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行政法的概述1、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和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处理的活动。
2、我国的行政属于公共行政。
3、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或者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执行法律,对行政事务进行处理的权利。
4、行政权的特点:直接性与主动性、强制性与不可处分性、优先性与受益性。
其中优先性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
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
包括推定有效权、先行处置权、社会协助权。
受益性体现为行政权主体依法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
5、行政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往往以规范性文件发布)、行政决定权(如行政许可权、政处分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奖励权、强制权)、行政司法权6、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为价值取向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7、行政法的特点:①形式上的特征:行政法缺乏统一完整的行政法典;行政法律规范数量庞大、表现形式多样②内容上的特征:行政法内容广泛、变动性较强;行政法中的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常交织在一起。
8、职权法定原则的内涵:指任何行政权的来源和行使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行政主体不能行使行政权来影响公民权利。
行政职权的来源有两种情形:一是职权来自宪法与行政组织法的设定;二是职权来自单行法律法规的授予。
行政权利来自法律,由法律设定或授予,也要服从法律。
9、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地方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经济特区所在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法律解释和国际条约与协定。
10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
10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关系,而行政关系是一种非法律关系的事实关系。
•••行政行为,是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有关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和不作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能对作为行政相对方的个人、组织的实体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中作出的与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无关的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及相对人程序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
•教学与实践中,一般将行政法律行为简称为行政行为。
第三章抽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
•目前有关行政机关制定抽象性规则的主要法律法规是,2000年发布的《立法法》,2001年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或事。
• 2.内容可以反复适用。
• 3.准立法性。
• 4.不可诉性。
• 5.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二、行政立法•(一)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 1.行政法规:国务院• 2.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行署、直属机构•制定部门规章的主体,还因为单行法律的授权规定而出现。
例如,1998年12月公布的证券法第179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之一,是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
• 3.地方政府规章:•(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3)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政府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享有行政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有:( )A.中国证监会B.国家林业局C.中国人民银行D.审计署我国,享有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的机关有:( )A.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B.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2003年77题):•A.国务院办公厅•B.国家体育总局•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D.审计署(三)行政立法的程序立项起草审查审议公布施行备案• 1.立项:解决是否应当就特定行政管理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问题•行政法规•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行政行为概述1. 行政行为的定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依法对具体对象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的过程。
包括行政机关采取的命令、决定、通知、批准、认可、登记、许可、奖励、处罚等一系列具体行为。
行政行为常常具有强制性、对外具有直接的约束力的特点。
2. 行政行为的特点2.1 法定性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的,行政行为的依法性,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2.2 善意性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于公共利益的合理追求的反映,它是为了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福利而实施的。
因此,行政行为具有善意性,旨在促进社会进步。
2.3 强制性行政行为是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机关在法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做出行政行为,被执行人必须按照行政行为的要求执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4 单向性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具体对象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的过程,是行政机关对特定对象施加行政措施的结果。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不是具体对象。
3. 行政行为的分类根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和作用,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以下几类:3.1 命令行政行为命令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以明确的、强制性的措辞对特定对象做出的行政行为。
例如,公安机关发布的命令、政府颁布的法律文件等。
3.2 决定行政行为决定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特定案件或特定行为的处理做出决定的行政行为,具有明确的约束力。
例如,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的批准或驳回决定等。
3.3 通知行政行为通知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向特定对象告知某种事实或行政行为的行为,例如,通知公告、告知书等。
3.4 许可行政行为许可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通常需要事先申请并经行政机关批准。
例如,建筑行政部门对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批准许可等。
3.5 处罚行政行为处罚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做出的限制、制裁或惩罚性的行政行为。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1、B2、D3、B4、C5、A6、A7、B8、B9、A 10、B1、ABCD2、ACD3、AC4、ABCD5、BC3、分析要点:法院的做法是正确的。
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两者争议的救济途径上也不同,对内部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不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而外部行政行为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未将内部行政行为列为司法审查的范围,所以在本案中,人民法院只受理当事人对海关的行政处罚提起的诉讼,而不受理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所提起的诉讼的做法是正确的。
