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一、实验目的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辑、汇编、连接及运行过程,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输入下列完整的程序STACK SEGMENT STACKDB 200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BUF DB‘HOW ARE YOU!$’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START:MOV AX,DATAMOV DS,AXLEA DX,BUFMOV AH,9INT 21H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本程序的正确运行结果是在屏幕显示“HOW ARE YOU!”)2、完成课本P193习题5.1。
三、实验步骤(1)利用EDIT编辑源程序;(2)汇编源程序;(3)连接目标程序文件;(4)运行可执行文件。
四、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以上两个实验内容的题目、源码、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1.在屏幕上打印字符串”How are you?”。
(1)源代码:;打印字符串"How are you?"STACK SEGMENT STACKDB 200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BUF DB 'How are you?$'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START: MOV AX, DATAMOV DS, AXMOV AX, STACKMOV SS, AX;在屏幕上打印字符串LEA DX, BUFMOV AH, 9HINT 21HMOV AH, 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2)具体实验步骤:编辑→保存→masm→link→运行(3)结果截图:2.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对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用大写字母显示出来。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一简单程序编制和上机过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常用代码的软件转换技术。
2.熟悉DEBUG软件的使用。
3.掌握简单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代码转换是计算机和I/O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技术之一。
各种I/O设备所提供和接收的数据编码不尽相同。
为了处理这些信息,计算机必须将各种不同编码形式的信息转换成别种适当的数据形式。
例如,键盘输入的数据均为ASC Ⅱ码形式存储在内存中,通常要求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形式。
一般实现代码转换有两种方法:1.软件法利用CPU的算术逻辑运算功能,通过运算或查表实现各种数据代码间的转换。
该方法经济但速度慢。
2.硬件法利用专用代码转换集成电路进行转换。
如74LS74可把BCD码转换为七段代码。
这种方法需要硬件费用,但速度快。
本实验要求掌握软件编码转换技术。
计算机常用的代码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BCD码、ASCⅡ码、七段码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本次试验的内容是ASCⅡ码转换为未组合BCD码设从键盘输入十进制数的ASCⅡ码已存放在起始地址CS :150H的单元中,把它转换成未组合BCD码后,再分别存入起始地址为CS:15AH的单元中。
若输入的不是十进制数的ASCⅡ码,则相应存放结果单元的内容为“FF”。
提示:1.组合BCD码是一位十进制数字占一个字节,高半字节为0,低半字节为该十进制数字的BCD码。
ASCⅡ码转换为未组合BCD码只需减30H。
2.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3.程序执行前,需要在CS:150H内存缓冲区写入待转换的ASCⅡ码。
方法如下:方法一:用A命令-ACS:150 DB 35,39,30,41,32CS:155 ∧C方法二:用E 命令-ECS:150,35,39,30,41,32方法三:用F命令-FCS:150 L5 35,39,30,41,321.执行程序后检查执行结果可用D命令:-DCS:15ACS:15A 05,09,00,FF,02ASCⅡ码转换为未组合BCD码的程序流程图参考程序如下:ORG 100HMOV CX,0005HMOV DI,150HBB:MOV BL,0FFHMOV A,[DI]CMP AL,3AHJNB DONESUB AL,30HJB DONEMOV BL,ALDONE:MOV AL,BLMOV [DI+0AH],ALINC DILOOP BBINT 20HORG 150HDB 35H,39H,30H,41H,32H实验二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常用代码的软件转换技术。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序言1、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一、普通干混砂浆1、稠度试验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砂浆的配合比或施工过程中控制砂浆的稠度。
A、稠度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砂浆稠度仪:应由试锥、容器和支座三部分组成。
试锥应由钢材或铜材制成,试锥高度应为145mm,锥底直径应为75mm,试锥连同滑杆的质量应为300±2g;盛浆容器应由钢板制成,筒高应为180mm,锥底内径应为150mm;支座应包括底座、支架及刻度显示三个部分,应由铸铁、钢或其他金属制成;b、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c 、秒表。
B、稠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应先采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再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能自由滑动;b、应先采用湿布擦净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再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砂浆表面宜低于容器口10mm,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均匀地插捣25次,然后轻轻的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c、拧开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应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上;d、拧开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10s是立即拧紧螺丝,将齿条侧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mm),即为砂浆的稠度值;e、盛浆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C、稠度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要求确定:a、同盘砂浆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并应精确至1mm;b、当两次实验值之差大于10mm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2、表观密度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浆拌合物捣实后得单位体积质量,以确定每立方米砂浆拌合物中各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
