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44 KB
- 文档页数: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由月亮话题导入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之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⑴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
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
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学生思考,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
2、村中狗吠鸡鸣。
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
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的特殊心情。
3、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绕有余味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情景感染、阅读、讨论、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渲染气氛,出示一副月光如水的幻灯片。
2、导语: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
(出示作者和课题)二、整体感知1、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介绍写作背景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介绍承天寺出示有关承天寺的图片资料4、疏通文意A、补充注释:出示幻灯片(给加点字注音)B、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C、教师巡回适时点拨。
5、检查试译结果A、出示幻灯片。
(解释加点字意)B、翻译指定语句。
三、探究课文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庙里游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有何感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夜图: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3、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在书上找,然后与同桌交流。
举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寂寥苦楚见月排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更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四、总结课文1、总结语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二、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做好标记。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生个别读,其他点评。
4、生齐读课文。
5、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用小组对抗赛和新旧知识结合的方法来落实课文重点词的理解和课文翻译。
三、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景的?有何特点?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3)调一调,品虚实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这样的调换好不好,为什么?2、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示:要注意“闲人"的含义。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审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在承天寺那天晚上游玩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再读课文,读出文中苏轼具体记了什么事情?明确: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记了当天晚上的景色;记了自己的情感。
三、深入课文(一)记了游玩的事情。
1、“游”是一个过程,你能具体说说游玩的过程吗?明确: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3、随着游玩过程的清晰,随着游玩从一个人变成二个人,这当中苏轼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明确:欢喜——失望——喜悦4、在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在逐渐展开于我们的眼前,下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提示学生:夜、无与、亦、相与(二)记了景色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在这段话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月夜图,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们觉得当晚月色的特点是什么?明确:空明、清澈、透明5、让我们在朗读中把月色之美表现出来提示:如、盖(三)记了情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2、何为“闲人”?明确:清闲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4、如何理解这个“闲人”一词?明确:对自己一种自嘲,被贬官无事可做。
心中的一种悠闲自得。
6、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导入: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希翼;也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语言: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从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说说这篇文章的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1.一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2.二读通顺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通畅。
3.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发现其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答谢中书书》(1)句式特点: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多用对偶。
(2)用字用词: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3)韵律节奏:音韵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记承天寺夜游》(1)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2)用字用词:语言朴素自然。
(3)韵律节奏: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
4.三读节奏分明,在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二者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节奏,读出文章的层次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其情其景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文章,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自主疏通文意。
但要理解“闲人”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
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作者复杂的心情。
3、研读“闲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根据《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以下三点:1、熟读成诵。
2、通过读,读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3、领略文中月色之美并体会其意境。
由于学生与作者经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我把教学难点定位为:研读“闲人“的含义,学会乐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五、教法、学法《课标》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学习古人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中的达观处世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学习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闲人”的含义。
四、教学设想用研读法精讲课文,讲一个课时。
五、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和好朋友一起看日出的经历吗?(生答)那又有和好朋友夜深人静时分一起出游的经历吗?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那时的.快乐?(生回忆)今天,不管是有过这种快乐回忆的同学,还是没有的,我们一起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起走进苏轼那时夜游的时候,一起分享他笔下的美好景物,一起感受他那时不一样的心情。
(转写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地点。
“夜”,点明时间。
苏轼在夜晚小游承天寺,用诗一样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冷清皎洁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复杂微妙的心情。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简述、交流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20岁举进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御使李定等人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府的别称)。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
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天涯海角)别驾。
苏轼人生多遭贬谪,一生坎坷。
1101,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谥“文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字音遂()寝()藻荇()4.重点词解释念()遂()相与()中庭()盖()但()耳()5.重点句翻译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文初探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课文深究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合作探究1.本文的写景句子美在何处?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为文章断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着重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闲人”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较为短小,语言简单,文言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按照语义完整、停顿为文章加标点,借此来疏通文意。
