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
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参阅。
一、手足口病常识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
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
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
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手足口病?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
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知识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
2.避免与感染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蛋类。
4.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用消毒剂清洁地面、桌面和其他常接触的物品。
5.注意儿童的卫生状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咬手指或咬指甲等。
6.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7.及时发现症状,如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手足口病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8.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隔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9.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特别是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
10.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总结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总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区之一,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个人卫生意识不强等因素,手足口病很容易在幼儿园内传播。
因此,幼儿园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幼儿园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幼儿应养成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换洗毛巾、勤剪指甲、勤洗澡等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定期检查幼儿个人卫生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2. 定期消毒场所和玩具手足口病病毒易在环境中存活,因此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厕所、门把手、桌椅、玩具等进行消毒,杀灭病毒。
消毒剂选择应当是有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也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置。
此外,幼儿之间玩具、文具等物品的分享应限制,避免交叉感染。
3. 建立早期识别制度执业医师应建立幼儿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并安排患病幼儿留观或家庭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幼儿园负责人应当及时组织对该幼儿园的环境和人员进行调查,做到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病毒传播范围。
4. 保障幼儿饮食卫生饮食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应强化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餐具应定期消毒,水源要保证安全可靠。
幼儿的食物和饮料应严格按照我们常说的“三分热饱”,即不能过热或者过凉,同时注意食材新鲜程度和烹饪方式卫生。
5. 加强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幼儿多关注自身安全和健康问题,注意自我保护,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感染,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用口罩和擤鼻涕的习惯、普及饮食、睡眠、健康的知识、灯光环境卫生习惯等,保证幼儿对手足口病有效防范。
手足口病深得幼儿园关心,基于上面的总结,幼儿园目前仍面临诸多不利条件,需要加强当前措施,持之以恒地进行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共同为儿童的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手口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
二、多发人群及季节
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三、传播途径有哪些
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主要以粪便、口或呼吸道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渗出液传播;即儿童大便、唾液、牙杯、毛巾、玩具、奶具、内衣及床上用品等..
四、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1、轻型
急性发病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
2、重型
可出现肌肉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以下几点可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1、家长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
物;室内勤通风;勤晾衣被;注意家庭卫生..
2、家长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家畜、家禽要圈养;避免与人混住一处..
4、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前应充分清洗..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其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全愈..
六、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1、不易过多使用..垃圾、粪便使用1:10比例浸泡1小时;衣服、被单1:100浸泡30分钟晒干;厕所、地面、墙1:50喷洒;用量每平方米四两..
2、食具、饮具、奶具1:25比例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等1:50比例擦试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手足口病,以下是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十个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A、B和C。
其中,肠道病毒A感染最常见,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问题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等含有病毒的分泌物是传播源。
问题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口疱疹、腹泻等。
患者常感到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问题四: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哪些?手足口病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脑脊髓炎、脑炎、肺炎等。
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对于儿童。
问题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此外,还可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问题六:如何诊断手足口病?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来诊断手足口病。
常见的检查包括咽拭子采样、便样检查和血液检验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问题七: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于轻型病例,可休息、多喝水,适当缓解症状。
对于重型病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其他相关治疗。
问题八: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如何?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通常较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恢复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重症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治愈率可能较低。
问题九:如何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为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建议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
此外,要加强对儿童集体机构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减少传播机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随着天气的转热,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历年的监测资料表明,手足口病在西安地区常年发生,每年的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5、6、7月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23%、20%、11%,并且隐形感染者比较多。
为了降低西安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病例,避免医院感染,要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幼托机构、医疗机构为主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
由于目前暂无疫苗预防,因此更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将预防关口前移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16)型和肠道病毒(EV 71)型最常见。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通过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年来在病例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幼儿通过与患儿、隐形感染者一起玩耍或共同使用日常生活用品而感染,有一部分是通过看护人接触手足口病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西安市疾控中心调查检测中发现,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其中三岁以下占59.65%)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开始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六、家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一般儿童家庭的防护:预防口病关键是家庭及周围的卫生情况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房间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服被子。
高发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很差的公共场所,(如大型超市)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患病儿童家庭的防护:注意不要患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桶,孩子的粪便要收集起来,进行消毒后丢到厕所,不要随便丢弃,并要消毒马桶或便厕。
监护人接触孩子前,或处理孩子粪便后立刻洗手,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要保持卫生,孩子日常用品要每日进行消毒。
要保持家庭各个房间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儿童得病,应及时告诉老师患儿的病情,要在全部消失症状一周后再去上课,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七、大家如何进行简单的手足口病消毒?
1、手足口病84化消毒:大家都会正确使用84消毒液吗?有效的消毒措施是对手足口病防止是很有效的,但是很多人都不会正确使用84消毒液。
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讲讲:必须记住五个字“浸、洗、擦、洒、泼”消毒法:1矿泉水瓶盖的消毒液配制1矿泉水瓶的水,混匀后采取“浸、洗、擦、洒、泼”五法消毒。
浸-泡儿童衣物和儿童床上用品;洗-清洗儿童玩具和毛巾;擦-用消毒液浸泡过的毛巾对儿童容易接触的桌子、椅子、门把、扶手、台面等物体表面;洒-用过的消毒液水洒在地面上;泼-用过的消毒液水泼入粪便、垃圾上。
2、手足口病其他消毒:选择中效高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双氧水、醛类、进行消毒而敏感,并且56℃30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八、常见污染对象的具体消毒措施?
1、室内空气通风措施:应该注意各个房间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
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地面、墙壁消毒措施:对污染的地面、墙壁用84消毒液(1000mg/L)进行喷洒消毒,作用15分钟。
3、物体表面(含玩具、学习用品)消毒措施: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座椅、台面、水龙头开关、玩具和学习用品等物体表面用84消毒液(500 mg/L)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
必要时用清水擦洗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4、污染物消毒措施: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并用84消毒液(5000 mg/L)进行喷洒,混匀后浸泡15分钟。
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喷洒84消毒液作用60分钟后清理。
5、衣物、被褥等消毒措施: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进行单独的清洗,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患儿所用的毛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分钟。
6、奶瓶和食餐用具消毒措施:患儿的奶瓶、奶嘴应该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
7、厕所、卫浴间消毒措施:患儿使用后的坐便器、便池,用84消毒液(1000mg/L)进行擦拭,作用15分钟。
而且用84消毒液(1000mg/L)浸泡过的拖把进行再次擦托,后再用清水清洗。
注意,卫生间拖把应专用。
8、手消毒措施:手的消毒用0.5%碘伏溶液作用2-3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看护人给患儿换尿片、处理粪便,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后要按正确的方法洗手并进行消毒。
九、预防手足口病的“三重点”是什么?
1、散居儿童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人群。
2、幼托机构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场所。
3、医院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