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及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趣的浮沉现象》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本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所有的活动均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浮沉现象学生经常看到,这个现象司空见惯,但是其中的科学道理学生却不懂。
本节课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学习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评价任务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饮料瓶、乒乓球、橡皮、气球、玻璃球、钩码、直尺、图钉、橡皮筋等教学过程一、小实验导入,设计悬念小实验:同学们看这儿,老师带来了两个小球,如果我把这两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你猜会怎么样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猜想:1、都浮在水面上。
2、一个浮,一个沉。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
(老师把小球放入水中。
)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猜对了吗?)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两个物体一个浮上来,一个沉下去?)是啊,为什么会有浮有沉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有趣的浮沉现象】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A、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特别强。
【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分组材料(水槽、水、木板、石头、吸管、皮筋、钩码、钉子)等。
2. 学生准备:泡沫、气球、直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言: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教师把两个乒乓球放到水槽里)不用手如何把他们拿出来呢?学生小组思考、讨论。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往水槽中加水,师适时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研究水,前面刚刚讲过《认识水》,在这里通过谈话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好强心”,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教师激发兴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体,(木板、石头、吸管、皮筋、钩码、钉子)假如把这些物体都放入水中,哪些会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进行分类。
2.小组内进行猜测,教师发实验记录单让学生汇报结果。
师: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究竟谁对谁错咱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A、把物体轻轻的放入水中,不要把水溅出来。
B、分工要合理,注意合作,写好实验记录单。
C、实验结束后小组长把实验材料收好。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示组长做好记录。
5.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播放课件ppt,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各种浮沉现象,激发学生对浮沉的认识。
在清澈的水面,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1: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
(1)教师准备了一下材料,(教师逐一展示:苹果、木板、小石头、塑料瓶、螺丝钉、树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材料,请大家先猜一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在水槽里,它们在水里是浮还是沉?如果把他们放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想来猜测一下结果?生:我们猜测浮在水面的物体有:木板、塑料瓶……沉入水中的物体有:螺丝钉、小石头、……不能确定的有:苹果……生:我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面。
生:我觉得螺丝钉会沉下去。
师:刚才我们只是猜测,我们怎样去验证这种猜测的准确性呢(实验)对,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就去验证我们的猜测,在实验的时候,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问题?注意事项: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记录表格。
师:开始吧(3)学生分组实验。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想来交流?生:浮在水面的物体有:木板、塑料瓶………沉入水中的物体有:螺丝钉、。
生:塑料瓶原来是浮在水面的,可是当我们把它灌满水,就沉下去了。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科学家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活动2: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出示活动建议:1、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的物体(皮球),手有什么感觉?2、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松开手有什么现象?)师:赶快动手吧。
小组实验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往下按气球,感觉下面好像有一个弹簧。
生:我把气球用力压入水中,一松手它立刻弹了上来。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编版《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礼物一分(皮兜内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钩码、水槽等。
2.学生准备:见教材中活动准备。
教学流程:1.谈话实验,激发兴趣。
⑴导言: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
同学们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科学》课了,对《科学》课感不感兴趣呀?平常大家回答问题是不是先举手,教师允许后再回答?今天,大家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回答,但是别人正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打断,如果打断别人的讲话,多没有礼貌呀!今天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
再有,实验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开始上课。
(课件展示小河景色图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⑵教师激发兴趣: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就在这个皮兜里,请4个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到兜子里摸,摸到什么礼物就算我送给了大家的礼物。
每个小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
(学生代表摸礼物)请大家先猜一猜,把这些礼物放在水槽里,它们在水里是浮还是沉?然后实验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现象符合吗?记到实验记录表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作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进行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交流与合作,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的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出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用具:水槽螺丝钉棋子木块钩码橡皮筋木块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沂河的景色更美了。
下面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到沂河边去看看。
(课件播放沂河景色图)你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师:落叶浮在水面上飘向远方,小朋友扔的石子却沉入了水底,一浮一沉,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中却蕴含着许多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二、猜想假设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研究材料,谁来说说都有什么?(指生回答)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让我们先来猜一猜,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1、学生猜想、讨论,填写记录卡2、学生汇报猜想结果三、观察实验,验证猜想师:同学们你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测,很了不起。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我们先来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课件要求)1、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浮沉并做好记录。
