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论电视新闻的立意新
- 格式:docx
- 大小:17.63 KB
- 文档页数:4
试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的创新与坚守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在面对新形势与新趋势时,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其中,播音作为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需要坚守原有的职业操守,又需要符合现代传播与受众口味的要求,注重创新与提升。
首先,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播音需要注重创新,在传播方式、音色选择和表现方式上进行创新。
在传播方式上,随着互联网内容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也可以采用分屏等多种创新方式,配合诸如直播、流媒体等新兴传播途径,在打造更广泛的新闻场景和氛围的同时,传达更全面与直观的信息。
在音色选择上,播音员们也可以采用多语调、多语速、多音质的表现形式,将新闻信息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直观。
在表现形式上,播音员还应该创新自己的表现力和时间感,比如带上笑脸、感慨等情感元素,以更生动、更亲近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其次,电视新闻播音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坚守自己原有的职业操守。
播音员应该严格遵守现有的新闻行业规范,不得低俗、妖魔化、夸大新闻事实等,严禁编造和传递虚假信息和假新闻。
电视新闻播音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避免语言贪多嚼不烂,让观众产生疲劳感。
同时,播音员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素质,从形态、语言、仪态三方面进行修养,以更熟练与专业的形象呈现给观众。
最后,电视新闻播音的创新与坚守需求是互补并存的,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合适的平衡。
创新是促进电视新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度的创新也不合适,创新需要结合受众需求和业务规范,避免一味迎合市场而质量下降或遇到问题时不能处理。
坚守职业操守则是维护电视新闻基本道德标准和规范,但过于坚守也不利于新媒体发展。
播音员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尽量将创新与坚守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忽视创新又不失职业含义。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既重视会坚守自身传统职业操守,又要重视寻求创新的平衡,让电视新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传媒职责和作用,为社会服务。
试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样态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样态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播音技巧,还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信息。
本文将试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样态。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更加注重声音的表现技巧。
随着高清、4K甚至8K 技术的发展,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已经足够高,观众更多地开始关注声音的表现。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注重声音的表现技巧,包括音色、音质、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把控。
声音是播音主持的灵魂,一个好的声音可以使新闻更有感染力,更易于打动观众。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更加注重形象和造型的打造。
相比传统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主持人的形象和造型。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在服装、发型、化妆等方面进行精心打扮,以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的形象和造型也需要与新闻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更加注重现场表现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不仅需要在播音台上有一手好功夫,还需要具备在现场报道、采访等方面的能力。
现场报道和采访往往是最能体现主持人专业素养和表现能力的时刻,因此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主持人还需要学会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微博、微信、直播等,与观众保持更加紧密的互动。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更加注重自媒体和个人IP的打造。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个人IP 等渠道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媒体运营能力,包括文字创作、视频拍摄、社交媒体运营等方面的能力,以吸引更多的粉丝和观众。
主持人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舆情处理能力,及时回应粉丝和观众的关注和质疑,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口碑。
浅论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电视新闻策划是指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和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策划,确定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角度、节奏、节目布局等,并制定出相应的报道方案和节目构思。
它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讲,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大量的新闻信息中,电视新闻需要通过策划,准确捕捉新闻事件的关键点,突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合理的提炼、选题和节目安排,能够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
