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26.09 KB
- 文档页数:2
警察作证若干问题研究内容提要:近来,媒体关于警察作证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理论上讲,警察作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于诉讼价值。
但在我国,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席法庭作证尚缺乏立法、理论、观念等诸多方面的足够支撑。
其实,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不仅必要而且合理。
但是警察毕竟不同于其他证人,这就决定了警察作证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在我国创立警察作证制度需要从完善立法、转变观念等方面切入。
关键词:警察作证;理论基础;诉讼价值;身份;范围;障碍;构想最近,《检察日报》三篇不起眼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第一篇是3月31日报道的《民警出庭作证,毒贩低头认罪》;第二篇是4月17日报道的《为恶势力头目作伪证》;第三篇是4月19日报道的《证人席上出现新身影》。
这三篇报道的共同内容都是承办案件的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席法庭对有关案件情况进行作证。
而且,请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已经成为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改革出庭公诉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当说,这种做法和我国的证据立法是相抵触的。
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担任过本案证人的侦查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换句话说,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不能同时充当本案的证人,否则,就会与其承担的诉讼职责不相符合,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目前,这种观点已成为学术界的通说。
那么,承办案件的警察到底该不该出庭作证?如果能,他们的身份应当如何界定?警察作证有没有限制?在我国警察作证有那些障碍?如何构建我国的警察作证制度?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警察作证的理论基础1、检警一体理论。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保障控诉获得成功,基于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共同的追诉职能,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都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指挥权、参与权、指导权、监督权等权力,即实行所谓“检警一体化”。
我国警察不出庭作证之原因探析英美国家警察出庭作证是一种常态。
而在我国,受侦查中心主义、警察行政特权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警察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询一直是一种设想。
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权保障等理念的深入人心,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确立在我国也将呼之欲出。
标签:警察;出庭作证;制约因素在欧美法系国家,警察出庭作证已为法律和司法实践所认可,他们被纳入到证人的范围之内,并在法庭上接受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
然而在我国警察出庭作证还依然是鲜有耳闻,虽然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学界已有涉猎,但具体到司法实践活动,警察出庭作证还仍只是个别试点的“改革”或“创新”举措。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日益完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趋势已日渐明朗,然而因续传统的历史因素,既得利益群体的消极应对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滞后性,使其确立过程平添波折,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法制化自新之路。
如前所述这一反常现状的产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影响的,本为即在此就各制约因素作逐一探析。
一、传统审判方式的深远影响我国有着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史,与其相伴随的是纠问式诉讼,及封建法律体系。
这种漫长的历史遗留痕迹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其对国家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具体实施应用都有着无形的影响。
我国古代审判方式是绝对的“侦审合一”,即完全以法官自己的“侦查”结果作为案件审判的依据,因此这种证据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根本没有“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
并且,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警察”也是不可能会出庭作证的,作为官方的代表,他们是权威的、是正义的,是不应该受到怀疑的。
这种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今天的警察也被认为是代表国家的,他们的职责在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之后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国家形象”是不允许他们在法庭上受到控方、甚至辩方的询问或者责问的。
二、警察职权的消极影响(一)检警法三者关系的影响根据《刑事诉讼法律》规定,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从法律对三者关系的描述上,我们很难看到法院中立裁判、公安机关在检察院的指挥监督下参与诉讼的理想形态。
警察出庭作证的法律依据、现状及主要障碍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修正后的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问题,这对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证据制度,培育人民警察的法治精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现阶段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障碍及成因进行合理探讨,有利于该制度的顺利运行和实施。
一、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所谓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就是指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以检控方证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审判,接受控辩双方的当庭询问和质证,以保证司法审判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在英美法系国家,警察出庭作证早已成为习惯。
