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具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教育方式也应运而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能够提
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纸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
学具。
教师可以通过纸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图形的变形、对称性、
角度的测量等。
同时,通过纸板的利用,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概念,还可以参与到实
际的操作中,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数学拼图让学生进行游戏式学习。
例如,拼图可以用来教授
数字,让学生通过拼图来理解数量的概念。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
习中,更容易地理解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运算和计数工具来辅助数学教学。
例如,数行列,数珠,
数码盘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方法。
另外,计数器等
运算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计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
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商品价格作为例子来教授加法和减法。
在教学中,教师
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自己计算商品的价格并进行比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基础。
许多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却感到困难和枯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理运用学具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感到困惑和无趣,而通过生动的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其易于理解。
使用算盘、数学玩具等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适当的学具搭配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学生在课桌上进行听讲和记录。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和效率低下。
而通过合理运用学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化,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使用数学拼图、形状拼插板等学具来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
合理运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运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使用数学积木、数学拼图等学具进行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加丰富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比较短暂,如果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厌学情绪。
而合理运用学具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学具使用方式,比如数学游戏、竞赛等,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具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各种学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具辅助教学。
教具具有观察、实验、互动等功能,能够帮
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问题。
比如,用各种颜色的小球模拟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
更易理解运算的过程和规律;用面积模型教授几何图形的概念等等。
通过这些教具,学生
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数字棋盘、算盘、计算器等实用性强的学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数字
棋盘可以用来展示数字概念,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点。
算盘可以用来让学生
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计算器可以用于数字计算,
让学生更加便捷地完成作业。
再者,大量的小组活动和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和竞争中更加愉快地学习数学
知识。
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和游戏,学生可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数学知
识点。
例如,比较大小游戏,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概念;拼图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
分数运算,多形式的游戏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可移动性学具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如数学计数棒、数学
图形拼图、数轴等,这些学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数学操作。
通过
可移动性学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学习数学,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黑板书写、口头讲解逐渐转变为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合理运用学具成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具是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通过学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使用学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加法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作为学具,让学生模拟两个数字相加的过程。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
二、巧用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巧用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几何仪、尺子等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自测量各种几何图形的边长、角度等属性。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结合游戏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还可以结合游戏元素,运用学具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些益智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还可以使用一些分数条、分数圆等学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
四、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有理数时,可以通过分数线段、分数盘等学具,让学生亲自体验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和运算规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有理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五、激发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学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数量比较大小时,可以通过算术棋盘、算盘等学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合理运用学具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选择适合的学具,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多样化参与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定期评估与调整教学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本文探讨了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对学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惑与不足,导致了数学课堂效率的低下。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具选择不当、课堂活动规划不合理、学生参与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学具的选择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学具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选择学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合理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学具的选择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了学具的使用效果不佳。
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选用适合的学具、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多样化的参与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定期评估与调整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1.3 目的意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合理运用学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通过选择适合的学具、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多样化的参与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定期评估与调整教学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2. 正文2.1 选择适合的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选择合适的学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学课堂可能并不那么吸引人,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数学题难以理解,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学具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合理选择学具。
在数学教学中,学具大致分为实物学具和图形学具两类。
实物学具如小球、积木等,而图形学具则包括各种图形的拼图板、拼图积木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选择学具。
在教学一年级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可选择图形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纵等活动来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学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字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轴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数轴上操作数值,形象生动地理解加减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具制作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加了趣味性。
