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自学考试考试笔记Title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41
城市规划设计自学考试考试笔记(2010-10-29 19:41:45)转载分类:学习资料标签:杂谈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没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滕尼斯(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所谓精神场所:便是一种在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活动特征,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萨·佩里—邻里单位住宅规划理论;他建议从每家到社区中心的步行距离的最大半径应该改为1/4英里(约402.3米)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种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越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等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社区发展,生态优化与共享社区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相应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原则,建设文明、适居的居住社区。
1、城市产生的基本过程:物资交换形式是以物易物开始的。
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地点改为固定的市。
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上也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即: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1,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专门的手工业者2,生产品有了剩余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居民点的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2、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归纳城市化的含义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现象。
包括人口(农村-城镇)、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非农产业)的转变也包括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U —城镇人口P —总人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现代城市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城市舒适性问题绿色、公共空间、传统文脉、城市景观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2)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问题,历史、艺术问题,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规划与设计考试复习笔记城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城市规划与设计考试,下面将从城市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的建设,但真正的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是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城市规划的设计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倡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2.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空间组织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合理组织城市的空间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公共空间,使城市更加紧凑、高效。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文化传承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传承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保留历史建筑,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1.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规划的典范,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而闻名。
新加坡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2.巴塞罗那:巴塞罗那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而著名。
巴塞罗那注重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规划和设计,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文化艺术的天堂。
3.柏林:柏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著称。
2011年城市规划师原理考试复习笔记2011年城市规划师原理考试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
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占10%或65岁以上占7%)、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注册都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一、都市发展基本理论1、区域理论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2、经济学理论基本产业(重要满足都市以外需要。
为核心)服务性产业(满足我市需要)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4、交通通讯理论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都市发展通讯理论》—通讯。
5、经济全球化理论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6、都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都市人口增长占主导)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二、都市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1、都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本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2、都市物质环境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关于)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和悲观)3、都市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类——第一、二、三产业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都市化都市化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种国家经济和社会当代化限度标志之一四、都市与区域发展1、城乡体系概念——在一种国家或相对完整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级别规模、空间分布有序联系密切具互相依存城乡群体2、都市与经济区域联系重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3、城乡体系特性——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4、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互相作用推动过程第二章都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重要理论都市规划是对一定期期内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运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综合布置、详细安排和实行管理一、古代都市规划思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都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都市规划理念演变——《周礼。
考工记》礼制理念《管予》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格局;规整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都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古西腊——城邦都市公共场合——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核心;古罗马——都市炫耀和享乐特性——以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为核心;中世纪——城堡及教堂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都市放射轴线。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 :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学习笔记(一)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 我国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人,非农业人口超过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人,在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也可定义为城市型居民点。
