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活检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7
肾活检指标解读肾活检,即肾脏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病理学分析,以了解肾脏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肾活检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肾活检指标可分为肾脏形态学指标、肾脏功能指标、细胞学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
其中,肾脏形态学指标主要包括肾脏大小、形状、质地等;肾脏功能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细胞学指标包括肾小球细胞、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等的变化;生物化学指标主要包括肾功能酶、电解质、蛋白质等。
肾活检病理类型繁多,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血管病变和肾脏肿瘤等。
肾小球肾炎以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等为特点;肾小管间质病变以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细胞浸润等为特点;肾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等;肾脏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等。
肾活检在临床应用广泛,如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脏肿瘤的诊断。
在肾小球疾病诊断中,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在肾小管间质疾病诊断中,如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病等;在肾血管疾病诊断中,如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等;在肾脏肿瘤诊断中,如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等。
在解读肾活检结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等;二、结合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如细胞病变、组织结构变化等;三、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肾功能、电解质、酶学等;四、综合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肾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肾活检指标的解读,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肾活检技术,并充分了解各类肾活检指标的临床意义,以提高肾脏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对于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非常重要。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评估肾脏功能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肾脏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尿液分析、血液检查和各种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观察是最为常见的初级检查方法,包括尿色、尿量、排尿频率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异常。
尿液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进一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
血液检查则通过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来评估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核磁共振等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肾脏形态和结构信息,帮助诊断和评估肾脏疾病。
测量标准是评估肾脏功能变化的依据。
常用的测量标准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浓度、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等。
GFR是衡量肾脏滤过功能的最可靠指标,血清肌酐浓度则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标志。
此外,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膜通透性,发现肾脏损伤的早期迹象。
总之,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肾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确的测量,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也将会不断完善,为肾脏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的主题,并介绍了本文的目的。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对于肾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肾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来诊断肾脏疾病的方法之一。
病理分型标准有多种,具体的分型方式可能根据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1.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IgA肾病分型:
•Lee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病变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的
病变,分为IgA肾病I至IV期。
•Oxford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和
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M1至M3三类。
•膜性肾病分型:
•骨架:根据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Ⅰ至Ⅳ型。
•表面:根据系膜区细胞的数量,分为Ⅰ至Ⅴ型。
•肾小球硬化症分型:
•FSGS分型: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分为典型型、
节段型、局灶节段型、弥漫型等。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病:
•WHO分型:根据系膜增生的特点,分为Ⅰ至Ⅳ型。
2.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分型:
•慢性间质性肾炎分型:
•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
原发型、继发型等。
3.免疫荧光分型:
•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根据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染色情况,可以分为IgA
沉积型、IgG沉积型、IgM沉积型等。
这只是一些肾脏活检病理分型的示例,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实践中,病理学家会综合考虑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等各个方面的病变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
肾病诊断标准