这样不仅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还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2. 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电视新闻策划是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前期准备阶段,它通过全面搜集和分析信息,科学地确定报道的角度和立意,从而可以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这对于减少主观偏见、避免片面报道,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调动观众的情感和认知电视新闻策划不仅要让新闻报道丰富多彩、立意鲜明,更要考虑到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知需求。
通过策划,可以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从而使观众更加关注、理解和认同新闻事件,进而形成对于社会现象的共鸣和思考。
4. 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桥梁与纽带,它通过精心的策划,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合理的节目布局和报道顺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收视率和评价率,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这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视新闻策划的影响与作用电视新闻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质量、观众接受程度、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与作用。
1.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策划直接决定了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能够更好地提炼和呈现新闻事件的要点和亮点,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在报道方式上,策划也能够突出报道的特色和个性,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试论“电视新闻口播”表达的分寸感内容摘要电视新闻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较为常见的形态之一,播音员、主持人在电视屏幕上,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有目的、有对象、有态度、有感情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同时副语言参与播音创造(播音员的服装、发型、化妆以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传达信息)。
面对镜头,电视新闻播音员如何做到“声与情谐、貌与神和”,让新闻入情入理地走进观众的心田,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分寸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把握电视新闻口播的分寸感,成为近年来播音界不断探讨的话题。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形式描写等研究方法对电视新闻口播这一电视新闻播音样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其特征,并针对其分寸感的把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文章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电视新闻口播及分寸感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总结电视新闻口播的表达特征,第三部分对“电视新闻口播”表达的分寸感进行系统论说。
关键词:电视新闻口播新闻播音分寸感副语言导言社会不断演进,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使受众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外界,而电视新闻口播无疑是快速传播信息、体现电视人文化、拉近媒体与观众距离的一种有效途径,屏幕上庄重朴实又生动自然的播音形象无疑对信息的有效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新闻传播的最后环节,播音主体直接面对观众,如何让新闻信息准确具体、鲜明生动地传播出去,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是每一个电视新闻播音员都应思考的问题,“然而由于语言素质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文化背景中的某些欠缺,使有声语言的分寸感尚未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人们语感与听辨能力上的要素⑴”。
对于这一问题,播音界曾有相关论述,如在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第十八章中关于“播音语言特点的认识与把握”中提到了播音语言的“三性”、“三感”。
在罗莉等主编的《使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等相关论著中都曾涉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电视新闻口播”这一受众非常熟悉和认同的电视新闻播音样态入手,对分寸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对于改进播音实践,提高播音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4影视制作当今各地电视台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制作需求,融合符合时代特色的新闻节目生产方式,纷纷改造升级新闻演播室,以全媒体互动为特点,打造全景化、高端大气、个性鲜明、功能先进的新闻演播空间,开启了新闻事实呈现和演播视觉的有机融合。
1. 新闻演播全屏空间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魔都之眼”演播室,是在原仅180平方的演播空间基础上,合并原导控室和上视编播部制作区,改造成的拥有380平方360度全景开放式演播空间,集大屏、虚拟、互动、多媒体聚合等技电视新闻演播全屏空间的视觉立意和创新制作文/上海广播电视台 丁文利 王泰沣 张勇摘要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演播空间全景大屏,成为了电视新闻演播视觉表达的主要形式。
如何结合新闻演播空间包装,制作符合新闻内容呈现的演播视觉画面,打造电视新闻媒体权威于其他媒体平台的视觉画面优势,就成为了新闻演播视觉创新的主要工作重点。
本文将从规划演播空间视觉立意,创新演播空间视觉制作手段,坚持视觉创新机制常态化等方面,探究电视新闻媒体演播全屏空间视觉制作。
关键词 :全屏空间;视觉立意;创新制作35影视制作术于一体的创新型演播室。
“魔都之眼”演播室拥有17块多材质视频舞美大屏,共计250平方。
整体演播布局以270度主播台旋转空间为基础,结合组合四分屏、轨道移动屏、霓裳屏、主播背景大屏、落地窗体实景屏,以及导控室实时背景空间等,围绕形成360度丰富变化的全景“屏的空间”。
