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动驾驶立法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Self-driving | |欧洲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规政策综述及启示文/许浩新袁建华宋群陆文杰1欧洲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现状欧洲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开始时间早、发展迅速,但欧洲各国之间测试水平不一,差距较大。
2013年,荷兰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机构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 首次进行上路测试,拉开了欧洲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 试的序幕。
随后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发布测试规范,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
得益于先进的道路基础设施、广泛扎实的研究基 础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德国走在欧洲自动驾驶测试 的前列。
2015年,德国出台针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的专项政策,对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资助,投入数十 亿欧元改造网络基础设施,同时支持在柏林、汉堡等 地建立自动驾驶测试场所,实现跨城多路段、多场景 的自动驾驶测试,目前已有15个测试示范项目在数字 化测试平台进行测试示范。
相较之下,匈牙利等国,囿于法律框架不同、相关规范出台缓慢等原因,自动 驾驶汽车测试发展相对落后。
2欧洲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规政策概述为保障欧洲各国在统一的框架内获得宽松自由的 发展环境,欧洲采用“欧盟层面一国家层面”的两层 管理模式管理自动驾驶。
欧盟层面。
欧盟主要对自动驾驶汽车管理提出顶 层设计。
2019年,欧盟委员会成立自动驾驶汽车协 调小组。
作为牵头部门,该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宏观发 展路线,制定产业发展目标。
欧盟委员会内,市场与 中小企业司负责车辆立法与知识产权管理;通信司负 责协调电信部门;出行与运输司负责交通管理与道路 安全;研究与创新司负责研究自动驾驶及其资金支持;气候行动司负责促进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自动驾驶相关产业实现规范有 序发展。
国家层面。
欧盟各国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管理各 有侧重、落脚点不尽相同。
英国重视自动驾驶技术与 产业的协同发展,英国交通部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主 要管理部门,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引导自动驾驶产业发 展。
德国注重自动驾驶领域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联邦 政府作为牵头单位,组建自动驾驶汽车道德委员会,同时协调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交通和数字基 础设施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浅谈AI驾驶的法律伦理悖论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现实。
相较于人类驾驶者,自动驾驶汽车“从不疲惫、分心、愤怒、醉酒、超速”,能够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但其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事实上,有关自动驾驶汽车伤亡事故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
自动驾驶取代人工驾驶后,传统以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驾驶过错为中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规则自然无法继续适用,亟须更新责任规则。
为此,各国都在积极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
德国修订了《道路交通法》,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人在未履行接管职责时需要承担责任。
英国通过了《自动和电动汽车法案》,将传统承保司机的保险框架拓展为承保车内所有人员,以适应自动驾驶时代司机逐渐乘客化的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而非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等级。
在借鉴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六阶段分级法的基础上,将自动驾驶汽车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个阶段。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人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高度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人提出响应请求,驾驶人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完全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操作,不需要驾驶人介入。
基于此,许多学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分级会影响侵权责任的承担,特别是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人负有强制接管职责,与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存在本质区别,故主张依据不同级别来配置不同的责任规则。
接管职责不仅违反了自动驾驶汽车解放使用人的设计初衷,同时让使用人在行车过程中贸然接管还会提高事故的发生概率,而随着盲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广泛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接管职责更不应该存在。
此外,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会同时拥有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两种模式,无论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还是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后,汽车的运行都由自动驾驶系统操控,理当适用同一责任规则。