肾病是一类以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或血管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尿检异常或肾功能异常。
对于可能患有肾病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以下是肾病的常用诊断标准:
1.尿检:尿液分析可以检测尿蛋白、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和代谢功能。
3.肾脏影像学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CT、MRI、B超等技术观察肾脏的结构和大小,评估肾脏的病变情况。
4.肾活检:肾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学变化,以确定肾脏的病变类型和程度。
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的分类标准,肾病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肾脏正常:尿检和血液检查均正常,无肾脏损伤。
2.肾损伤:尿检和血液检查有异常,但肾功能正常。
3.肾功能减退:肾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73m2,但没有其他肾脏病的证据。
4.肾衰竭:肾滤过率低于15 ml/min/1.73m2,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5.肾衰竭终末期:肾脏功能完全丧失,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总之,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而治疗则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肾病采取不同的措施。
若患者有肾病的症状或风险,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肾活检病理报告1. 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岁•性别:X•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2. 检查结果2.1 肾脏病理类型根据肾活检结果,患者被诊断为以下肾脏病理类型之一:•病理类型1•病理类型2•病理类型32.2 肾小球病变在肾小球的病理检查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情况:•肾小球数量:正常/异常•肾小球体积:正常/异常•肾小球结构:正常/异常2.3 肾小管和间质在肾小管和间质的病理检查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情况:•肾小管:正常/异常•肾小管间质:正常/异常•其他发现:(额外的病理变化描述)2.4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如下:•IgA阴性/阳性•IgG阴性/阳性•IgM阴性/阳性•C3阴性/阳性•其他免疫染色结果3. 诊断和建议3.1 诊断基于以上的肾活检病理报告结果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我们对患者的肾脏疾病做出如下诊断:•主要诊断:•次要诊断:3.2 相关指标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表现,我们分析了以下指标:•肌酐:X mg/dl•血尿素氮(BUN):X mg/dl•尿蛋白定量:X mg/24h•其他相关指标3.3 治疗建议为了控制和改善患者的肾脏疾病,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根据病理诊断和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控制蛋白摄入量、限制盐分摄入等。
•生活方式调整:提醒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
•定期复查: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我们需要患者及家属注意以下事项:•定期复诊:请患者按时前往医院复诊,与医生沟通病情和治疗效果。
•药物使用:请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的规定,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饮食调理:请患者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合理搭配饮食,尽量避免摄入对肾脏不利的食物。
•注意保暖:请患者避免寒冷环境,及时增加衣物,以防感染或恶化病情。
以上为肾活检病理报告及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2000年5月23日至6月2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及2000年国际肾脏病理继续教育课程。
国内外200多位肾脏疾病临床及病理专家参加了会议,对我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为了使我国肾活检病理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共同制定了这份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的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大家一致认为,满意的肾活检标本是病理诊断的首要保证,标本中应不少于10个肾小球。
免疫病理、光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是肾活检病理诊断的3种重要的手段,免疫病理和光镜检查是开展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必备条件,电镜检查也应在独立或协作的形式下尽快开展。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员队伍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光镜标本以10%的甲醛溶液或其他特殊固定液固定,室温或4℃保存。
光镜标本的质量标准是:切片薄(2~3μm)而平整,染色种类(HE、PAS、PASM、Masson、Fibrin)要足够,因为每一种染色均有其特定的用途,如HE染色是病理检查必用的常规染色方法,主要观察细胞核进而辨认细胞种类、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萎缩,是理想的染色方法;PAS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糖原物质,并可显示基底膜和系膜基质;PASM对基底膜的显示更为精细;Masson染色除显示基底膜外,尚可观察一些特殊蛋白的沉积,如免疫复合物等,此外也可显示纤维化的病灶;Fibrin染色可显示血栓和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
免疫病理检查包括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本以生理盐水保持湿润,可在冰冻条件下较长时间保存,或在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在制作优秀冰冻切片的基础上,要能进行多种抗原、抗体和补体(IgG、IgA、IgM、补体C3、Clq、C4及Fibrin、轻链蛋白、生物性抗原等)的检查,尽管该法的设备复杂而昂贵,荧光易淬灭,但因其灵敏而快速,仍广泛应用。