A、表观密度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容量筒:应由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应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b、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c、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d、振动台:振幅应为0.5 ±0.05mm,频率应为50 ±3Hz;e、秒表。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第一章汇编语言实验概述1.1 实验开设目的汇编语言实验是“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内的重要实验环节。
本实验能帮助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汇编语言指令、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自己编制相应要求的汇编语言程序或段落,通过上机运行调试等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及指令系统中的常用指令,并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部分接口和底层设备进行操控实践。
1.2 总体要求独立完成课程必须完成的实验,选做部分有条件完成的实验。
实验中注意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各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构思实验方案及解题步骤,勤于实验预习和充分准备,及时书写并按时上交相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一、实验编号(摘自本实验指导书具体实验项目)二、实验目的(摘自本实验指导书具体实验项目)三、实验要求(摘自本实验指导书具体实验项目)四、实验方案及解题程序的流程图(自己绘制相应的程序流程图)五、实验程序清单(填写自编源程序清单,并加注段落说明和重要指令说明)六、实验运行调试过程:1.写出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生成过程及相应操作命令2.写出显示原始数据操作的命令及摘抄机内原始数据3.写出运行程序或程序段落的命令及记录相关寄存器和内存单元值并分析执行结果4.写出程序或原始数据修改意图和修改命令5.重新执行修改后的程序并查看结果,并做出结果分析与实验成败判别七、实验心得与体会。
1.3 实验考核方式与要求1. 实验后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内容必须符合要求。
2. 评分方法: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达到试验的基本要求。
3. 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比例:15%-20%。
1.4 实验设备与环境每人一台P3以上微机系统,能运行WINDOWS-9X操作系统、及实模式DOS系统。
系统内预先装入MASM5及以上的汇编语言编译、连接及调试应用软件、DEBUG、EDIT 等命令文件。
实验附件:RS232通讯连接线缆。
实验二 寻址方式在结构化数据访问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编写一个较简单的完整汇编程序;(2)理解寻址方式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Power idea公司从1975年成立到1995年的基本情况如下:年份 收入(千美元) 雇员(人) 人均收入(千美元) 1975 16 3 ?1976 22 7 ?1977 382 9 ?1978 1356 13 ?1979 2390 28 ?1980 8000 38 ?……1995 5937000 17800 ? 下面的代码中,已经定义好了这些数据:assume cs:codesgdata segmentdb '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db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db '1993','1994','1995';以上是表示21年的21个字符串dd 16,22,382,1356,2390,8000,16000,24486,50065,97479,140317,197514dd 345980,590827,803530,1183000,1843000,2759000,3753000,4649000,5937000 ;以上表示21年公司总收入的21个dword型数据dw 3,7,9,13,28,38,130,220,476,778,1001,1442,2258,2793,4037,5635,8226dw 11542,14430,15257,17800;以上是表示21年公司雇员人数的21个word型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内存单元的访问中,使用word ptr(属性修改运算符PTR)来指明访问的内存单元是字单元。
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物质的称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直接法、减量法称量样品的方法,做到较熟练地使用天平,为以后的分析实验打好称量技术的基础。
2.经过称量练习,要达到在5min内,小于三次减量称量成功一份样品。
3.培养学生准确地、简单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不得胡乱涂改原始数据。
二、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提前通知学生自备细纱手套。
3.将称量瓶、锥形瓶洗净备用。
三、讲解与示范1 •讣学生按学号找天平号,并坐在自己的天平前,不许乱用别人的天平。
2.讲解称量练习内容(直接法称量表面皿A、B,减量法称量一定范围的样品:0.1~0.2g 三份;0.11~0.16g三份o3.示范减量法称量操作:注意在将称量瓶中样品敲到锥形瓶中的过程中,要在锥形瓶正上方慢慢倾斜称量瓶,用瓶盖轻轻敲打瓶口的上部,使样品慢慢落入锥形瓶中,估计倾出样品量达到所需的量时,在锥形瓶上方边敲边慢慢竖起称量瓶并使粘在瓶口的样品回到瓶中。
4.示范单盘电光天平的基本操作:①取下天平罩并叠整齐放置在天平上前方,用毛刷轻轻地清扫秤盘和底座上的灰尘。
②取下天平上盖,讲解天平内部结构,然后盖好天平上盖。
嘱咐学生一律不许打开上盖,发现问题由指导教师解决。
③检查圆水准仪,看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果气泡偏离中心,则缓慢旋动左边或右边的调整脚螺丝(由指导教师操作,学生一律不许动,如发现问题向老师说明),使气泡位于中心。
