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细胞生物学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
1
[1、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遗传的基本单位。]
原核:除Cell质膜外,无其他膜相结构;有核糖体。(细菌,支原体)
2、细胞生物
3、细胞器能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非膜相结构:细胞质中没有膜包裹的细胞结构。包括微管、微丝、核糖体、
核仁、中间丝等。
4、细胞细胞学说细胞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
的科学。
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和“中心法则”的提出以及三联体遗传密码的证明,为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透射式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5、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镜:细胞或组织表面的观察。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
质,如核酸、蛋白质。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表示一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
列顺序。
3、DNA的种类:A-DNA、B-DNA、Z-DNA。
4、RNA按功能分为三种:tRNA(转运核糖核酸)、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mRNA(信
使核糖核酸)。还有snRNA、hnRNA。
第四章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1
夹板”式形态,称之为单位膜。
2、磷脂分为:卵磷脂(PC)、脑磷脂(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
氨酸(PS)。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模型、“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三夹板模
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4、细胞表面的结构(P55图4-10):细胞被、细胞膜、细胞溶胶。
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作用:载体、受体、G蛋白(是一种酶)、受体介导入胞蛋白。
5、细胞通讯的机制(P61):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P61图4-17及最后一段解释):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6、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微绒毛和内褶、伪足、纤毛和鞭毛。
第五章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颗粒。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来源于核仁。
2、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的位点:
①A位点(氨酰基位点):新掺入氨基酸(由tRNA携带)的受体位点。
②P位点(肽酰基位点):延伸中肽链氨基酸的供体位点。
③E位点:肽酰转移后即将释放的tRNA结合位点。
3、密码子:mRNA分子上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含特定信息的三联体。
反密码子:tRNA中与mRNA密码子反向互补的三核苷酸序列。
两者的关系:DNA(基因)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到信使RNA上,转运RNA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反密码子与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碱基)配对。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①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②肽链合成的起始。
③肽链的延伸。
④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总称。2是一种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的复合体,由6条肽链和7SRNA构成。
其两端可分别与信号肽和核糖体的A位结合使蛋白合成暂停,并
可引导游离核糖体结合到内质网表面。(P81图6-3)
3
粗面内质网(RER):核糖体的附着支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滑面内质网(SER):脂质合成和运输,糖原代谢,解毒作用,肌肉收缩,胆汁分泌。
P88图6-8)
①结构:扁平囊、大囊泡、小囊泡。有两个极性面:生成面和分泌面。
小囊泡是由RER芽生而来的运输小泡。
②功能:蛋白质的加工(糖基化成糖蛋白。)和分选,参与脂类的修饰加工,参与膜的转
化形成溶酶体。
P93):
(1)消化作用:①异噬作用:是指溶酶体对细胞外源物质的消化作用。当细胞膜摄入外
②自噬作用:初级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消化分解由于病理或生理因素
而被损伤、破坏或衰老的细胞器的过程。
(2)自溶作用:溶酶体膜破裂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消化的现象。
第七章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1、线粒体的结构特点:
(1)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内、外膜不相通,之间形成膜间隙。
(2)内膜向内突伸形成嵴。(3)内膜与嵴上附着有基粒,内含基质。
(4)基质内含线粒体DNA(mtDNA)及核糖体。
2、线粒体的功能:(1)氧化磷酸化。(2)线粒体与疾病。
3、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呈环状)
线粒体中存在DNA(mtDNA)、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氨
基酸活化酶等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虽然线粒体也能合成蛋白质,但是合成能力有限。线粒体1000多种蛋白质中,自身合成的仅十余种。线粒体的核糖体蛋白、氨酰tRNA 合成酶、许多结构蛋白,都是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的,因此称线粒体为半自主细胞器。
第八章细胞核与细胞遗传(重点章节)
1、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2×2]。H1不参与构成八聚体。
3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着色时着色浅而均匀。
一般位于核的边缘或围绕在核仁周围,之转录不活跃或者无转录活性的
染色质。
4、“圣诞树假说”(第四段及P121图8-10)
5、核仁在核糖体合成与组装中的作用图解(P123图8-12)
6、简述染色质、染色体、基因三者的关系。
组蛋白
基因(DNA) 染色质染色体
(间期Cell) (分裂期Cell)
7、人染色体核型(P126):男(46,XY),女(46,XX)
X染色体在A组,Y染色体在G组。
8、G显带技术:G带最常用,便于识别。
1q32:1号染色体长臂3区2带。(p:短臂)
9、真核Cell基因的结构及表达的结果(内含子部分切割)(P129图8-19)
10DNA复制与转录发生位置图(P134图8-27包含PCR、分子杂交、重组)
11DNA和端粒蛋白组成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染色体DNA的完全复制及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
12
13真核生物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构成,即其编码顺序是不连续的,故称之(splite gene)。
14、细胞分裂中期为何不见核仁?
第九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1:主要指细胞质骨架,是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三种蛋白纤维构成的复杂网架体系。广义的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细胞外基
质。
2、微管的组成:13根微管蛋白原纤维构成的具有一定刚性的、直而中空的圆管状结构。
3、微管的类型:(1)单管:分散或成束存在细胞质中,如纺锤丝。
(2)二联管:分布于细胞表面的鞭毛、纤毛中。
(3)三联管:构成中性粒以及鞭毛、纤毛基体。
4、微管蛋白:分为α和β两种,连接在一起形成异二聚体。
5、抑制微管的装配:秋水仙素、长春碱、紫杉酚。
6、破坏微丝的结构: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