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规划和实施新项目时,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的过程。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公正,确保项目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公众是受到环境影响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是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和社会成员。
他们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有着独特的感知和认识,可以提供珍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避免因决策者的个人偏见和权力过度集中而导致的不公正决策。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可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实现公正平衡,提高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公众参与可以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参与决策和监督,公众可以更加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增强环保的意识和主动性,推动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首先,公众参与应该早期介入,确保公众在项目决策的早期阶段就能够了解项目的内容和可能的环境影响,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关注点和疑问。
其次,公众参与应该具有平等性和透明度,即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决策过程应该公开透明,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和真实性。
再次,公众参与应该包括多种形式和多个阶段,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座谈会、在线调查等方式进行,确保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充分考虑。
最后,公众参与应该是双向的,即不仅要真诚听取公众的意见,还要向公众反馈决策结果和采纳的意见,并解答公众的疑问,增加决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首先,制定参与计划,明确参与的目标、范围和方式。
其次,开展公众信息披露,向公众公开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和评价结果,通过多种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项目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施教案导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确保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机制。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的概念;2.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价值;3.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施过程和方法;4.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概念介绍(讲授+互动讨论):a. 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b. 定义公众参与的概念,并强调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
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小组活动):a.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研究一次成功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案例;b. 每个小组汇报研究结果,讨论案例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产生的价值。
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案例分析+讨论):a. 选择一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详细介绍其公众参与的过程和方法;b.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公众参与的效果和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公众参与提出合理建议。
4. 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事务的案例研究(小组讨论+总结):a.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境事务;b. 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环境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并总结如何通过公众参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工具及资源1. 电子教辅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案例介绍;2. 小组讨论工具:白板、彩色笔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施教案",并向学生解释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意义。
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概念介绍 (10分钟)a. 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b. 定义公众参与的概念,并强调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一、背景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如何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时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考虑公众的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应运而生。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 保护公众利益: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公众的权益,通过公众参与,可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 促进透明度:公众参与可以使整个评价过程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评价的目的、方法和结果,有助于建立公信力。
3. 拓宽参与渠道: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扩大参与者的范围,吸纳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4. 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公众参与有助于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1. 公开透明:评价机构应向公众提供评价计划、报告等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
2. 广泛征求意见:评价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各方意见。
3. 组织公众听证会:评价机构应定期组织公众听证会,让公众直接参与评价的过程,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
4. 及时反馈意见:评价机构应向公众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5. 增加公众参与权力:评价机构应充分考虑并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参与的实质性和决策的影响力。
四、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实施步骤1. 预公示:评价机构在评价开始前,应在指定网站上进行预公示,公布评价计划和参与方式,供公众参与。
2. 征求意见:评价机构应通过网上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信息。
3. 公众参与:评价机构通过组织公众听证会、开展现场考察等方式,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评价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反馈与解答:评价机构应及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和解答,确保公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指导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评估某一发展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在EIA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如何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目的:评估项目对环境、人类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2.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意义:增加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透明度与公正性- 原则: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公正3. 公众参与的方法与程序- 信息公告:公示项目信息、报告书及评价结果- 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和质疑- 政府决策:综合考虑公众意见及专家建议4. 学生参与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 室内活动:分析案例、讨论环境争议- 室外实践:实地考察、参观环境建设项目 - 学生作业:编写公众意见反馈报告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步骤- 理解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公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过程和程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参与环保事务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拓宽视野的价值观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0分钟)-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认为哪些发展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2. 探讨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5分钟)- 讲解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和社会价值- 分小组讨论:你认为公众参与对于环境保护有何重要性?3. 学习公众参与的方法与程序(20分钟)- 分组阅读相关案例,了解公众参与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众参与会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质疑4. 实践环节:室内活动(30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项争议性较大的环境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讨论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公众应如何参与5. 实践环节:室外考察(4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一处环境建设项目,如风电场或河流治理工程-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了解项目实施过程及公众参与情况6. 学生作业:公众意见反馈报告(25分钟)- 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个人观察,撰写公众意见反馈报告- 强调报告的客观性、合理性以及准确表达学生意见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15%)- 考察学生对公众参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室内活动参与评价(30%)- 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室外考察记录评价(25%)- 考察学生实地考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评价学生对环境项目的分析和观点表达能力4. 学生作业评价(30%)- 考察学生对公众参与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机会,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公众能够参与决策,发表意见,并最终促进项目的透明性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案,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质量。