免疫组化法可应用光镜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不如免疫荧光法敏感,而且不易进行定量比较。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1 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预后良好"病情于8周内显著减轻或/临床痊愈0;(2)有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3)起病前1周~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在诊断上有可疑者,或不能排除继发于全身疾病的急性肾炎综合征者,应作肾活检,其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2 治疗注意事项以往主张注射青霉素10d~14d,但其必要性目前有争议"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治疗是主要的,注意本病恢复期,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养阴,忌温补"3 急性肾炎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急性肾炎的临床症状消失,合并症完全恢复,尿化验接近正常,即尿蛋白[0.2g/24h,尿红细胞[3个/HP,肾功能正常"(2)好转:急性肾炎的症状消失,即水肿消失,血压正常,合并症好转"尿常规红细胞4~10个/HP,尿蛋白0.3~1.0g/24h,偶有颗粒管型,肾功能正常"(3)未愈:未达到好转标准"(4)恶化:原有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仍存在或加重"如仍有高血压,蛋白尿!红细胞尿依旧或加剧,肾功能恶化"(二)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1 诊断标准(1)起病急骤,似严重急性肾炎"(2)有急进性肾小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少尿突出,血尿明显,病情急剧恶化,常有迅速发生和发展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如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多在几周至几个月内发展至肾衰竭"(3)排除继发性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如SLE等)即可诊断为原发性"(4)肾活检常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 治疗注意事项MP冲击疗法:(1)适应证主要是急进性肾炎中的第2型和第3型(ANCA相关型);(2)把握治疗时机,力争在细胞新月体阶段时进行,早期应用有望阻止病情发展;(3)剂量为MP1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d为1疗程"在疗程结束后,用泼尼松及CTX常规疗程"如有必要,于5d后,可作第2次冲击,但不能超过3个疗程"在使用激素时,其中药配合请参考肾病综合征节"在疾病的全过程中,除辨证施治外,均需重用活血化瘀药物"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强化治疗后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者"(2)显著缓解:强化治疗后,病情好转,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甚至或在透析中病人可脱离透析,随访半年未出现恶化者"(3)部份缓解:强化治疗后,病情好转,肾功能有所改善,不需透析治疗,随访半年逐渐转为慢性病变"(4)无效:强化治疗后,不能制止病情进展,病人需透析治疗"(三) 肾病综合征1 诊断标准(1)大量蛋白尿(>3.5g/d);(2)低蛋白血症(<30g/L);(3)高脂血症;(4)水肿,其诊断标准以(1)和(2)为必需具备的条件;(5)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由糖尿病肾病等引起),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 治疗注意事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1)激素:应采用泼尼松,在肝功能损害时,则用强的松龙,两者剂量相同"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首始量足:泼尼松每日1mg/kg(标准体重计),晨起顿服,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至12周;减量要慢:然后每1周~2周减原用量10%,当减至小剂量时(每日0.5mg/kg)应更加缓慢一些;维持要长:当减量至维持量(每日0.2mg/kg),再服1年或更长"中药配合激素治疗:首始治疗阶段,常表现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可用旱莲草!女贞子!生大黄!知母!黄柏!龟板等"减量治疗阶段,常表现为气阴两虚,治宜气阴双补,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党参!北芪等补气药,或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肾药"在维持治疗阶段,为了防止复发,宜配用补肾健脾中药"由于肾病综合征多伴高凝血症,可酌加活血化瘀中药"根据激素的疗效可分为激素敏感型(用药8周内缓解)!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8周无效)和常复发型(含激素依赖型)"激素治疗8周后,各自的治疗措施有所不同"经首始大剂量8周治疗无效者,应作肾活检"已发生肾衰竭者,不应给予激素治疗"有较明显高血压!较明显血尿者,疗效多不佳" (2)细胞毒性药物:用于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或激素抵抗型肾综,协同激素治疗"在禁忌用激素的病人,可单独用于肾综的治疗"目前常选用的是环磷酰胺(CTX),应用剂量为0.2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内,隔日静脉缓慢注射"累积总剂量为[150mg/kg"(3)环孢素:已经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激素及CTX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用量为每日5mg/kg,分2次服用"维持其血浓度谷值100~200ng/ml,服药2~3个月后,缓慢减量,共服半年左右"(4)霉酚酸酯(MMF,骁悉):用量为0.5~1.5g/d,分2~3次服"有少量文献报告治疗本病有效,唯仍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不宜作为治疗肾综第一线药物"3 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多次测定蛋白尿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血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白蛋白\35g/L),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2)显著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定量<1g/24h,血白蛋白显著改善,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3)部份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有所减轻,尿蛋白定量<3g/24h,血白蛋白有改善,肾功能好转"(4)无效:尿蛋白及血白蛋白与治疗比较无大改变,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附] 对于常复发性肾综的疗效评定,可用治疗前!后每年复发次数作比较"此种病人激素治疗后,能完全缓解,但缓解后的半年内,复发\2次"(四)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或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1 诊断标准(1)轻至中度肾小球性血尿和(或)蛋白尿;(2)没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3)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4)排除继发性隐匿性肾炎综合征(如由SLE等引起),便可诊断为原发性;(5)如仅有蛋白尿,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如仅为血尿,可称为单纯性血尿"2 治疗注意事项西医药目前无有效疗法,所以应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应该辨证论治(用中成药也应辨证论治),不宜使用免疫抑制药物"3个月应监测1次尿常规和血压,半年应监测1次肾功能"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蛋白尿持续阴性!尿红细胞持续消失"(2)显著缓解:蛋白尿持续减少\50%,尿红细胞持续减少\50%"(3)有效:蛋白尿持续减少\25%,尿红细胞持续减少\25%"(4)无效:蛋白尿和尿红细胞均无明显变化"[附]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依据WHO1982年制定的分类标准,参照章友康:/肾小球疾病概述0(见叶任高5内科学6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8页)"(五) 慢性肾小球肾炎1 诊断标准(1)长期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2)有较长期的高血压!轻度肾功能损害或(和)水肿;(3)肾功能损害缓慢地!