029美国与德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两种立法探索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the need for legislation for autonomous driv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industry, law and policy. Th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islations on autonomous driv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autonomous driving legislation.Key words: Autonomous Driving legislation Exploration ReferenceHe Shanshan(Beijing Haotianli Law Firm )Explorations of Two Legislations in the Field of AutonomousDr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摘要: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技术、产业、法律和政策的互动与碰撞中,自动驾驶对于立法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而参考国外有关自动驾驶立法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自动驾驶立法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自动驾驶 立法 探索 参考何姗姗(北京浩天安理律师事务所)2012年夏天,某跨国汽车企企业欧洲总部研发中心自动驾驶团队曾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和当时负责中国区法务部的笔者探讨自动驾驶的法律问题。
团队负责人问了我两个问题:“自动驾驶在中国有没有法律障碍?自动驾驶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先于欧洲实现?”当时,欧洲汽车企业还在为受维也纳公约限制无法开展路测而苦恼;美国内华达州率先通过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法案;中国也已低调地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已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路测。
德国修改《道路交通法》的启示作者:赛迪智库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第39期为了应对渐行渐近的自动驾驶时代,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化基础设施部对德国《道路交通法》进行了新的修订,该修正案已经在2017年 6月21日生效。
虽然本次修订受到了严厉甚至是攻击性的批判,但德国联邦交通部长还是认为它是“全世界最现代化的道路交通法规”。
鉴于德国法律在大陆法系中的重要影响,同为大陆法系的中国有必要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新版德国《道路交通法》的主要修订内容确定了“自动驾驶车辆”的概念。
新版德国《道路交通法》指出,法律意义上的具备高度或者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是指“带有为完成驾驶任务而能够控制车辆以及在高度或者全自动控制车辆时符合为车辆驾驶所设立的交通规则的技术配备”。
针对自动驾驶功能的描述,“驾驶员可随时解除这个驾驶功能或者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驾驶员亲手控制车辆的必要性须为这个功能所识别”,它能够“及时通过可视、可听、可触及以及其他感知方式呈现给驾驶员亲手控制车辆的必要性”。
该部分最大的特色在于给自动驾驶车辆下了明确的定义。
不符合该定义的车辆不适用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规制,而是适用德国《道路交通法》和《道路交通规则》中针对传统车辆的普适性规定。
规定了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的特殊义务。
新版德国《道路交通法》第1条b确立了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的特殊义务,即在必要时刻及时重新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该规定对需要人工接管的情形作了两大分类:当高度或全自动化系统要求其接管时;当驾驶员意识到或者(基于常识)应该意识到,汽车已不再具备符合规程的高度或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运作条件时。
”该部分最大的特色在于一方面点明了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的特殊义务,另一方面没有重复赘述驾驶员的所有义务。
因为传统驾驶员的义务毫无疑问也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而这部分义务已经详细规定在德国《道路交通法》和《道路交通规则》的其他规定中,第1条b 不必复述。
德国自动驾驶法德国自动驾驶法(Autonomous Driving Act)是一项法律框架,旨在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相关技术提供一个安全、透明和可预测的环境。
该法律框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共安全,规范车辆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并为成本高昂的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德国是第一个制定自动驾驶法的国家之一。
该法律框架于2017年12月在德国通过,自动驾驶汽车被认为是公路上运动的新一代汽车。
德国自动驾驶法分为三个阶段,与自动驾驶汽车潜在发展步伐相对应。
第一阶段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科研和开发,第二阶段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限制道路测试和生产,第三阶段是自动驾驶汽车在所有公路上的自由地运行。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项技术革新,具有自主导航功能,可以通过传感器、地图等设备获取周围环境的数据,进行决策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它将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出行方式,并具有潜力减少或消除人为驾驶误差带来的事故。
然而,如何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并维护相关的性能标准和数据隐私,是德国自动驾驶法的主要目标之一。
根据这个法律框架,德国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各个方面设立了标准和要求,包括制造商要求建立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保障措施,还规定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规则,例如当出现无法决策的情况时应如何应对。
此外,该法律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保障作出了规定,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销售、保险、故障处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德国自动驾驶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其他国家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制定法律框架提供了借鉴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未来智能出行的主要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并与各个行业和技术领域进行协作和沟通,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德国自动驾驶法的出台是德国对未来可持续出行方向的有力措施,也是对世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法律框架探索了法律规范与技术发展的有效平衡点,并为全球各国制定类似的法律框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德国自动驾驶伦理规则
德国自动驾驶伦理规则是指在自动驾驶技术下,德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道德和伦理原则。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自动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以保护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其中包括:
1. 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和法律,以确保行驶安全。
2. 自动驾驶汽车应该尊重行人、骑自行车者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权利,避免任何可能对他们的伤害。
3. 在紧急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优先考虑乘客和其他车辆的安全,但不应将其他道路使用者置于不必要的危险之中。
4. 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乘客的隐私,包括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定位数据。
5. 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应该对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负责,并需要向消费者提供透明和详尽的信息。
这些规则是德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基础,旨在确保该行业的可持续性和发展。
德国政府将继续积极监管这一领域,并与其他国家合作,以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 1 -。
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领域,德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严谨的道德准则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评估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概述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是指在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技术应用中,对于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要求和规定。
这些准则涉及到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的行为规范、应对紧急情况的决策、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互动等方面。
二、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制定依据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法、汽车安全法、道路交通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汽车制造商、科研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些准则旨在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道路交通的畅通、交通事故的减少等目标。
三、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道主义原则: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应该优先考虑保护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道路交通规则遵守: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包括限速、超车、让路等规定。
3. 道路状况感知:自动驾驶汽车应该能够准确感知道路状况、交通信号、其他车辆等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4. 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互动: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与其他车辆、行人、自行车等交通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协作。
5.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自动驾驶汽车在使用和传输相关数据时应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德国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随着自动化和互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成为一个智能化的移动设备,其行为举止需要受到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只有通过严格的道德准则,才能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其良性发展。
计算机:德国L3法规落地一年,效果如何? 2022年08月01日 天风证券 缪欣君,张若凡 查看PDF 原文领 涨 个 股名称 相关 涨跌幅卓易信息 研报 资金流 16.24% 南威软件 研报 资金流 10.02% 中国软件 研报 资金流 10% 皖通科技 研报 资金流 8.32%点击查看全部>>资 金 流 入名称 相关 净流入(万)中国软件 研报 资金流 39039.88 东方财富 研报 资金流 24019.06 润和软件 研报 资金流 12469.71 皖通科技 研报 资金流 3707.12点击查看全部>>1.德国率先推出自动驾驶相关法律2021年7月,德国《自动驾驶法》正式生效。
根据该法律,自2022年开始,德国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L4级)在公共道路上以及指定区域内行驶。
早在2017年,德国就通过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以修法方式对高度或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概括性准入。
此次的《自动驾驶法》明确了德国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定义、具体约束事项和相关技术要求等内容:1)允许自动驾驶上路但仍需“技术主管”,以确保乘客遵守与车辆控制无关的交通法规;2)允许L4+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及指定区域内行驶。
3)明确事故避免制度的设计必须避免和减少损害,如果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最优先保护人的生命。
2.现阶段德国自动驾驶升级成本高、车型选择较少,落地效果较差2021年12月,KBA为梅赛德斯奔驰的车型授予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领域的ALKS认证。
德国境内已经有超过1.3万公里的高速路支持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并且奔驰在中、美两国正进行大量测试,未来有可能向中美消费者供货。
2022年5月17日,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向旗下EQS和S级轿车用户推送DrivePilot系统,该系统在S级中售价5000欧元,在EQS中售价7430欧元。
虽然德国推出《自动驾驶法》意在为L3级以上自动驾驶合法化上路努力,但由于目前消费者选择较少(梅赛德斯奔驰EQS和S级轿车)以及制造商如梅赛德斯奔驰等对DrivePilot系统高昂的定价和严苛的自动驾驶限制条件(特定高速公路最高速度限制37英里/小时),该系统在德国的市场反响不及预期。
自动驾驶的十大法理问题(之一)自动驾驶的法理含义孙玉志从人工驾驶、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既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法理层面上质的不同。
先进的驾驶员辅助驾驶系统(ADAS),可能非常先进,但仍无法处理所有情况。
它需要依靠驾驶员来监测环境、车辆状况和驾驶方式,并对外部事件做出响应。
辅助驾驶在法理层面还是属于人工驾驶,驾驶责任仍然归于人类驾驶员,并没有发生驾驶责任的转移。