一、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公众参与是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民主决策:公众参与使社会各界人士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提高项目透明度:公众参与可使项目的信息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背景、影响和风险等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监督。
3. 增加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参与,公众能够深入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从而引起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为了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信息公开:评价单位应及时公开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评价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公众了解和参与。
2. 参与形式多样:公众参与不应仅限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还应提供多种参与形式,如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以保障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公众的参与权利。
3. 意见反馈:评价单位应根据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回应,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4. 结果公示:公众应及时了解评价结果,评价单位应公开评价报告,并向公众说明项目决策的依据和原因。
三、加强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方式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和效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方式: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更多的公众积极参与。
2. 制定明确规定:制定明确的公众参与规定和操作细则,供评价单位和公众参考,以确保公众参与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专业指导和培训:为评价单位和公众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近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完善,为促进公众与管理部门、环评机构之间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在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完善措施。
文章对于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问题1 前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是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并征求公众认可和理解的一项调查性工作。
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环节。
1989年,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评法》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012 年8 月15 日,环保部发布公告,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模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建立,为更好地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主观意识等限制,实际中公众参与制度发挥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并存在下述问题:2.1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不够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污染物排放分析等内容是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些部门在公众参与调查时,对拟建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未能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公开,在项目对环境的危害、污染情况及潜在的影响等方面避重就轻,未就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向公众进行如实的介绍。
使得公众参与调查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公众参与意见得不到重视实际中,公众参与的介入时间往往在环评报告编制的后期,一些有效的意见没有真正的纳入报告当中。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指南一、前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开展各类建设项目之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全面、客观评价的过程。
公众参与是EIA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项目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为加强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指导和工作能力,本文将就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二、宣传与教育1. 宣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对EIA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2.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组织参观考察等,以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知。
三、信息公开1. 制定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和流程,保证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2.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提供网络在线查询、实体文件查阅等多种方式,便于公众了解项目的相关信息。
3. 定期组织公众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的会议,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信息的双向流动。
四、公众参与保障机制1. 建立专门的公众参与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和指导EIA工作中的公众参与事项。
2. 制定公众参与指南,明确公众参与的流程和要求,为公众提供参与的方便和保障。
3. 开展培训和研讨会,提高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公众参与能力,确保公众参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意见收集与反馈1. 开展公众意见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的倾向和关切,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2. 设立意见箱和网络平台,接受公众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3. 对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评估和分析,并及时向公众反馈结果和处理意见。
六、对公众意见的应对和回应1. 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回应方式和时限。
2. 准确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解答公众的疑惑,并解释决策的依据和过程。
3. 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一、背景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预防的一种制度性管理措施。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权利参与、表达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民主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和体现。
二、公众参与的原则1. 透明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结果应向公众公开,社会各界有权查阅相关文件、数据和资料。
2. 公正公平:公众参与应平等、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3. 信息对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信息应准确、全面地向公众提供,确保公众可以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可能的环境影响。
4. 及时回应:公众参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及时进行回应,并及时公布反馈结果。
5. 独立专业:公众参与的专家评审团队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受任何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
三、公众参与的程序1. 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项目申请单位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可能的环境影响等。
2. 征集公众意见:项目申请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听取公众意见、开展听证会等。
征集的意见应及时记录、整理和归纳,确保每个意见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回应。
3. 公开并回应意见和建议:项目申请单位应将征集到的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公开,并对每条意见和建议进行回应,表明接受与否以及后续处理措施。
4. 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申请单位应向公众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解读说明。
公众有权对报告提出异议,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重新评估和处理。
5. 可行性研究前期公示:对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项目申请单位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前向社会公众公示,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公众参与的机制1. 建立公众参与专门委员会:由各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公众参与专门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和研究公众参与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目标分析: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图片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请你解释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标要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公众参与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结合现实让学生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当前的雾霾天气污染,需要我们大众人人参与来治理引入新课。
课前自主学习: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⑤________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⑨________;协助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⑪________及服务。
(3)“自然之友”: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它以开展⑫______________环境教育、倡导⑬________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思考交流:1.保护环境为什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提示: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环境评估师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在开展各类开发项目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管理工具。
公众参与作为EIA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