合理组织学具。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学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具分类摆放,如将几何图形学具放在一起,将数字计算学具放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合理评估学具的作用。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具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在学具学习结束后,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小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展现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参考。
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选择学具,合理运用学具,合理组织学具,并对学具的使用效果进行合理评估,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会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正确使用学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水平的提高。
下面本文就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出探讨。
一、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
而学具以它们自身的形体、色彩、大小等特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学具可以用来展示图形,让学生可以看到、触摸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
学具也可以用来教授计数、运算等知识,如珠算架、方块、纸条等。
这些学具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具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案例和实例,使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
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时,几何板可以用来展示各种多边形及其面积、周长等性质,可以让学生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区分各种图形。
在教授数字时,教师可以使用算盘、珠算架等学具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
学生通过学具,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尤其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具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使用学具,学生可以逐渐养成一种分类、比较、判断等思维方式,从而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例如,在用珠算架进行计算时,学生需要将数字串联起来,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组装几何板、拼图等学具时,学生需要具备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提高课堂趣味性学具的使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显得更活跃、有趣。
学具由于它们具有的生动形象、兴趣性等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投入度。
例如,在进行数字计算时,珠算架和算盘可以让学生感到玩味、有趣。
在教授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各种几何板、拼图等学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让理论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学具也应运而生,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正确运用学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数字卡片数字卡片包括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检查,帮助学生熟悉数字大小、认识图形,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在课堂上的运用:数字卡片可以用来做比较大小、数数、处理数学问题等,让学生在班级中互相交流、比较,既加深了知识,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可以安排小组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数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几何专用器具几何专用器具包括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角度、长度的测量,清晰地表达几何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用几何专用器具制作各种图形,了解相应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安排组合图形,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学具,可以让学生快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目,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
在课堂上的运用:老师可以编排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索要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发挥自己的计算能力,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可以将计算器作为教学手段,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互动智能白板互动智能白板是一款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在感性的同时上升到理性,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呈现各种图表和动画,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知识和概念;可以与计算器、数码卡片等学具配合使用,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更多的学习体验;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巧用学具,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因此,教师就要巧妙运用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凸显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一、巧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将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形成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二、巧用学具,帮助学生对数学算理的理解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教“9加几”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应用,我除了应用教具让学生从例题皮球图中直观地感知到“先凑十”再相加计算比较简便外,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预先准备好的9个红圆片,代替盒内的9个皮球,放在桌面的左边,再拿出两个黄圆片代替盒外的2个皮球,摆在桌子的右边. 要算9加2得多少,怎样移动圆片使9凑成10?学生通过想一想、动一动,理解了先把小数的2分出1,分出的1和大数的9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1得11的“凑十”计算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发展过程,所以,在学生初步得到感性认识后,还必须借助学具的多次操作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凑十法”的算理. 因此,学习例题9 + 3,9 + 7得多少时,我还是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学具,从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中来加深理解先凑十再相加的计算方法. 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顺利地过渡到抽象地看算式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三、巧用学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学习了分米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好地突出数学的价值.四、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 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具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于直接操作活动的用具,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提供了操作材料. 合理有效地运用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多让学生使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 这样,一方面可以缓减大脑疲劳,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动上,手脑并用,多种分析器共同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较为理想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巧用数学学具,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从认数、读数、写数到学习计算,解答以及认识几何图形都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实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感觉学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具体有一下几个方面:一、利用学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
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合理运用学具可以帮助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合理选择学具。
在数学教学中,学具种类繁多,如数学算盘、几何模型、数学游戏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具。
比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使用数学算盘让学生进行操作,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几何模型让学生亲自拼凑,体验几何形状的特点。
合理选择学具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第一步。
合理设计学具教学活动。
学具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看到、摸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进行具体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设计学具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目的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其中。
在教学分数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分数游戏,让学生通过分数饼干或者分数卡片进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使用学具进行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合理引导学生使用学具。