4、分析要点:枫林镇人民政府发布的第30号文件是具体行政行为,而非抽象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特定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
本案中,该文件所针对的对象是12个经营绿化的单位,因此该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枫林镇人民政府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经营自主权,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三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5、分析要点: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行为主体合法;行为权限合法;行为内容合法;行为程序合法。
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该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
林某在某市C区滨江道旁摆摊经营烟酒、小食品及饮料,工商执照、占道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齐全。
公安机关发放的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期限为1996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
显然,林某在某市C区滨江道旁的个体经营在整个1996年度是完全合法的。
而且,滨江道为市管道,清理占道的个体摊位应由某市市政管理部门和某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实施。
因此,不论是C区人民政府,还是受其委托的该区繁华地区治安办公室,都无权对C区滨江道地段的个体摊位进行清理;其责令林某停止营业、易地经营的具体行政行为,行为主体不合法,是明显超出其合法权限的违法行为。
6、分析要点:某镇政府的行为没有告知当事人李某,没有听证程序,作出的撤销决定也没有送达给李某,程序上多处违法,理应撤销镇政府的决定。
第一章绪论一、为何要有行政法?行政的本质决定要有行政法。
行政: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公共权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本质:是运用权益的活动。
权益:能够强迫别人听从的力量。
权益双重性:一方面行善;一方面作恶。
“绝对的权益,绝对的腐败” 。
二、行政的特色1、与立法权对比:对公民的影响,立法权是间接的;行政权是直接的。
2、与司法权对比:对公民的影响,司法权是被动的;行政权是主动的。
3、拥有宽泛性。
“从摇蓝到墓地”。
三、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所有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规范履行权益的组织、履行权益的活动以及对权益履行结果的挽救。
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成立行政法律次序。
四、行政法的特色(一)、形式上的特色:1、行政法没有一致、完好的法典。
2、行政法例范数目多。
(二)、内容上的特色:1、行政法内容宽泛。
2、行政法例范易于改动。
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叉在一同。
五、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以后、具备了权益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1、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和督查行政关系。
2、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3、行政法关系拥有行政法上的权益义务内容。
(一)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以后,具备了权益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组成因素:主体、客体、内容。
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的特色:1、一方是行政主体;2、拥有非平等性;3、主体的权益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益义务是重合的;5、发生行政争议一般行政先行办理,司法程序是最后的解决争议体制。
(二)行政督查法律关系六、行政法的基来源则行政法的基来源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包含: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履行一定依照法律,切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反抗。
详细内容:1、行政职权一定鉴于法律的授与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一定依照法律履行,不得违纪。
第三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上的行政1.政法上行政的定义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构成要素:第一,行政的主体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的组织。
第二,行政的依据是行政权力。
第三,行政的范围是行政管理。
2.行政法上行政的特点:(1)国家性(2)执行性(3)法律性(4)强制性(二)内部行政和外部行政1.内部行政,是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对其自身进行组织管理和调节的活动。
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同属于行政系统。
从行政法律关系上说,内部行政关系是基于行政组织法或国家保管员法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
2.外部行政,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对非隶属于自身的组织,人员和财物的管理活动。
(三)依法行政我国行政法的理论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执行。
第二,法律限制。
第三,法律授权。
第四,权责一致。
二.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法的调整对象1.行政法的定义,是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含义是:(1)行政法是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为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
行政法是民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规范对象,主要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关系特征:(1)行政关系的主体限定性。
(2)行政关系的单方性。
(3行政关系的国家意志性。
(二)行政法的内容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行政法的内容。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
从范围上说,行政法规范主要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行政组织法由行政机关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和行政编制法三个部分组成。
行政行为法从性质上可划分为:行政规范性行为,行政给付性行为,行政干预性行为,行政指导性行为,行政制裁性行为。
第三章行政行为三、具体行政行为案例一【案情介绍】赵某、刘某诉县公安消防大队案2010年10月30日下午2时,5岁儿童刘某从家中揣了两盒火柴,准备到邻居杨某的私营纸厂内玩耍。
刚走进纸厂门口便碰到邻居赵某(5岁)。
赵某发现刘某揣有火柴,急忙跑去把此事告诉纸厂业主杨某,杨即叫其女儿杨某兰(10的岁)把刘某火柴收了,但刘某坚持不交。
杨某便喊刘某回家去,刘某不但未回家,反而径直往纸厂走去。
赵某也跟随其后。
二人走到纸厂晾草纸的地方,捡了此草纸放在地上,用火柴点燃草纸取乐。
玩了一会儿,两个小孩未将火熄灭,便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他们走后大约十多分钟,晾草纸的厂房便燃烧起来。
纸厂的工人和闻讯起来的村民将火扑灭。
但由于纸厂周围未砌围墙,又没配置灭火器,仍造成3间房屋、20吨草纸全部烧毁和治浆设备、主机、电动机毁损等共计7万余元火灾损失。
次日,某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勘查,并向有关知情人员询问调查后,于同年11月1日分别作出火灾原因认定书的火灾事故责任书。
认定火灾原因系刘某、赵某两儿童玩火引起,其监护人赵某兰、刘某全对造成火灾损失负直接责任,业主杨某负次要责任。
赵某兰、刘某全不服某县消防大队作出的火灾原因和责任认定,向其上级部门某市公安消防支队申请重新认定。
某市公安消防支队维持了某县公安消防大队的认定。
赵某兰、刘某全遂以某县公安消防大队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受理案件后,因该案与业主杨某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遂依法追加其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
原告赵某兰、刘某全诉称:赵某、刘某还不满5岁,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告某县公安消防大队向其调查时,收集证据的方式不合法(哄小孩),不足以作为认定两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的证据。
况且,这些材料也只能说明两儿童曾经到纸厂玩耍。
事实上,发生火灾时他们并未在现场,不能确定就是两个小孩玩火引起火灾,不具有惟一性。
被告据此作出的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请求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