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28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43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
阐释不是披沙拣金,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___。
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________,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________不同的观点。
A.跋涉共识催生B.旅行共识衍生C.旅行见解衍生D.跋涉见解催生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许多粉丝觉得某明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一看法不免太________了。
②七夕情人节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超过1 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鲜花一捧。
③在会晤中,中俄两国领导人就疫情防控阶段的双边经济交流进行了________,且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A.果断敬赠磋商 B.果断惠赠商量C.武断敬赠磋商 D.武断惠赠商量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大众阅读折射了社会的变迁。
1949年到2022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________着“场景”和“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红色文学作品讴歌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与此同时,苏联文学被广泛引入及阅读,其巨大的辐射力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青年中很少有人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苏维埃经典”。
改革开放后,受时代大潮________,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比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无不成为当年甚至持续几年的畅销书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性图书的需求较大;但2 000年以后,读者的阅读内容从娱乐类书籍逐渐转化为知识类书籍,阅读目的已经从娱乐休闲逐渐转化为自我价值提升。
5G时代,戴上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传播+阅读+沉浸式”的________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课时跟踪练29 仿用句式与变换句式一、对点练1.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许多东西都能解决。
”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________,________;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这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从多数一般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2.从下列短语中进行选择并组合成描写老师节和春节的每联七字的对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红梅正报桃李三千黄牛耕地白雪才妆芝兰四季芝兰绕阶千山素承雨露春绣锦万家春千里绿吐芳香老师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春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老师节:桃李三千承雨露芝兰四季吐芳香春节:白雪才妆千山素红梅正报万家春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一个描写对象写一句话,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方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这满山满眼的枫叶,飘得潇潇洒洒,像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一曲颂扬丰收的歌,将秋意挥动得无以复加。
4.请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几个短句。
可以变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
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旧泛着宝石的光线这一细微环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1.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_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需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其次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应把“彰显”改为“检验”。
]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余风遗响。
A.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B.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C.对后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就有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前面;其次处语病是搭配不当,“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其历史地位”均出现搭配不当,可调整为“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语言表达的连贯一、对点练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写手,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不高,不能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而是遵循一种“快感机制”,供大众“悦读”。
这其实是价值错位、急功近利的表现。
网络写手应该摆正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B.热衷于追名逐利,出现了浮躁情绪,偏离了文学初心C.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D.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篆刻艺术对我国文人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点。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其不只是篆刻技法的具象表现,更是文人主体思想意趣的抒发与吐露,是文人个性、内心情感的外化。
A.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在篆刻艺术上体现B.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通过篆刻艺术来体现C.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D.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得以体现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品牌价值之大,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然而,品牌并不是艺术品,,,,,,也会步入暮年、后继无力,直至死亡。
①它更像是一个极具灵性的生命体②既有胎中的酝酿思考③也有成长的培养与投入④一经雕琢便可经久不衰⑤在经历过征伐市场的壮志高歌后A.①④②③⑤B.④①②③⑤C.①②③⑤④D.④⑤①②③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
2015届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文言文对点练一1.(原创题·通假字)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C.无乃尔是过与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解析:C项中的“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答案:C2.(原创题·词类活用)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A项中“水”名词动用;B项中“日”名词作状语;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答案:C3.(原创题·古今异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传其道解其惑者..师之④非吾所谓..必有师②愚人之所以..为愚③吾从而也⑤今之众人..生于吾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⑦师者,所以..不如师⑩..传道受业解惑也⑧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⑨弟子不必无.贵无贱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⑤⑥⑨D.③④⑦⑧⑩解析:②④⑥古今相同。
①学者,古指求学的人;③从而,古指跟从并且;⑤众人,古指一般的人;⑦所以,古表凭借,用来……;⑧小学,古指小的方面学习;⑨不必,古指不一定;⑩无,古指无论。
答案:A4.(原创题·实词)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后世必为.子孙忧B.是.社稷之臣也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解析:A.动词,担任;动词,成为。
B.都是代词,这。
C.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②动词,辅佐。
D.动词,憎恨;形容词,大。