学具的使用不仅仅是在教学中由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后独立地使用学具进行复习和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学具,并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学习巩固。
在教学举例推理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逻辑推理棋盘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学具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使用学具进行练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兴趣。
合理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学具的使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评估手段,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使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游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具被引进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
这些学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合理运用学具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的学具在使用学具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学具。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形状简单的学具,比如彩色积木、数字卡片等,这些学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而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抽象概念的学具,比如几何模型、计时器等,这些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注重学具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具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具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利用面积模型或者图形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器和计数棒等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具运用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具的运用,让学生成为学具的使用者和探究者。
在使用数学拼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拼图形状和颜色,通过手动操作来完成拼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使用计算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输入数字进行计算,通过自主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具使用时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具的使用时间。
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学具引入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适当利用学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数学课堂则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合理运用数学教学学具。
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图像上、立体上、形象上直观地显示数学形态,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学具中的内容,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学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学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生动、直观的认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量的时候,可以使用长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提高学生对量的认识。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使用图形模型,帮助学生发现各种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使用计时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及运用。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小数娃娃机,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等等。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学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总之,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但是,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学具,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合理运用学具的方法:1. 使用具象学具。
具象学具是与具体物体相对应的学具,如算盘、计数器、尺子等。
通过使用具象学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比如数的大小、加减法运算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具象学具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2. 使用图形学具。
图形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
比如使用图形拼板、立体模型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图形,理解边、角、面等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学具,进行图形的拼凑、旋转等操作,从而增加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使用计算学具。
计算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使用计算器、数轴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学具解决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使用游戏学具。
游戏学具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数独、数学拼图、数学棋类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学具,并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使用学具之前,要明确学习目标,并考虑学具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学具只是辅助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代替教师的教学。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使用学具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只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3. 给予充分时间和空间。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辅助工具,但不是必需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使用学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也是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往往是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晦涩性导致的。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运用适当的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一、合理运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数字大小时,可以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图形模型或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这些学具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运用学具,提升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三、合理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学具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各种学具来进行数学实验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数学运算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算盘或计算器来进行简单的运算练习;在教学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几何模型或拼图,从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合理运用学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四、合理运用学具,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运用学具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具的合理运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宜的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具的合理运用,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因“学具”而精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具的作用非常重要。
学具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为他们带来乐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小学数学课堂因“学具”而精彩的几个例子。
一、计算珠子计算珠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学具,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进位、借位等概念。
在珠子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每个数字的位数,进位和借位的原理也更加容易理解。
同时,计算珠子还能够帮助孩子们练习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让孩子们更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拼图数学除了计算珠子,拼图数学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具。
学生们可以在拼图数学的帮助下,将图形、数字等拼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几何、分数等概念。
通过手工拼图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中的形状、大小、比例等元素,以及数学中的不同运算方式,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三、分数条分数条是另一种非常实用的学具,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各种形式的数值放在分数条上进行比较和运算,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数值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分数条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于数值大小、比例关系等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孩子们的运算能力。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几个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学具,它们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
