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甘肃会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697.92 KB
- 文档页数:21
甘肃省会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考生号中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②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强拆队曾肆无忌惮,有天无日....,昨日终于被公安机关依法批捕,广大市民无不拍手称快。
③长沙岳麓山下,一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掩映在苍郁的枫林里,这就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经常抛出一些不经之谈....,比如“侵略无定义”论,这些荒谬言论令全世界嗤之以鼻。
⑤只见魏老敛声屏气....,雪白宣纸上便落下一个大大的米字,是隶书,绵里藏锋,古朴刚劲,最后一笔刚收锋,满堂便响起一片叫好声。
⑥著名作家刘心武讲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故事》,引起《红楼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A.①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2分)⑴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⑵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⑶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⑷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⑸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⑹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⑺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⑻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⑼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⑽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⑾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⑿此日六军同驻马,。
(李商隐《马嵬》)二、课内古文阅读。
(29分)2.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每空0.5分,共3分)⑴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
著有《》(著作)。
⑵ 在诗歌的创作理论上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⑶ 的诗歌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⑷鲁迅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⑸在晚唐的诗坛上,与杜牧并称的小李杜中的李是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每空1分,共9分)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⑷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⑸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⑺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⑻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⑼凡六百一十六言(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结构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善假于物也 / 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⑴流血漂橹⑵非能水也⑶包举宇内⑷外连衡而斗诸侯⑸据崤函之固⑹尊贤而重士⑺ 追亡逐北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⑼天下非小弱也⑽小学而大遗⑾赢粮而影从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⑴⑷⑺ /⑵⑻⑽ / ⑶⑾ / ⑸⑹ / ⑼ / ⑿B.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⑼ / ⑺⑿ / ⑽C.⑴⑷ / ⑵⑶⑻ / ⑸⑹⑽ / ⑺⑼ / ⑾⑿D.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⑽ / ⑺ / ⑼ / ⑿6.下列各项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率疲弊之卒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因河为池B.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不拘于时,学于余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可怪也欤8.翻译下列句子。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增长缓慢,真是马齿徒增....。
③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④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以小见大....,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⑤近期,日本一方面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另一方面却在台湾和中国南海等问题上“搞小动作”,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令人愤慨。
⑥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VR 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 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
B. 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增加.正是网约车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
C. 环保和气象部门将协商出台一个更完善的机制,把重污染的预警、发布做得更完善、更有效,让公众和地方政府能更好应对。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AB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A.B.C.1 A.B.D.C.2A.B.C.3D.1.123答案132解析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
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
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
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
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
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
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
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电视剧艺术的新收获——当前家庭伦理剧述评牛寒婷电视剧发展达到的艺术高度折射出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实力与水平,民族文化的承继也在电视剧中突显。
电视剧的制作者是否拥有文化自信,如何在作品中传达文化自信,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方面,家庭伦理剧是个突出的例子。
正是国人特有的伦理观念构成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类剧在传递文化传统方面的价值也就不言自明。
从具体作品看,《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等一大批表现家庭生活的电视剧热播,继续着上世纪90年代《渴望》的家庭剧路线,展示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忙于奔波的现代人在物化、冷漠的现代社会中向家庭和亲情的回归。
这类剧中的优秀之作,往往把家庭伦理关系的展现和现代个体自我成长的历程相结合,突显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成长,这种成长观照个体精神维度,把自我精神的构建和认同作为落脚点。
家庭伦理剧的伦理观念有两个基本维度。
一是传统的伦理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家庭关系和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的伦常,都成为现代伦理观的重要来源。
二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资源的借鉴,含平等、自由、博爱等。
应该说,现代伦理观是既从个体出发、维护个体精神成长和精神向度,又注重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的积极的伦理观念,它在个体和家庭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家庭伦理剧通过刻画现代个体的情感和心灵诉求,对人与人、亲人与亲人之间源自人性的真诚、爱意、信任、扶持与矛盾、冲突等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展现,从而获得广泛认同和收视热潮。
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既轻松、幽默,又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观众在含笑带泪的沉浸中反观自身、思考伦常。
精品家庭伦理剧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创作者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上对传统伦理观念如何与电视传媒及电视艺术的表现形态对接进行深刻思考的体现。
这是市场给艺术创作带来积极影响、推动创作的结果,同时,创作上的自觉也张扬和展示民族文化。
