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的语言教学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5
余映潮教材处理的艺术之二:长文短教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
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占30%左右,如初中语文第一册30课中,就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9篇长文,第二册中,有《提醒幸福》等10篇长文,第三册中,有《阿长与〈山海经〉》等8篇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等弱势。
所以,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由于长文短教需要研究教师如何巧读课文,如何精选课文内容,如何组合教学内容,如何做到精练、高效、有用,所以它具有教材处理研究的普遍意义,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
由这一点看,研究长文短教,对于大多数课文来讲,就显得更有意义。
长文短教,从教材的类型看,可分为教读式处理与自读式处理,教读式处理比较精细,自读式处理比较粗放,所以我们一般应研究对长文如何教得精一点;从教学手法看,可分为平实性处理与艺术性处理,平实性处理比较平淡,艺术性处理比较生动,所以我们一般应研究如何教得生动一点。
但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
也就是说,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如下很多很多的角度进行教材处理:1.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卸探獭?.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3.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4.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5.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以落实一个“语言教学”的板块为目的进行短教。
6.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以突出课文中一个“知识的集合”为目的进行短教。
7.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目的,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创造性复述。
丨人物丨 本版特约主持/李华平荆州市曾经连续17年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余老师每年都会确定一个研究重点,并形成了一组系列: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等等;又如,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讲座,也形成了一组系列,就是连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中学语文教师常用研究技法20讲》,包括目录索引、资繼抄、横 向联系、纵深探索、精品收藏、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筛选提炼、名师研究、多角运思、顺势拓展、教育叙事等。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初 中语文教与学》就从中选用了 5篇,这创下了该刊选编个人论文的年度之最。
多年来五支队伍的建设,数百名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50余篇论文的发表,20余场学术报告,数十节示范课,再加上教科院的日常工作,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然而,余老师却做下来了,而且搬辱如此出 色!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半个世纪以 来,余老师以其强烈的责任感、丰富的学识、深人基层 的作风、超出常人的勤奋、顽强拼搏的毅力,不断创新 的智慧,谱写了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奇迹。
注释:①陈振林.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J].荆州教育信息网,2004-5-12.参考文献:[1 ]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 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13.[2 ]余映潮.什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硬招”[N]. 中国青年报,2016-11-09.©大师简洁,精粹,雅致余映潮“板块式”教学中“诗意手法”的体现◎杨雪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河北石家庄052165)摘要:余映潮老师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 “诗意手法”的全新教学艺术体系。
“板块式”“主问题”主要解决了语文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诗意手法”的运用则从更高的层面,从细节的角度,从艺术的高度,使语文教学过程臻于审美的境界。
“诗意手法”具 体而言:宏观上体现在“板块”设计的简洁明晰、瘦劲疏朗;中观上体现在“主问”安排的精粹实在、以一当十;微观上体现在“细节”处理的文气十足、雅致美妙。
对余映潮教学艺术评析与启示一、余映潮教学艺术评析余老师深知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懂得培养学生以生命的敏感,让学生懂得去呵护生命,怜惜芸芸众生,亲近体贴自然万物,知道在学生的心中扬起生命的风帆,使其在生命之河上泛舟轻游。
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有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因为语文的“语文味”,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
没有文本的阅读,怎能从缓缓升腾的热气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怎能听到“鸡鸣桑树巅,狗吠深苍中”的天籁;怎能品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况味;又怎能感喟“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美。
天生万物,总在宇宙的造化中,自得其乐地呈现着一份成长中的激情。
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又怎能不让我们心驰之,神往之。
故此,语文的“语文味”,需要在对文本亲近中获得。
要在亲近文本的同时,找寻并发掘出文本的情感因素。
只有当我们的心灵,因为这些情感因素的碰撞而爆发出灵性的火花时,语文的“语文味”才能够焕发。
语文是离不开生活的。
语文的内涵,固然不及生活的内涵那般深刻丰富。
但语文的外延,却隐约可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发现、感受、体会语文的激情,如果不能将语文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将表层的文字与深层的情感结合起来。
那么,语文也就不能彰显“语文味”,而仅仅是汉语知识的集合。
语文的“语文味”,是需要在生活中获取的。
原生态的生活,将现实人生的五味日复一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景观,正是我们走进语文文本的依托。
没有亲近过名山大川,便难以体会秀美风光的怡情养性;没有历练过岁月的坎坷挫折,便难以领略渗透人生后的顿悟与超脱。
语文就是这样,没有厚重的生活积累,一切的解读,便都成了跑马观花浮光掠影之举。
正基于此,在余老师的教学中,他让语文回归到生活。
在他看来,语文的“语文味”,是必须在生活的海洋中滋养的。
惟有生活的阔大,才有语文的阔大;惟有生活的火热,才有语文的火热;惟有生活的激情,才有语文的激情。
读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心得细读了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从中学习到很多新颖实用的教学创意和课堂中的活动设计方法。
语文教学是门学问,需要经过大量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将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及时转变成文字和教学思路,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研究其可行性。
余映潮老师从60岁开始才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进行钻研,前后历经了10年,这本《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可谓是余老师的呕心沥血之作,我从中感受到老前辈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对提高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感受到老一辈教育者对青年教师的殷殷期盼。
