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精)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和医学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与目的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这些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两个部分,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入近年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
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医学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因此现在现针对本科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医学生实验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更全面直观的分析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重要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门可运用于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子生物学融入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分析疾病基因、从分子水平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感染人类的病原生物以及未来根据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前期课程的基础上由检验系临床化学教研室负责开设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
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包括了核酸提取、DNA重组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DNA芯片等。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及大纲外内容不超过5%。
本大纲的主要参考教材是《药学分子生物学(第3版)》(史济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部分内容的参考教材是《生物化学(第7版)》(查锡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说明:下划线“”为掌握的内容;下划线“”为熟悉的内容;没有划线的为了解的内容。
绪论(1学时)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2. 分子生物学的任务3. 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3学时)1. 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的种类和分布、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 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的一级结构与种属的差异。
(2)DNA的二级结构具有多样性:A型DNA二级结构特点;B型DNA二级结构特点;Z型DNA二级结构特点;(3)三链DNA结构特点;(4)四链DNA结构特点;(4)DNA的超螺旋结构:概念;原核DNA超螺旋结构特点;真核DNA超螺旋结构特点。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
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指导生物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子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置1.第一章:绪论-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解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术语和概念2.第二章:DNA结构和功能- 讲解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讨DNA复制和修复的机制3.第三章:RNA结构和功能- 介绍RNA的类型和功能- 讨论转录和翻译的原理及过程4.第四章:基因调控- 解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探讨基因调控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第五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介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6.第六章:基因工程技术- 介绍基因克隆、DNA测序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 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7.第七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介绍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训练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 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4. 熟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需按时参加考试,考核其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奠定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物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一、课程描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的科学。
它包括: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从DNA 到RNA 再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的复制, 传递, 转录和翻译; DNA的突变与修复;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免疫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医学等。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控;肿瘤、病毒和免疫学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内容。
参考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理论课),其中课堂讲授44节,讨论或自主学习10节。
参考教材:陈启民主编,《分子生物学》(第一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赵亚华编著,《分子生物学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叶林柏、郜金荣编著,《基础分子生物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绪论[基本要求]1)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定义;2)熟悉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3)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及其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2)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历程;3)21世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机制。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熟悉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4.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a.生命分子的组织和功能b.核酸的结构与功能c.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d.酶的功能与调控e.细胞信号传导与调控机制2.分子遗传学基础a.基因组学与基因结构b.DNA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c.RNA的合成与转录调控d.蛋白质的合成与翻译调控e.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a.核酸的提取与纯化技术b.PCR技术及其应用c.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d.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技术e.转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4.应用前沿与拓展a.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b.分子诊断与药物研发c.转基因农业与遗传改良d.分子生物学与肿瘤学e.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教材和相关文献,讲授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3.案例研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小组讨论:开展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交流能力;5.科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书面撰写科研报告。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第X版,作者:XXX2.参考资料:a.《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作者:XXX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作者:XXXc.《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作者:XXXd.《分子生物学导论课程教案》,作者:XXX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反应和参与度;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完成情况;3.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延伸;4.科研报告:学生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5.期末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医学、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基础知识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RNA、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
2. 基因组学与遗传学: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控,遗传变异与表型差异的关系。
3. 基因工程与基因编辑: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 分子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分子进化的基本原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验技术1.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DNA/R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蛋白质分离与鉴定等。
2. 基因组学实验技术: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 基因编辑实验技术:CRISPR-Cas9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基因敲除、基因修饰等实验操作。
4. 分子进化实验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发育分析软件的使用等。
四、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诊断、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
2. 农业科技:转基因作物培育、抗病虫害育种等。
3. 环境保护:分子生物学在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4. 科学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研讨会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设置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3. 学习评价: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与平台1. 实验室设施:配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和试剂。
2. 图书与期刊: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期刊资源。
3. 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课程、实验操作视频和学术交流平台。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科学突破;2. 理解基本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3. 掌握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4. 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思维和设计能力;5. 培养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1.2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代谢1.3 基因结构与功能1.4 受体与信号转导1.5 基因调控与表达调控2. 分子遗传学2.1 DNA的复制与修复2.2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2.3 基因组学及其应用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3.1 DNA/RNA的提取和纯化技术3.2 PCR技术及其应用3.3 DNA测序技术及其应用3.4 基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与应用4.1 基因工程与重组蛋白表达技术4.2 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4.3 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4.4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和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2. 作业和报告: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期中考试: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统一测试。
