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37
对于四年级上册21课的笔记,这里以语文为例,为您提供一个参考:标题: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一、生字注音1. 山行:shān xíng2. 赠刘景文:zèng liú jǐng wén3. 夜书所见:yè shū suǒ jiàn4. 枫桥夜泊:fēng qiáo yè bó5. 游山西村:yóu shān xī cūn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líng二、重点词解释1.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 赠:赠送。
3. 刘景文:北宋诗人刘季孙的字。
4. 夜书所见:夜里读书时看到的事物。
5. 枫桥夜泊:夜里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6. 游山西村:到山西的一个村庄游览。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今江苏扬州)。
三、古诗翻译1. 《山行》翻译:深秋时节,沿着山路行走,枫叶像被霜打过的红色,让我停下车来欣赏它的美丽。
2. 《赠刘景文》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3. 《夜书所见》翻译:夜幕降临,我孤独地站在屋外,看到远处的人家灯火通明,孩子们在玩耍嬉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4. 《枫桥夜泊》翻译:夜幕降临,我把船停靠在枫桥边,看到天空中繁星点点,听到远处悠扬的钟声,心中满是旅途的疲惫和思乡之情。
5. 《游山西村》翻译:在一个美丽的春天,我来到了山西村游览。
这里的景色宜人,山清水秀,人们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家乡般的温暖。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他要去广陵远行。
江水滚滚流淌,波涛汹涌,望着远去的船只,我心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导语】本课两⾸古诗都是唐代诗⼈李绅所作。
每⾸时都是五⾔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民的⾟勤劳作,告诉⼈们应该懂得粮⾷的来之不易,教育学⽣要爱惜粮⾷。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锄⽲ (唐)李绅 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李绅《悯农》⼆ 春种⼀粒粟, 秋收万颗⼦。
四海⽆闲⽥, 农夫犹饿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
2、学会本课9个⽣字,认识2个多⾳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字。
3、指导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21⽇第⼗四周星期四第⼀节 第⼀课时 ⼀、课前说说 ⼩朋友,我们吃的⽩花花的⼤⽶是从哪⼉来的? ⼆、学习古诗《锄⽲》 1、出⽰古诗图⽂:看图读诗,读准字⾳.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表⽰动作。
⽲:⽲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
“汗滴⽲下⼟”汗⽔滴到⽲苗下的泥⼟⾥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结:古诗1、2两⾏写了农民顶着烈⽇在内⽥间⾟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1)⾃⼰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说。
(3)指导朗读。
(4)⼩结:这两⾏告诉我们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师⼀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锄⽲》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独体字,与“⽊”⽐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字格正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望天门山:远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思想感情: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景色的确很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烟雨迷茫,远处的山的若隐若现,景色更加奇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浓妆淡抹总相宜: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的内容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中,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他又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个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他又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开阔,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启示。
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采,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明月,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故乡。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亲情的独特情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农民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深深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深情呼唤。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它们不仅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懂得感恩和尊重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同时,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