答案:B(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苏辙高安郡本豫章①之属邑,居溪山之间,四方舟车之所不由,水有蛟蜃,野有虎豹。
其人稼.穑渔猎,其利②粳、稻、竹、箭、楩、楠、茶、楮,民富而无事,然以其险且远也,士之行乎当时者,不至于其间。
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时间:45分钟 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大象无形罗会仟①盲人摸象,或摸鼻子,或摸尾巴,或摸大腿,或摸屁股,无一能摸出大象的真实面目,大概是因为“大象无形”吧?开个玩笑,事实上,此“大象”非彼“大象”,乃是《老子》中“大象无形”之“大象”。
物理学中的流体便是这种“无形的大象”。
②所谓流体,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流动的物体,也可以从形象上理解为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你可以把流体塑造成任何形状——圆的、方的、球的都可以。
但这些形状都是不稳定的——只要撤掉容器,流体就成别的形状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组成流体的分子或者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分子之间的束缚很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容易因外界扰动而改变,表现到宏观上,就是流体可以轻松拥有任意形状。
用“大象无形”来形容流体是再恰当不过了。
③伯努利的《流体动力学》的出版,建立的描述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让人们从物理学角度全面认识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简单的推论就是:流体高处压力低,流体低处压力高。
例子在中国科技馆可以看到:放一个气球到圆锥形的容器里面,从顶端往下吹气,气球并不是顺着气流往下掉而是往上爬;一个注满水的V形玻璃管两边分别放一个木球和一个空心铁球,静止时木球浮在水面而铁球沉在水底,当V形管旋转起来并达到一定速度时,铁球会浮上来而木球反而沉下去了。
实际上,飞机快速飞上天空,喷雾器和汽缸发动机原理、足球中香蕉球和乒乓球中旋转球等问题,都可以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
流体的魅力在于它总是有一些捉摸不定的东西让你惊讶。
④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
常见是因为水覆盖了地球的绝大部表面。
水孕育了并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不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
说水特殊是因为水作为流体,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瓦尔斯作用,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相互作用——氢键,即水分子由于电荷极化造成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更强的电磁作用。
对点练案40辨析并修改病句(二)一、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2021·全国乙)下面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2.(2020·全国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二)主观题3.(2022·全国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
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15届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文言文对点练(二)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农人告余以春及D.复驾言兮焉求解析:C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2.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B3.下列各句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刘备天下枭雄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豫州今欲何至D.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解析:A.无标志的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
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
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
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
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
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
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
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
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及周武平齐,授郴州户曹。
属.高祖(杨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
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寻除卫国令。
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
”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何患哉?”晖无以应之。
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
”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
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
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04(原卷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典生活现场之美,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其来路、走向和转化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到与国际美学界的最新交流当中,另一方面又回到本土去挖掘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资源。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涵摄了“自然化”(性)、“情感化”(情)和“文化化”(文)三个基本的维度,这就非常全面地覆盖了从生理的、情感的到文化的诸种生活,其基本问题意识便是探讨如何实现审美化的生活,由此生成一种忧乐圆融的生活传统。
这里的美学就不再是聚焦艺术的“小美学”,而是融入生活的“大美学”。
中国既是“礼仪之邦”,也是“美善之国”。
生活美学也必然在承继“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刘悦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美学史角度而言生活美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对生活美学的准确历史定位。
B.越来越多的人、行业积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时代潮流,于是生活美学美育观念的普及有了实现的可能。
C.追求“美好生活”之“道”是践行的、“审美生活”之学是理论的,惟有二者合一才是美学上的知行合一。
D.我们并非不具备关于审美生活的理论意识,而是我们自美的根源之初,生活就作为内核连纵着东方美学。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味抓美化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而不顾及百姓实际打造最美乡村,这种美是没有品质的,好的生活才是美的现实基础。
B.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外交活动中常以《诗经》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外交辞令,这就是“知悟”的人生智慧和“践行”的现世传统的现实体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对点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标点符号(人教版)路灯,他怎么也不会选择撞电线杆。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D.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解析】A。
B项,删去顿号。
C项,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
D项,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B.古人常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指寓情于景,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里的“白杨”、陆蠡《囚绿记》里的“绿枝条”,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C.常香玉排戏有个习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句唱腔一句唱腔地“挖”,非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那个最美“抠”出来、“挖”出来不可。
D.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矢志不渝,被传为千古佳话。
【解析】B。
A项,“我疑惑地问”后应用句号。
C项,短语间应为顿号,句子间应为逗号,应改为“非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那个最美‘抠’出来,‘挖’出来不可”。
D项,“北海边”后的句号应删去,在引号后加逗号。
1.(2019届山东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测试)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