4. 期末论文:撰写一篇关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展示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六、参考教材1. Alberts B, et al. (2014). 《分子生物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和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1.2 教学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1.3 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 参考书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综述》等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DNA/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2.3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组编辑及其潜在风险与伦理问题- 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理论授课-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 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实验操作步骤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2 实验操作- 安排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课程,如DNA提取、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3 讨论与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安排小组或个人报告,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 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讨论表现等4.2 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4.3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4.4 课堂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旨在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支持5.1 实验室和设备- 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验室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备- 培训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技能5.2 电子资源- 提供电子课件、学习视频等电子资源,方便师生教学互动和知识传递- 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教学资料和提交作业5.3 学术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学生评价- 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意见反馈-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6.2 教师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结语: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覆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的转录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蛋白质的翻译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遗传密码的解读第四章: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机制与转录因子- 染色质重塑与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第五章: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 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 基因测序与基因组学-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第六章:分子进化与系统生物学- 分子进化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分子钟假说与物种起源-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细胞生物学中的分子机制- 胞内信号传导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与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第八章:分子生物学与疾病- 分子诊断与分子标记- 分子靶向治疗与药物研发-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与预防中的应用第九章:实验技术与方法- DNA提取与纯化技术- 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蛋白质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结语- 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思维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系统有序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应用分子生物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生物体内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在解析生命奥秘、推动生物科技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2. 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如PCR、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如基因突变的分析、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等;4. 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a. DNA的结构和功能b. RNA的结构和功能c.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a. PCR技术及其应用b. 基因克隆技术c.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d.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3. 分子生物学应用a. 基因诊断和遗传病研究b.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c.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实例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已经从原来的表征不断深入,达到了分子水平。
从症状到蛋白到基因研究,医学各学科已经向着纵深方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而这些的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当我们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对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的研究,又成为现今医学又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热点。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
我们选用最新由卫生部医学检验委员会编制的教材《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它包括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本学科的授课覆盖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基因与基因组、蛋白质与蛋白质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第二部分是实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分离与纯化、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DNA测序技术、蛋白质测定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科的学生使用。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核酸的基本化学理论;基因的转录、突变;生物基因组的特点;2.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PCR技术、核酸提取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等;3.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在工作中掌握上述分子生物学技术;4.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5%,题型为:1.选择题, 2.简答题, 3.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15%。
第一章核酸的基础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特性、核酸的分类、基因的转录、基因突变。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熟悉 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基因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具有查阅和分析分子生物学相关文献的能力,能够跟踪学科前沿进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DNA 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RNA 的结构与分类核酸的理化性质和研究方法3、基因与基因组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基因家族和基因簇4、 DNA 的复制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DNA 复制的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特点5、转录转录的基本过程RNA 聚合酶和转录因子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录后的加工和修饰6、翻译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特点tRNA、rRNA 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翻译后的加工和修饰7、基因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调控8、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工具酶和载体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克隆基因工程的应用9、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10、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讲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现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因而作为一门课程,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60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为30和30学时。
理论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大课讲授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研究技术。
主要介绍DNA克隆技术、核酸的分子杂交、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及研究技术、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技术等内容。
实验课教学分小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除用以加深有关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外,重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常用基本技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论课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熟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1.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分子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3.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第二章DNA克隆技术第一节基因克隆技术概论【目的要求】了解基因工程诞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基因克隆的基本技术路线【教学内容】一、基因工程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技术路线:基因克隆的基本技术路线、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基因克隆常用的工具酶【目的要求】了解基因克隆常用的工具酶,掌握限制酶的特点、分类、使用的注意事项,掌握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全酶)的几种功能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一、限制酶:掌握限制酶的特点、分类、使用的注意事项。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和医学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与目的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这些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两个部分,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入近年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