不停顿地进行,晚期发展至肾衰竭;(4)双肾可对称地缩小;(5)排除继发性慢性肾炎综合征,才可诊断为原发性"2 治疗注意事项积极控制高血压,首选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西医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宜用中医药治疗,一般中医分型可按中华中医学会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见5中医杂志6,1996第10期)"其中证型分:(1)肝肾阴虚;(2)脾肾(气)阳虚型;(3)阴阳两虚型"兼夹证则有:(1)肝郁气滞;(2)血脉瘀阻;(3)痰湿内停;(4)热毒内蕴;(5)湿热内阻"根据分型,给予相应方药"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标准"(1)完全缓解:水肿!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蛋白尿持续阴性,尿红细胞持续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Scr较基础值有下降"(2)基本缓解: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蛋白尿持续减少>50%,尿红细胞正常,Scr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50%"(3)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蛋白尿减少>25%,尿红细胞减少>25%,Scr较基础升高<100%"(4)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二慢性肾衰竭1 诊断标准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肾功能减退可分为四期" (1)肾贮备能力下降期:假设全部肾功能正常时是100%;则本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仅为正常的35%~50%(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来反映GFR),此期临床上无肾衰竭症状,血肌酐正常"(2)氮质血症期:是肾衰竭的早期,GFR减少到正常的21%~35%,血肌酐高于正常值,但低于450Lmol/L"可有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但通常临床上无明显症状"(3)肾衰竭期:当GFR减少至正常的11%~20%,血肌酐为451~707Lmol/L"贫血较明显,常有夜尿,等张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尿毒症期:是肾衰竭的晚期,GFR为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707Lmol/L,出现尿毒症证候群,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尤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突出"水!电解质严重失调,常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注] 血尿素氮(BUN)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作为肾衰竭分期的依据"2 治疗注意事项(1)在饮食治疗!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宜配合以中医药治疗"主证为脾肾气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肝肾阴虚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气阴俱虚者,可用大补元煎加减;阴阳俱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兼证有湿浊者,在治本方中加化湿泄浊药;有瘀血者,加活血化瘀药"但在上述所有方剂中,均一律加入大黄(后下)9~12g,并随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剂量调节,务使每日排软便2次为度,每日1剂,水煎服"研究表明大黄能延缓尿毒症的发生"(2)当血肌酐高于707Lmol/L,且开始出现尿毒症症状时,便应透析治疗"某病人的每月血肌酐倒数和时间(几次不同时日的测定)的连线,可代表该病例的肾功能走向"通过血肌酐例数(1/Scr)和时间的回归系数分析及回归直线分析,从斜率b值的走向,可观察肾功能损害的发展趋势"回归系数分析,可知在几种方案中,何种方案的疗效最好"从回归直线分析,可知某一个治疗方案的疗效是否好"三急性肾衰竭1 诊断标准(1)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骤恶化,血肌酐(Scr)水平与日俱增,平均每日增加\44.2~88.4Lmol/L;(2)急性肾衰竭综合征可由肾前性!肾后性和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引起"其中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包括有急进性肾炎!肾微细血管疾病!双侧肾大血管闭塞!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因各种病因的治法不同,应予以仔细鉴别,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需作肾活检;(3)急性肾衰竭综合征中以ATN为最常见"A TN可分为少尿型(<400ml/d)和非少尿型(>400ml/d)"如果每日Scr上升>177Lmol/L!血清钾上升>1mmol/L!HCO3下降>2mmol/L,则可拟为高分解代谢型ATN"若病情迅速恶化,应积极治疗,达透析指标时,应积极采用透析疗法抢救"2 治疗注意事项早期透析对本病预后能否改善,尚无定论"透析绝对的适应证是:有尿毒症的症状(持续呕吐!烦燥!嗜睡)!较严重的酸中毒(HCO3<13mmol/L)!高钾血症(>6.5mmol/L)或体液潴留(眼结膜水肿!心音呈奔马率!中心静脉压增高!急性肺水肿等)"中医药配合治疗,如要口服中药,必需注意入液量要坚持/量出为入0的原则"一般以中药灌肠治疗较安全"四尿路感染1 诊断标准确立诊断的标准:尿路感染(尿感)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感"真性细菌尿是指:(1)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胞生长;或(2)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细菌数多于105/ml,但如临床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2次中段尿定量培养,结果细菌数均多于105/ml,且为同一菌种,才能确定为真性细菌尿"必须指出,有明显尿频!排尿不适的妇女,尿中有较多的白细胞,如中段尿含菌数多于102/ml,亦可诊为尿感,并等待培养报告"定位诊断的方法及标准:真性细菌尿的存在,只表明有尿路感染,但细菌尿究竟是来自上尿路(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膀胱炎),则需要进一步确定,即进行尿感的定位诊断"尿感的定位诊断方法有多种,但比较准确者还是膀胱灭菌后的尿培养"但是,这种方法费时!昂贵"目前这个方法仅用于科学研究"临床上,可用下述方法作定位:(1)有下述情况,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尿急!尿频或(及)尿痛的病人,如同时发热超过38e,有明确的肋脊角疼痛!叩痛及(或)压痛"(2)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主诉,而无全身症状,外表上看起来是/健康0的妇女,可先给予3日疗法,例如可服复方磺胺甲恶唑2片,每日2次,共3日,如能治愈,则为膀胱炎,如在停止治疗后1周至1个月内复发(大多数在1周时复查中段尿定量培养和尿常规时,发现复发),则为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要求有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它应有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疤痕,伴有附属的肾乳头收缩和肾盏的扩张和变钝,才能诊断"按病史长短(超过半年或1年)而划分急!慢性肾盂肾炎是不对的"2 治疗注意事项应按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各种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例如膀胱炎可用喹诺酮类抗菌药3d疗程,而肾盂肾炎则需用14d 疗程"3 疗效评定标准(1)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2)治愈: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细菌尿阴转,在停止抗菌药物后1周和1个月再追踪复查1次,如没有细菌尿,或虽有细菌尿,但仅为重新感染,则可认为原先的尿感已治愈;(3)治疗失败:在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在追踪期间内复发"(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整理)#357#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6月第4卷第6期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指标:急性肾小管坏死指数(ATN-ISI)=0.032(年龄)-0.086(性别)-0.109(肾毒性)+0.109(少尿)+0.116(低血压)+0.122(黄疸)+0.150(昏迷)-0.154(清醒)+0.182(机械呼吸)+0.21 注解:年龄用10的倍数,其余每个指标用0或1表示,少尿指少尿症状,黄疸指黄疸指数大于2mg/dl,昏迷指Glasgaw昏迷指数小于5,女性为0,男性为1。