2、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浮沉现象?3、学生交流汇报四、设计实验、理解浮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木块塑料泡沫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玻璃球、铁钉等物体却沉入了水底呢?1、(边操作边说)大家看,孟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我们知道把塑料泡沫放在水中,它会浮上来。
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依照自己观看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看、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明白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看、合作与交流的适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教具、学具】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铁钉、橡皮泥、泡沫、饮料瓶、水槽、胡萝卜、尺子、橡皮筋、钩码等。
教师预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弹簧尺、胡萝卜、食盐、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伙儿讲个故事,大伙儿认真听,故事是如此的:在森林里,一只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
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便大声喊道:“我这就追上你!”因此,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伙儿猜结果如何样?你什么缘故如此认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味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在生活中有专门多如此的浮沉现象,谁能来说一说你明白什么东西是上浮或下沉的?二、猜想假设:1、探究浮沉现象(1)、猜想:现在我们要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来推测,猜什么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咱们要猜的确实是假如把这些物体放进水中,它们会上浮依旧下沉呢?把你们的猜想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的“我的猜想”部分。
(使用实物投影仪)(2)、学生交流猜想的结果。
(使用实物投影仪)以上只是我们的推测,科学不能仅仅靠推测,要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我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做那个实验咱们得注意什么?(课件显示1.把物体轻轻的放入水中,不要把水溅出来。
2.要把实验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验证终止后小组长把实验材料放回材料袋)。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修改)精品版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礼物一分(皮兜内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钩码、水槽等。
2. 学生准备:见教材中活动准备。
四、教学流程:1.谈话实验,激发兴趣。
⑴导言: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
同学们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科学》课了,对《科学》课感不感兴趣呀?平常大家回答问题是不是先举手,教师允许后再回答?今天,大家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回答,但是别人正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打断,如果打断别人的讲话,多没有礼貌呀!今天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
再有,实验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开始上课。
(课件展示小河景色图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⑵教师激发兴趣: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就在这个皮兜里,请4个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到兜子里摸,摸到什么礼物就算我送给了大家的礼物。
每个小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
(学生代表摸礼物)请大家先猜一猜,把这些礼物放在水槽里,它们在水里是浮还是沉?然后实验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现象符合吗?记到实验记录表里。
11、有趣的浮沉现象一、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难点:验证下沉的物体也能受到水的浮力。
三、教学准备水槽、乒乓球、橡皮筋、钩码、木块、铁锁、泡沫、橡皮泥、暖壶塞、直尺四、教学设计(一)导入1、教师:同学们请看,你知道他是谁吗?生:阿凡提。
2、教师: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生思考,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3、教师:想不想看看阿凡提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你能为穷人们想个办法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阿凡提想到了什么方法?4、教师进一步追问:是不是(删除)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呢?生:不是,……5、教师点题:是啊!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在水面,而有的会沉在水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今天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
(二)探究一———它们在水中是浮是沉?1、教师:同学们请看,在你们的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物品,有乒乓球、钩码、木块、直尺泡沫、橡皮泥,请同学猜想一下,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呢?请把你的猜想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学生填写猜想(培养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的好习惯,知道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2、教师:究竟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亲自实验验证一下。
在我们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汇报认为需要注意的事情(让学生懂得实验要懂得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并养成做好观察记录的好习惯)3、教师点评,并出示温馨提示:同学说太好了,在实验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下面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实验吧!4、生分组进行实验5、教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生汇报实验结果6、教师: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发现,木块,泡沫……会浮在水面上,而铁钉、钩码、橡皮泥会沉在水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和假想;2.能通过对比实验定性地描述放到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3.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现象,认识到放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4.了解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放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理解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水槽、钩码、木块、玻璃球、小石块、瓶子、橡皮、尺子、刀子、钉子、泡沫塑料、皮筋、木板、气球、实验报告单等。
2.教师准备:课件、潜艇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当我们在河边或者湖边玩耍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比如木头、泡沫等,可当我们捡起石块扔到水里的时候,却发现石块并没有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入了水底,这是为什么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认识浮沉现象。
(1)同学们,看一看实验桌上准备的材料,想一想这些物品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沉入水底?(2)提出自己的猜想,把猜想填入记录表。
(3)把物品放入水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记录表(一)学生疑问:“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呢?”2.探究水的浮力。
(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1)体验浮力:浮在水中的木块与气球,用手向下压一压,会有什么感觉?(2)探索发现: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一种向上托举的力量。
