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参数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
- 格式:pdf
- 大小:280.99 KB
- 文档页数:3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73-01笔者所在科室自2009年起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00例病人,其中电针联合中药试验组与单纯中药对照组、单纯电针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级分布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 > 0. 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资料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997年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要求而进行设计。
1.3中医辨证、辨病: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及疗效评定”要求进行设计。
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中医辨病:“腰痛候”。
1.4纳入标准:年龄在 18 岁~ 65 岁之间;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辨病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治疗方案:口服自拟中药方,药物组成:地龙10g,地鳖虫10g,三七10g,制南星10g,麻黄6g,附子30g,细辛3g,熟地30g,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骨碎补10g,川牛膝10g 等。
以上药物均采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中药配方颗粒。
每日1剂混匀分3次开水冲服。
电针对照组疗方案:取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环跳、委中、风市,均取双侧。
根据腰上疼痛部位选择同侧两穴为一组,下肢根据病情选环跳、委中或环跳、风市为一组,共2组。
选取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量的最大强度为治疗量。
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2试验组:在电针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中药组治疗方案。
・24・《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年第12卷第1期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12No.1近5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何静平I王祖杰山(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南平353000)[摘要]笔者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分类、综述,并对报道内容和结果进行分类、比较,从传统针法、新型针法及国外在针灸治疗上的研究进行总结思考,以助临床工作者在治疗上有所启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21)01-0024-03DOI:10.19787/j.issn.l008-1879.2021.01.008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纤维环破损而诱发的以腰痛、屈伸不利或伴有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等表现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有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机械应力损伤、免疫炎症或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等因素诱发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及体征。
本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均有可能是单一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部疼痛抑或伴有下肢感觉障碍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譬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致使本病的发生不再局限于七病八倒的老年人,起病年龄段日趋年轻化,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病”的范畴。
《素问》亦有相关记载,其中《刺腰痛》篇中诉“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阐述了足三阴、足三阳及奇经八脉所为病的症状和针灸治疗方案。
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病的认识,总归与肾、肝、脾等脏腑相关。
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临床上常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来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
电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将招募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不同频率为低频组(2-10Hz)和高频组(50-100Hz),每个组25例。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治疗期为4周,每周3次。
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及临床疗效。
预期结果:预计采用电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腰部活动度,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同时,低频组和高频组临床疗效的差异也将在本研究中进行探究。
意义:本研究将探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将比较不同频率电针的治疗效果,对于中医电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30例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比单纯使用电针与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系统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作用。
方法:将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人。
前者只采用电针治疗,后者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
结果:从两组治疗前后量化评分比较可知,(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相关内容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以下特征:①疼痛由腰痛沿臀部和下肢方向延展,当病人增加腹压如咳嗽时疼痛程度会有所加重。
②大部分患者都有受寒湿史、腰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③病症多发于青壮年时期。
④在x线摄片检查中可明显看出病患的脊柱发生侧弯,其腰部的生理凸起消失,且与之相连部位有骨赘增生现象。
通过ct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突出的程度。
⑤病患的脊柱发生侧弯症状,腰部失去生理弧度,病变腰椎部有疼痛症状,腰部失去正常活动能力。
⑥下肢感觉神经失常,反应或迟钝或过于敏感,若病患病程较长,则会出现直腿抬高、肌肉萎缩、相关部位的条件反射减弱等症状。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电针的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取穴并加以电针。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要循经取穴,其主穴取大肠俞(双)、肾俞(双)、腰阳关、关元俞(双)。
依据其病症的不同,可对其5对、10个穴位进行选择搭配针灸,这些穴位包括:环跳加少阳合病和太阳、阳陵泉加少阳经、委中加太阳经等。
据辨证进行选穴,如:寒湿配足三里和阴陵泉、血瘀配血海和太冲、湿热配三阴交和丰隆、肝肾亏虚配昆仑和太溪等。
将0.25×40毫米的一次性不锈钢针进行常规消毒后,让患者取俯卧或侧卧姿势,对准其穴位快速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以患者出现局部麻、酸、胀的感觉和相应穴位的可刺深度来判定。
依据病症的具体情况采用补泻手法,以“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行针调气。
得气后用华佗sdz-ⅱ型电针仪进行针灸治疗,采用疏密波对患者刺激30分钟,每天一次。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
方法整理了2017-2019年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治疗方法。
结果统计分析后得出,主要以单纯针刺、温针灸、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主,且临床应用较广。
结论各种中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效果较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指的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
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等范畴。
据报道,约90%以上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的是L4-L5、L5-S1。
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临床上病人多首先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电针、牵引等治疗方法,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现结合近年相关的临床文献做出一些总结。
1 常用治疗方法单纯针刺疗法刘春禹[2]等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肓俞穴进行治疗以观察针刺后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提高了患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患者临床症状也得以改善,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白世平[3]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八髎穴治疗。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VAS 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
温针灸疗法温针灸即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荆瑞恒[4]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与治疗组(62例),对照组采取腰痛宁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积分、NRS评分、JOA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李晓雷[5]等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用单独针刺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均为阿是穴、秩边穴等。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VAS分值、ODI分值、JOA分值、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1B、复发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电针疗法治疗腰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分析任敏(安顺市普定县中医院康复科,贵州安顺562100)摘要:目的探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同时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