④调整天平零点。
⑤减量法称量全过程演示,其中要特别强调旋转舷码和全开天平时不要用力过猛,天平全开时,不能加减祛码,不能取放称量物。
⑥称量结束,所有確码回零,再检查天平零点,看天平的变动性。
⑦关好天平开关,盖好天平罩,将天平使用情况登记在天平记录本上,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和天平后,学生方可离开天平室,最后指导教师将所有天平检查后方可离开。
四、注意事项1.本次实验为今后天平的使用打下基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指导书模板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所用仪器室外调查设备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
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方格绘图纸,植被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该总表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适用于样地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
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群落名称----面积----室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 记录者---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2.取样方法2.1.种-面积曲线的编绘样方调查视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洋房面积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2.1.1样方面积的确定:在拟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
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X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X5m,等级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成倍扩大,逐次登记新增加的植物种类。
开始植物种类数随着面积扩大而迅速增加,而后随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至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活不再增加。
2.1.2样方面积扩大的方式:法国的生态学工作者提出巢式样方法。
即在研究草本植物类型的植物种类特征时,所用样方面积最初为1/64m2,之后依次为1/32,1/16,1/8,1/4,1/2,1,2,4,8,16,32,64,128,256,512 m2,依次记录相应面积中物种的数量。
中学化学实验指导书(全册)汇编
本文档旨在为中学化学教师编写一本全面的化学实验指导书,以帮助他们在实验教学中提供支持和指导。
该指导书将汇编各种化学实验,覆盖中学化学课程的所有内容。
目标
- 提供全面的化学实验指导,涵盖中学化学课程的各个方面。
- 支持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供的指导和支持。
- 为学生提供安全且有趣的实验体验,加深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
结构
本指导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室安全指导:介绍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实验器材和试剂:介绍常用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包括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储存要求。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所需材料、操作流程和实验注意事项。
4.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5. 常见问题解答:收集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常遇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6. 实验扩展和延伸:提供一些扩展实验和延伸阅读的推荐,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领域。
使用建议
- 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级水平选择合适的实验进行教学。
-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详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充分。
-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结果分析部分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资料,实验时应严格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试验指导书1(范文模版)第一篇:试验指导书1(范文模版)实习一农业推广现状调查一、目的要求农业推广调查是指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对农业推广的机构、人员、成效等基本现状的考察和了解,分析农业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一种农村专题调查。
通过对农业推广现状调查,掌握所在地区的农业推广力量分布、推广水平高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当前所采用的主要农业推广方式方法,分析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扩大农业推广规模和提高农业推广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二、方法步骤调查以组为单位(4-5人为一组)。
调查范围为一乡镇,调查一般可分为三步:1.搜集资料利用网络、图书馆广泛搜集本地区的与农业推广有关的资料,包括: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如土地面积、耕地、作物布局、生产能力、经营效益、劳动者的素质、政策法规等;政府对本地区农业及农村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近期计划与要求等;农业推广力量分布,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模式等;农业推广工作情况,如典型经验、定期的推广工作总结等。
2.实地调查深入现场,通过走访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基层干部或通过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讨论,掌握本地区对农业推广的要求、建议等以及人们对农业推广工作的看法、意愿、评价等。
在实地调查时,设计调查表,把涉及到一些数据填入调查表中,简单明了,便于用作以后的分析。
如某一时期农业推广人员数量的增减量、年农业推广项目数、农业生产中逐年产量变化等。