余老师有两种语文教学艺术的钻研和实践方式,分别是“大量实践”和“细致提炼”。
这两种方法经过余老师数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拜读余老师这本书时,我常回忆在过去教学活动中我是如何做的,有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全面,通过对照分析,我获益良多,下面就谈谈我在过去教学中的体会和余老师这本著作带给我的思考。
一、大量实践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只有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和试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使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个人的教学境界也得以提高。
余老师曾面对过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等,他研究过大量课例,给学生上过大量课,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是值得所有教师钦佩的。
语文课文的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在日常的教学中思路设计可谓是千差万别的。
我想以诗歌的教学为例,谈谈在以往的实践中显示出的课堂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诗歌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诗人们通过文字,抒发感情,向我们传递出美感,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净化心灵。
通过诗歌的吟读和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丰富的情感。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设计可能不够精细合理,总是喜欢引领学生将诗歌里精炼的语言加以剖析和解读,品味字字句句的含义,将其展开进行学习,殊不知诗歌正是通过独具特色的简洁美妙的语言来抒发感情的。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76)“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课文在两千字左右、文言文课文在四五百字左右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弱势。
有时候,长文也是难文。
“长文短教”,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教材处理方式。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二是取较少的内容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
研究“长文短教”,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二是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三是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四是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的空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课文需要考虑“长文短教”的问题。
那么,“长文短教”需要哪些技术性的手段?教师要用心地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多角度地研读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组合、提炼、选择。
不论什么样的“长文短教”,课始的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长文短教”,由于“文长”,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问题没有来得及处理。
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求更好地对所需教学的内容进行覆盖。
“长文短教”讲究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选择。
或选取课文的某一个部位,如最精致的那一部分,最核心的那一部分,最难以理解的那一部分等;或确定某一个话题,以带动课文中“某个线条”内容的品读;或对某个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训练。
对此,我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有如下细化的阐释:我们就可以从如下很多的角度来进行教材处理:1.紧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3.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4.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余映潮教学语言艺术例谈作者:胡亚莉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6期内容摘要:余映潮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其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堪称我国语文教育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本文以“建议你这样——《散步》教学实录”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的过渡、教授、点评以及小结四个方面的语言进行分析,展现其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余映潮教学语言艺术《散步》余映潮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其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堪称我国语文教育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漫步在余老师精心营造的课堂语言之中,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这里有巧妙自然的过渡,有凝练精确的板块小结,有细腻深入的教学讲解,还有让人信服的点评。
下面以“建议你这样——《散步》教学实录”为例,谈谈余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
一.过渡:言之有序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余老师的独创,也是他教学艺术的最大特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板块式教学语言的过渡,成为了他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
《散步》中“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品味语言”这三个富有诗意的板块,既体现了每个板块的特色,也体现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有序性,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始终,流畅自然。
其次,余老师还通过巧妙的过渡性语句,提出相应板块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展开学习。
如:“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看似建议性语句,其实是余老师语言的精髓之处。
学生在创设的宽松氛围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理解、品味来达到对课文的掌握。
除此之前,在余老师的课堂上,也会发现一些平实的过渡性语句,比如说“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这一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儿。
下面我们进入……”“这个环节,我们就学习到这。
下面……”这样简单性的过渡句,照顾到了各个环节的连贯性,也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下个环节,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利用时间,让课堂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基于“板块式”教学,谈余映潮的语文教学艺术太原师范学院(030619)王晓芳[摘要]余映潮老师通过实践和探索提出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主问题”提问设计、“诗意手法”三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
