德教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
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邪恶之神。
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
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
两次巴比伦之囚介绍比伦之囚基本简介比伦之囚BabylonianExile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
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犹大国(或称犹太国)先后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掳掠了三次人口,第一次是在前606年,第二次是前597年,第三次是前586年。
直到波斯王居鲁士(也称古列)杀了新巴比伦王朝的摄政王伯沙撒,并占取了新巴比伦之后,居鲁士下令允许这些犹大人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圣殿。
之后犹大人分三批陆续回到耶路撒冷。
第一批由所罗巴伯于前538年率领回国,人数为42,360。
第二批由以斯拉于前458年率领回国,人数约为1500。
第三批由尼希米于前432年率领回国。
两次巴比伦之囚第一次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94年)从公元前609年约西亚王归天到公元前586年犹大国灭亡的二十三年,是以色列人政治幼稚病最突出的历史时期,也是以色列人亡国灭族恐惧心理最疯狂的历史时期,因此成为以色列人的最黑暗时期。
由于约西亚王被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箭杀,埃及法老为了控制这个新归顺的属国,废黜了刚继位三个月的新王约哈斯,将他作为人质带回埃及,而将约西亚的大儿子、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敬(前609年到前598年)扶植上台,成为这个属国的首脑。
不幸的是,看不到希望的以色列人又迎来一个糊涂的君主。
这个二十三岁登基的年青国王,血管里并不奔涌沸腾的鲜血,而是流淌着软弱和政治摇摆的毒素。
浅析巴比伦之囚对犹太人的影响作者:韩娟红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之囚事件是犹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巴比伦囚掳期间,犹太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宗教、哲学、传统和习俗,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使犹太民族继续存在,还促进了犹太教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犹太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巴比伦之囚;犹太人;犹太教一、巴比伦之囚的缘由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被强行虏到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据《圣经》记载犹大国亡国前后,犹太人有四次被掳的情况。
第一次公元前597年,第二次公元前586年,第三次年份不详,第四次公元前582年。
但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影响深远的是前两次。
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控制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12年,巴比伦和米底联合攻克亚述古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
处于亚述帝国控制下的犹大国也暂时恢复了自由。
近东地区的两大帝国:埃及和新巴比伦王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
此时的犹大国国王约雅敬(Jehoiakim)选择和埃及结盟。
公元前605年,巴比伦击败埃及。
公元前597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下耶路撒冷,将一些贵族和平民强行俘虏至巴比伦。
为了巩固统治,尼布甲尼撒将约雅敬的叔叔西底家推上王位,后来西底家却发动了反巴比伦的叛乱,尼布甲尼撒再次挥师南下,西底家向埃及求援,埃及只派来了少数救援人员。
可以看出此时的犹大国只不过是大国争斗的工具,投靠任何一方都会招致灭顶之灾。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包围耶路撒冷,在围城十八个月后进入耶路撒冷,到处烧杀抢掠。
尼布甲尼撒将耶路撒冷交给了卫队司令尼布撒拉旦,并让他摧毁耶路撒冷城,又把约两万人带到了巴比伦。
耶路撒冷被彻底毁灭,圣殿被毁,金银器被洗劫一空。
在巴比伦,犹太人本应像其他被迫害流放的民族一样从此消失,但是他们却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得犹太民族生存下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巴比伦之囚——犹太人的痛苦经历巴比伦之囚,讲述的是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一段悲惨经历。
事件的起因很复杂。
公元前601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与埃及交战,结果失败而返。
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便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的怀抱。
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
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
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
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
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
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伦。
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巴比伦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
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
不久,尼布甲尼撒又一次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
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
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的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
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
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
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
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撤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指的是公元前586-前538年,犹太人从家乡迦南地被掳走,被囚禁在巴比伦城的历史事件。
这件事对犹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段历史被犹太人自称为“受难时代”。
流亡的犹太民族,逐渐将摆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并且成为了非常虔诚的民族。
哪怕在以后的历史上经历磨难,犹太民族也都靠信仰的力量挺了过来。
同时,在那个时期,犹太民族也出现了大量的影响他们思想至今的先知们,包括耶利米,以斯拉和尼希米等人,他们的思想是后来犹太文化的根源。
那么,巴比伦之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想完整了解巴比伦之囚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先补充一点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犹太民族是西亚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边缘地带。
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今天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圣经》上所记载的宗教的版本,另一个是考古学家们所揭示的故事。
我们先来说说《圣经》上的版本。
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他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因为不能怀孕,就把自己的埃及女仆夏甲送给丈夫做妾,不久后夏甲便怀孕了。
怀孕后,夏甲地位上升,对撒拉处处忤逆。
撒拉心生愤怒,于是苛待夏甲,夏甲不得已逃走。
在旷野,夏甲遇到天使指点,返回亚伯拉罕身边。
夏甲回去后,对撒拉百般顺从,不久后便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以实玛利。
以实玛利十四岁那一年,撒拉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以撒。