甘肃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2020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传统的档(dànɡ)案学,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渐进过程,通过古代朴素的档案文献编纂(zhuàn)理论得以体现,但研究档案的管理思想存在不少缺憾。
B . 人届中年,背负太多,举步维艰。
全社会勿以轻佻(tiāo)的心态嘲笑中年人,应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踮(diān)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助其度过难关,走出泥淖。
C . 宁波底蕴深厚,书声琅(1áng)琅,政通人和,在由新华社《瞭(1iào)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再一次榜上有名。
D . 疫情之后当务之急是复工,虽然企业也是战战兢(jīng)兢,但不复工,企业会像车轮子被卡(qiǎ)住一样,动不起来,所以哪怕去抵压贷款,也要争取开工。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聒噪蕴藉蝇营狗苟屈意逢迎B . 跟帖撮合珊珊来迟两全其美C . 订票笑靥得陇望蜀磨肩接踵D . 装帧绿洲崭露头角缘木求鱼3. (6分) (2019高二上·山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距今整整一百年了。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话文才真正畅行起来,半文半白的旧文风______________。
在上述两个时代白话文态势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窥见:言语之风,在相对平稳的社会中,变化缓慢;社会急剧变革时,则变化迅速,其疾如风。
当今社会行驶在快车道上,祖国面貌_____________,白话文也在快速演进。
随便翻开哪天的报纸,就会发現寻常“大白话”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马上就办”“像钉钉子一样”……这些口语说法,百姓一望而知。
2019学年甘肃会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
《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
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
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的小窗。
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
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
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
《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
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
《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
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
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
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
“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
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传情的通道,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C.《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D.《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C.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各有不同。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中,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B.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功能。
C.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D.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敏悟绝人,工文章。
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迁左拾遗。
会王承宗叛,帝诏吐突承璀率师出讨,居易谏:“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高崇文讨蜀,刘贞亮监之。
且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
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
后世且传中人为制将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且刘济等洎诸将必耻受承璀节制,心有不乐,无以立功。
此乃资承宗之奸,挫诸将之锐。
”帝不听。
既而兵老不决,居易上言:“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外则卢攸史、范希朝、张茂昭。
今承璀进不决战,已丧大将,希朝、茂昭数月乃入贼境,观其势,似阴相为计,空得一县,即壁不进,理无成功。
”亦会承宗请罪,兵遂罢。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鸡林①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
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减)【注】①鸡林:朝鲜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悟绝人,工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擅长,善于B.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看不起,轻视C.观其势,似阴相为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暗中D .终不附离为进取计,离:离开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后才起的,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的人,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但是还没有被正式授予官职)。
“擢进士第”即“获得了进士”的意思。
C.在古代官职变动的词中,其中“补”是补任空缺官职。
“黜”,降职或罢免。
“迁”,调动官职,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左迁是降低官职。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
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
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善于写诗,最初,与元稹相互酬咏,交情深厚,后来元稹得到宰相之职,白居易也随之声名显赫。
B .白居易认为如果让四方节度使知道朝廷让宦官担任实际统帅去讨伐叛贼王承宗,必将助长王承宗的反叛气焰,而且让各路将军深感耻辱,诸将的锐气也会受挫。
C.白居易劝谏承璀为统帅讨伐王承宗一事,令穆宗不悦,幸好有李绛的进言,白居易才免遭罢黜,且皇上仍然像过去那样待白居易。
D .白居易坦率耿介,常诤谏为政之安危,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仍然不改变自己。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
三、诗歌鉴赏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村注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洗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 请结合诗歌的前三联分析“事事幽”三字的内涵。
2. 尾联表面上是“幸词”,实为“苦情”,请简要分析?四、名句名篇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两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的乐声陡然高昂,跃马拼杀。
(3)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郁剪剪聂鑫森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二十年前,吴净第一次到青山铺乡来采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写了篇关于此地盛行剪花的长篇通讯,并力荐许多剪花的女艺人,郁剪剪就是其中的一位。
没想到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地和外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
于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剪纸也就成了艺术品,又参展,又卖钱。
吴净作为第一个报道者,自然不会就此罢手,隔上一段日子就要前来采访。
每次来,必去探望郁剪剪。
郁剪剪专攻神话传说人物,八仙、门神、财神、花仙子、十八罗汉、钟馗……运剪洗练泼辣,而且带点夸张、变形,颇获赞誉。
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是颤声对吴净说:“你让我扬眉吐气了,老田对我好多了。
”老田是她的丈夫,叫田谷生,长得很粗蛮,脾气又暴烈,爱喝酒,一有烦心事就打郁剪剪。
如今,郁剪剪出名了,剪纸可以换钱了,他的野性收敛了不少。
不过所有的钱都得由他统管,不让妻子过手。
吴净径直走到堂屋的门前,高喊一声:“郁老师——”“来啦!”随即,郁剪剪从堂屋后面走了出来,紧接着,红着一张脸的田谷生也醺然而出。
“是吴记者呵,快请坐。
你怎么喊我‘老师’呢?我不配。
”“在剪纸上,您当然是老师。
”当吴净在挨墙茶几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田谷生也大咧咧地在另一边的椅子上落座,然后,挥挥手,大声说:“大记者来了,还不快去泡茶!”郁剪剪低声说:“我……会的。
”“郁老师,别客气了,我就要走的。
我这次来,是要买你的四件门神作品。
”“吴记者,不要买,我送你就是……”田谷生使劲地“咳”了一声。
郁剪剪忙煞住话,目光也变得暗淡起来。
“是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在画报上看到你的门神作品,很欣赏,托我来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