其中,“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也为在课改浪潮中艰难前行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析等语文实践获得丰富的语文积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文章从“板块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如何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以及对“板块式”教学的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板块式”教学进行分析,以感受这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3-0003-03一、“板块式”教学的含义“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在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教学。
这种块状设计以“板块”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简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就从“课型创新”和“情境生动”的角度设计了“阅读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阅读欣赏《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阅读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三个板块。
从“课型创新”的角度来看,余映潮老师将这节课定位为诗歌联读课。
这堂课的教学在设置好的情境即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和尾声中具体开展。
上述三个板块分别分布在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
在第一乐章中,余映潮老师设计了自由诵读和话题写作“我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个活动,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评析,引导学生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欺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生活给人的打击”,并告诉学生:当我们被生活“欺骗”的时候,要乐观坚强地去面对。
浅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者:张世英 zhangshiying88@1999年10月15日,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湖北大学主办的“迈向21世纪语文教改实验演示报告会”上,上了两节演示课。
一节是《天上的街市》加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节是《论求知》,与会者听后赞不绝口。
他那高屋建瓴的教学设计,生动精美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自古至今,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笔墨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有力地激发学生情感。
余老师善于“披文入情”,他的教学语言既有音韵美,又有文采美,更有情感美。
他在美的意境中引导着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
一、范读具有音韵美。
精彩的篇章本身就体现了语言尤其是汉语言的魅力。
余老师善范读,表现在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读出了名篇佳作的音韵之美。
他范读《天上的街市》,读出了浅吟低唱的韵味;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读出了高远雄浑的格调。
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他读出了美好的想象与热烈的向往之情。
读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时,表达出一种惊喜,蕴含着美好的向往;读第二节“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时,表现出一种赞叹,令人神思飞扬;读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于自由感之中表达出欢乐;读第四节“我想,他们此刻……”时,表现出一种甜美与幸福,最末一个字轻轻地拖了一下,显得余韵悠然。
那丰富的情感与亲切的表情,把听者带入了美妙神秘的太空,让人沉浸在微波荡漾的美好的遐思之中。
更妙的是,余老师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时,朗读技巧令人感佩。
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时,表达出深沉的怀想,带有一股悲壮之情;读“问讯吴刚何所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时,疾徐相间,境界开阔,含有怀念和敬佩之情;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时,一字一顿,高亢遒劲,显得豪放雄浑,意境深远,让人听了觉得荡气回肠。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简介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是2012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映潮。
全书角度精致,教例丰富,表达生动,覆盖全面,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余映潮老师是国内中语界知名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其一流的论文写作和一流的教学艺术深受语文教师喜爱。
在书中,余映潮老师从别出心裁研读课文、教学创意的美妙角度、教材处理的生动手法、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等多个方面,阐释了他对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考与自己的教学探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该书或者查阅相关文献。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一词出现了近30次,可见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强调。
对语文教学课中活动的设计,我们可重点了解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
换一个角度说,课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体会,去进行,去完成。
我们应着眼于能力训练,着眼于方法培养,着眼于知识积累,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中的“课中活动”像一只美丽的万花筒,表现出丰富的艺术组合:1、从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有辅助性的课中活动,也有主体性的课中活动。
2、从训练的方法看,有常规性的课中活动,也有创造性的课中活动。
3、从课型的不同来看,有教读课文的课中活动,也有自读课文的课中活动。
4、从教学的手段看,有读、写、听、说等不同形式的课中活动。
5、从教学的目的看,有语言性活动、技能性活动、思维性活动、情感性活动、竞赛性活动等等。
6、从设计的形式看,有课中活动的形式,也有活动课的形式;有课文的阅读活动,也有生活或社会的活动;有班级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有平实的活动,也有艺术性的活动等等。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阅读整理工作。
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本版特约主持/李华平 丨人物丨♦凝望大师余映潮:语文教学艺术的领军人物主持人语余映潮是我国语文教学艺术的领军人物。
他对课堂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他对教学艺术有着天生的敏感。
他从名师教学艺术研究出发,以深厚的积淀走进课堂,创造教学艺术的奇迹。
听他的课,如沐春风;学他的课,如登宝山。
余老师对教学艺术的热爱与研究,源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敏感,源于对语文教研工作的热爱与创新。
观余老师的课,处处可见对学生的悉心关注;听余老师聊天,时时可见对一线教师的殷切关心。
他用一堂堂语文课,阐释对语文的理解;他用一场场报告,阐释对教育的情怀。
“板块教学”“主问题设计”“诗意手法”,他用心血浇灌出我国语文教学艺术的森林。
—主持人: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余映潮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1947年4月生于武汉。
原籍安徽寿县。
1966年7月高中毕业于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1968年知青下放到湖北省监利县,务过农,当过民办教师、乡镇中学语文教师。
任中学语文教研员长达25年。
兼任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
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表彰、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教学教研事迹已载人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教研员工作极有特色。