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模式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中应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人ID号、住院号、病理号、申请医师、申请科室、申请时间、临床初步诊断、肾穿刺时间及次数等。
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应包含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三部分内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电镜标本制作耗时长,有的单位无条件行电镜检查而需外送标本,因此时间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暂不包含电镜报告描述。
此外,由于肾脏病理与临床联系紧密,要求申请医师在提交肾活检申请时,需提供一份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初步临床诊断,以供病理诊断医师参考。
理想的肾活检病理诊断应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诊断即疾病名称,如果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疾病名称无法确定时,则以病变类型替代;(2)肾单位各部分的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包括肾小球病变类型、球性硬化和节段硬化比例、新月体比例、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和慢性病变程度、血管病变及程度;(3)如果存在国际间已达成共识的疾病评分或分级,应如实记录,以提供临床参考选择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如IgA肾病牛津分类、狼疮性肾炎ISN/RPS2003分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Berden/EUVAS分级和糖尿病肾病分级等;(4)独立的第二诊断或次要诊断,如存在两种致病机制导致的肾脏损害时可同时诊断,如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合并IgA肾病;(5)提供给临床医生的建议。
对于病理信息的描述应规范而全面,病理诊断应标准化、避免简单的形态描述。
2016年梅奥诊所/肾脏病理学会提出自体肾肾小球肾炎病理分类、诊断及报告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我国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见下表)。
病理报告应包含光镜、免疫荧光,尽可能包含电镜结果。
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例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并不能给出确切诊断,比如有些病理改变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或多种病理形态学改变混杂在一起,或多种病因可造成同样的病理改变而无法通过形态学进行鉴别,或由于当时知识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认识疾病等。
肾穿刺活检术质量控制标准1 执业人员资质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医生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中医专业,具有3年以上肾脏专业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
2 硬件条件(1)应有经皮肾穿刺活检室,配置室内紫外线消毒设备。
(2)配置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半)自动活检枪或负压吸引装置、活检针等。
3 肾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1 适应证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性疾病等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4)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源性镜下血尿]。
(5)原因不明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原因不明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脏体积未完全缩小。
(7)移植肾肾活检: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怀疑复发或新发的肾小球疾病。
(8)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行重复肾活检。
3.2 禁忌证3.2.1 绝对禁忌证(1)明显的出血倾向。
(2)不配合操作者。
(3)固缩肾、小肾和孤独肾。
(4)肾脏血管瘤、海绵肾或多囊肾。
3.2.2 相对禁忌证(1)活动性肾盂肾炎。
(2)肾脏异位或游走。
(3)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4)过度肥胖。
(5)高度腹水。
(6)基他:剧烈性咳嗽、腹痛及腹泻。
严重贫血,心功能不全,妊娠或高龄。
4 肾穿刺活检术前准备明确肾活检适应证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肾活检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并简要说明操作过程,消除其顾虑,争取最佳配合,书面签字同意。
(1)详问病史,特别注意出血病史。
(2)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心肺功能、肾功能,B超测定双肾大小、位置及活动度。
(3)有效控制高血压。
(4)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
根据病情需要查血型、备血。
(5)术前已用抗凝治疗者应停用抗凝药物,并根据抗凝药物的半衰期考虑停药时间,并复查凝血指标。
(6)出血风险大的肝病患者可术前2~3日口服或肌注VitK1。
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实施标准探讨【摘要】本文针对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实施标准进行探讨。
在介绍了肾穿刺活检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分别阐述了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病理远程诊断的发展现状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优势。
重点讨论了实施标准并进行了技术和风险评估。
在展望了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观点。
本文旨在加强对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实施标准、肾病、诊断技术、风险评估、发展方向、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肾穿刺活检可以获取肾脏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间质病变等。
