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工厂教材精解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1.记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各自经营模式、特点、作用。
2.概括、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感悟高考】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预习案1.区分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拥有私人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工场主指挥下的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其规模、分工与技术均比手工作坊进步,更重要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的区别,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厂:泛指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企业。
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材料一〕〔某某华县柳子镇仰韶文化遗址〕共发现陶窑6座,多系两、三个密集一处,容积一般较小,结构基本雷同,窑室平面呈椭圆形,直径0.8~1.5米不等,周壁平整,其中一窑壁尚残高40厘米,上端微向内倾,推侧顶部可能系半圆形,窑箅周围边沿有5~6个半椭圆形小火眼〔箅孔〕,各眼依次相通,火门一般较狭小,火腔呈圆形,有2股火道围窑柱而与火眼相通。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分队《某某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2期〔材料二〕在大汶口文化的假设干墓葬中,有时随葬大量陶器,如某某曲阜西夏侯一号墓随葬陶器119件,其中有鼎31件,都42件;某某大X庄17号墓随葬陶器85件,其中背水壶即有41件,瓶32件。
同地18号墓随葬陶器76件,仅背水壶就有44件;莒县大朱村有一座墓中,单是高柄杯酒有103件。
──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经济日报[解读]1.仰韶文化中陶窑的出现说明陶器制作已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仰韶文化的窑址已发现50多处。
手工业的专门化,又不断给农业劳动者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制陶业是手工业中重要的部门。
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随葬的陶器数量、品种都很多,说明死者可能是某种专业化的陶工,陶器是他用以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财富。
我国史前制陶技术,先后经历手制、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阶段。
龙山文化时代,快轮制陶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区曾出土快轮制陶所用的陶车。
陶车由轮盘和轮轴组成。
操作时一人转动轮盘,使其迅速旋转,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双手灵巧的动作,将放在陶轮上陶泥料塑造成需要的器皿。
用快轮制造陶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陶器质量。
随着陶车的发明和运用,出现了专门从事制作陶器的家庭。
制陶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之一。
2.官府垄断手工业〔材料一〕凡执技①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
中国工业史资料的搜集、甄别与创新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传统社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社会也是农本社会,重本轻末是常态,历史记载往往将"工、商"列入"末"的范畴。
受此影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有关传统工业的资料显得非常零碎,难以查寻,这无疑影响了对我国传统社会手工业史的全面了解。
魏明孔研究员主编的近4000万字的《工业典》系《中华大典》之一典,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期正式出版。
《中华大典》是1992年开始启动的古籍整理项目,2006年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工程出版规划之首,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中华大典·工业典》是对汉文古籍中有关工业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分类整理和汇编总结的新型类书,是在继承历代类书优良传统、考虑汉文古籍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和参照编纂百科全书的经验和方法编纂而成。
该类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例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工业典》共计9个分典。
编纂者根据现代工业主要行业且结合我国传统手工业自身的特点,设置了《陶瓷与其他烧制品工业分典》《金属矿藏与冶炼工业分典》《制造工业分典》《造纸与印刷工业分典》《建筑工业分典》《纺织与服装工业分典》《食品工业分典》《综合分典》。
《综合分典》原则上主要收录按行业不易分类的综合性资料,或者按行业归类则资料不完整而影响阅读和利用的资料。
在具体编纂过程中,既适应综合性资料的特点,又考虑资料以类相聚的要求,在纲目设置上尽量避免过细。
近代中国,在内外条件的变化下,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手工业的近代工业,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编纂者颇具新意地设立了《近代工业分典》。
《近代工业分典》搜集材料时主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具有近代工业的生产形式;二是具有近代工业的管理与组织功能。
这虽然与其他分典体例不尽一致,却不失为一种体例创新。
课文注释: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不同阶段。
16~18世纪即手工工场阶段,工场手工业只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而不是一种生产方式。
商人通过供给原料、收购成品而直接支配生产,逐渐演变为分散的手工工场主,这是资本家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通过直接扩大生产规模和实行内部分工,可以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过程的分工、劳动和工具的专门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业的过渡。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最初繁荣是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发展最迅速的则是英国。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A.手工作坊的产生
B.家庭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工厂
许多学生错选A或D,说明对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三个易混淆概念还没有准确掌握其内涵。
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
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凭借机器化大生产,最终战胜封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再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折射出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沧桑变迁,反映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机器化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历史必然。
因此,此题选C。
用心爱心专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