根据各国已经出台的自动驾驶法案,在自动驾驶系统开启后,动态驾驶责任就转移给自动驾驶系统了。
驾驶座上的人(英国称为责任用户)将不再承担动态驾驶责任,也不再承担自动驾驶系统造成的所有事故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那么,哪些自动化驾驶系统需要人的监测,哪些自动化驾驶系统不需要人的监测,这两个系统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线,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混淆。
还有,需要监测哪些东西,哪些东西不需要监测,这也是必须要明确的。
怎样保证人类在自动驾驶启用后,能够及时响应过渡请求,及时接管车辆,这也是要需要技术和法理来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被动问题”。
大量的人为因素研究表明,人们发现被动监测任务比主动参与任务更困难。
一旦他们的眼睛和思想偏离了道路,他们就几乎没有能力对即将发生的碰撞等事件做出适当的反应。
在划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之间的界限时,法理应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法理不应该对人类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时还要保持注意外部事件的能力。
从技术上讲,不同自动化级别之间存在连续性。
非常好的辅助驾驶功能可能与自动驾驶功能类似。
然而,从法理角度来看,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这是因为人类要么注意,要么不注意。
一旦驾驶座上的人被告知他们可以将注意力从驾驶任务上移开,他们就不能因为没有注意而被追究责任。
因此,法理要求明确区分用户何时不再负责动态驾驶任务。
从法理上讲,一旦车辆被授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并且自动驾驶功能被启用,法理责任将发生转移。
对于L3自动驾驶车辆,车内的驾驶员将不再是驾驶员,英国law委员会称之为“责任用户”。
车载智能驾驶系统20关注> 本刊策划德国:推出《自动驾驶法》早在2016年,德国政府就拨款1亿欧元用于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项目。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德国知名企业如博世、奔驰等,在2013年便开始在高速公路、城市和乡村道路上开展自动驾驶实地测试。
2021年5月28日,德国联邦委员会通过《自动驾驶法》草案,允许L4级无人驾驶汽车于2022年行驶在德国的公共道路上。
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德国在自动驾驶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化基础设施部部长朔依尔表示:“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无人驾驶汽车从研究实验室运到大街上的国家。
”《自动驾驶法》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应在全德国公共道路的特定区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由于其多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及灵活性,德国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自动驾驶车辆和配套产业落地于城市建设中,服务于社会,也让社会各界的参与促进技术的发展。
该法指出,L4级自动驾驶车辆应最大可能地投入到日常交通运行中,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接驳班车、市区内短程公共客运、配送中心间的物流运输、乡镇地区以需求为导向的非高峰时段客运、最初或最后一公里人员或货物运输以及自动泊车。
德国《自动驾驶法》的最大亮点,是为具备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在指定区域实现常规运营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根据德国《道路交通法》,无人驾驶车辆并非规范的机动汽车。
为此,《自动驾驶法》第1d条第1款第1项明确规定,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机动车可以在指定的运行区域独立执行行驶任务,且“无须驾驶员驾驶车辆”。
据此,德国《道路交通法》进行了修订,让机动车的范围涵盖了L4级无人驾驶车辆。
根据《自动驾驶法》,L4级智能汽车的公路运营必须符合“路端”和“车端”的诸多要求。
从“路端”来看,无人驾驶车辆必须在德国境内指定运行区域的公共道路空间运营,并由州主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批准。
从“车端”来看,L4级智能汽车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能够独立实现安全驾驶功能。
德国自动驾驶立法日前,德国议会两院通过了一项由运输部提出的法案,修改现行的道路交通法规,允许高度或全自动驾驶系统代替人类自主驾驶,给予其和驾驶人同等的法律地位。
驾驶人甚至可以在车辆自动驾驶时放手方向盘,自行浏览网页或查看邮件。
这是全球首次将自动驾驶纳入生效的道路交通法规中。
德国运输部长多布林特在法律通过后表示,自动驾驶带来汽车发明以来最大的出行变革,因此德国选择了“全球最现代化的道路交通法”。
德国是汽车大国,汽车工业从业人员高达75万人,积极拥抱自动驾驶是德国汽车工业保持领先的一个举措。
德国政府在2021年出台的《自动和联网驾驶战略》中就提出,保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国家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基础”,通过立法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是战略的行动重点之一。
战略指出,在国家层面,德国的交通法律法规必须最大限度允许自动驾驶系统应用,必须允许装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上路,但同时强调,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并不意味着驾驶者可以不再履行审慎职责。
为此,新法明确规定,驾驶人必须始终坐在方向盘前,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意外,驾驶人要能够及时介入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须安装类似飞机“黑匣子”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系统运作、要求介入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以明确交通事故责任。
如果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阶段,则由驾驶人承担责任;如发生在自动驾驶系统运作阶段,则由汽车制造商担责。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分析人士认为,新法的通过将为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德国车企加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扫清障碍。
德国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021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推动自动驾驶将进一步稳固德国作为汽车行业领导创新者的地位,同时还将刺激信息通信技术和创新型数字化服务市场的发展。
大量工作岗位预计将因此诞生,创造数十亿欧元的产业附加值。
有专家认为,在德国客运量和货运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发展自动驾驶有助充分利用运力存量、提升交通效率。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及伦理问题——兼评“德国自动驾
驶伦理指南”
陈晓平;翟文静
【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0)003