随着病理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远程诊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模式。
病理远程诊断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将病理组织切片数字化,实现远程诊断。
这种诊断方式可以弥补地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作为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新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应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标准不统一、隐私保护、风险评估等。
探讨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实施标准,对于规范该技术的应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肾穿刺活检临床意义、病理远程诊断发展现状等方面探讨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实施标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实施标准,以提高医疗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病理远程诊断的发展现状、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优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旨在建立一个科学、标准化的实施标准,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还将对技术和风险评估进行探讨,以确保肾穿刺活检病理远程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肾活检指标解读
肾活检是一种用于诊断肾脏疾病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肾活检指标及其解读。
肾小球硬化比例: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病理变化,通常伴随着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和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
肾小球硬化比例是指硬化肾小球数量占全部肾小球数量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一般来说,肾小球硬化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和间质是肾脏的重要结构之一,它们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
肾小管间质损害是指肾小管和间质区域出现炎症、纤维化和萎缩等病理变化。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免疫荧光检查:免疫荧光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肾脏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方法。
通过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可以判断肾脏疾病是否与免疫反应有关,并确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类型和沉积部位。
电子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图像,可以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之,肾活检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如果您需要进行肾活检,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多信息。
肾活检指标解读肾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肾脏病变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肾脏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和特殊染色,医生可以了解肾脏疾病的类型、病变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肾活检报告中,会涉及到各种指标的解读,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肾活检指标进行解析。
1. 肾小球系数(GBM)肾小球系数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肾小球系数范围是0.4-0.7。
肾小球系数异常增高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引起的,比如肾小球炎症、糖尿病肾病等。
而肾小球系数异常降低则可能是由于肾小球内泌毒素积聚引起的,比如肾小球肾炎、酒精性肾病等。
2. 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间质是连接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主要负责排除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负荷平衡。
肾小管间质病变是指肾小管和周围间质组织的异常改变。
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间质纤维化、间质水肿和间质炎症。
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尿液排泄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等肾功能异常。
3. 肾小管营养肾小管营养是用于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肾小管营养正常范围是0.8-1.2。
肾小管营养异常增高可能是由于肾小管功能不全引起的,比如肾小管酸中毒、遗传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而肾小管营养异常降低则可能是由于肾小管受损引起的,比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肾病等。
4.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通过对肾组织中的免疫同源物质进行染色,以评估肾小球炎症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常用的免疫荧光染色抗体有IgA、IgG、IgM、C3、C4等。
根据染色结果,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炎症,如IgA肾病、系统性 lupus erythematosus 等。
5. 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球硬化指数是评估肾小球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肾小球硬化指数是通过显微镜对肾小球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肾小球内病变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
肾小球硬化指数越高,说明肾小球受损和纤维化程度越重。
常见的肾小球硬化疾病有原发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
6. 非免疫电镜检查非免疫电镜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微观结构变化。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
1. 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尿蛋白定量>3.5g/24h。
2. 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面部、下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腹水等。