作为环境评估师,在进行EIA时,积极促进公众参与的方式及时正确,将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评估师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是一种多元化的参与过程,将有助于确保环境评估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科学性。
公众参与的实施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用于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还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可行性、环境风险、环境保护措施和可能的影响,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提高公众对环境决策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增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确保公众参与的重要步骤环境评估师在进行公众参与时,需遵循一系列重要步骤,以确保程序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首先,环境评估师应该在评估前明确公众参与的目的和范围,确定参与的对象和方式。
他们应向公众提供详细的信息,例如项目的背景、目标、影响和可能的风险,以及项目中的公众参与机会等。
其次,环境评估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公众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参与方式。
这可能包括公众听证会、公众咨询、问卷调查、社区会议等。
为了确保公众的参与全面有效,环境评估师还应尽可能提供不同形式的参与方式,如线上投票、网上讨论等。
再次,环境评估师应积极开展公众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估的理解和意识。
这可以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发布宣传资料、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实现。
最后,环境评估师应认真记录和评估公众参与的结果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公众。
他们应该向公众解答疑问,回应关切,并根据公众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优化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效果,环境评估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提早介入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保护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少了环境问题,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政策。
而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参与作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渗透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之中,更加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公众在保护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
这些将大大弱化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
本文通过对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分析,对我国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我国现在存在的缺陷,在进一步对世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然后提出完善我们国家环评公众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权公众参与【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D922.6;D621【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引言10-1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概述11-20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内涵11-141.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11-121.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12-14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14-171.2.1民主政治原理14-151.2.2作为基本人权的环境权15-17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17-201.3.1公众参与有助于确保环评的民主性17-181.3.2公众参与保环评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法民主化的发展181.3.3公众参与还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18-191.3.4公众参与环评机制还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19-20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20-282.1我国环评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实证法分析20-222.2我国环评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22-282.2.1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不够广泛22-232.2.2公众介入环评的时机较晚23-242.2.3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健全242.2.4环评中公众参与主体不够广泛24-252.2.5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不健全252.2.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缺乏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25-262.2.7处罚力度弱26-272.2.8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不完善27-28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28-373.1世界各国及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比较28-343.1.1美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28-313.1.2日本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1-323.1.3港台地区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2-343.2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及启示34-373.2.1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34-353.2.2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给与我们的启示35-37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37-554.1完善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37-424.1.1信息公开制度概述37-384.1.2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健全38-424.2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42-454.2.1听证制度概述424.2.2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途径42-454.3通过立法明确赋予公众环境权45-474.3.1确立实体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基础45-464.3.2确立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关键46-474.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之公众参与机制的保障47-504.4.1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之保障47-494.4.2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机制49-504.5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司法审查程序50-554.5.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司法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0-524.5.2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司法审查52-55结论55-57参考文献57-59致谢59-60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60-6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4单元第3节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标要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2.利用某些资料,让学生明确每个公民在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和责任。
3.通过绿色消费、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公众参与中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与准则。
4.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新课导入建议以当前的雾霾天气污染,需要我们大众人人参与来治理引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2.明确每个公民在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3.认识在公众参与中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和准则。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态度、责任与行为准则。
(重点)公众参与的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1.保护环境为什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提示】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必须依靠1.你认为青少年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环境道德修养?【提示】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公众应当如何规范自身行为?【提示】公众除了在生活上要注意节俭、适度消费、循环利用;生产上注重环保外,还应当积极参与环保,身体力行,践行环境保护。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人类在实施环境保护之前,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
2.应坚持以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将爱护和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日常行为的基本态度。
3.每个人都应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强化个人的责任感。
4.个人环保行为措施:措施举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用水、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取代纸制贺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自配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分类回收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和各种废循环再生弃物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不买卖珍稀木材用具,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公众在生活上、生产上和社会参与上等诸方面如何规范自身行为?1.生活上:(1)衣着:穿自然材料做的衣物,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做的衣服;(2)食用:不吃珍禽异兽,多食绿色食品;(3)居住:不占良田,用无污染、省资源的材料,多绿化;(4)外出:骑车和乘公交车,不乱扔废物,不折花木;(5)消费:节俭为荣,不追求高消费和一次性消费;(6)循环利用:使用再生物,垃圾回收利用,自备口袋购物,捐赠旧物等。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作用(工作方向):我国NGO活动情况:案例④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1)环境伦理的概念:(补充)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习惯、传统,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以及人类对自然尽什么样的义务等。