(3)概括小结: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一种向上托起的力,叫水的浮力;浮力不仅有方向,而且有大小。
3.探究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视频播放《捞铁牛》的故事,想一想:和尚是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 设计实验方案(可参考课本33页图片资料的提示),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主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教具:水槽、乒乓球、塑料花、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橡皮泥、气球、螺丝灯、饮料瓶、水槽、皮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小河情景图及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不知你们想不想看?师:这儿有一个水槽,里面盛的是清水,看我手中,这是什么?(出示石头)师:如果我把它投进水中,它会怎样?(学生猜测:沉下去)师将石头投进水中。
师:再看这是什么?(出示乒乓球)师:如果把它放进水中呢?师再将乒乓球放进水中。
(猜测浮上来)师:这一次,老师要把石头和乒乓球同时放进水中,猜猜会怎样?(学生猜测)石头沉下去,乒乓球浮上来。
师实验展示:结果都沉下去了。
师:乒乓球随着石头一起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评析: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魔术,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1、再现浮沉现象师:说起浮沉现象,咱们生活中经常见到,你看,(课件出示情景图)在这个美丽的小河中,就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也有沉在水底的物体,谁能说一说,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哪些?师板书小船、树叶、树枝、木头、小鸭子。
师:沉在水底的物体又有哪些呢?师板书:石头、沙子。
[评析: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⑴猜想: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就不像观察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你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猜,猜什么呢?各小组桌上都有一个学具袋,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各组取出材料,学生汇报材料名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教材】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善于合作交流。
3、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乒乓球、皮球、大头针、木块、钉子、铁块、泡沫塑料、石块、水、水槽、抹布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水、水槽【活动过程】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师:做“巧取乒乓球”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个乒乓球。
我想把这个乒乓球取出来,但不能把手伸进杯子里,也不能把杯子倒过来,谁有办法取出杯子里的球?生:把杯子里倒上水,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学生演示)师:乒乓球自己乖乖的浮上来了,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些与水有关的有趣现象。
(板书课题)【通过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中来。
】二自行探究,获得新知。
1、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
﹝1﹞猜测沉浮:师: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起来,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
(投影展示)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师:把你认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用↑表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用↓表示。
学生猜测并填写结果。
师:现在一组和四组大头针的猜测结果不同,一组认为会上浮,四组认为会下沉。
到底谁猜得对呢?光凭猜测行吗?生:不行,要试一试。
﹝2﹞验证猜想: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2)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3)不要抢着做,要分好工。
师:你们想的太周到了。
小组长要安排好小操作员、小记录员、小观察员和小监督员,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有趣的浮沉的现象》听课评议
今天聆听了段超老师讲授的《有趣的浮沉的现象》一课,通过课堂效果可以看出,这节课段老师设计新颖,教学灵活,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处理的非常到位。
一、导入环节:利用动画故事,兴趣浓厚,导入效果非常好。
1、阿凡提是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家喻户晓,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对于学生是学习的楷模,因此选材较好。
2、故事帮助穷人运输货物,和本课内容衔接较好。
3、提供建议: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做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探究环节:
1、探究一:活动简单,但收获颇多。
小活动,但是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获得验证。
也为下一环节,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收到浮力提出了引导。
2、探究二:难度大,操作性强,引导到位
实验设计比较得当,最大的优点在于对浮力和重力的分析。
提供建议:(1)及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不能因为会影响课堂教学就抛弃个别学生,要关注全体;(2)、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3)、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积极思考,敢于倾诉自己的观点。
三、浮力的利用:
1、优点:教师善于发掘有用的素材进行展示,并对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不足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考缺陷。
进行启发引导。
总评整节课,从探究活动来看,学生通过亲身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习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但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简练教师的语言。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橡皮、玻璃球、木块、橡皮泥、钉子、钩码、气球、塑料尺子、泡沫塑料、皮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观察动画,注意水中有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交流看到的内容生1:小船、木桶、空瓶子飘在水面上、生2:鱼在水里自由的上浮和下沉。
生3:鹅卵石、石块下沉在水底。
生:……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归纳总结的能力真高。
能看到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认识浮和沉两种现象,更好地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假设、猜想(1)检查课前准备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活动材料。
师:我们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学生猜想……师:先把我们的猜想结果用铅笔记下来,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手按一下浮起来的物体有什么感觉?2.学生实验实验(一):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师:刚才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需要亲自试一试。
实验时要把物体一个一个地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实验完毕要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
【教材】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
【单位】聊城高唐第一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
体的沉浮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善于合
作交流。
3、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
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乒乓球、皮球、大头针、木块、钉子、铁块、泡沫塑料、石块、水、水槽、抹布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水、水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师:做“巧取乒乓球”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个乒乓球。
我想把这个乒乓球取出来,但不能把手伸进杯子里,也不能把杯子倒过来,谁有办法取出杯子里的球?