全景大屏的出现,使演播室各个演播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进行完全分割,演播室空间进入了“全视觉环境”;并且采用演播全屏空间后,打破了固定栏目演播空间专用性,栏目演播空间的使用,使“景中景”、“景借景”、“同景异镜”成为可能,极大丰富了各新闻栏目演播视觉画面展现。
但全屏空间的标配很容易使各个新闻演播室以及栏目总体视觉感雷同,以大屏贴图或PPT 形式的大屏视觉,往往依靠新闻摇臂画面全景展示或带主播站在大屏前的视觉画面构图,呈现画面感觉仅是新闻告知,呆板、重复、陈旧。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上广电传媒104浅谈电视新闻报道如何“立意”骆曲波摘要:电视新闻是借助现代电子信息采集、录制和传播手段,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立意”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也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为此,本文以2020年11月14日贵州新闻联播《我的脱贫故事》专栏报道的《向家坝的大葱产业作战图》这一则新闻为研究对象,就新闻报道的“立意”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视新闻;立意;创新新闻的“立意”就是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形式或所体现的思想观点等,要带有一定的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帮助人们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计民生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多样化的信息内容,电视新闻的报道尤其要做好“立意”工作。
新闻报道注重“立意”不仅是拉近受众认知和接受距离的需要,更是从中磨励业务素养,推进新闻报道创作精品的重要途径。
一、大处着眼,小处落脚电视新闻报道想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必须高度重视新闻报道的选题。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进而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新时期,一系列“脱贫”主题报道旨在把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传达到基层群众身边,倾听群众的企盼、愿望和脱贫难点等,通过讲述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基层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实现脱贫摘帽的故事,引导、激励更多的困难群众提振信心、增强动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1]贵州新闻联播《我的脱贫故事》专栏报道的《向家坝的大葱产业作战图》,立足 “脱贫”工作,从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入手,以小见大,展现了全国人民对国家“脱贫”工作的支持,以及心系“脱贫”全力实现增收致富的大胆探索与尝试,是体现共同繁荣发展、“脱贫”路上人人奋勇争先的一则新闻报道。
[2]二、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伴随传播媒介的深入发展,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之间的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新闻策划变得十分重要。
试论当前电视新闻的情感化倾向试论当前电视新闻的情感化倾向新闻报道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受众对报道的新闻事件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行为。
在实践中,有些记者往往在新闻报道中过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判断,力图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接受,但结果多半会招致受众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因而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值得我们警惕。
新闻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较为重要的人和事件所作的报道。
所谓情感,是受众对新闻事件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快乐、悲伤、愤怒、忧愁、痛苦、郁闷、孤独、焦虑、兴奋、紧张等。
新闻强调的是客观真实,而情感却是一种主观体验。
在中国新闻报道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民生新闻、说新闻等以其生活化的选题和独特的播报方式,迅速成为许多电视台的收视冠军;有关民生的新闻节目也成为创收的主阵地。
一时间,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大到投诉无门、告状申冤,都成为记者们施展拳脚的空间。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记者过度的参与和记者情感无节制的流露,记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有意无意地加在新闻报道当中。
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新闻节目的一种误解。
其主要表现在:1现象之一,“包青天”式。
在法制类、投诉类新闻节目中比较多见。
比如,一位市民买到了一个质量不好的手机,结果商家就是不给退(其实,有的时候,也不是商家完全无理),便投诉到电视台;接着电视台记者带领消费者马上来到当地消委会,而消委会看到记者到来,不敢怠慢,正常的工作程序能免则免,马上打电话要求商家到消委会解决问题;当天下午,在消委会的“大力”协调下,商家和消费者达成调解协议;最后,记者不忘在观众面前“正告”“不法”商家云云。
现象之二,热泪盈眶式。
在一些苦难类、悲情类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怀着对采访对象无限同情之心来写报道。
例如,在一篇本地企业捐助外地贫困地区的新闻中,记者大力渲染当地的贫困和群众生活的艰辛,然后还要让人家眼含热泪,对着镜头说感谢;自己呢,也饱含深情,热泪盈眶,捐出了自己一个月工资或者几分之一、几十分之一。
试论电视新闻的立意新
[关键词]电视新闻;立意;新闻价值
电视新闻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进行传播,运用电子采录手段,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结合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立意,就是立思想,立见解。
电视新闻是靠新闻事实,靠形象的画面来反映思想,反映见解的。
这种思想见解可以说是电视新闻的灵魂。
明代的王夫之在《船山遗文》中曾写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为之乌合。
电视新闻也同样如此,若没有立意,就像士兵没有了统帅,所有的镜头就会成为一群乌合之众;若有了立意,镜头也就有了生命。
新就是新颖,不雷同,不同于一般。
电视新闻只有立意新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新闻价值,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电视新闻的立意新呢?