. 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 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 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 人工能源及加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工业社会城市发展的模式。
. 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口)。
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和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1、埃及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的居住区。
2、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主要特征:(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Northam)发现并提出了“诺瑟姆曲线”。
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4、《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解释:建筑师建造城市时,平面是正方形,每个边长有九里,每边开三道城门,城市中东西、南北向各有九条街道,街宽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
宫城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前面是朝堂,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5、邺城功能分区明确,机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6、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宇宙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隔。
夯土高台共7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
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姆丹(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8、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他经过调查,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 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产生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1)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
1)单层刚架:可达到76m,结构简单。
2)拱式结构: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适宜跨度为40~60m。
3)简支梁结构:跨度在18m以下的屋盖适用。
4)屋架:所有杆件只受拉力和压力,常适用于24~36m跨度。
(2)空间结构体系
1)网架结构:多次超静定空间结构。
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2)薄壳:种类多,形式丰富多彩。
形式:旋转曲面、平移曲面、直纹曲面。
3)折板:跨度可达27m,类似于筒壳薄壁空间体系。
4)悬索:材料用量大,结构复杂,施工困难,造价很高。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特点
1)高度大:8层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h≥24m。
简体结构为180m。
24~50m为一般高层建筑;50~l00m为较高层建筑;100—200m为超高层建筑。
2)荷载大;
3)技术要求高。
(2)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等。
3.建筑布局原则
建筑布局方式:形体组合关系的集中式、分散式、组群式;组合手法的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要求:
(1)与场地取得适宜关系;
(2)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组织;
(3)有整体观念,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
(4)体现建筑群性格;
(5)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
4.外部空间设计
(1)类型
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以人的视线与围合外部空间界面构成夹角为界限,将外部空间划分为三种:18度以下为开敞空间;18度一45度时为围合空间;45度以上时为封闭空间。
(2)处理手法
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
建筑学:1、斗拱:错误;2、三朝五门,清错误;3、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4、古典主义;5、埃及金字塔:错误;6、无障碍门宽度:0.8;7、通道宽度有关因素,门窗位置无关错误;8、项目建议书,预算错;9、横向繁重体系,刚度更大正确;10、抗震年限50年:正确的;道路:1、道路总规设计:道路治理设施;2、停车视距:0.5;3、机动车桥下限高:4.5米,仿佛没有4.5:4、车道宽度:公交车3.5米错误;5、立体交叉:6000当量;6、骨干路与之路:二路停车法;7、中运量:10000-30000;8、自行车通行能力:为4000;9、30米设人行;市政:1、管网管径计算:最高日最高时;2、重现期:可能一次;3、截留与分流:**更好:4、特勤消防:经济发达的县;5、灾害评估:专项计划时期;6、供电总规没有的:开闭所;7、防洪总规:确信防洪提标高正确;8、管线避让:重力让压力错误;9、垃圾填埋场;信息:1、GIS三维:;2、土地适宜性分析:叠合分析;3、图形的:高空间分辨率;4、分辨率高的:LIDAR;5、协同设计;6、域名:;7、CAD功能:景观仿真;8、GPS:不可移动错误;感激六楼。
请把题目传完好吗?感觉你给的答案仿佛不完全对。
比如:57题,答案应选A边际本钱。
《城市计划相关知识》第330页“明白了那个缘故,咱们就能够够想方法用政策来解决那个问题。
由于时刻本钱难以通过政策来调整,就只能用货币本钱来调整。
经常使用的方式包括对拥堵路段收费,如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收费,从而把驾车者的本钱由平均本钱提高到边际本钱;。
”47题,感觉应选C地下管网系统。
参见《城市计划相关知识》第276页。
13题,感觉应选D项目施工进程安排。
参见《城市计划相关知识》第109页,项目建议书是包括项目的工程预算的。
32题,感觉应选A。
大中城市环卫设施整体计划是包括公共茅厕布局的。
参见《城市计划相关知识》第242页.5题,应选C。
《城市计划相关知识》第35页“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有巴洛克特点”。
规划设计考试知识点一、概述规划设计考试是对学生在规划设计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的一种考试形式。
本文将介绍规划设计考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便考生更好地准备。
二、城市规划1.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作用:城市规划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设计和管制的活动。
它的作用包括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
2. 城市规划的要素:城市规划要素包括城市区位、交通网络、绿地系统、建筑风貌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个要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考生要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应用。
4. 城市规划的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城市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与监测等。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景观设计1. 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意义:景观设计是指对自然和人工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活动,旨在创造舒适、美观和功能性的室外环境。
考生需要了解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
2. 景观设计的要素:景观设计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构筑物等。
考生需了解每个要素的特点和应用。
3. 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的原则包括统一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
考生要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运用方法。
4. 景观设计的技术:景观设计的技术包括场地调查、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施工管理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四、建筑设计1. 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目标:建筑设计是指按照客户需求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功能和形式的设计活动。
它的目标是创造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建筑环境。
2. 建筑设计的要素:建筑设计要素包括功能布局、建筑结构、材料选用、建筑表皮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个要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建筑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等。
考生要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应用场景。
4. 建筑设计的工具:建筑设计的工具包括CAD软件、建筑信息模型(BIM)、3D打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