3. 高血压,常见于肾小球疾病,部分患者可有头痛、眩晕等症状。
4. 血尿,多见于肾小球疾病,呈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增多。
2. 血清白蛋白,降低。
3.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4. 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比值,<0.65。
三、肾活检。
1. 光镜下表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增生、细胞增多等。
2. 电镜下表现,可见电子致密物、系膜区免疫复合物等。
3. 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IgG、IgM、IgA、C3、C1q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对于可能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及早发现和诊断肾病综合征对于及时治疗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提高对患者的警惕性,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总之,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诊断肾病综合征,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够加强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提高对患者的警惕性,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2000年5月23日至6月2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及2000年国际肾脏病理继续教育课程。
国内外200多位肾脏疾病临床及病理专家参加了会议,对我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为了使我国肾活检病理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共同制定了这份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的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大家一致认为,满意的肾活检标本是病理诊断的首要保证,标本中应不少于10个肾小球。
免疫病理、光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是肾活检病理诊断的3 种重要的手段,免疫病理和光镜检查是开展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必备条件,电镜检查也应在独立或协作的形式下尽快开展。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员队伍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光镜标本以10%的甲醛或其他特殊固定液固定,室温或4℃保存。
光镜标本的质量标准是:切片薄(2~3μm)而平整,染色种类(HE、PAS、PASM、Masson、Fibrin)要足够,因为每一种染色均有其特定的用途,如HE染色是病理检查必用的常规染色方法,主要观察细胞核进而辨认细胞种类、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萎缩,是理想的染色方法AS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糖原物质,并可显示基底膜和系膜基质ASM 对基底膜的显示更为精细;Masson染色除显示基底膜外,尚可观察一些特殊蛋白的沉积,如免疫复合物等,此外也可显示纤维化的病灶; Fibrin染色可显示血栓和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
免疫病理检查包括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本以生理盐水保持湿润,可在冰冻条件下较长时间保存,或在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在制作优秀冰冻切片的基础上,要能进行多种抗原、抗体和补体(IgG、IgA、IgM、C3、C1q、C4、 Fibrin、轻链蛋白、生物性抗原等)的检查,尽管该法的设备复杂而昂贵,荧光易淬灭,但因其灵敏而快速,仍广泛应用。
免疫组化法可应用光镜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不如免疫荧光法敏感,而且不易进行定量比较。
电镜标本以2%~3%的戊二醛固定,4℃保存,电镜检查应结合免疫病理和光镜检查的结果作出诊断。
肾小球疾病病变分布根据病变累及的肾小球总数,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大类。
受累肾小球占标本中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下为局灶性,50%以上为弥漫性。
根据病变肾小球所累及的毛细血管禅范围,分为球性和节段性两大类。
病变肾小球50%以上的毛细血管襻受累称球性病变,50%以下的毛细血管襻受累称节段性病变。
活动性病变和非活动性病变坏死性(主要为纤维素样坏死)、渗出性(主要为白细胞及单个核细胞浸润)和增生性病变(系膜细胞、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增生)为活动性病变。
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硬化性病变为非活动性病变。
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肾小球疾病经常继发相应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一、原发性肾小球病和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微小病变(glomerular minimal change,MCD)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无高血压或肾功能损伤。
光镜:无明显病变。
免疫病理:阴性或微弱阳性。
电镜:仅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或微绒毛样变。
2.肾小球轻微病变(glomerular minor lesion,GML)临床表现:镜下血尿或(和)轻微蛋白尿。
光镜:无明显病变,仅有轻微的系膜细胞增生。
免疫病理:阴性或微弱阳性。
电镜:无特征性病变。
当临床或病理资料不全时,光镜观察符合上述标准,也可暂时归入此项。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常伴血尿及高血压甚至肾功能损伤。
光镜:病变肾小球呈局灶节段性分布,病变部分系膜基质增多呈无细胞性硬化。
根据硬化的部位,可分为1)门部 FSGS(hilar FSGS):硬化区位于血管极处; (2)周缘部 FSGS(periferal FSGS):硬化区位于肾小球的周边区;(3)尖端部 FSGS (tip lesion):硬化区位于尿极部;(4)塌陷性肾小球病型 FSGS(collapsing glomerulopathy):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皱缩,肾小球上皮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及增生;(5)细胞型 FSGS(cellular FSGS): 在局灶节段性病变的同时,可见部分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禅有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导致部分毛细血管禅管腔闭塞,病变肾小球的上皮细胞增生和空泡变性;(6)系膜增生型 FSGS(mesangial hypercellularity):在系膜细胞增生的基础上,出现FSGS。
各种FSGS常伴发肾小管肾间质慢性病变。
免疫病理:IgM和C3在病变肾小球呈节段性团块状沉积,未切到病变肾小球时,可以阴性。
电镜: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病变部位毛细血管禅塌陷,系膜基质增多,有时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4.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有时可合并镜下血尿,中老年多见。