(2)环境伦理的作用: 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4)环境道德主要内容:表5.4课下探究活动:针对教材中表5.4中所列举的环境道德行为,进行一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不道德行为,探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拟定宣传内容,在全校及生活的小区开展一次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3.青年环保运动案例⑤环保烈士索南达杰通过案例⑤的学习,激励学生树立伟大抱负,做一名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勇士。
思考: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提倡环保领域中的见义勇为行为,为什么?2.你觉得环境道德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活动“活动”目的: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形成法规性条例(及环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认识,并促进自己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
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公众参与作为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人们日益重视,本文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然后将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情况与国外对比,最后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且不可逆的环境损害方面,与损害以后再恢复的救济对策相比,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防患于未然”是更为有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预防、控制和减轻人类开发活动造成环境不良影响的各项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以预防事后环境损害为目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
自从美国首先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公众参与一直是它的法制精神和制度设计的核心。
与外国实行的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方法所不同的是,长久以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依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批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而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恰恰是一个最薄弱的部分。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我国也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写入了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从法律上给公众参与坏境影响评价以支持。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一)国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影响评价产生后,公众参与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后逐步形成。
1969年,美国在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环境政策法》时就开始注意在环评过程中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8年提出的环评基本程序中也提出了公众参与内容;1981年l0月,世界银行也将公众参与作为它的
一项政策予以实施,并将其写入《工作运行指令》中,1993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也提出了公众参与方面的要求。
此外,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荷兰、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都确立了相应的公众参与制度。
(二)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入我国。
但此后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几乎没有提及。
直到1991年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才得到了相关部门专家的重视。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简要情况见下表。
表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近10多年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原先的相关规定到逐渐走向立法,公众参与的范围,途径也不断得到完善。
但由于我国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起步比国外许多国家晚,环境影响评
价的法律制度又很不健全,所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对比
(一)公众参与介入环境影响评价的阶段
在美国,公众参与介入环境影响评价为以下三个阶段:
1.环境影响报告书程序开始即确定范围阶段。
此阶段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主管部门了解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以便并将其反映以后的报告中。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草案阶段。
CEQ条例规定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实习最低45天的评论期。
3.最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评论阶段。
在相关部门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对公众公布最终的报告书,并征求公众对最终报告书的意见,其他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90天内对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示意见。
在我国根据环法【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5条、第8条、第9条、第12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
国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各异,有听证会、公开审查、说明会,公众调查等等。
由于听证会的方式具有公开、民主、透明等优点,因此被国外很多国家广泛采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为“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一次较为
详细地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和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并详细阐述了听证会的具体实施程序。
(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反馈。
在美国CEQ条例规定所有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不管是否被采纳都应附在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对最终报告书所提的任何公众意见都应当送给决策者。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12条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第17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认真考虑公众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
从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在环境评价中的公众意见的处理只是建议性质,并不具法律强制力,而且在处理的方式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司法保障。
在美国,如果在程序上,行政机构做出某个决定没有完全、确切地对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评价加以考虑和权衡。
那么法院有责任撤销决定;公众可在违反环评制度的行政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对他造成某种损害时,向法院起诉,得到司法救济,这也从司法上使公众参与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在我国的环评立法中未规定对违反环评制度的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也没有行政程序法等保障公众参与的基本制度,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保障,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
三、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依个人之见,我国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过短。
国外很多国家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一般都为30天以上,而我国2006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
99时间比国外短很多,这将会影响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笔者建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
(二)缺少相应的监管问责机制及司法保障制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征集公众意见的具体实施者为项目建设者或者其委托的环评机构。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项目建设者去征集调查,但项目建设者本身就是环评结论的直接利益关系人,在此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监管问责机制和司法保障,公众调查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环评报告书必须有公众参与的章节,但在公众参与的具体实施方面只是提了建议,并没有强制执行,这可能使公众参与在具体实践中变成纸上谈兵。
建议环境管理部门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建立监管和司法保障制度,使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得到保证。
(三)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有: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和论证会、听证会等,但在实际的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方式仍比较单一,主要为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以及发布公告。
出于时间、成本方面的考虑公众参与的公告大__多发布在政府网站上,很少采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在我国传播面更广的媒体,这使能获取环评信息的公众数量
受到限制。
而被国外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听证制度,由于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只在行政处罚、立法、价格决策方面应用较多,在环评方面很少应用。
建议相关部门、媒体完善相关的规定,给公众参与提供更便利的平台,提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
(四)环保组织的参与不够。
在国外非政府环保组织在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虽然今年环保组织数量有了很大增长,成为中国环保的中坚力量,但环保组织的活动基本还是侧重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方面,对政府的决策参与并不多。
(五)公众自身的参与意识不强。
一个原因是公众“不参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模式,公众习惯依赖政府,且未充分意识环境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参与意识不强。
另一个原因是公众“不能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公众受到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的制约,无法参与到环评中来。
希望相关环保部门进一步向公众宣传公众参与的思想,另外可把环保组织、专家以公众身份引入公众参与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Diori L kreske: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A PracticM Guide for Agencies,Citizens,and Consultants,
John Wiley&Sons,Inc.,1996:261.
【2】肖剑鸣.比较环境法[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