我国台湾地区,法庭在对讯问笔录产生异议时,没有录音带或录像带对已经取得的供述予以佐证,法院可传唤取得被告供述证据的司法警察官员,让其以警察证人的身份出庭说明取得被告供述的经过。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说明法庭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检察官对此负有证明责任,如果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该证据的收集是合法的,检察院可以提请法院通知或由法院自行通知有关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并说明情况。
同时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二款表明“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由此看来,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排除非法证据,提高刑事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二、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办案体制实行的是检警分离体制,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支持公诉,由此导致了很多时候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各行其是,引发的后果就是我们很难在法庭审判时看到警察出庭参加诉讼。
根据对兰州市公安机关破获案件的数据调查显示,2011年兰州市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命案等严重暴力性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等工作为主要内容,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9397起(现案6756起,积案3641起),破获命案现案80起,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9个,抓获团伙犯罪成员154名,破获经济案件583起,挽回经济损失12952.397万元,破获毒品案件744起,抓获网上逃犯2404名,这其中包括破获“2011.07.29”特大抢劫轮奸案,“香港巴里克”特大网络传销案等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但是在对这些重案要案的被告人进行审判时,我们却从未在法庭上看到侦查人员的身影。
浅谈办案民警的出庭作证所谓办案民警,是指收集犯罪证据的主要人员,证据收集充分之后,就会开展相应的刑事审判,但是由于办案民警身份的特殊性,因此办案民警有权利不出现在庭审现场。
但是如果办案民警不能出庭作证,就无法实现犯罪嫌疑人的质疑权等,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
因此,促进办案民警出庭作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办案民警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1.1促进刑事质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刑事质证程序的模式一般包括三种纠问式、控辩式、混合式。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法官的作用仍然较大。
但是在实行了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之后,质证的范围被扩大了,使得犯罪嫌弃人的质证权得到了加强,这样一来,刑事质证制度就得到了发展与完善。
1.2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前,在司法实践的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办案民警在办案的过程中存在着非法取证的行为,证人的出庭率比较低,存在恶意翻供、翻证的问题,诉讼效率比较低。
不过,实行办案民警出庭作证的制度以后,这些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保证刑事审判的效率及公平、公正性。
1.3加强警察机关的建设。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办案民警存在着特权思想,所以不愿意出庭作证。
因此,实行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有利于消除办案民警自身的特权思想,而且还可以促使办案民警自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办案民警的素质。
1.4有助于扩大证据的外延。
我国在进行刑事庭审的过程中,经常会大量的采用关于被告人某某投案情况证明等材料,但是这类材料并不是证人证言,更不能作为物证,不具备证据的资格。
但是如果办案民警出庭作证,这类材料就可以被作为证人证言,就可以作为证据,由此,切实的扩大了证据的外延。
2目前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1立法上的缺陷。
当前,在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中,对于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刑事诉讼法》在对证人资格进行规定时,不是十分的明确,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办案民警是否能作为证人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
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思考建议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思考建议摘要:警察出庭作证的现象在我国尚未达到普及甚至是几乎没有,笔者分析了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警察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必要性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建议警察出庭作证,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罕见,罕见得可以称得上“奇事”,可是这样的“奇事”还真的发生了!20xx 年3月26日,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作为证人出现在丰台法院的证人席上,对丰台检察院指控阿力甫涉嫌贩卖毒品出庭作证。
这为我们整个司法界开了一个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少敏锐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警察出庭作证”即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警察要不要作证?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法理上讲是不言自明的。
“事实面前人人平等”,警察没有任何特权拒绝作证。
2、法律明文规定警察应该出庭作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这是法律对证人作证义务以及向谁作证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3条规定:“公诉人对于搜查、勘验、检查等侦查活动中形成的笔录存在争议,需要负责侦查的人员以及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出庭陈述有关情况的,可以建议合议庭通知其出庭”,由此我们看出法律明文规定了警察有义务出庭作证。
3、警察不同于一般的证人,其身份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提供证据的必要性。
警察作为案件的侦破机关,在第一时间里可能掌握的证据最多,尤其是在警察在犯罪现场目击犯罪事实的发生,或者当场抓获犯罪人的情况,还有警察实施秘密侦查行为时所获得的证据等,这都是普通证人不可能知晓的。
在法庭审判时,这种证据就要依靠警察来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警察出庭作证的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4、警察不出庭作证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刑讯逼供现象的蔓延。