【摘要】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在科技研发上已成尉然大观,但却有可能被阻挡于立法或伦理准则方面的某些漏洞或缺陷之外.因此,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伦理学基础,成为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进入商用阶段的关键所在.在奠定伦理学基础方面,德国自动驾驶伦理指南领世界之先,意义重大;但是其中关于伦理二难困境的奈款是有严重缺陷的,最终将事故责任主体由自动驾驶系统转嫁到人类驾驶员.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对道德哲学中的功利论和道义论的基本原则的误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总页数】7页(P1-7)
【作者】陈晓平;翟文静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会城华侨中学,广东江门529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7;N01
【相关文献】
1.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述评 [J], 白惠仁;
2.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述评 [J], 白惠仁
3.自动驾驶汽车的五大伦理问题与原则的思考 [J], 李芳;裴彧;徐峰;高芳;贾晓峰
4.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的域外启示——以德国《自动驾驶法》体系为例 [J], 朱吕茂
5.德国政府对自动驾驶采用伦理规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速不限速的德国,刚刚批准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德国联邦议院今年5月21日通过了《自动驾驶法》草案,上个月末也获得了德国联邦联邦参议院批准,之后由德国联邦总统签发并公布到《联邦公报》上即可生效。
通过这项法案,德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允许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并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日常交通的国家。
自2022年开始,该国家将允许“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L4)在公共道路上指定路线上行驶。
具体法案显示,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应该能在全德国公共道路上的特定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Autonomes Fahren),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或安全员监管,由于其多功能性、安全性、环保及灵活性(有益于使用者),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将自动驾驶车辆及其配套产业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潜能,既让它们服务于社会,也让社会的参与促进技术的发展。
根据新法案,“L4级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辆”应最大可能地投入到日常交通中来,但要在规划好的运行区域内行驶,同时也规定了车主和制造商的义务,并定义了“技术监督员”(签定责任险的自然人,在个别情况下,可从外部停用自动系统或激活驾驶方式),车辆并非是遥控行驶的,而是完全由车辆自主行驶。
对于具体使用情况并未事先确定下来,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接泊)班车交通、短程客运(指定路线行驶的公交车)、物流中心之间的交通(Hub2Hub运输)、乡镇地区以需求为导向的(非高峰时段)交通服务、“Dual-Mode双模式车辆”(司机可以直接在前门下车,然后通过智能手机下令将车辆停进车库)如自动代客泊车/AVP。
其实早在2017年6月21日,《自动驾驶法》就已生效,当时规范了“高度或全自动化驾驶车辆”运行,即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自动化行驶,但仍需要一名司机,换句话说,原来的法案始强制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必须配备人类驾驶员/安全员以便随时接管。
而即将实施的新法案,是允许“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辆投入使用,且不必为它们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
关于中德自动驾驶立法的相关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成为现实。
中德两国作为世界汽车大国,自动驾驶技术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
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两国都采取了分阶段规划的方式,逐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这是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也给予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一定的空间。
此外,中德两国还都制定了相应的测试和试点政策,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试点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立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中德两国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存在不同。
在德国,自动驾驶技术被定义为“高度自动化驾驶系统”,而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被定义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这一差异可能导致两国在立法目标和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立法的重点方面也存在不同。
德国在自动驾驶立法中更加注重技术监管和安全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中国在自动驾驶立法中更加注重对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旨在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规范运行和合理使用。
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立法中还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平衡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如何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制定适应不同道路和交通环境的标准和规范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德两国在立法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中德自动驾驶立法的相关思考需要从技术、安全、管理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中德两国可以在经验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制定适应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有序。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德国自动驾驶立法解析
作者:高宏李泯泯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2018年第29期
