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上课正式
- 格式:ppt
- 大小:861.00 KB
- 文档页数:30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通用7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篇1课题:兰亭集序课时:一教师:“兰亭集序”既是书,又是文。
当时的人对这个书帖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它是“天下行书第一”。
时人谓之八个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8列,325字,其中有20余“之”字,每一“之”字写法不一。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笔墨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才情的自然流露”。
先儒孟子言曰,“读其书,诵其诗,想见其人”。
后来我们经常把它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即“知人论世” 。
(纵向板书)那么,也就是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文章背后那个独特的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一份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纵向繁体板书课题:兰亭集序)教师: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破题”。
此一步,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颇为常见。
请看题目,我们需知两个问题:(1)集,即兰亭集,(2)序,既兰亭集序。
抓住这两点,这篇文章就可迎刃而解。
不过,要说“兰亭集序”的由来,我们先看注解①,请一位同学来读,大家仔细听。
学生:朗读(略)。
教师:注意,“集”字二解,一集会,二诗集。
现请大家齐读本文,订音正字。
学生:齐读(略)。
教师:很整齐,声音很洪亮。
请听老师范读。
教师:范读(略)。
教师:老师范读跟大家相比,有何不同?学生:有感情,注意停顿。
教师:文言文的诵读讲究四字,所谓“抑扬顿挫”。
文言文的味道自在其中。
现在,请大家仿读原文。
教师:好,请停下来。
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找找刚才的感觉。
学生:读(略)。
教师: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纵向繁体板书)说的是,作文者情动而感发,写成文章,读文章的人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就会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把握其主旨。
《兰亭集序》公开课上课记录《兰亭集序》公开课上课记录教学目标:1.美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美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重点: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对语言的品鉴是学习优秀散文的关键教学难点:作者先写乐事、乐景、乐情,转而写痛心于生命的短暂、悲叹于千古同慨,其间转承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教学设想:1.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字词问题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诵读,读出作品的情致和作者的情怀最好在诵读中能够对关键词有所把握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作品的美读,掌握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重点读第一段,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用语的言简意赅,及营造出的清丽淡雅,欢快畅达的情趣第二课时通过诵读体会作者对“死生”的感悟,理解作者抒发“痛”“悲”的目的所在;体会本文作为序言的特点及作者借题发挥的意图【理想无比美好,实现却非易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播放周杰伦《兰亭序》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兰亭序》,简介其地位及作者《兰亭集序》卷贴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其文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她,来品读她的魅力【将1600年前的作品,拉近了在耳边,可见教师之用心板书“兰亭序”,空出一字,以填“集”嘱看课本插图,好介绍《兰亭序》之故事】检查预习【至此,已经用了5分钟】书写“羲”【让两位学生上台写“羲”字,极好一位女生不会,一位女生写得非常好可惜未能及时表扬温州中学郭绍震校长,深通小学,曾告诉我,“羲”之声旁,乃左下角之“兮”字】解释“癸丑”【引入天干地支,纪年法,等好可是,由于此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不妨用PPT】初读课文【至此,已经用了9分钟】请一位同学朗读或者范读,请其他学生注意听,看看课文在音韵上有什么特点(读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如果还没有形成具象的感受,让学生齐读,边读边感受)【范读,读得非常好如带领学生逐句品读,则好;如能背诵,更好如此美文,必须反复品读,品读之方可体会之读毕,学生寂然,教师失望其实,寂然并非无所动当然,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一口气读了全文!应该分段,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则好至此,用了14分钟】明确: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入音韵常识,好也应该用PPT要求学生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标调,以了解音调之变化可惜学生反应平淡,可见设计难度高于学生领会水平了】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语句有什么特点(学生应该可以找出一些对仗的句子) 点拨明确:以短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富于变化,给人错落有致的美感【引入对仗,对偶,骈文,散文,整句,散句……好可见教师造诣,可见教师意图以此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识但是,内容太多,占时太多并且,估计学生也难以知其一二恰到好处,很难,但是必须掌握好对于语言之美,讲道理是无用的,讲破了嘴皮还不如举几个例子,品读体会,道理自在其中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至此已经用了26分钟对于文章内容似乎尚未涉及】精读第一段【终于允许学生读课文了至此,已经用了31分钟可想而知,下面只能匆匆收场,师生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小组合作,鉴赏第一段的内容,做好记录,推荐一位同学发言预设:关键词“乐”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体现了景美、情美、意美,美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崇,呈现出了作者快乐的心境和博大的情怀练习:请依照作者写景抒情的方式,写一处你印象深刻的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如果时间来不及,留为课后作业) 课文的第一段,将“乐”的.心情写“极”了,写“信”了,那么,“乐”之后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文章的二三段,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美好理想,实现了部分,其余只能付诸东流了】作业:完成练习题的基础部分反思:放眼看去,常常能够看到别人的修眉俊目、体态窈窕,也会注意到他人的举止粗鲁、话语如晦,唯独看不到自己一节公开课,借各位老师的慧眼看清楚了自己的种种其一,文言文的教学在言与文的结合上而不是割裂开来,这是备课之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基于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认识其二,美文美读,要注重审美的过程及学生对于美的心灵体验,而不是浮在表面,哗哗然而已其三,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尽可能还时间于学生滔滔者,不自信也其四,要想娴熟地驾驭课堂,让学生轻松收益,根本在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学无止境,我才刚上路啊!很高兴选择了范读,虽然并没有获得掌声,但自己读得投入,学生听得入神,老师们也略有鼓励,斯足矣【教师太累,学生太懒互为因果教师常常有二多:问得太多,讲得太多;学生常常有三少:动嘴太少,动笔太少,动脑太少然而,学习的主人,却本该是学生!注意:我讲“学生的动嘴”,主要是指“品读”,不是“发言”《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古人还告诫我们:“不动笔,不读书”我讲“学生的动脑”,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师云亦云,否则,久而久之,则成了思想的懒汉了常常看见幼儿园的孩子,只会跟在老师屁股后头盲目地齐声高喊:“好——”,令人觉得颇为悲哀】。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四篇)《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1教学目的一.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转变,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二.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一.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二.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优秀8篇)兰亭集序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兰亭集序》是普通高中必修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往往包含抒情或说理的成分,阅读这一类的文章,一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二要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二、说目标《兰亭集序》体现了魏晋时期散文抒情色彩浓郁的特点,文章文风清淡,语言静雅,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
根据课文的文言文的特点和艺术特色,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词的义项;(2)背诵全文。
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与讲授法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研读文言文的思维方法。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