完善我国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几点思考2012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加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相关规定,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已经正式确立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进一步完善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改革以及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标签:刑事诉讼法;警察;出庭做证刑事诉讼中警察出庭做证制度,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负责案件侦查工作的警察就其实施讯问、搜查、扣押、勘验、检查等侦查行为的过程进行陈述或者接受询问的一项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2款规定:“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
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第187条第1、2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做证的,证人应当出庭做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做证,适用前款规定。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警察出庭做证是为了证明有关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及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进行说明。
一、新《刑事诉讼法》中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的问题(一)警察出庭做证的身份不明确新《刑事诉讼法》仅在第187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做证”,而其他情况下警察是否为证人并未明确指出。
第57条“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规定,使得警察出庭做证的身份更加不明确。
如果警察此时没有证人的特定身份,那么就可能造成只能由检察官和法官对其侦查事项进行询问的局面,从而使得被告方和辩护方的反询问权和辩论权被剥夺。
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探析作者:方莎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4期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警察作为行使侦查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有其法理、法律依据和诉讼价值。
警察出庭作证,并接受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质询,这样既能支持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的公诉,又能有助于排除非法证据,同时还可以促进警察在侦查工作中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证证据链的有效和完整。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诉讼价值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075-02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的常见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然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一般只向警察作证而不向法庭作证。
宣读证人的书面证词是法庭审理的基本做法。
由于证人和警察都少有出庭,人民法院的判决基本上建立在警察制作的书面案卷材料基础之上,法官难以判断证言的真伪,这就为冤假错案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一、警察出庭作证的法理和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中,警察机关所从事的侦查活动与检察机关所从事的起诉活动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那就是二者需要共同完成国家对犯罪的追诉任务。
警察机关以侦破案件即查获犯罪嫌疑人、调查收集证据为己任,但其成果以及追诉犯罪的目的最终要凭借成功的起诉来实现;检察机关的工作重心虽然是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但其控诉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警察机关的侦查实效。
这就使二者在追诉犯罪问题上形成所谓的“命运共同体”。
为维护这一“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官可以其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对警察的侦查活动给予帮助,以提高侦查的工作实效,为确保控诉的成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而在刑事审判程序中,警察应当充当检察官的助手和控诉支持者,对检察官的起诉活动进行配合与协助,其突出的表现在于警察根据检察官的要求补充侦查以提出新的证据材料,或者必要时检察官要求负责讯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鉴定的警察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以言词的方式向法院说明自己收集的证据系合法所得,以便有效地反驳辩护方提出的证据与主张。
论我国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一、警察出庭作证的概述(一)警察出庭作证的含义在我国的学术观点中有关警察出庭作证的说法,众说纷纭。
但是经过学术观点的不断交流也逐渐的形成一种较为普遍认同的说法。
即具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中的警察就其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目击犯罪事实的发生、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以及在侦查取证过程中就其实施的侦查行为的事实的程序性以及合法性,出席法庭,进行陈述并接受控辩双方质证的一项制度。
(二)警察出庭作证的特征警察因其参与了刑事案件的侦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主体。
我们通过对警察出庭作证与普通证人出庭作证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警察出庭作证的特征。
第一,两者在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不同。
在司法实践中,普通证人属于诉讼参与人,只需要履行作证义务。
而警察中除了要承担证人的作证义务外,还要承担自身的责任。
第二,两者对案件的了解的时间不同。
普通证人对案件的了解情况一般是在诉讼活动开始之前,而警察证人对案件情况的了解一般都是在诉讼活动开始之后进行的。
第三,两者作证的范围与目的不同。
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大环境下,警察出庭作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自身作为侦查人员所实施的侦查行为以及在办案过程中的所见做出陈述,所以说基本上是属于程序上的事实。
普通证人作证的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的阐述,帮助司法机关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从而达到刑事诉讼的目的。