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B.“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全透明模式’,让捐款人知道自己的钱怎么用的?帮助了谁?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有据可查。
”马宁宇说。
2015届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字音字形对点练[题组一多音字]1.(2014年江西八校联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魄倒.胃口/倒.霉运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B.刹.那/古刹.冲.锋枪/冲.击波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C.佣.工/佣.金干.细胞/干.休所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D.殷.勤/殷.切迫.击炮/迫.切性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解析:A.luò,dǎo,xuē,mǐ;B.chà,chōnɡ,léi,qiánɡ/qiǎnɡ;C.yōnɡ/yònɡ,ɡàn ,cuán, jiě;D.yīn,pǎi/pò,chuò,shǔ。
答案:A2.(2014年江苏宝应县检测)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抢.球/呼天抢.地差.额/参.差不齐塞.子/闭目塞.听B.参.谒/斗转参.横翘.楚/翘.足引领哄.传/一哄.而散C.贝壳./金蝉脱壳.饮.马/饮.水思源笼.罩/笼.络人心D.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结.实/张灯结.彩解析:A项,qiǎnɡ/qiānɡ,chā/cēn,sāi/sè;B项,cān/shēn,qiáo,hōnɡ/hònɡ;C项,ké/qiào,yìn/yǐn,lǒnɡ;D项,bì/pì,léi,jiē/jié。
答案:A[题组二形声字]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船舷.炫.耀眩.晕泫.然流涕弦.外之音B.手绢.捐.献娟.秀涓.涓细流狷.介之士C.畸.形绮.丽崎.岖不偏不倚.掎.角之势D.船楫.辑.录作揖.缉.私人员修葺.一新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
练案5新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恒的瞬间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1999年12月20日零点。
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难忘之夜。
40多万澳门同胞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在注视着澳门迈向新纪元的步伐,在谛听着祖国母亲的叮咛。
普天之下,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为澳门的今天欣喜,为澳门的明天祝福。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座席与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44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
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历史重任。
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
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
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
葡萄牙曾委任过127任澳门总督。
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
考点28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语言表达怎么考语言表达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
要求为:1.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2.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3.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课程标准》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以具体情境为载体。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
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之变——汉语言特点及社会生活情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发现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词汇意义的系统性、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自2020年山东卷考查了变式句和认知性比喻后,在本属于表达活动的部分考查阅读活动的做法延续至今,其中具有鲜明汉语言特点的试题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试卷中来,例如新课标Ⅰ卷第20题考查具有独特韵律特点的汉语叠音词,新课标Ⅱ卷第19题考查表时态的汉语虚词“着”,全国甲卷第17题考查汉语的俗语,全国乙卷第18题考查汉语语法的灵活性,且这些试题大都是考查阅读活动中的鉴赏能力,综合性强且应用性突出。
2023-2024学年山东烟台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纸船和风筝(节选)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画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进了小溪里(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照样子,写词语。
折纸船放风筝 ________,_________.(3)是谁先伸出友谊之手来主动和好的?他用的是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为什么高兴的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yuàn zheng kū qǔ'踢毽子', '跳皮筋'(3)是松鼠先伸出友谊之手来主动和好的。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4)因为它知道是松鼠送给它的,好朋友和好了。
【解答】(1)yuàn zheng kū qǔ(3)是松鼠先伸出友谊之手来主动和好的。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4)因为它知道是松鼠送给它的,好朋友和好了。
第2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佳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第2课时修改病句一、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8分)(1)如今,人工智能及其核心算法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嵌入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
答: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个”应提到“前所未有”前。
(2)优秀生反复刷题准备考研,不仅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甚至造成进一步研究与创新的好奇心和兴趣缺失。
答:成分残缺,“造成”后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缺失”后加“的恶果(后果)”。
(3)在五千年前,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约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答:句式杂糅,“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一句是由“离不开稻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两句杂糅在一起的,应改为“离不开作为经济支撑的发达的稻作农业”。
(4)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使得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
答:成分残缺,“由于……使得……”介词淹没主语,删掉“由于”或“使得”。
2.下列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8分)(1)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会歌,宛如天籁,唱出了全天下孩子“一起向未来”的梦想。
答:结构混乱,暗换主语。
“宛如天籁”的主语应该是“歌声”,在“宛如天籁”前加“歌声”。
(2)在印度举行的亚洲杯女足决赛中,中国女足在水庆霞教练带领下,顽强拼搏,战胜对手,铿锵玫瑰绽放绿茵场,蝉联冠军,捧回了失去十六年之久的冠军奖杯。
答:不合逻辑,“蝉联”是连续获得,可改为“获得”。
(3)古镇在整治完里弄的脏乱差环境后,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设计团队将老城区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融入里弄生活环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弄堂文化,使古镇平添了许多风情。
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张直公归南郑①拜省岑参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②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
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虚写两人分别,第六句实写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促使友人想要早日返乡归家。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桐庐郡斋书事①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②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③术④长灵苗。