一、选择的新闻事实要新
选择的新闻事实要新,这也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离开这一条新闻也就不叫新闻了。
社会生活中,崭新的事实是很多的,但并不都能用于电视报道,它必须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许多人所关切,并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新鲜事实,或者是对观众有吸引力,具有情趣和意味的新事实。
二、画面要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特点
电视新闻是在解说配合下主要通过形象的画面来报道事实的。
摄像记者要心细,有慧眼,粗心的记者拍出的新闻只能是千篇一律,概念化,一般化。
比如我们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拍摄工厂的电视新闻往往都是:生产场面是车床飞转、
工人劳动再加上生产成果,基本雷同。
这种没有特点的电视新闻,有的甚至连解说都可以互换。
比如甲地小麦丰收的声音也可以用于乙地小麦丰收的解说,二者居然能对得很好。
这说明电视新闻的画面抓不住特点就显现不出新闻事实的差别,画面产生不出实质的差别也就没有了新意。
识别新闻事实的本质特点是记者新闻素质的功力问题。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果不善于发现那就会认为好多的叶子都是一模一样。
我们新闻记者要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磨炼这方面的本领。
三、电视新闻的画面是流动的画面
电视新闻的画面是流动的画面,它是否有新意,不仅取决于每幅画面是否有特点,而且还取决于这些画面的组接是否讲究章法,是否有特点。
有人说电视新闻是用不上蒙太奇的。
这句话是不对的,电视新闻要出彩,镜头就需要按一定的章法组接。
事实上,我们拍摄电视新闻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运用蒙太奇手法。
比如我们拍一条工厂的新闻,要先交代一下环境,总要先拍一个大全景;要逐渐交代有关内容,景别也循序渐进;要强调的场景则拍成特写;按这个顺序组接起来,就是一个前进式的蒙太奇句子。
蒙太奇运用的别具匠心会使电视新闻顿然生辉。
例如伊文思拍摄的新闻片《新地》,一边是丰收的麦田,一边是饥饿的儿童,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不但讲究蒙太奇,同样的镜头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组接起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电视新闻镜头的组接应根据题材内容的需要,借助和运用各种各样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一种新的情绪新的意念。
就蒙太奇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来说它是随着电影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电影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种技巧与表现手法是很多的。
比如:积累式组接、对比式组接、平行式组接、平行交叉式组接、象征比喻式组
接等等。
作为技巧与表现手法是不存在什么新与旧的。
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技巧与表现手法可以使不断发展更换的电视新闻画面各种形象间产生相互呼应、对比、比喻、暗示等关系揭示形象间的有机联系,弥补电视新闻单幅画面不能完整表达抽象概念的缺陷,更深刻地表达画面本身受局限而无法表达的意义。
电视新闻镜头的组接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紧紧围绕主题来选择镜头,来安排镜头的顺序和长度。
对表现主题可有可无的段落与镜头一概舍弃不用,只要能说明问题决不多用一个镜头;尤其尽量要删掉反映事实过程的镜头;镜头的切换及镜头内部运动则主要注意简练,也要省略过程;内容近似或相同的镜头也要少用避免重复。
四、电视新闻的解说词上也要力求新颖
首先,有深就有新。
要探究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将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电视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实记者都应该深入采访,穷究物情,洞察幽微。
了解事物的规律性,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样才会达到深刻的程度。
其次,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刻地反映伟大的时代。
电视新闻的立意是否深刻,不能只看电视新闻事实的本身,还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去考察,看它是否有时代感,能否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
如果把一条电视新闻比作涓涓细流,那它的整体就汇成了壮阔的时代长河,从而真实生动地勾画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全貌。
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时代感越强烈,越能深刻地体现对生活的本质的新的探索,新的开掘,越能够引起电视观众的思考,帮助观众正确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懂得生活的发展方向,从而努力去建设新生活。
立意达到了这样的深度,新也就不愁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