二、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第一,警察出庭作证是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就必然要求。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法庭上提出的任何证据材料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诉讼各方对证据的调查应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如以口头方式询问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以口头方式对实物证据发表意见等,任何未经在法庭上以言词方式提出和调查的证据均不能作为法庭裁判的根据。
由该原则的要求表明,警察在侦查取证的过程中,有义务对自身出于其职责得到的一些犯罪证据或者是侦查行为做出直接阐述,而不是就其所收集的书面材料而作证。
第二,警察出庭作证是调解检察院和警察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
警察出庭作证一些基本问题研讨一、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有关证人资格问题的规定不甚明确,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警察是否具备证人资格的理解各持一端。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则明确规定,曾担任过本案证人的侦查人员应适用回避,实际上否定了承担侦查任务的侦查人员作为本案证人的资格。
不过,“两高”的司法解释则明确规定了警察的证人资格,即警察有义务对其收集证据的相关情况向法庭予以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0条规定,当庭出示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应当先由出示证据的一方就所出示的证据的来源、特征等作必要的说明,然后由另一方进行辨认并发表意见。
控辩双方可以互相质问、辩论。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0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并且《规则》第343条明确规定,公诉人可以建议合议庭通知负责侦查的人员出庭陈述有关情况,以澄清控辩双方就笔录等诉讼文书发生的争议。
《解释》第138条也规定,经审判长准许,公诉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都有提请审判长传唤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的权利。
显然,在这里警察的证人资格已经得到了确认。
由于“两高”的司法解释未能在《刑事诉讼法》中寻求到有力的支持,公安机关对其解释又缺乏积极的反应,因此刑事司法实践中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并不普遍。
如果《刑事诉讼法》现有的规定不修改,警察出庭作证率将不会有显著的提升。
二、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的立法动向近几年法学理论界和立法机关一直致力于证据立法,而证据立法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法律体例则经过了一个探索过程。
国外证据法律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制定涵盖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的统一的证据法典;二是分别制定三大诉讼证据法典;三是像大陆法系各国一样分别在三个诉讼法典中加大证据立法的成分。
经过论证,我国证据立法将采用第三种形式。
刑事证据立法将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形式予以颁行,此前,相关条款已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意见。
2017 年第 1期 N0.1, 2017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G uan gzh ou Police C ollege总第103期Suml03我国警察出庭作证若干问题探究李聪聪王超强刘启刚内容摘要:警察出庭作证作为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中的一大亮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警察出庭 作证有其充分的法理基袖和诉讼意义。
国外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已经十分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当前我国的警察出庭作证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身份不明确、作证范围不确定和相关保障和培训不足等问题。
我们应不断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明确警察出庭作证的证人身份,确定其作证范围,加大相关保障和培训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法理基础诉讼意义完善对策作者简介:李聪聪、王超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刘启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犯罪侦查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主办侦查员制度视野下侦查员职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16E B214) ;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办案质量 终身负责制下主办侦查员胜任特征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16B G L043)。
警察的办案质量,案件的公正判决一直以来 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 善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1]警察出庭作证也是落实办案责任制的有力措施,特别是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警 察出庭作证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表面上看,公安机关和警察将面临新的挑战,但仔细研究会 发现,警察出庭作证在展示警察形象、巩固办案 成果、提高诉讼效率和实现追诉目的等方面益处良多。
加强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的研究,对于诉讼 制度改革和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警察出庭作证实证探讨摘要:在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警察出庭就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出庭符合法律规定,警察出庭在作证的背景下具有法律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对警察出庭作证常态化的公正性与中立性质疑等问题,因此,做好司法机制改革工作,创设警察出庭前公检常规化的沟通机制,提升警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业务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刑事诉讼;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引言:在刑事诉讼改革的大背景下,警察出庭作证要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以证据收集合法性为基础,警察在执行有关职务时,必须以目睹的罪行为前提,在进行证据审查的过程中,必须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关联性。