生:把杯子里倒上水,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学生演示)
师:乒乓球自己乖乖的浮上来了,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些与水有关的有趣现象。
(板书课题)【通过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中来。
】
二自行探究,获得新知。
1、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
﹝1﹞猜测沉浮:
师: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起来,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
(投影展示)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
师:把你认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用↑表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用↓表示。
学生猜测并填写结果。
师:现在一组和四组大头针的猜测结果不同,一组认为会上浮,四组认为会下沉。
到底谁猜得对呢?光凭猜测行吗?
生:不行,要试一试。
﹝2﹞验证猜想:
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1)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2)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3)不要抢着做,要分好工。
师:你们想的太周到了。
小组长要安排好小操作员、小记录员、小观察员和小监督员,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学生分组实验。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想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1)通过实验我发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皮球、木块、泡沫塑料……,沉在水中的物体有石块、钉子、大头针……
(2)我是一组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头针是下沉的,看来光凭猜测是不行的,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行.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科学家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在研究物体沉浮现象的活动中,教师准备一些学生常见的物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热情。
】
2、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放入水中有沉有浮,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想:
(1)物体轻就会浮在水面上,物体重就会下沉。
(2)你说的不对,大头针也很轻,怎么也下沉了呢?
师:想继续探究它的奥秘吗?﹝想!﹞
师:我们先来研究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吧。
(课件展示活动建议:1、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手有什么感觉?2、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松开手有什么现象?)
小组实验.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
(1)我往下按气球,感觉下面好像有一个弹簧.
(2)我把塑料泡沫用力压入水中,一松手它立刻弹了上来.
(3)我往下按时,总感觉有一种力在和我作对,再往上托、往上顶我的手.
……
师: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水的浮力)
【当学生为物体浮在水面的原因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水”上来,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水的浮力的存在。
】
3、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学生有两种答案:受或不受.
师:到底受不受呢?老师手里有一个石块,它上面栓了一个橡皮筋.(教师边讲边演示)我用手提橡皮筋,你们发现了什么?(皮筋变长了)现在我用手托一下石块,你又发现了什么?(皮筋变短了)
师:皮筋变短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石块受到向上托的力.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种实验器材—弹簧尺.仔细观察弹簧尺有什么特点?(上面有弹簧还有刻度)
师:你能利用弹簧尺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吗?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用弹簧尺把石块提起,观察弹簧的长度;再把石块侵入水中,观察弹簧的长度.如果弹簧变短了,就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也就是水的浮力.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
生:可行。
师: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让石块等物体碰到水槽壁,更不能放在水槽底部,否则结果就不准确了.
师:谁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汇报展示:
(1)我们把石块放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是13厘米,侵入水中后弹簧的长度是11厘米,弹簧变短了,说明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2)我们是用铁块做的,也发现侵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变短了,说明铁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其他小组的结论呢?(一样)
师:看来,无论是在水中上浮的物体还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设计实验是本环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要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真正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来体会到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自从人们发现了水的浮力的存在,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利用浮力。
你知道水的浮力在我
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交流:
(1)古时候人们利用竹筏来运送食物.
(2)船在水面上行驶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3)我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在水里游泳.
(4)救生圈、救生衣可以帮助人们逃生.
……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水的浮力对我们的生活的确有很大帮助.老师为了感谢大家的配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把胡萝卜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结果胡萝卜浮在水面上.)
学生惊讶好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关于沉浮,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相信同学们课后只要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总评:在本课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发现—探究—再发现—再探究”这样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即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又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教师也从一个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协作者”,利用实物演示和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
点评:高唐教研室周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