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618.50 KB
- 文档页数:17
南京市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2019.9.8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图一《女史箴图》图二《送子天王图》图三《清明上河图》图四《墨梅图》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3.《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
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4.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5.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
江苏四校2019年期初历史调研测试试卷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l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春秋时期“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重)于掳,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B.分封制被取消C.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D.宗法制不再实行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A.代表没落的阶级B.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C.对现实政治不满D.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3.《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4.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的交通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推测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
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7.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2019届江苏省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5. 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6. 《礼记· 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7.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南京市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8.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主张按血缘关系的进行分封,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排除A;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C;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不符,排除D。
2.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A.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
3.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
2021-2021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历史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局部。
总分值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须知:1.本次考试选择题用答题卡作答,非选择题用答题卷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考生号、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及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总分值140分。
12.“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局部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开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创造的。
这些创造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开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4.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15.?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了35.7%。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
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A.xx 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B.xx 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D.xx 行书的勾连放纵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 B.xxC.xxD.xx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xx 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 xx 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xx 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 xx》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xx 条约》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南京市2019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
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
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
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
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4.“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6.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
历史9月联考答案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城市中“置市”,一是“重农抑商”, A项和B项都只反映了某一个措施的影响,均不全面,故排除。
“置市”和“重农抑商”的行为,与军队数量、军队实力的增长无关,故排除C项。
“设官管理”市,“重农抑商”,都加强了秦国对经济的控制力,故D项正确。
2.B解析:西汉初年,未出现“七国之乱”这样大规模的诸侯叛乱,故排除A项。
由于刘邦等出身低微,借口“亦未暇遑庠序之事”,实际是缺乏礼乐文治意识造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
西汉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而且只是材料信息的部分内容,不能以偏概全,故排除C项。
察举制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的,故排除D项。
3.A解析:唐太宗写诗,促进了唐朝诗歌创作的发展,故A项正确。
唐太宗写诗,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但与科举制的完善无关,故排除B项。
唐太宗“贞观之治”只是治世,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到达盛世阶段,故排除C项。
帝王文学早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故排除D项。
4.D解析:“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故A项与题意无关。
材料的本意不是规范宰相制度,也不是确立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和C 项。
材料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制约相权,故选D项。
5.C解析:元代的衡量工具上有汉族的文字,也有蒙古族文字,还有藏族文字,更有外国波斯的文字,既说明对外开放,也说明国家疆域辽阔,故选C项。
A项中的“人口众多”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B项中的“文化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更多的信息支持。
D项错在“社会和谐”的表述上,元代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6.A解析:从图片中的“产销合作社”和“合作社事业普遍发展,基层组织达三万九千多个,社员有八千二百多万人”等文字来看,这反映了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故选B项。
A项和C项与题中信息无关。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质量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一上·信宜期中) 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古代中国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 . 世袭制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2.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
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A . 丞相制度B . 察举制度C . 刺史制度D . 内阁制度3. (2分) (2020高二下·延边月考)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
”这说明()A . 汉代官员多用秦时旧官B . 汉承秦制.全面推行郡县制C . 汉时曾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度D . 至汉武帝时方设列侯爵位4. (2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
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
这表明唐代后期()A . 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B . 官商勾结破坏了经济秩序C . 国家金融制度在创新发展D . 重农抑商政策的明显松弛5. (2分) (2019高一上·莆田期中)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这表明()A .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 .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 . 皇帝宰相共治天下D . 君权受到极大威胁6. (2分) (2019高二上·如皋月考)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
南京市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8.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主张按血缘关系的进行分封,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排除A;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C;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不符,排除D。
2.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A.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
3.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
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版军,杲卿父子英勇就义。
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
对其评价最为贴切的是..A. 气粗字险,气郁字敛B.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C. 狂不离神,乱不离意D. 书写方正,而韵有余【答案】A【解析】【详解】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祭姪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材料中的颜真卿激昂悲愤,字如心声,“气粗而字险”“气郁而字敛”恰好描述了当时悲痛的思想感情,故选A; B意思是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龙,反映的是平和自然的心情,排除B;C是草书的特点,D是楷书的特点,排除。
4.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
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
这反映出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国,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D。
5.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
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
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 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 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 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还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排除A;由材料“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可看出,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这都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B;材料中太平天国没有把斗争矛头指向列强,排除C;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尚无成熟的外交政策,排除D。
6.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人均国民收入(1887,1920,1936,1949)1936年币值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A. 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B. 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C. 1936—1949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D. 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选出错误的选项。
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和中华民国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有关、这个时候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迎来短暂春天,故排除A;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所以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无关、从1927年到1936年国民政府掀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选B;1936—1949年,先后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争造成经济发展受阻,排除C;从1887年到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来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排除D。
7.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
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这说明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
8.下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A. 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B. 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C. 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D. 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日军受游击战的困扰,而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法,排除A;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起,敌后战场才成为中流砥柱,排除B;图片反映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说明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日军面临溃败而将投降的迹象,排除D。
9.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
这表明南京地区A. 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 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 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D.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无法体现是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排除A;由材料“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说明南京地区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故选B;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不具备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排除C;1956年底,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以此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排除D。
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
该时期我国A. 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 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 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答案】D【解析】【详解】到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系统,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并不等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排除B;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才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排除C;材料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宪法保障,故选D。
11.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而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B;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
12.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A. 实行“一边倒”战略B.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实行“一边倒”战略是建国处理的外交战略,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时间不符,排除A;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区域整合战略,故选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符合大国协调战略,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排除D。
13.“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
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
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
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
……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
”这里的“他”指的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苏格拉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符合打破血缘部落、设立地域部落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故选B;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没有涉及“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排除A;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不符合“始于”的限定,排除C;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不符合“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