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集合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54
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1)分类核心经验——根据属性来定义(一)集合的定义集合:按照一定的属性特征组合在一起的总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梨、苹果、橘子归在一起,是水果的集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是交通工具的集合。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维恩图(也叫文氏图)。
例如,A={1,2,3,4,5}(列举法表示)B={x|x>1} (描述法表示)(三)集合的特点关于集合的概念,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第二,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第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一方面因为集合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感知集合符合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学前学数概念前的准备教育,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一)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是从认识他们的属性特征开始的,而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属性特征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物体归入不同的集合,如这些物体都是相同形状的,这些人都是同一个单位的。
(二)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2.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1.3岁前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学前儿童3岁前感知集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即泛化、笼统的感知。
例如,在学前儿童玩积木时趁他不注意拿走几块,他是不会觉察到的。
这时他感知的只是一堆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东西,即泛化的、笼统的。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一般为3至5岁。
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界限上。
例如,让学前儿童在画有4朵花的画片上叠放塑料小花时,他们只用塑料小花盖住画片上第一朵和第四朵的花图,就认为完成了任务。
这说明他们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集合的界限上,从而削弱了对所有组成元素的注意。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感知集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感知集合”。
详细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特征、集合的分类及简单集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集合的分类和集合运算。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集合卡片、图片、磁性黑板。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图片,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讲解集合的特征,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字集合、字母集合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集合,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的分类和集合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感知集合2. 内容:(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特征(3)集合的分类(4)集合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个你熟悉的集合,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例如:数字集合、水果集合、文具集合、家庭成员集合、动物集合等。
(2)A ∩ B = B,B ∩ C = C,因此A ∩ C = 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集合概念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集合的更多应用,如集合与函数的关系、集合与概率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