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9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始增加。
那么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播放视频)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碳酸氢钠碱性较弱,相比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pH值只有一次突跃,加入盐酸后立即产生CO2,接下来将两次pH值变化进行对比,根据两次pH值变化图像对比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
因此,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速率更快,中和胃酸效率更高;碳酸氢钠碱性比碳酸钠更弱,对胃粘膜刺激更小。
所以不选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
设问3:为什么复方龙丹碳酸氢钠片贮藏条件为避光不超过20⁰C?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一探究竟(播放视频),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分解产生水和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固体。
【活动二】归纳建模
设问4: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反应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二氧化碳之间如何转化?
【活动三】学以致用
设问5:请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来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应用
1.在“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说明书中,为什么标明“严重溃疡患者禁用”?
答: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了胃里的压强,严重溃疡患者容易导致胃穿孔;
2.蒸馒头时可加入一些小苏打,蒸出的馒头蓬松多孔,可色泽发黄略带碱味,为什么?
答: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了CO2使馒头蓬松多孔,生成了碳酸钠略带碱味。
结语:通过本次胃药说明书的研究同学们学习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际上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它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对钠这一节知识理解与应用,并为下一节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小结,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一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类比,归纳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外观,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的区别。
2.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反对浪费。
评价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加定量水的溶解性和热量的变化、滴加酚酞的颜色变化定性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中定量和定性水平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加热探究热稳定性,培养学生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角度,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3、通过讨论和总结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能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知识重点: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归纳小结和评价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和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收集和获取,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具有创新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回答】归纳总结一:物理性质碳酸钠Na2CO3 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小苏打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二:化学性质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回答】学生自我评价,猜想基本正确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回答问题板书设计2NaHCO3 Na2CO3+ H2O+C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
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厂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引入课题讲授学习任务明确目标分组实验探究记录现象讨论、交流、总结了解Na2co3、NaHCO3性质、鉴别(讨论应用)学生特征分析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么两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
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介绍俗名。
2、学生自主探究书本56页科学探究〔1〕,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外形、加水后的变化及放热情况、溶解性及碱性强弱。
3、教师演示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比拟二者的热稳定性并得出结论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4、学生自主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的实验
结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速度更快生成的CO2更多。
离子反响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CO3 2 - + 2H+ = H2O + CO2↑
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滴加酚酞
(2)滴加稀盐酸
(3)参加可溶性钡盐和钙盐
四、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性强弱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响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反思感悟: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我们先来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分类,根据阳离子可以归为钠盐,既然属于钠盐,那么溶解性如何呢?学生回答:都易容那么这两兄弟溶解度有误差别呢?那么我们来完成科学探究1:步骤1g Na2CO31g NaHCO3①加入5滴水,摸试管底部结块变成晶体,放热白色晶体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②加入10mL水,溶解度振荡时间长可溶解固体量减少③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溶液变微红色结论溶解度:Na2CO3>NaHCO3碱性:Na2CO3>NaHCO3板书:溶解度:Na2CO3>NaHCO3碱性:Na2CO3>NaHCO3【过度】掰开馒头,里面会有许多小洞洞,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制作馒头时需要加入小苏打,小苏打加热会分解产生CO2,所以会出现许多小洞洞,那么他的哥哥是不是也容易分解呢?完成科学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实验反思感悟:观察两个套管A、B,A中小试管装的是碳酸氢钠,B中大试管装的是碳酸氢钠,加热观察现象:比较他们哥俩的稳定性。
观察思考那套装置更有说服力?分别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操作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加热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加热碳酸氢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板书:稳定性:NaHCO3>Na2CO3【过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阴离子又可以归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可以与盐酸反应呢?完成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Na2CO3NaHCO3操作和现象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约1g分别置于两个气球,将其套在两根装有等体积稀盐酸的试管上,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内,观察现象(注意试管内的现象和小气球的变化)装置结论NaHCO3与稀HCl反应的速率比Na2CO3与HCl反应的速率快为什么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比Na2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剧烈?科学探究3:分别往5mL 0.1mol/L NaHCO3,Na2CO3 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Cl,观察现象:往NaHCO3中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往Na2CO3中滴入稀盐酸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分析原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学习,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两种氧化物:过氧化钠及氧化钠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钠的两种盐,即:“苏”氏两兄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总结出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然后一起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比较:[[设问]Na2CO3和 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讲解] Na2CO3与Na2CO3·10H2O 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 Na2CO3是一种粉末,而Na2CO3·10H2O是一种晶体,它们之间可以转化。
[板书]Na2CO3Na2CO3·10H2O(二)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 HCl的反应:潮解风化[教师] 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哪个更为剧烈?[演示实验][板书]现象:①和②中都有气体生成,但①比②反应剧烈。
[提问] 请大家思考:生成相等质量的 CO2,需要的 Na2CO3和NaHCO3哪一个质量多?反之,相等质量的Na2CO3和 NaHCO3的哪一个生成的CO2多?[板书]反应式:Na2CO3+ 2HCl = 2NaCl + CO2↑ + H2O106 44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84 44 [学生回答][讲解]前者的答案是Na2CO3,后者的答案是 NaHCO3分析反应现象的原因: CO32-要结合1个H+ HCO3- 再结合1个H+ CO2HCO3-只需结合1个H+ CO2(三) 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的互滴实验:[板书]现象:②比①先产生气体。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课堂实录【引入】侯氏制碱法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
1862年,比利时人索而维以NaCl、CO2、H2O、NH3为原料生产Na2CO3,叫索而维法。
1940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了外国对“索而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
该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在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讲】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侯氏制碱法中两个重要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我们学习物质,一般先学习物理性质,再学习化学性质,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比较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区别【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PPT展示物理性质对比表格】【讲】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而碳酸氢钠少了一个钠,多了一个氢:NaHCO3。
【实验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现在大家观察老师手上这两瓶药品,左手拿着的是碳酸钠,右手拿的是碳酸氢钠,大家对比一下这两瓶药品有什么异同呢?【学生回答】A:都是白色的固体;B:左边的是粉末状,右边看起来像盐。
【讲】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碳酸氢钠是白色的细小晶体,那么他们的俗名大家初中有学习过,还有没有同学记得呢?【学生回答】A:一个是苏打一个是小苏打。
B:【科学探究1】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酸碱性以及热稳定性【PPT展示】展示套管实验装置,并讲解套管实验原理,播放热稳定性实验视频。
要求同学们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问】如何证明纯碱(Na2CO3)固体里面是否混有小苏打(NaHCO3) ?如果有,应如何除去它?【学生回答】加热,若产生气体,而且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Na2CO3粉末中含有NaHCO3.除去方法:加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NaHCO3就已除尽。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②通过小苏打及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平凡性和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与鉴别,学习方法的引导
②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养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浓盐酸、澄清石灰水、药匙、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单孔橡胶塞等
五、教学过程
A、B里为澄清石灰水学生看到实验第二步
表一: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