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位移 时间》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62.01 KB
- 文档页数:6
教师必备:位移和时间的授课教案教学目标:本次授课旨在让学生从位移和时间的角度来理解物理运动的本质,并能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点:1.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及其关系2.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3.实验探究:通过模拟赛车比赛探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中最重要的两个量是什么?为什么?二、知识讲解1.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及其关系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通常用△x表示。
时间则是运动的持续时间,通常用t表示。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x/t表示,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
当物体运动速度不变时,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x=vt表示。
2.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物体加速度不变时,其运动可称为匀加速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x=vt+1/2at²表示,其中v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
当物体的初速度为0时,该公式可以简化为△x=1/2at²。
3.实验探究通过模拟赛车比赛,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5人。
每组随机选择一名队员作为赛车手,其余四名队员可担任计时、测量等角色。
(2)每个组可以选择自己的赛车和赛道(可以是从教室到操场等),但需要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
(3)每个组需要进行5次比赛,每次比赛前测量赛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并记录比赛时间和位移。
(4)比赛结束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制作数据表和图表等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三、总结通过本次授课,学生能够从位移和时间的角度来理解物理运动的本质,并应用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时间 位移》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2、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1)在位移的学习中,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通过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3)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既要尊重科学,同时也要尊重社会现实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概念的学习三、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位移四、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通常来说,提到物理概念,就会想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意义、表达式、单位、内涵、外延及与其他概念的辨析等这些方面。
这样看来貌似逻辑严密,思路流畅。
然而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也仅限于被动的接受,并不能从根本上对概念的本源与含义有深刻的理解。
因而我们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稚化我们的思维,从学生的思维生长方向入手,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沿思维生长的方向进行物理教学。
师生共同复习: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为了简化研究,可以将满足一定条件的物体简化成质点。
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选择一定的参考系,为方便准确研究。
在参考系上又建立了坐标系。
那么思考:问题1: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会描述物体的运动。
如果要定量描述某同学在昨天第二节大课间的运动,则:(1)在描述他运动之前应做什么工作?(2)可以先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描述他的运动?学生活动总结:(1)建立模型;(2)先从时空即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生活中会看到这样两个表格: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南京发往上海的高铁G7031次的列车时刻表,为什么一个叫“时间表”,另一个又叫“时刻表”呢?你知道其中的区别吗?学生讨论总结: 事件发生或结束的瞬间,与发生状态对应,在物理学中称为时刻t ,也称时间点。
第2节时间位移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感受物理学中理想模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学习的时间和位移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位移的矢量性和画法及简单的一维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导入二幻灯片播放情境导入运动会上800米比赛,运动员9时20分起跑,运动员甲9时22分45秒到达终点。
问题导入从家上学到学校,可以选择哪些路线,这些路线中哪一条最短,位置改变是否相同?设疑:起点到终点用了多少时间?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是多少?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什么?位置变化如何?让学生体会物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高中物理位移变化规律教案
主题:位移变化规律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位移的概念,并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位移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例子或实验,向学生介绍位移的概念,并引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位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析位移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三、示范演示(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展示如何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探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记录下位移的变化规律。
五、总结(5分钟)
学生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与教师共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位移,并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位移的概念,并了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更有自信地应用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高中物理时间位移教案
主题:时间和位移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的定义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时间和位移的运用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好教案
-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问题: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时间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在黑板上标出一段距离,并要求学生利用尺度测量这段距离,然后记录测量时间。
3. 解释现象:教师解释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4. 练习题: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5. 拓展应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时间和位移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时间和位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时间和位移,并绘制时间位移图,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出一些小测试或者讨论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位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4.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了解打点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4.能使用打点计时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提问:这两句话中时间意思相同吗?二、讲授新课。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于某个过程。
思考讨论: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这两种说法准确吗?应该怎么说?参考答案:第一种说法不正确,应改为:第一节上课时刻是8:00,它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而非某个过程。
3.时刻和时间在数轴上表示 出示图片:时间坐标轴教师讲解: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上课和下课表示的是( ),45min 和10min 表示( )。
答案:时刻;时间 4.时间可以用公式表示12t t t ∆=-式中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t ∆表示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教师强调: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针对练习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高铁于9点43分从长沙发车 B .运动员跑完100m 用时10s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 .8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 答案:B 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第一章 1.2时间和位移教案1.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3.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4.学习难点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5.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6.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7.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了解什么是矢量和标量,知道时间和时刻及位移和坐标的区别。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8.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汽车的开出时间是12点50分” “汽车在某站停留的时间是10分钟”。
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时间与时刻师: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时间位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时间与位移”,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时间与位移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时间与位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定义和测量方法。
