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7.53 KB
- 文档页数:1
传播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团队精神涉及组织传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人际传播•关键词:理论-----概念-------信息•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
•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的研究焦点: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系统、是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具有双重偶然性、能够自我创造和自我完善。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四、符号说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五分法还包括了群体传播)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
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
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
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
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
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
在商品购买阶段:亲身口传的效率上升到90%,而媒体广告作用下降到10%。
第一章传播(chuánbō)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zhòngdiǎn):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tèxìng)与本质传播学,研究(yánjiū)“传播(chuánbō)”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shèhuì)传播”的特点(tèdiǎn)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fāzhǎn)(重点:施拉姆)一、传播(chuánbō)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dànshēng)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传播学复习要点复习要点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的定义▲我们给出的定义:传播是传受信息的行为和过程,也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的类型1、二分法以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主要以语言为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2、四分法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标准,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三、具体类型1、自身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合为一体。
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被划入心理学的范畴,因此被划出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2、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至少两人,但上限模糊。
“约哈里窗口”学说——人际传播中常见的有关自我信息管理的四种情况。
●正确展示自我。
●诚恳接纳他人。
●加强良性互动。
●坚持求同存异。
3、组织传播组织: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管理)的群体。
组织传播包括:纵向(上下、下上)、横向(不同层级)4、大众传播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
全球网络、卫星电视使地球几乎没有秘密。
其传统定义: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确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传播学的诞生1、传播学诞生的条件客观条件:工业化生产、媒介产生主观条件:传播的需要诞生地:美国A 经济条件——传媒产业的兴盛1929——1933年经济萧条时期,美国电影业成为唯一保持赢利的产业广告、公关活动兴起经济繁荣对学术研究的赞助B 政治背景利用传媒、舆论争取民心,重视传播。
两次世界大战中传播活动和研究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形成。
C 社会背景大众传播对社会正面影响(便利和娱乐)和负面影响(色情、暴力),促使从学科方面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的黄色新闻泛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究其罪魁祸首,人们都将赫斯特视为始作俑者。
D 学科背景二战让学者流亡美国。
2、传播学的形成目前较获得认可的是20世纪40年代。
传播学复习重点张亚军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持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传播隔阂:(1)指由于社会信息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间的隔阂则包括个人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4)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5)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传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三、传播效果与传播评估
1.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2.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传播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
1.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
2.传播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责任
1.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3.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传播战略与传播管理
1.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传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3.传播管理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1.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挑战
2.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和策略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和解决方案
八、传播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
1.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
2.有效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3.科学论文写作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传播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深入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I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梅尔文·德弗勒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应集中在社会与传播学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及传播效果上。
质及传播效果上。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 1.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方法的综合性•方法的综合性 2. 2.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 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 第一、实地调查法第一、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 (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3)确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 (4)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 (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第二、内容分析法第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2)制定分类表)制定分类表,,包括两个层次包括两个层次(3)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 第三、实验法第三、实验法•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 1.1.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提出假设2.2.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3.3.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4.4.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 第四、个案研究法第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 •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1010——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4040——5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5)、定性研究方法3.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4.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5.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维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6.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7.传播: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9.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2)、口语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动物传递信息的常用信号有:(1)、气味(2)、发光(3)、超声波(4)、动作(5)、声音2.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是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3)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3.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4.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传播学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探讨,都可称作:传播研究2.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施拉姆3.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是:把关人(守门人)4.观念总是先从传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有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部分的假设是:两极传播(媒介—意见领袖—受众)5.社会活动中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是“消息灵通人士”,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知识与经验的专家,即“权威专家”,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是:意见领袖(舆论指导者)6.把控制实验引入传播学研究的是:霍夫兰7.传播的本质是:传播者与受众对话8.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的是:自我传播9.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的是:人际传播10.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群体传播11.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的是:组织传播12.传播组织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和手机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是:大众传播13.传播学学科体系的核心是:理论传播学14.传播学学科体系的资源是:历史传播学15.传播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应用是:应用传播学16.传播学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是:边缘传播学17.与传播活动有联系的整体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因素(政、经、文、科)。
这些因素设计的领域广泛,主要是从宏观上对传播活动发生影响的是:传播的一般环境18.传播活动直接发生的地域环境,他体现了一半环境因素在特定地域的综合作用的是:传播的特殊环境19.由传播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所构建而成的环境是:传播的硬环境20.由传播活动多需要的各种非物质条件构建而成的环境是:传播的软环境21.人类自身皮肤之外的种种行为或活动组合而成的情况和条件的是:行为环境22.由人类自身皮肤之内的种种心理活动所构成的情感状态是:心理环境23.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24.传播赖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体:物理环境25.由人类主体聚集、汇合后所形成的社会状况和条件的环境是:社会环境26.“大众媒体→意见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是:二级传播27.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意图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是:说服效果28.研究受众如何对待和利用媒体信息,以受众个人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来判定传播效果的大小和好坏的是:使用与满足理论29.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作用或效能的是:传播功能30.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ECI 了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四特点;马恩的精神交往
理论理解: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掌握:信息定义第二章人类传播活
动的历史与发展V 信息社会定义与特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符号的定义与基本功能2.信号与象征符。
什么是意义及其产生象征性社会互动行为/理论/文化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以及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理解掌握,掌握香农—韦弗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了解:人内传播
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互动机制)内省的思考掌握: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了解:群体的定义;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组织传播的概念…种类。
掌握:群体行为(集合行为)的概念,•/种类
库利的“镜中我” ;第七章大众传播
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Eg 一特点、社会功能
理解:对于大众传播的两种态度、现代信息环境、、拟态环境yZ5)“刻版成见”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了解:传播理论中的主要理论,掌握: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掌握:“媒体即讯息” 理解:新媒介的特点;把关人理论及其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了解:大众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理
理解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解:“拷贝的支配”原理理解:三种受众
观,掌握:三种受众之——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了解:传播效果论的一般进程;
掌握: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几个个性的指标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了解:70年代以来的主要几种“宏观效果”理论
广电专业要理解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 “议题设置”理论+培养分析理论
教技专业要理解掌握:培养分析理论+知沟理论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了解: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第十五章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