农业推广调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其中访谈法是最常用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之一,而问卷法作为访谈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农业推广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和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掌握并熟练应用农业推广调查方法,尤其是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3.资料整理与分析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及时地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拾遗补缺,充实完善。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学习用万用表测量常用电子元件的方法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三、实验原理及说明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正弦波及方波信号,示波器用于观察、测量波形,交流毫伏表用于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数值,模拟电子实验仪作为各类模拟实验的操作平台,提供直流电源和实验电路。
四、实验设备五、实验内容和步骤(根据表1-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1、示波器的使用按照附录一中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用示波器观察、测量其内部产生的方波波形的幅值和周期,填入表1-1中,熟悉各有关调节装置的功能。
2、模拟电子实验仪、数字万用表和毫伏表的使用1)、接通模拟电子实验仪电源,根据表1-1调节直流电源的输出,测量、记录输出值;2)、根据表1-1调节模拟电子实验仪输出正弦波信号的幅值和频率,选择适当的设备观察波形并测量、记录其频率和幅值、有效值。
3)、用示波器观察模拟电子实验仪的三角波和方波输出,测量其周期和幅值。
表1-1常用电子设备的应用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预习和实验情况,完成表1-1,总结常用设备的用途。
2、测量正弦波信号的大小时,毫伏表和示波器的测量值有什么关系?七、注意事项方波需测量峰-峰值(Vp-p)和频率(f),正弦波需测量峰-峰值(Vp-p)、有效值(V)和频率(f)。
八、预习与思考题1、阅读附录中示波器、万用表、模拟电子实验仪和毫伏表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说明。
2、思考下列问题:.1)示波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与示波管有关的控制装置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与垂直输入有关的控制装置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与水平扫描有关的控制装置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如何从显示屏上读出幅度和周期值?2)数字万用表可以测量什么物理量?如何测量?3)模拟电子实验仪可以提供哪些电源和信号源?从哪些插孔输出?4)交流毫伏表主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如何测量?3、完成表1-1(测量值在实验时再填)实验二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电路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部分水样采集、贮存和运输操作实施细则一.水样的分类(一)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二)瞬时水样对于组成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四)平均污水样对于排放污水的企业而言,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着排污的规律性,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污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
(五)其它水样例如为监测洪水期或退水期的水质变化,调整水污案事故的影响等都须采集相应的水样,采集这类水样时,须根据污染物进入水系的位置和扩散方向布点并采样,一般采集瞬时水样。
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样的采集(一)水样的类型(1)表层水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在湖泊、水库等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时,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
(3)泉水、井水(3) 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
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4)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采集这些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二)采样前的准备a.确定采样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
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实验一化学基本操作及溶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化学实验室中一些基本仪器和常见设备的使用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种浓度表示的概念,并学会不同浓度单位的溶液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写出: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以及质量摩尔浓度的公式及单位;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烧杯、量筒、称量纸、药匙、胶头滴管、吸球、玻璃棒、药品:浓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三氯化铁(FeCl3)、CuSO4溶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配制250mL、b(HCl)=7.3g/mol的盐酸溶液;配制250mL、ω(NaO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250ml、x(FeCl3)=0.024的三氯化铁溶液;配制250mL、C(NaCl)=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计算的所需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的,用分析天平称量溶质;(2)取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溶质,玻璃棒搅拌;(3)将沿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容量瓶;(4)将玻璃棒和烧杯用去离子水少量多次洗涤干净,每次洗涤的水都转移到容量瓶中;(4)向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到刻度线时注意水位,定容;(5)盖上玻璃塞,按住容量瓶瓶塞倒置摇匀,转移至烧杯并贴好标签。