方法对应用电针法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通过及时,正确的电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及时,准确的判断疾病,正确的应用电针疗法可获得临床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电针疗法成功疗效分析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中医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为了不断提高疗效,同时节省人力,电针法的应用是各中医院比较热衷的治疗方法,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疗效。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年龄26岁-86岁、平均年龄56岁,腰椎间盘突出所至腰痛有4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0例。
腰椎骨质增生所至腰痛有4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症状与特征 88例患者中均有腰痛,部分合并有下肢疼痛、麻木,腰部或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其中58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
30例发病前有腰部扭伤病史。
体征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等阳性体征。
腰部CT检查 88例患者中,48例有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突出。
40例有腰椎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本院88例患者均接收住院治疗,证侯均属肾阳虚证。
治疗方法(一)使用方法电针仪在未使用前,首先检查一下各部位按钮是否都处于关闭状态(无输出状态),然后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交流电插座内,该仪器有5个并排旋钮,每只旋钮调节强度是与相应输出插孔相对应,治疗时,将输出导线夹夹于毫针上,通常电针治疗大都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
如遇只需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将针刺入后,接通电针的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则用盐水浸湿的纱布裹上,作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脉的皮肤上。
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2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述电针是针灸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电针参数包括频率、强度、波形、时间等。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电针参数刺激时,可产生不同的效应或机体反应。
以下笔者对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做一概述。
标签:电针参数;临床实验;概述1临床研究1.1电针频率在电针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方面,王焕梅[1]等以不同频率电针刺激患者的腰夹脊、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等穴。
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评分,发现低频和高频电针均可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程度改善,低频电针的镇痛效果更明显。
比较治疗前后的证候评分,发现不同频率电针均使其减少,高频电针偏于泻的作用,对实证患者较好;低频电针偏于补的作用,对虚证患者较好。
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曹莲瑛[2]等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患者的百会、迎香、地倉、头维等穴。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以及临床疗效评定,发现2Hz和20Hz的电针均可改善观测指标,20Hz电针的疗效优于2Hz电针。
在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中,王乐[3]等以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的患者的一侧颈夹脊穴中的1个相同穴位,分别选用低频5Hz和高频900Hz的两种电针频率。
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的缓解情况、头痛指数等来进行疗效评定。
发现低频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高频电针。
1.2电针强度在电针对于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中,靳瑞[4]等以不同电针强度刺激高血压实证患者的曲池穴。
治疗后患者休息20min,测定血压值,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
发现 3.7mA和2.7mA两个强度都可调整血压。
强电针(3.7mA)有兴奋的作用可使患者血压升高,相当于”补”的作用;中强度电针(2.7mA)有抑制作用,使患者血压下降,相当于”泻”的作用。
提示电针强度调整血压时,因证而异。
周杰芳[5]等以中等强度(3mA)的电针刺激虚实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曲池穴和太冲穴。
比较血压的变化发现中等强度电针适合实证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虚证患者。
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探究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苦、下肢放射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电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中。
本探究旨在探究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1. 探究对象选择选择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排除有严峻心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
共分为三组,每组30例。
2. 治疗方案分别接受1 Hz、50 Hz和100 Hz的电针治疗,每组进行连续10次治疗。
全部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治疗,每次治疗20分钟。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腰背痛苦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放射痛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状况。
结果1. VAS评分变化经过治疗后,每组的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00 Hz组下降幅度最大,50 Hz组次之,1 Hz组下降幅度最小。
2. 下肢放射痛程度变化治疗后,每组患者的下肢放射痛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00 Hz组减轻程度最大,50 Hz组次之,1 Hz组减轻程度最小。
3. 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治疗后,每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00 Hz组改善状况最好,50 Hz组次之,1 Hz组改善状况最差。
谈论本探究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一定疗效。
其中,高频率电针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痛苦、减轻症状并改善运动功能。
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电针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增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本探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起首,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只观察了治疗后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尚未得到观察。
进一步的探究需要加大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高频率电针治疗效果更佳。
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
该病常常由于腰部劳损或疲劳、坐姿不当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脱出或破裂,使得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牵拉,导致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其中,穴位针灸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大肠俞和关元俞是常用的针刺穴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等作用,被认为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是针灸技术中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电刺激可以增强穴位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病程较短,无手术治疗史;(3)年龄18岁以上,无明显认知障碍或心理障碍。
3.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臂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均接受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治疗。
治疗周期为6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
3.3 测量指标本研究主要测量指标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病学会(EuroQol)生命质量调查表(EQ-5D)、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数据。
另外还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例如出血、感染等。
四、研究意义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针灸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和普及。
电针承扶与悬钟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简称腰突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脱出或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候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腿痛。
大多数患者有此症状,患者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
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或伴有下肢发凉、麻木、马尾综合征等。
所以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为当今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近几年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有的单用电针治疗,有以电针为主配合其它疗法,或仅以电针作为次要的配合疗法。
电针治疗腰突症确有较好的效果。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电针治疗腰突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能看到,目前的研究并不能产生一个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其次是缺少机理研究,疗效大多以临床症状为依据,缺少能反映疗效的相关指标。
研究目的:观察电针承扶与悬钟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为本病提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电针组)33例和对照组(针刺组)31例。
治疗方法:Ⅰ选穴:根据辨证及症状,循经取穴法;主穴:承扶、悬钟、肾俞、大肠俞、委中。
配穴:根据症状及疼痛部位加殷门、承山、昆仑、风市、阳陵泉。
随证加减:寒湿配腰阳关;血瘀配隔俞;肾虚配命门、太溪;湿热配阴陵泉。
Ⅱ操作:治疗组(电针组)①针刺:患者取俯卧位,用30号1.5-3寸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皮肤,直刺进针。
进针深度:承扶穴2-3寸,悬钟穴0.5-1寸,大肠俞及肾俞约1-1.5寸,委中约1-1.5寸。
依病情虚实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以得气为度②电针:本课题取承扶穴与悬钟穴接电针。
承扶穴与悬钟穴上下相联接KWD-808-I型电针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