本文从对警察出庭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警察出庭在刑事诉讼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并结合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警察出庭的有效性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警察出庭作证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警察出庭的实际效果普遍是比较好的,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案件公正的审判。
在追求查明案件事实的同时,侦查活动也需要在合法的刑事程序下进行,如出现侦查活动不合法或者警察的证言前后矛盾等情况,在法庭调查中经过控辩审的多方核实,如警察的证言不能令法庭信服,则该证言将不会被法庭所采纳。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警察出庭在刑事诉讼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要从各个角度综合考量所提供的证据,确保司法公正[1]。
2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警察出庭的几个问题2.1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此前我国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在参与侦查活动后能否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警察作为侦查人员能否作为证人在庭审中出庭作证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警察作为侦查人员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先入为主的控诉观念,以致警察出庭达不到客观中立的法律效果,也有人认为,从警察的职业属性来看,这决定了警察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中立身份,不偏不倚,这就导致了此前在司法实践各种乱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了警察出庭的合法性。
警察出庭作证一些基本问题研讨一、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有关证人资格问题的规定不甚明确,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警察是否具备证人资格的理解各持一端。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则明确规定,曾担任过本案证人的侦查人员应适用回避,实际上否定了承担侦查任务的侦查人员作为本案证人的资格。
不过,“两高”的司法解释则明确规定了警察的证人资格,即警察有义务对其收集证据的相关情况向法庭予以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第150条规定,当庭出示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应当先由出示证据的一方就所出示的证据的来源、特征等作必要的说明,然后由另一方进行辨认并发表意见。
控辩双方可以互相质问、辩论。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340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并且《规则》第343条明确规定,公诉人可以建议合议庭通知负责侦查的人员出庭陈述有关情况,以澄清控辩双方就笔录等诉讼文书发生的争议。
《解释》第138条也规定,经审判长准许,公诉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都有提请审判长传唤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的权利。
显然,在这里警察的证人资格已经得到了确认。
由于“两高”的司法解释未能在《刑事诉讼法》中寻求到有力的支持,公安机关对其解释又缺乏积极的反应,因此刑事司法实践中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并不普遍。
如果《刑事诉讼法》现有的规定不修改,警察出庭作证率将不会有显著的提升。
二、警察出庭作证问题的立法动向近几年法学理论界和立法机关一直致力于证据立法,而证据立法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法律体例则经过了一个探索过程。
国外证据法律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制定涵盖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的统一的证据法典;二是分别制定三大诉讼证据法典;三是像大陆法系各国一样分别在三个诉讼法典中加大证据立法的成分。
经过论证,我国证据立法将采用第三种形式。
警察作证若干问题研究(一)内容提要:近来,媒体关于警察作证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理论上讲,警察作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于诉讼价值。
但在我国,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席法庭作证尚缺乏立法、理论、观念等诸多方面的足够支撑。
其实,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不仅必要而且合理。
但是警察毕竟不同于其他证人,这就决定了警察作证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在我国创立警察作证制度需要从完善立法、转变观念等方面切入。
关键词:警察作证;理论基础;诉讼价值;身份;范围;障碍;构想最近,《检察日报》三篇不起眼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第一篇是3月31日报道的《民警出庭作证,毒贩低头认罪》;第二篇是4月17日报道的《为恶势力头目作伪证》;第三篇是4月19日报道的《证人席上出现新身影》。
这三篇报道的共同内容都是承办案件的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席法庭对有关案件情况进行作证。
而且,请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已经成为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改革出庭公诉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当说,这种做法和我国的证据立法是相抵触的。
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担任过本案证人的侦查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换句话说,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不能同时充当本案的证人,否则,就会与其承担的诉讼职责不相符合,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目前,这种观点已成为学术界的通说。
那么,承办案件的警察到底该不该出庭作证?如果能,他们的身份应当如何界定?警察作证有没有限制?在我国警察作证有那些障碍?如何构建我国的警察作证制度?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警察作证的理论基础1、检警一体理论。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保障控诉获得成功,基于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共同的追诉职能,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都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指挥权、参与权、指导权、监督权等权力,即实行所谓“检警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