在以撒断奶时,撒拉却发现以实玛利在戏笑以撒,心中不快。
于是,撒拉就怂恿亚伯拉罕将夏甲母子赶走。
亚伯拉罕虽心中不愿,但上帝却指示他去照做。
于是次日清晨,他给夏甲母子水和一些干粮,打发他们离开。
夏甲带着儿子以实玛利准备重回埃及,却走迷了路,而这时随身携带的水也喝尽了。
夏甲只好让以实玛利在树下等待,自己去找水。
这时天使又出现了,他指引着夏甲发现了一口水井,成功取到了水。
以实玛利喝过那口井里的水后,变得十分强大。
长大后的以实玛利善骑射,成为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历史梗概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
约四千年前,希伯来人、腓力斯人先后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和爱琴海沿岸迁至巴勒斯坦。
希伯来人不断与迦南人和腓力斯人作战,于公元前1020年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
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二十世纪初,巴勒斯坦一直处于大国侵略、占领和争夺之中。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将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允许被掳的部分犹太人返巴勒斯坦。
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罗马帝国彻底赶出巴勒斯坦,流散世界各地。
公元637年,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人不断移入,形成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在十九世纪末,生活在欧洲的犹太知识分子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在赫茨尔领导下在瑞士的巴塞尔城召开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该组织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正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英国为保住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并向中东腹地扩张,扶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
1917年,英发表《贝尔福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
1922年7月,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
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不断地移居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同意、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分治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
该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两个独立国家,将巴勒斯坦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52万平方公里划归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国的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
因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耶城国际化,由联合国托管,面积为158平方公里。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根据联合国决议建立的国家。
由于阿拉伯、巴勒斯坦人反对这一决议,巴勒斯坦国一直未建立。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民族迁徙有哪些介绍:民族迁徙是人类历史上常见且重要的现象,它不仅对迁徙的民族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接受迁徙民族的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世界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民族迁徙事件。
一、古代希伯来人迁徙古代希伯来人迁徙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公元前6世纪,古代以色列人由于内战和外来入侵,被巴比伦帝国掳去。
这一事件被称为巴比伦虏囚。
约70年后,他们获得自由,开始大规模迁徙。
这次迁徙导致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独特的社群和文化。
二、蒙古帝国的扩张13世纪蒙古帝国的扩张导致了重要的民族迁徙事件。
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军队从蒙古高原开始向外扩张,一直到欧洲东部和南亚。
这次迁徙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和颠覆,但也促进了文化和技术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哥伦布的航海和新大陆的殖民15世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航海开辟了新大陆。
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殖民美洲,并带来了大量的移民。
这场殖民运动导致了原住民人口锐减和文化的混合,对全球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殖民扩张16至19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探索和殖民其他大洲。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通过海洋贸易和殖民扩张,导致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这次迁徙不仅改变了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经济格局,还导致了文化的混合和交流。
五、20世纪的大规模难民流动20世纪,世界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难民流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犹太人大规模迁徙。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了大量犹太人逃离欧洲,并在全球各地定居。
这次迁徙对犹太人和世界各地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民族迁徙有许多,每一次迁徙都对迁徙民族、接纳民族以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迁徙事件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形成。
巴比伦之囚——犹太人数千年苦难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公元前1000年左右,强大的亚述帝国征服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
然而在庞大的地盘之下存在多个民族,他们并不全部服从于亚述人的统治。
例如其中的一支——迦勒底人,他们很早就来到两河流域定居,非常反感亚述的侵略。
公元前626年,亚述派遣迦勒底人那波帕拉沙尔驻守巴比伦城。
那波帕拉沙尔刚一到巴比伦,便立马对亚述发起华丽的叛乱,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这位25仔可不是简单的25仔,他知道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对抗敌人的道理,于是便与南部的米底帝国结盟,瓜分了老东家亚述。
新巴比伦可不是《爱在西元前》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古巴比伦,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巴比伦王们的野心要大得多。
其中最有野心的国王要数公元前604年登基的尼布甲尼撒二世。
他刚一登基就迫使叙利亚归顺新巴比伦。
之后他还率军征服了巴勒斯坦,进攻埃及,对抗腓尼基城市。
在公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曾经占领过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并扶植一位傀儡。
但在几年之后,犹太人又出尔反尔,倒向了新巴比伦的老对手埃及。
这可惹恼了尼布甲尼撒二世,他在公元前587年再次出兵巴勒斯坦,并围攻耶路撒冷。
犹太国王齐德起亚突围失败,被挖去双眼。
第二年,耶路撒冷被攻陷。
尼布甲尼撒二世二世也是个暴脾气,他对犹太人实施了极其残酷的惩罚。
不仅洗劫了耶路撒冷,还将大部分居民迁到巴比伦尼亚,犹太人从此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史称“巴比伦之囚”。
几十年后,波斯击败新巴比伦,才使得犹太人们重回耶路撒冷。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大批犹太人离散在其他地方。
公元一世纪,罗马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彻底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