创造了培养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全新工作形式,建立了荆州市“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研究”“中学语文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工作研究”五支教学研究队伍。
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其中有10名特级教师。
曾被全国中语会领导赞为“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是一个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余映潮先生是著名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
他将大众化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教学语言是另一种形式的“文本”——品鉴余映潮老师“教学语言运用”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凝练精当的讲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激扬着学生的思维、点燃着学生的思想、敲击着学生的灵魂,引领学生在流光溢彩、千奇百艳的母语世界里畅想遨游。
学生犹如清流急湍中的一叶轻舟,在教师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推动下奋力前行,勇敢表达,积极思考,勤于锻炼。
这样的理想境界,时时呈现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上。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漫步于余老师的课堂,犹如置身于一个悠远神奇的世界——这里有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这里有让人心领神会的精妙讲析;这里有了然无痕的巧妙过渡;这里有凝炼精确的板块小结;这里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点评引领;……让我们走进,让我们咀嚼,让我们传承。
一.点评——言之有味语文课堂的流程,需要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在此过程中,教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维观乎其外,要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活动的信息并进行迅速而深入的加工、重组,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捡金、或炼铁为钢,借此推进和调控学生的课中活动,这就是课堂点评的功用之所在。
余老师的课堂点评语言的风格,可概之为:精到巧妙。
一语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点”在要害“评”在关键。
看似随意之语,却能点醒梦中之人。
而且,余老师总能别具匠心地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选择与之协调匹配的课堂点评语言。
比如:教学《七颗钻石》,点评语则童趣横生;教学《故乡》,点评语则闪耀理性光辉;而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评语则诗情盎然。
我们来看一段余老师的课堂点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读这首诗的感受。
生:人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当自己迷失方向时,这首诗就像灯塔一样为我指引方向,使我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他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必经的一课。
好,继续来。
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鼓励自己,不要放弃,要对未来怀有希望,当你成功时,回忆这些困难,你会品味到成功的乐趣。
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篇: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余映潮第一部分最基本的道理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安排实践活动重视课中读写实现语言学用注重知识积累关注集体训练“教学设计”的目标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集体训练气质养成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 时时关注“能力训练”教师要克服的重要弱点碎问碎读碎说-老师的碎问碎说可形成知识碎片,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有力度有深入的课堂训练单个对话频繁-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对话,因此对话显得肤浅,凌乱,零碎。
时间消失在对话中,学生没有沉淀和收获。
没有选点深入-不到知识点,文章的精彩中去,所谓点,一个是知识点,比如探究文章线索,欣赏这篇文章的照应活动时间不多-不肯安排时间,每个学生都要把握自己学习时间。
积累意识很差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性多读多析多写 *多背多记阅读课堂教学两个永远的点:语言学用,能力训练和知识积累课标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而不是把教学放到解读上去。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指标1、难读难写的字300个2、两字书面语汇4000个-雅致,离口语较远的词汇,如清新、清雅。
朗读,背诵都是重要的途径。
3、成语、短语1000个4、背诵积累60000字-初中学生到高中一帆风顺,能读会写5、精读训练100篇-短文一定要让学生精细地赏析6、知识术语200个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章法知识、手法知识7、自学方法10种8、阅读技能训练20种 -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应付考试第三部分训练学生的20种阅读分析技能阅读能力训练五要素概括划分能力品析辨析能力欣赏评价能力探究发现能力 *阐释论说能力20种阅读分析技能 01.文意归纳 02.要点概括-每段段意、人物特点、文章风格 03.结构或情节分析 04.文或段的层次划分 05.语言品析06.修辞手法品析-判断修辞、阐释作用 07.结构手法品析-线索、对比、虚实、详略 08.表现手法品析 09.表达作用理解 10.表达效果分析 11.表达意图揣摩 12.人物形象评析 13.内容比较辨析14.表达特点阐释或表达规律发现 15.小说的笔法、手法赏析 16.文言诗歌赏析17.精段或细节的评说、欣赏18.作品思想情感评析19.朗读技能20.质疑问难能力第四部分充分关注教学资源的提炼课文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提问”的,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就课文教课文”的。
余映潮——善于创新的语文教研员张定远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余映潮同志是湖北省中语界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老师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近十年来,在多次学术活动中,我对映潮同志的了解逐步加深。
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
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一、立意高远的教研工作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
多年来,映潮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课堂教学能手。
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
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
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
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用映潮同志的话来讲,这五个方面的活动,让他“带出了五支队伍”。
在带“队伍”方面,他是很有方法的,同样地表现出了他工作指导方面的高超水平。
1.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如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文学研讨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试题研究每年进行一次。
如此长抓不懈,如此有规律地、多角度地展开学术研究活动,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又是脚踏实地的积累。
2.很讲究突出活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