光镜:I期:无明显病变,仅有肾小球基底膜空泡变性和上皮下的少量嗜复红蛋白沉积;Ⅱ期: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 Ⅲ期:基底膜高度增厚,假双轨或链环状结构形成;Ⅳ期:基底膜极度增厚,管腔狭窄,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V期:增厚的基底膜逐渐恢复。
免疫病理: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基底膜外侧高强度沉积,后期可呈粗颗粒状沉积于基底膜内,V期的强度变弱。
电镜: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I期: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Ⅱ期:上皮下多数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钉突状增生;Ⅲ期:多数电子致密物在基底膜内沉积,基底膜呈链环状增厚;Ⅳ期:基底膜高度增厚,其中可见溶解和吸收后的电子致密物遗留的虫噬状空白区,或内含一些电子致密物,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Ⅴ期: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遗留一些空白区,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现象有改善5.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ndoeapillary 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ECPGN)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光镜: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
免疫病理:IgG和C3呈粗颗粒状沿基底膜外侧沉积,有时伴系膜区沉积电镜: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外侧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后期可见电子致密物积沉于系膜区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球病(mesangioproliferetiveglomerulonephritis.MsPGN)临床表现:镜下血尿,或(和)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或慢性肾炎综合征等。
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呈轻度、中度或重度弥漫性增生免疫病理:坛G和C3呈强弱不等地在系膜区沉积,有时合并基底膜内侧沉积当以IgM沉积为主时,有人称为IgM 肾病,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当以C1q沉积为主时,有人称为Clq 肾病、电镜:系膜增生伴低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7.局灶性肾小球肾炎(focal glomerulonephritis,FGN)临床表现:镜下血尿或轻微蛋白尿,偶见肾病综合征。
要注意患者的病史和临床检查,除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肾小球病变。
光镜:病变肾小球呈局灶性分布,病变类型可以是坏死性、增生性或硬化性。
增生性或硬化性局灶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和(或)系膜基质的局灶性增生。
免疫病理:IgG和C3呈强弱不等的在系膜区或毛细血管基底膜内侧沉积。
电镜:系膜区可见低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有时可延续至内皮下。
8.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或急性肾炎综合征。
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重度增生,广泛系膜插入,基底膜增厚伴双轨或多轨征形成,常伴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病理:IgG和(或)C3在系膜区和基底膜内侧或内外侧同时沉积。
有时阴性。
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和原基底膜内侧称I型MPGN,沉积于系膜区和原基底膜的内侧和外侧称Ⅲ型MPGN9.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 DDD)或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同Ⅰ和Ⅲ型MPGN:持续的低补体血症。
光镜:同Ⅰ和Ⅲ型MPGN,系膜插入现象较轻。
免疫病理:C3高强度沉积于系膜区和基底膜内其他免疫球蛋白阴性或微弱电镜:基底膜内有条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10.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CreGN)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或进展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损伤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严重破坏,多数(超过全部肾小球的50%)大型(形成的新月体超过肾小囊面积的50%)新月体形成(细胞性、细胞纤维性和纤维性)。
免疫病理:I型:IgG和C3呈线状沿基底膜沉积,血中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阳性。
Ⅱ型:IgG、C3呈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基底膜内外侧,或系膜区沉积。
Ⅲ型:阴性,伴血中ANCA阳性。
Ⅳ 型:IgG和C3呈线状沿基底膜沉积,伴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GBM抗体阳性。
V型:阴性。
电镜:毛细血管襻破坏,新月体形成,Ⅱ型可见电子致密物。
I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肺泡壁严重破坏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抗基底膜抗体形成)称GoodPasture综合征。
11.增生硬化(proliferative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PSGN)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SGN)临床表现: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
光镜:75%以上的肾小球呈球性硬化时,称SGN;50%左右的肾小球呈球性硬化,伴有其他肾小球的增生性病变,称 PSGN。
均伴有严重的肾小管和肾间质慢性病变。
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与原有肾小球疾病相似或无阳性发现。
12.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GN)临床表现:所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综合征均可出现。
光镜:上述各型肾小球病如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局灶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性病变、增生硬化和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匀可出现。
以系膜增生性病变为最多见。
免疫病理:IgA和C3高强度沉积于系膜区,可伴有基底膜内侧的沉积,其它免疫球蛋白虽可沉积,但强度较弱。
电镜:系膜区和(或)系膜旁区可见高密度的电子致密物沉积,有时可伴基底膜内侧沉积。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GN)临床表现: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标准,并出现各种肾炎和(或) 肾病综合征。
光镜:可呈肾小球轻微病变(I型)、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Ⅱ型)、局灶性病变(Ⅲ型)、弥漫增生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中重度系膜增生性、膜增生性、新月体性等病变)(Ⅳ型)、膜性(V型)和硬化性(VI型)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