2. 学会运用时间与位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时间与位移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及质量。
4. 学生对于物理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中的物体、时钟的计时等,引出时间与位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讲解时间与位移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单位。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时间的测量方法及位移的变化。
(3)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时间与位移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总结归纳: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时间与位移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作业应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反思等。
2. 教师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位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本节的H的是理解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们Z间的区别。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从纶活的例子出发,利用时间轴区分吋间和时刻,联系实际,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再用旅游路线图分析路程和位移,引导学住理解路程是一个标量,只有人小,没有方向,而位移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用有向线段表示。
整个过程清晰明了,让学生容易掌握。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牛活与物理的关系,引起学牛的学习兴趣,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J1体会到物理图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耍手段,为后而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区别和联系,会在生活中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2.过程和方法(1)利用时间轴比较生.活屮不同的数字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2)通过图像区分位移和路程,让学生学会将抽彖的问题形象化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来源于牛活,也应用于牛: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矢量和标量。
2.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话法、问题教学法、类比法。
六、教学策略1、从牛活中的例子入手,让学牛了解牛活与物理的关系,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也让学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平常的生活小,不用死记硕背,学会灵活变通。
2、通过位移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思维,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
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从简单一入手,一步一步的把问题进行解剖。
3、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第二节时间位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两个概念:参考系、质点,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它们,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节教材,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与交流”部分的问题,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1、对“时间与时刻”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间与时刻”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表1-2-1,火车时刻表表示什么含义?3、思考“练习”第3、4题,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的学习教师活动:(1)、根据图1-2-3,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位移与时间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位移时间关系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位移和时间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位移时间关系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PPT:包含位移和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示例;
3. 问题练习:设计一些位移时间计算的问题,以便学生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位移?什么是时间?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2. 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二、讲解
1. 通过PPT介绍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2. 介绍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强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例题演练
1. 列出几个位移与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计算;
2. 学生在黑板上解答问题,并与同学互相讨论;
四、总结
1. 总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强调速度对位移与时间的影响。
五、作业
1. 布置位移与时间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齐。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在课后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帮助他们掌握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时间位移【学习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况下识别时刻和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和位置。
5.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能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学习重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时间指的是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2.时刻与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线段表示,时刻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
时间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3.路程与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运动轨迹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物体运动的起点到终点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4.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二、时间和时刻1.电台报时一般这样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
”听评书连播节目时,最后播音员往往说:“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
”这里面“时间”的意思有何不同?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这里的“18时59分57秒”是时刻还是时间呢?时间和时刻有什么联系呢?如何表示时间和时刻?1.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如果用一条坐标轴来表示时间轴,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某一段线“段”表示时间,也可以说是瞬间与过程的区别。
2.时刻与时间的联系: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时间“段”由无数个时刻“点”组成。
1.2 位置位移路程和位移是描述机械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量,要准确理解其定义及物理意义.在实际问题中,能区别路程和位移;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表示位移的数学方法;明确用位移表示位置变化时,不仅要考虑其大小,还要考虑其方向;要认识到矢量运算与标量运算的法则不同,通过在一维坐标系中进行矢量运算,领悟正与负、加与减的意义;学会用有向线段表示失量运算,这样能直观、形象地认识失量运算法则.【物理观念】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知道矢量和标量以及两者的区别。
【科学思维】空间坐标系需要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像,偏于解题。
【科学探究】知道直线运动中位置和位移的关系,学会用坐标系去探究位移。
【科学态度与责任】掌握物理量的矢量性,了解常见的矢量,对于后期物理的学习事半功倍。
【教学重点】1、位移概念的理解2、知道矢量和标量;【教学难点】1、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确定方法2、矢量和标量的对比PPT【新课导入】我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一两百米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塔克拉玛干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如果一支探险队要进入该沙漠探险,那么他们需要弄清楚三个重要的问题:身处何方?要去哪里?最佳路线是什么?而这三个问题涉及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物理量:位置、位移和路程.【新课讲授】一、位置在生活、生产和技术应用中,人们经常要关心或考虑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如行驶的汽车、航行的船只、移动的台风、飞行的火箭等.位置是指运动质点某一时刻在空间所处的地方.为了表示运动质点的位置,首先应该选取一个参考系,然后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质点的位置,可由质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来确定.坐标系就是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下面介绍三中常用坐标系:1.一维直线坐标系: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置可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x表示。
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
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
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
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
本节是学习直线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
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
如:利用教材中图1.2-2北京到重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
本节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机、三角尺。
气.
请在图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