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 格式:pdf
- 大小:555.4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一章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章节题库绪论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其意义在于:①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2)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其意义在于:①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动现实;②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代;③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其意义在于:①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争取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③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④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⑤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⑥纠正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绪论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终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复习重点内容(全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课程整体分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部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四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主要线索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这个理论的一半规律。
)1、什么是社会主义?——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就是提倡将社会的整体利益摆在首位,而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2、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本书中为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可以说是人的解放学。
3、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0世纪初-中期,列宁,斯大林,苏联、中国、南斯拉夫、匈牙利、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第三次,通过改革,各国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当时在任的主要领袖)4、相关概念:空想社会主义:马恩以前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斯大林在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第二讲空想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古代西方:古希腊—黄金时代,原始基督教—千年王国,柏拉图—《理想国》;没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剥削压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正原则。
在古代东方:士大夫—“大同”世界,先秦道家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
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迅猛的发展起来,到19世纪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西欧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1 复习笔记一、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①资本主义的产生14—15世纪,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方式已经从简单协作发展到手工工场。
16—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封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更迅猛地发展起来。
直到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确立下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进步,是以对内的残酷剥夺和对外的野蛮掠夺为代价的。
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
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充分的,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只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
③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大致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时期相对应。
(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①背景: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手工业者和农民这两大社会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新的阶级即早期的资产者与无产者出现了。
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新生的资产者扮演着恶霸与海盗的角色,巧取豪夺,贪婪成性,其行为遭到新生无产者的反抗。
在资产阶级领导反封建斗争之初,城乡无产者便试图推动这一斗争走向彻底。
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便是与这种斗争相适应而产生的。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点这三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没有起点和中介,就不可能有终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么,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可以另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作为一门学科,可改称社会主义学。
这样有四个好处:第一,与其他学科一致,“学”字放在学科名称之后,更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第二,社会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并非建立之初就十分完善、完备,它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总结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类名称给人以似乎它一诞生就是完满科学的印象;第三,社会主义学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包容面更宽广,包容量更多样。
除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要研究、吸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积极成果的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合理主张;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长期以来是归属于法学、政治学学科,改名为社会主义学后,它应是一门与法学、政治学并列的独立学科。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知识体系构建[主旨概览]两条主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曲折历程、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三大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实现、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四个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学以致用1.《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根据材料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核心目标。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使命: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积极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在那个时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他们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查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
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所谓的社会过渡并不是说不经过人的努力自然而然的实现的。
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在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目标有策略的坚持斗争,必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的吧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
能否建立一个自觉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来正确的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必须掌握政权。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3.1 复习笔记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可贵构想①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党政分开、建设新中国的基本构想;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地方性联合政府建立,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摆脱苏联影响,在初步独立探索中国未来通往社会主义之路;③中共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新经验。
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当时主要是明确认识了以下四个问题:a.纠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b.确立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c.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d.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特点的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政体;以国营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这构成了中国未来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基本蓝图。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未来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借鉴与创新以及随后出现的差错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借鉴中又有创新。
同苏联模式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和优点:a.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创建政治体制;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c.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
②出现的差错:a.1949年党在执政后节节胜利,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加上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受苏联模式影响,无法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b.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急于及早过渡到社会主义;c.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预计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的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
简答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1)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3)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1)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
4)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3)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
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
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
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笔记:考试时间为7 月份,70 分及格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空想社会主义,来自英国及法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转化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讲的是资本主义的由来,以及何为资本主义。
人的伤害来源:自然、社会和自己。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人的认知:70%来自于生活实践要弄清社会主义的由来,先弄清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人必须融入社会,才会明白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人在社会当中需要有外化及内部化;外化:必同流内部化:不合污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先知道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而组成的人类共同体。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形象的描述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活动。
什么是实践?现实世界为客体,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开拓世界对象性、客观性的活动为实践。
实践活动有四个特点:1、客观物质性;2、自觉(主观)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调控性、改造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
社会是人的社会,要懂社会,必须懂人。
人就是灵与肉的结合体,人是三位一体的产物(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不是永恒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是受到了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限制。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的本质?1、生产实践=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帮助区分人与动物。
2、生产劳动给人提供了物质生活资料。
3、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方面:经济、政治、文化。
4、实践是社会生产的动力。
什么是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世界上的所有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规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它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里制造。
为什么?1、在人开始生活时,遇到的生产力跟生产关系是既定的,无法改变的。
2、每一代人按照自己的情况及需求改变当前生产力。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5.1 复习笔记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
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
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
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
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
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
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
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
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
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
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
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
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
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极其重大的变化。
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使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社会生产进一步自动化、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交融化的趋势在增强,世界一体、天下一家、全球一村的进程在加快。
(2)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将对人类社会形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①新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掀起。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预测未来社会形态变化的各种各样的理论。
a.1962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提出,新科技革命将要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b.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提出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c.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他所著《知识价值革命》一书中认为将来的社会是知识价值社会。
这些说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变化来看人类社会的变化。
②我们认为,信息社会只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仍然属于工业社会这个大范畴,只是电子信息工业取代了某些传统工业。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的这场新科技革命确实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大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回光返照,是资本主义的晚霞。
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曙光。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物质条件;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雄厚、充实的物质基础;c.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d.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会使人人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得到良好的社会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扬善抑恶,使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博爱主义、国际主义等大放异彩,使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嫉妒心、报复心等人性之恶大为减少。
这样就会为未来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准备好思想条件。
2.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1)要弄清当前我们面临什么时代,就要重点考察资本主义时代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时代的。
根据唯物史观的,社会制度的变化是同科技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
①1960年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通过的《莫斯科声明》指出:“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主要内容的我们的时代,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斗争的时代,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崩溃、殖民主义体系消灭的时代,是越来越多的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的时代。
”1960年《莫斯科声明》对时代的认识貌似全面,实际上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不足,而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免估计过高。
②中国共产党对时代问题的看法几十年来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a.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这个概括,前一句符合当时的形势,后一句是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论断,应该说在当时是有根据的,但是估计过高了。
b.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说:“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
这个认识在当时是基于战后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已经超过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全世界人民民主的力量已经超过全世界反动力量的估计。
现在看来这种估计也是过高了。
c.“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炮制了关于时代的新说法:“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实践证明,这种对时代的认识是错误的。
d.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文件中提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文件重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文件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文件再次肯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究竟应当对我们当前面临的时代做出什么样的概括?应当怎样理解当前社会制度方面所处的时代?①有的说当前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的说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或者“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时代”。
主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人认为,这是针对过去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的提法而提出的:现在不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这种提法是就时代主题的变化而言的。
也有人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种提法过于简单化,容易引起误会,因而不符合世界现实。
②2007年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时,我国理论界又有人强调: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世界社会主义的时代。
③我们认为,十月革命以来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大时代,迄今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小时代:a.苏联一国坚持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抗争的时代;b.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时代;c.冷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时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在逐步发生重大变化。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的主题。
两种社会制度已由冷战对峙开始转向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
①当前之所以开始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是由于新的科技革命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进而波及其他国家,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掀起新的科技革命。
另一方面是战后几十年两种制度经过冷战、缓和和反复较量,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社会主义不可能取代世界资本主义,而世界资本主义也难以摧毁世界社会主义。
②今后几十年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与斗争的时代。
这不等于说这新的时代没有激烈斗争,两种制度、两类国家仍然充满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斗争。
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与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
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东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