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事迹》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4.82 KB
- 文档页数:3
看了郭永怀的事迹后感悟
第一篇:勤奋是成功的前提
郭永怀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普通工人,但是他用自己勤奋的劳动赢得了“银岭葡萄王”这个头衔。
他靠着自己勤奋的双手和过人的耐心,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在原本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大兴安岭,开创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郭永怀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机会和优惠。
但是他却能够通过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葡萄种植的热情,逐渐成为了最有声望的葡萄种植专家之一。
他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个前提。
正是因为他不怕吃苦,不怕辛劳,才能在种植葡萄这个本来就需要大量劳动的产业中不断创造价值,最终成为行业内的巨头。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仅仅因为天赋或者运气就能到达。
只有在通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之后,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
郭永怀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他没有抱怨,没有埋怨,而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和汗水,最终取得了成功的彩虹。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问询自己:我是否勤奋?是否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机会拥有一个真正的成功。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欢迎阅读、学习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一)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
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
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
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
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
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事迹学习感悟(二) 9月3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学习郭永怀观后感为缅怀郭永怀先生的丰功伟绩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多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郭永怀观后感(一) 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
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
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
观看2020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1】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心党员干部及教职工亲身聆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先进事迹,感受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陈列馆内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一篇篇往事,一片片复原场景,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伟大传奇的人生历程和我国国防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
从潜心求学、毅然回国、科研建设、报效国家、甘为人梯到最后的以身殉国,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令人动容与震撼,让人心生敬意。
回程路上,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都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郭永怀用生命用一生诠释的无私奉献、舍弃小我、求实奉献、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要把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体育惠民初心,勇于担当作为,做好竞技体育,为建设烟台体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体育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
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观看郭永怀观后感##导语: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发足抢时,立誓拼命也要尽快拿出“争气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如果你在北京呆过,就知道冬天的北京冷的人,北京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惨白惨白的,有种粗狂的厚重。
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就是这样,那一天曙光刚刚从东边亮起,光中夹杂着一丝白透白透的雾气。
那时候,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1939年)。
首都机场所在地在顺义县,当时还是隶属于河北。
后来顺义划归北京,机场就归属朝阳区所有,所以首都机场是在顺义土地上,但是归属于朝阳。
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说回到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的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
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的到处都是,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甚至肢体都散落各处,难以辨认。
随后有一批解放军士兵赶来这里,空气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肉类烧焦的味道。
显然,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生还者。
(后来有一个重伤的唯一生还者)但是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处,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太不寻常了: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两具尸体早已烧的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
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郭永怀》观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郭永怀》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郭永怀》观后感1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
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
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
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
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
“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1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
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
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
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
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
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
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
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关于郭永怀事迹体会【精选五篇】关于郭永怀事迹体会一蒙受空难天顿足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可谁会想到,这竟是郭老最后一次来到倾注过他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了。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一刻也不等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飞机失去了平衡,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紧接着火焰冲天窜起……当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像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
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人们为这位惨遭不测的伟大科学家仰天顿足,扼腕垂泪!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是举行了一个小型追悼会,但追悼会举办得非常隆重。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郭永怀生前好友参加了追悼会……熟知郭永怀的人都知道,时间对郭永怀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保护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周恩来总理还特地叮嘱不让乘飞机。
但为了抢时间,郭永怀经常强行登机,这次由于时间紧迫,他坚持夜航,就在他临上飞机前,大家还劝他换个时间再走,郭永怀却平静地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留取丹心鉴后人事隔30多年,凡郭永怀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他,人们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郭永怀教授当年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将军提起恩师,感慨万千:“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台手摇计算机,那是郭老的心爱之物,但为了大家方便,他把它从自己家中搬到了所里;当时的电风扇和电冰箱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郭老也从家中搬到研究所,供大家一起享用。
郭永怀事迹感想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下面是关于郭永怀事迹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事迹感想(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
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
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
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
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5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5篇《国家荣光》是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弘扬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正气,让英雄精神薪火传承。
20xx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下面是《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5篇《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1郭永怀先生身上值得我学习,让我敬佩的地方有很多。
第一点就是郭先生作为老师对学生点滴的言传身教。
学生在纪念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周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永怀精神”应永远存于我们心中。
我们应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担当,学习他心系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追求真理,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