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医学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因此现在现针对本科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医学生实验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更全面直观的分析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重要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门可运用于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子生物学融入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分析疾病基因、从分子水平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感染人类的病原生物以及未来根据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前期课程的基础上由检验系临床化学教研室负责开设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
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包括了核酸提取、DNA重组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DNA芯片等。
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将晦涩的理论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因此针对本科学生选择性开设了实验课程——基因重组实验,本实验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囊括了本门课程中众多的理论内容,如PCR、酶切、质粒提取、重组体构建等,是一个综合性实验。
实验科共计1 7学时,连续三天完成。
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基因重组的各种技术和操作。
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运用综合技能的能力。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在1个学期内完成,总学时为72学时,设定4个学分,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实验课将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
每位学生应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并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其中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对理论教学教材与文献进行复习与查阅基础上,结合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课程的教材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2版),实验课教材使用检验系自行编写的《生物化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指导》,建议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习题集》作为教学参考教材,科学出版社《Molecular Biology》(second edition),《Gene VII》和《Molecular Cloning_A Laboratory Manual》可以作为辅助外文教材。
课程的理论课项目与学时数表二教学实验时间安排课程的考核与评分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课程考试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理论课程考试占分数的90%,以期末考试方式进行,考试题型主要是名词解释(30%)、选择题(25%)、简答题(30%)和问答题(15%),实验成绩占10%,以每次实验课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相结合进行评分。
教学内容理论课部分原核生物基因组【教学内容】1.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生物学定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细胞基因组。
2.原核生物(细菌)基因组特点:生物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核酸含量、种类、功能的差异,操纵子结构。
质粒概念、命名、分类,质粒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转座子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大肠杆菌特点。
3.原核生物(病毒)基因组特点:重叠基因,DNA病毒(SV40、HBV)和RNA病毒(HCV、HIV)等病毒的结构特点。
【目的要求】掌握: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2.细菌基因组特点;操纵子结构;病毒基因组特点。
3.质粒和质粒的特点。
熟悉:1.大肠杆菌、典型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的特点。
2.转座子的特点和结构。
真核生物基因组【教学内容】1.细胞核基因组特点:单顺反子结构、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间隔区DAN)、重复序列(单拷贝序列、中度重复序列、短分散片段、长分散片段、高度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卫星DNA)、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重叠、端粒。
2.细胞质基因组特点;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遗传特点。
3.基因结构和人类疾病:染色体疾病(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结构与疾病(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
4.人类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图谱、序列图谱)、功能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基因组多态性、模式生物体基因组)。
【目的要求】掌握:1.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和与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2.单顺反子结构、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高度重复序列、SNP的概念。
熟悉:1.染色体疾病、单基因遗传病。
2.细胞质基因组特点。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教学内容】1.蛋白质组的概念和特点2.蛋白质组及其质点的分离与分析: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分离的材料选择;细胞破碎的方法;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利用溶解度差异分离(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法);利用分子量不同分离(透析超滤、平衡离心、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电荷不同分离(电泳、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条件:缓冲液、盐、还原剂、去垢剂、蛋白酶抑制剂、环境蛋白质分析鉴定:Western印迹、二维电泳、放射性核素标记亲和标签法、蛋白芯片、质谱技术。
3.蛋白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生物传感芯片质谱、蛋白质定点诱变)。
4.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凝胶滞后试验、滤膜结合法、甲基化干扰实验、D naseI足纹分析等)。
5.蛋白质的数据库。
【目的要求】掌握:1.蛋白质组概念。
2.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3.二维电泳的原理。
熟悉:1.鉴定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2.鉴定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
肿瘤相关基因【教学内容】1.癌基因的概念、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特点。
2.主要的细胞癌基因、细胞癌基因的分类。
3.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
4.抑癌基因概念、重要的抑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失活的机制。
5.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肿瘤转移基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6.肿瘤发生的机制。
【目的要求】掌握:1.癌基因概念和细胞癌基因分类。
2.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
3.抑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失活机制。
熟悉:1.重要的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教学内容】1.核酸分离和纯化的原则:提取核酸的材料选择和原则、核酸的释放、核酸分离与纯化、核酸浓缩、沉淀和洗涤、核酸的鉴定方法(DNA和RNA,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核酸纯度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核酸完整性鉴定(电泳法)、核酸的保存(DNA保存、RNA保存)。
2.基因组DNA分离与纯化:酚抽提法、甲酰胺解聚法、玻棒缠绕法;DNA样品纯化。
3.DNA的回收: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DEAE纤维素膜插片电泳法;电泳洗脱法;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回收法);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DNA提取的方法学评价。
4.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碱裂解法、煮沸法、SDS法);质粒DNA纯化;质粒DNA的纯化和回收的质量保证和方法学评价。
5.RNA的抽提和mRNA的分离。
【目的要求】掌握:1.核酸提取的原则。
2.基因组核酸提取的方法(酚提取法)。
3.质粒提取的方法(碱裂解法)。
4.核酸的浓度测定和纯度的鉴定。
5.RNA和mRNA的提取。
熟悉:1.DNA回收和质粒回收、纯化。
2.DNA、RNA和质粒提取的方法学评价和质量保证。
基因重组I——概述【教学内容】1.重组DNA技术的定义及步骤。
2.重要的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命名、分类、11型限制酶的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况)、DNA连接酶、其他常用工具酶(DNA聚合酶、Klenow大片段、TagDNA聚合酶、反转录酶、T4多核苷酸激酶、碱性磷酸酶)。
3.主要的载体:克隆载体、表达载体、载体构建和选择的主要条件。
4.质粒载体(pBR322、pUC等)、噬菌体载体、SV40载体、穿梭载体、反转录病毒载体、人工染色体。
【目的要求】掌握:1.基因重组的主要过程。
2.限制性内切酶及其特点,星号活力。
3.DNA连接酶的概念和作用。
4.克隆载体一般特点,主要的载体及其特点。
熟悉:1.常用的分子克隆中的工具酶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
2.噬菌体载体、Cos位点、穿梭载体。
基因重组II——目的基因的获得【教学内容】1.获得目的基因的原理方法构建cDNA文库、筛选目的基因(真核mRNA的分离纯化、反转录合成cDNA、构建cDNA文库、筛选目的基因);构建真核细胞基因组文库筛选目的基因(分离纯化基因组DNA、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包装、导入细胞、筛选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DNA片段、聚合酶链反应合成DNA;其他方法。
2.获得目的基因方法的选择序列目的、特点、设备条件。
3.目的基因序列测定测定的意义、目的基因测序方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化学裂解法、自动测序仪法);长链DNA测序的策略(随机法、嵌套缺夫法、引物延伸法)。
【目的要求】掌握:1.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
2.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原理。
熟悉:1.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差示文库。
2.目的基因测序的方法。
基因重组III——重组体的构成、导入和筛选【教学内容】1.重组体构建:目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同聚体加尾连接)。
2.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重组体DNA分子导入原核细胞为转化,CaCl2法、电穿孔法;重组DNA分子直接导入真核细胞为转染,电穿孔法、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法、DEAE-葡聚糖介导转染、显微注射法;噬菌体或病毒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细胞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