各国自动驾驶
车辆立法经验
(一)政策密集出台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各汽车工业强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与测试。
美国政府在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亚利桑那州等地开放了自动驾驶路测,并于 2016年 9 月出台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将自动驾驶的安全监管首次纳入联邦法律框架内,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车企对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日本于 2016 年制定了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着手修订《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并在2017年已经放宽法律法规的限制,允许纯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路试,并且配备司机的自动驾驶汽车有望在 2020 年上高速公路行驶。
2016 年 11 月,韩国修订《韩国汽车管理法》允许在获准的城市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法国政府在 2016 年 8 月正式批准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此前只允许本土汽车公司测试。
英国 2017 年 2 月出台的《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规定,在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发生事故时,可通过简化保险流程,帮助保险人和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2017 年 5 月,德国通过联邦参议院决议,对《德国交通法案》进行修订,首次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相关法律纳入其中,这是德国首部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
该法律明确,在自动驾驶系统介入时,允许驾驶人的手可以离开方向盘;同时,它还要求汽车厂商安装黑匣子收集行驶过程中的数据,以便为将来万一发生事故时,进行责任判定和划分提供依据。
该法律对汽车保险的最高赔偿金额也予以大幅提升。
此外,荷兰、瑞典、新加坡等国也推出了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
(二)汽车产业巨头加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
德国此次出台的首部自动驾驶法律,将加快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德国汽车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
除了这些德国企业外,克莱斯勒、雷克萨斯、林肯、福特、沃尔沃、菲亚特、丰田等著名汽车制造商也纷纷独立或与其它企业合作,加快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测试。
继大众、福特、法拉第和谷歌等企业后,百度在 2016 年 9 月也拿到了加州政府颁发的自动驾驶
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目前获得牌照的企业已有 33 家。
此外,已有多种车型进行了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如 Uber-福特 Fusion、Uber-沃尔沃 XC90、高通-克莱斯勒 Pacifica、高通-雷克萨斯SUV、通用汽车-雪佛兰 Bolt、博世-特斯拉 Model S、英伟达-奥迪 Q7、日产-日产 Leaf、百度-宝马等。
(三)科技企业纷纷跨界布局自动驾驶领域
自动驾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加入,互联网企业谷歌、百度和苹果将互联网与汽车的跨界融合做得风生水起。
到 2016 年底,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总行驶里程已突破 300万公里,半导体巨头们则通过收购借势进入自动驾驶领域。
英特尔 2017 年 3 月以 153 亿美元价格收购了以色列的 Mobileye公司,此前与 Mobileye 合作的汽车制造商包括特斯拉、宝马、通用、沃尔沃等,高通和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也已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此外,通信巨头们也不甘寂寞,美国电信业巨头 Verizon、韩国三星和中国华为等企业,也依托各自优势,在车辆通信、汽车导航服务、车载娱乐系统以及车联网上加紧布局。
德国自动驾驶立法的
目的及内容
(一)政府通过建立建全相关法规发挥引导作用
积极支持自动驾驶是德国保持汽车工业优势的重要举措。
目前,美国加州已成为自动驾驶路测的大本营,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以及博世等零部件供应商均已在加州进行了路测。
按照获得路测牌照的企业均需递交测试数据报告的规定,加州政府得到大量宝贵的测试数据,赢得了领先发展优势。
此次德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相关法律颁布后,德国车企、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和研究机构都可以在城市道路进行测试,收集自动驾驶汽车对于交通信号标志以及行人的反应数据,从而有效地将本土企业吸引回国内进行路测,同时,力图吸引更多的技术型企业参与其中。
(二)责任认定和安全保障要求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借助技术手段明确责任是这部德国自动驾驶车辆法律的亮点。
为了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该法案明确规定,所有自动驾驶汽车都必须安装类似飞机上“黑匣子”的装置,用于记录相关系统运行,以及人工介入操控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详细情况。
通过“黑匣子”的辅助可以查明,如果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过程中,则相关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如果事故是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原因所致,则需要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来承担责任。
這部法律还规定,自动驾驶汽车驾驶位置必须有司机、必须保留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等配置,这样可保证驾驶者能随时介入人工驾驶,也是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情况时的必要防范措施。
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进入第 4 级 1 和第5 级而言,这种规定非常必要。
(三)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应纳入法律范畴
数据保护和安全要求不明确,是德国自动驾驶法律的一大缺陷。
该法律解决了事故责任、技术和保障要求等问题,但在自动驾驶的数据使用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
一方面,自动驾驶测试会获取大量关于车辆碰撞事故和车主行为等相关信息,需要做到保护消费者隐私,以及数据去识别化。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系统面临网络攻击的潜在威胁,法律中应当囊括关于机动车辆保障网络安全的相关规定。
美国交通部于 2016 年发布的《联邦自动驾驶机动车政策》就明确规范了数据记录和共享、消费者隐私,以及自动驾驶系统安全等条目,这也是德国计划在两年内将根据技术进展,及时修订这部法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