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永怀精神”,时刻心系祖国,为我们的国家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观后感2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郭永怀对于我来说,郭永怀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他除了是“两弹一星”元勋之外,更是我的舅姥爷。
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5篇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5篇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人之一,是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模板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观看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中科院院士郭永怀,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元勋。
1968年12月5日,他在飞机降落失事坠毁中牺牲。
牺牲的时候,他把装有数据的皮包紧紧抱着,数据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
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研究空气动力学驰名世界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
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
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两弹元勋郭永怀事迹观后感范文导语:郭永怀,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事迹材料及事迹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事迹材料:在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中,郭永怀的事迹令所有国人难以忘怀和肃然起敬。
他是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不但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为“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
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着国家绝密文件资料完好无损。
曾经在抗日烽火中出国留学,目睹日寇的飞机在头顶横行,从那时起,郭永怀便决心选择对航空起决定作用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将来服务于祖国的国防事业。
1945年,他凭借有关跨音速流动的高难课题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到空气动力学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但他声明“只是暂时服务”,将来有一天还要回到中国。
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有一项内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
尽管他在学术上受到重重限制,却时时关心新技术的发展,记在本子上或装入脑海里。
1950年,钱学森启程回国,被美国当局扣押,那之后,郭永怀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连去英国讲学都不被批准。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以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终于辗转回到中国。
这一切使郭永怀更加坚定了重返祖国怀抱的决心。
为避免美方以掌握重要资料为由继续阻挠他的回国之路,郭永怀烧掉了十几年来写成的手稿。
面对妻子李佩的痛惜不已,郭永怀表示,“装在脑子里的科学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美方无法扣下。
《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最新观后感五篇《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最新观后感1郭永怀先生身上值得我学习,让我敬佩的地方有很多。
第一点就是郭先生作为老师对学生点滴的言传身教。
学生在纪念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周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永怀精神”应永远存于我们心中。
我们应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担当,学习他心系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追求真理,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
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永怀精神”,时刻心系祖国,为我们的国家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国家荣光》第二集《以身许国郭永怀》最新观后感2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郭永怀对于我来说,郭永怀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他除了是“两弹一星”元勋之外,更是我的舅姥爷。
所以,对于郭永怀,我不仅有着对他身份和对我国科学事业贡献的敬佩与向往,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
从我记事起,奶奶和父亲就在我面前多次提起郭永怀这个名字,那时的我,混沌初开,少不更事,觉得郭永怀就是我的舅姥爷,跟任何人的舅姥爷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我逐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觉得,他不仅仅是我的舅姥爷了,他更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一生追随的楷模。
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四篇模板郭永怀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
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
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
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2018年最新郭永怀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篇一:郭永怀事迹观后感轰的一声,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
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吃惊地发现两个人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这两个人便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郭永怀,你得行为让我们为之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你永远都是英雄。
你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
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
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由衷地感谢你。
国家肯定你的贡献,中国科大获赠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您牺牲后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称号,同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没有忘记您这位国防科技先驱。
1985年,牺牲已经17年的您,又被补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谁也不会忘记,在面对优越的科技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您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女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之路。
您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你依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几十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的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对美国的优厚待遇,您依然放弃。
你的爱国精神是无人可比的。
你是一位表里如一、冰清玉洁、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人民科学家,您的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导语:“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抚今追昔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
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
”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
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
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
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第一篇:《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xx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
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
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
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
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
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
“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
《郭永怀事迹》观后感
XXXXXXXXXXXX XXX 10月15日下午,全校党员共同观看了《郭永怀事迹》影片后,触动很大,感受颇深。
郭永怀是现代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也是两弹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在那些年,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国家需要建设人才,更需要爱国的科学家。
怀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郭永怀,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怀着满腔的报国之志,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在十里不见草、百里不见人的沙漠中,用最短的时间,研制出了让中国人值得自豪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8年12月,郭永怀从青海基地飞赴北京时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在飞机失事起火的瞬间,他与警卫员紧紧地抱成一团,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技术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
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
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
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其实,我觉得,郭永怀同志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忽然想起雷锋的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前,郭永怀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历尽磨难,辗转回国,为年轻的共和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8年前,1968年冬天,北京西郊机场上的那漫天火光,不正是一生奉献科学的勋章吗?
郭永怀同志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今天,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转型中国,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
永不褪色的郭永怀精神,正是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
身躯融天际,丹心留大地。
郭永怀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国为家奉献一生。
他对祖国的至爱、对事业的追求,必将激励我们每一位党员和每一位青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发有为,不怕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2019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