五、实验反馈思考:将硫酸铜溶液倒出1/4,其质量分数变化吗?其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若将其加水至原体积呢?练习: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中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后将溶液沿移入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次,将冲洗液移入_______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高或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
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中并贴好标签。
误差分析若某同学在配制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有引起误差的操作,根据C=n/V(或n=/V实验二粗盐提纯一、实验目的1.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沈怡麟编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实验一DEBUG的启动及其基本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DEBUG 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二.实验涉及主要知识
DEBUG是专门为汇编语言设计的一种调试工具,它通过步进,设置断点等方式为汇编语言程序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调试手段。
1、DEBUG程序的启动
在DOS提示符下,可键入命令:
C>DEBUG[d:][path][文件名][ 参数1][参数2]
其中文件名是被调试文件的名称,它须是执行文件(EXE),两个参数是运行被调试文件时所需要的命令参数,在DEBUG程序调入后,出现提示符“-”,此时,可键入所需的DEBUG命令。
在启动DEBUG时,如果输入了文件名,则DEBUG程序把指定文件装入内存。
用户可以通过DEBUG的命令对指定文件进行修改、显示和执行。
如果没有文件名,则是以当前内存的内容工作,或者用命名命令和装入命令把需要的文件装入内存,然后再用DEBUG的命令进行修改、显示和执行。
2、DEBUG的主要命令
(1)汇编命令A,格式为:
-A[地址]
该命令从指定地址开始允许输入汇编语句,把它们汇编成机器代码相继存放在从指定地
址开始的存储器中。
(2)反汇编命令U,有两种格式:
1)-U[地址]
该命令从指定地址开始,反汇编32个字节,若地址省略,则从上一个U命令的最后一条指令
的下一个单元开始显示32个字节。
2)-U范围
该命令对指定范围的内存单元进行反汇编,例如:
-U 04BA:0100 0108或–U 04BA:0100 L9
此二命令是等效的。
(3)运行命令G,格式为:
-G [=地址1][地址2[地址3。
]]
其中地址1规定了运行起始地址,后面的若干地址均为断点地址。
(4)追踪命令T,有两种格式:
1)逐条指令追踪:
-T[=地址]
该命令从指定地址起执行一条指令后停下来,显示寄存器内容和状态值。
2)多条指令追踪:
-T[=地址][值]
该命令从指定地址起执行n条命令后停下来,n由[值]确定。
(5)显示内存单元内容的命令D,格式为:
-D[地址]或-D[范围]
(6)修改内存单元内容的命令E,它有两种格式:
1)用给定的内容代替指定范围的单元内容:
-E地址内容表
例如:-E 2000:0100 F3 “XYZ” 8D
其中F3,“X”“Y”“Z”和8D各占一个字节,用这五个字节代替原内存单元2000:0100到0104的内容,“X”“Y”“Z”将分别按它们的ASCII码值代入。
2)逐个单元相继地修改:
-E地址
例如:-E 100:
18E4:0100 89.78
此命令是将原100号单元的内容89改为78。
78是程序员键入的。
(7)检查和修改寄存器内容的命令R,它有三种方式:
1)显示CPU内部所有寄存器内容和标志位状态;格式为:-R
R命令显示中标志位状态的含义如下表所示:
2)显示和修改某个指定寄存器内容,格式为:
-R 寄存器名
例如打入:-R AX
系统将响应如下:
AX FIF4
:
表示AX当前内容为F1F4,此时若不对其作修改,可按ENTER键,否则,打入修改后内容,如:
-R BX
BX 0369
:059F
则BX内容由0369改为059F
3)显示和修改标志位状态,命令格式为:
-RF
系统将给出响应,如
OV DN EI NG ZR AC PE CY-
这时若不作修改可按ENTER键,否则在“-”号之后键入修改值,键入顺序任意。
如
OV DN EI NG ZR AC PE CY-PONZDINV
(8)命名命令N,格式为:
-N 文件名
此命令将文件名格式化在CS:5CH的文件控制块内,以便使用L或W命令把文件装入内存进行调试或者存盘。
(9)装入命令L,它有两种功能:
1)把磁盘上指定扇区的内容装入到内存指定地址起始的单元中,格式为:
-L 地址驱动器扇区号扇区数
2)装入指定文件,格式为:
-L [地址]
此命令装入已在CS:5CH中格式化的文件控制块所指定的文件。
在用L命令前,BX和CX中应包含所读文件的字节数。
(10)写命令W,有两种格式:
1)把数据写入磁盘的指定扇区:
-W 地址驱动器扇区号扇区数
2)把数据写入指定文件中:
-W [地址]
此命令把指定内存区域中的数据写入由CS:5CH处的FCB所规定的文件中。
在用W命令前,BX和CX中应包含要写入文件的字节数。
(11)退出DEBUG命令Q,该命令格式为
Q
它退出DEBUG程序,返回DOS,但该命令本身并不把在内存中的文件存盘,如需存盘,应在
执行Q命令前先执行写命令W。
三.实验内容
1、R命令的使用
(1)用R命令记录AX、BX、CX、DX、SP、BP、SI、DI、DS、CS、ES、SS、IP等寄存器的内容。
(2)用R命令修改AX、IP等寄存器的值。
2、D命令的使用
(1)用D命令查看内存10000H的内容。
(2)用D命令查看内存10009H开始的10个字节的内容。
3、E命令的使用
(1)用E命令将内存10009H开始的10个单元的内容改写为ASCII字符的0~9。
(2)用E命令向内存中写入机器码,并用U命令查看机器码的含义,用T命令执行。
B80100 MOV AX,0001
B90200 MOV CX,0002
01C8 ADD AX,CX
4、A、D、T、N、W等命令的使用
(1)用A命令在内存2000H:0写入以下汇编语言指令。
MOV AX,1
MOV BX,2
MOV CX,3
ADD AX,BX
ADD BX,CX
(2)用D命令查看内存内容。
(3)用T命令执行。
(4)将以上程序存盘。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要求如下:
(1)封面。
封面应包括:课程名称、实验序号、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2)实验报告编写要规范。
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实验总结(主要写收获和体会,重点写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自己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提高)。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和源程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