【注】①此诗作于景佑元年(1034),当时范仲淹被贬睦州。
②《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③芝:灵芝,菌类植物,古以芝为瑞草,故名灵芝。
④术:草名。
根茎可入药。
有白术、苍术等数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骄”字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悠然飘逸、无拘无束的秀姿写得活灵活现。
B.首联第二句“吏隐云边岂待招”暗含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无奈和不甘的隐秘情怀。
C.颔联“数仞堂高”和“一枝巢隐”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不求富贵、打算隐居的意愿。
D.道家的隐逸情怀和儒家的担当精神在诗人心中共存,这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人格。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辛弃疾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
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老是怀着莫名其妙的情绪独自伤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习:文言句式与用法(苏版)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沛公欲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固定结构,“无所”,被动句——————————————————————————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判定句——————————————————————————4.具告以事介词短语后置兼省略,省略宾语“之”——————————————————————————5.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8.今日之事何如宾语前置句——————————————————————————9.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10.赐之彘肩省略句,省略介词“以”——————————————————————————1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专门也判定句,判定兼提示缘故——————————————————————————12.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定句——————————————————————————13.何辞为宾语前置句——————————————————————————14.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15.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16.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17.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18.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1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2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21.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短语后置句——————————————————————————2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24.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号”后省略介词“于”——————————————————————————25.树之以桑介词短语后置句——————————————————————————26.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27.非我也,岁也判定句——————————————————————————28.以为轮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2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定句——————————————————————————3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3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介词短语后置句——————————————————————————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定句——————————————————————————3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短语后置句——————————————————————————3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3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动句——————————————————————————36.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判定句——————————————————————————3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宾短语后置句——————————————————————————3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省略句,省主语“今之众人”——————————————————————————3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定句——————————————————————————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41.不拘于时被动句——————————————————————————42.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43.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44.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45.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46.今臣亡国贱俘判定句——————————————————————————4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判定句——————————————————————————48.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49.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50.其制稍异于前介词短语后置句——————————————————————————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山东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28 新人教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力,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
腾着。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
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作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
..,看透了
人的本质
..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和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第一问答题区间很明显在第①段中,应从描写的角度入手作答。
第二问设题点在第②段中,从该段中筛选整合关键信息作答即可。
答案: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
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请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人性的最低标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透了人的本质
..的某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鉴赏散文重点词语的含义。
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答案:(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等;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3.请说说第⑤段写以色列老太太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散文重点句段的作用。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1)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2)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
☆4.“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重要句子的内涵和分析概括主旨的能力。
母亲和故乡都有孕育作用。
能从人生和文学两个角度去答,言之成理即可。
回答激励、推动作用,可从对我、对民族以及对其作品三个角度入手作答。
答案:(1)孕育作用:a.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
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
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b.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
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激励、推动作用。
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