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但语文素养一般,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回答问题时能找到关键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提示和帮助总结。
语文学习兴趣较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度较好。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两轴画》里曾这样写到:“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们已经在练习中遇到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明句读,晓文意。
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注释,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为学案上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划段落,读美文。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四、析美文、赏美景1.全班齐读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写?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读到的月夜景色?4.既然前两句已将月光的澄澈写得如此精妙传神,“盖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5.“盖”字可否删掉呢?五、感其人,悟奇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汇编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汇编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猜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请打开课本第195页。
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放松放松:屏显:猜字这是一个繁体字,是个什么字?学生自由竞猜2.它就藏在课文中,并且文中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描绘“”的构造方式的句子是:“月色入户”;这个字是:“闲”(板书)。
3.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
月亮照进门了,晚上到了,不用工作了,空闲――人身无事。
月亮照进门里,这番景色,看了很惬意,悠闲――情绪安适。
板书:闲身情无事安适这是“闲”的两个境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闲”的最高境界。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儿。
现在,哪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生朗读毕,引导学生评价,主要从音准和停顿两个方面来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下面两句的停顿。
屏显: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交流,或询问老师。
4.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84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
谁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集锦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集锦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内容预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3、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给加点字注音。
解()衣藻荇()遂()至未寝()|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包含了苏轼的整个人生态度。
学生沟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
对课文的翻译比较简单,重点是对“闲人”的理解,通过对“闲人”的正确理解折射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文字浅显但主题深远。
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有:
念,遂,至,但
同时要重点注意几个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念无与(我)为乐者”
(2)倒装句:相与于庭中步。
(3)“中庭”即“庭中”,古文中常有这类语序与现代汉语颠倒过来的词语,如“中夜”等
八年级的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而本文的难点就在与在逆境中如何思考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念”、“遂”、“至”、“但”,能正确翻译全文。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及方法目标
理解“闲人”的含义,以及写景、议论中所包含的
空明澄澈的思想情感、清高孤洁的人格追求以及超迈旷
达的人生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汲取营养,
学习一种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超然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处
2、对“闲人”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语设计
二、试读课文,认准字音。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二.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读课文,谈感受
七、作业布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是喜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情,或念友,或感怀。
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呢?
补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藻荇()遂()寝()柏()
2.释义。
先翻译下列加点字词,再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遂:
整句翻译: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中庭:
整句翻译: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盖:
整句翻译: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耳:
整句翻译:
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提示:(1)省略句
“念无与(我)为乐者”
(2)倒装句:相与于庭中步。
(3)“中庭”即“庭中”,古文中常有这类语序与现代汉语颠倒过来的词语,如“中夜”等
3.梳理文章结构。
六要素
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张怀民和“我”(或:苏轼)
4.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者
5.经过:月下散步(相与步于中庭)
6.结果:赏月感慨
月下邀友——庭中赏月——月下感怀
(记叙)(描写)(抒情)
(1)把握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师范读。
思考下面问题,小组内讨论。
(1)这篇文章仅84个字,为什么用10个字来写时间?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改为“某夜”或“夜”,可否?为什么?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为什么苏轼会首先想到去找张怀民?是偶然的吗?
(3)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美在何处?
(4)仔细研读,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5)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与张怀民为“闲人”?“闲”在何处?
师生共同解答(重点问题:对“闲人”的理解)
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回顾文章结构:
解衣欲睡,见月起行。
寻友怀民,相与中庭。
竹柏倒影,如水空明。
岂无月竹?但少两朋。
你在苏轼身上学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面对挫折的态度.
默写全文回忆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学生把握字音,对照注释,口头翻译重点词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1)揣摩情感,带感情朗读。
(2)生配乐朗诵。
(3)男女生朗读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齐读,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跟据文章结构全体背诵课文。
生思考两分钟,回答。
通过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为后文的月景做铺垫
读音,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是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一点。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揣摩作者情感。
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
升华
板书设计
闲:身闲,职闲,心闲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这堂课从设计到最终确定,花了三个晚修的时间。
面对这样一篇简短而内涵丰富的文章,又出资苏轼这样
的大家,我实在有点不知从何下手。
后来请教了一位老
师,为我指点了迷津。
感受主要有一下几点:
1、文言文,诵读是基本,字词句是基础。
在这个环节花了大概十分钟时间,包括诵读,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学生通过分节奏朗读,揣摩作者情感朗读,师范读,男
女同学分角色读,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一定把握。
为
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十分钟是花的很值得的。
2、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画面,体会意境,品味写景的妙处是这堂课的重点。
写景的句子学生都能准确找出。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喻体,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点。
再把重点词“空明”
标出,和学生一起探讨空明二字的妙用。
3、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理解“闲人”的三层含义是本堂课的难点。
我把作者简介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欣
赏放到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整个人生有一定了解,对他的整个人生态度有宏观的把握。
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闲人”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被贬后别
人的规避,是身闲;其二,有职无权,公务清闲,此乃
职闲;其三,心态很好,被贬仍乐观,仍有闲情逸致赏月,此乃心闲。
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文章对苏轼
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对苏轼的思想,不可能有多么深
入的理解,这方面我还需做得更深入浅出一些。
感谢语文科组同仁对我的指导!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