当然,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也需要认真挑选、合理运用这些学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们更快乐地学习数学。
巧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通过儿童动手操作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思考、叙述,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儿童思维能力,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进行新课前的复习数学课能否顺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落实双基发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新课前的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进行新课前的复习,能收到好效果。
如:在教“得数是10的加法笔10减几”(我举8,学生举2,并回答8和2组成10)。
这样在学生操作之中复旧知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导入新课,直观明白,趣味性强,化难为易,在教“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时,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拿出8个分成左1右7两个部分。
让学生先从左往右观察摆的结果后说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老师板书:1+7=8,并指名说算理;再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后说图意,口述算式,教师板书:7+1=8(说算理),同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学生在直观形象,动手动脑操作过程中进入新课“得数是8的加法”比较自然。
三、引导学生操作学具突破难点刚入学的儿童意志力不很强,遇到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目的。
如“9加几”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凑十”运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我在教了例1:9+2=11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左摆9根,右摆3根小棒问:“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3=?怎样算出它的结果呢?学生动手摆,指名说摆得过程:先把左边9根小棒凑成十,想9加1得10;从右边拿1根放到左边,右边只剩下2根,左边的10加右边的2得12,所以9+3=12。
这样学生较好地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了“凑十”运算的思维过程,难点也不难了。
巧妙运用学具操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关键词]学具操作;学生;低年级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往往需要在感性材料支持下其思维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教师合理利用数学学具可操作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在课堂中总是出现只要有学具操作的课,整堂课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全部在“动手操作”,学生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但是课后,就会发现学生学得并不够扎实,并没有在操作中达到“思考”的目的。
那么,怎么样恰当使用学具,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促进思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学具带给孩子们很大的兴趣,容易导致一整节课都在拿、放、玩学具中浪费时间,这样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学习目的。
一、认识学具的时间要充分。
(一)课前观察学具特点根据低段学生对于操作学具都有一定的兴趣,也防止出现一整堂课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具上,在开学时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摸一摸、玩一玩,让他们认真观察学具有什么用,然后介绍各种学具,让学生明白哪些课需要用到学具。
北师大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中常用的学具有:一年级:1.数字卡片用于:(1)会认、读、写卡片上的数字。
(2)比较数的大小。
(3)数位的认识。
2.计数棒用于:(1)数的认识。
(2)比较数的大小。
(3)数的组成。
(4)帮助计算加减法。
巧用学具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刘小华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第13期
摘要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满足了乐学心理,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僵化局面,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灵动多姿,让学生茫然的目光变得神采飞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013-02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师道尊严,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预设的知识。
教师在讲台讲得津津有味,讲台下的学生却面露茫然、一知半解。
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理论性增强,学生理解就更困难了。
这样长期下去,失败次数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丧失。
而学具的运用恰恰打破了课堂的僵化局面,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灵动多姿,让学生茫然的目光变得神采飞扬,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师精心设置的学具活动,动手弄脑,完整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所以,学具的恰切使用,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 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长久集中。
而数学知识因其学科的特点,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学习知识,犹如木偶,对数学的耐心和兴趣就会渐渐消失,对数学就很难爱起来。
也因此,这样的数学课堂,小学生的个性就会被抑制。
而学具的运用,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给了学生张扬个性、自由飞翔的平台。
学生的心灵是无瑕的,任教师描绘缤纷的色彩,教师的努力,对学生产生的动力常常让人震惊。
如在学习圆角分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面值的钱币。
课上,笔者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通过交易理解圆角分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学生手中的钱币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每个人脸上那生动的样子,连教师都被感染,加入进来,课堂活跃有序、活而不乱。
学生在买和卖之间,不停地思考运算,口算能力增强,并且新的知
识在不知不觉的运用中得到升华,圆角分之间的关系展现得清清楚楚。
同时,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乐此不疲,特别是平时羞于言辞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积极参与,那认真劲儿让整个人焕然一新。
这样的数学课堂,事半功倍。
2 运用学具,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
小学生理解力不强,如果单凭教师讲授,很难真正理解。
其实,小学数学有很多知识点能够运用学具来完成,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具活动,学具具有强大的直观性,恰切地运用,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经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再由感性的形象上升为理性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历久弥新,记忆深刻。
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且如果理解不透彻,对以后的路程方面的应用题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可以说,学好相遇问题,整个路程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所以,在课前笔者让男生拿来他们平时喜欢玩的各种小汽车,让女生准备她们喜欢的各种玻璃丝、毛线。
课堂上,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玩具兴致盎然,都在等待教师的悬念,一展身手。
在讲相遇问题时,笔者让男生用小汽车演示相遇的过程,女生用毛线等来演示。
没想到的是,学生居然主动前面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有的还别出心裁,不仅做直线相遇,还做曲线相遇,讲解得更是头头是道,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沉醉其中。
学具的运用,让相遇问题这一难点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轻松掌握。
这样的课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慢慢爱上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3 运用学具,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最耀眼的字眼,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创新型复合人才。
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
而数学因其独有的学科特点,最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创新的培育,当然要从小学生开始,小学数学给创新提供了条件。
学具给创新搭建了桥梁。
教师因材施教,充分运用学具,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打破固有的教材学习模式,深挖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让教材变得立体起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有所得,每个人都品味到成功的幸福。
一个有幸福感的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这种动力带来的兴趣会是长久的。
潜移默化中,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创造热情迸发出来。
在学习正方形时,教师让每一学生准备正方形的纸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点。
通过直接测量四条边的长度、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等,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学生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最后都指向一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不仅如此,有的学生展开想象,居然用一张普通的白纸,结合以前手工课折纸,叠出了正方体,还有的叠出了长方体,也进行了测量,得出了结论:正方体的所有边一样长,长方体的
对边相等。
学生发出喜悦了然的笑声,那自己获得新知的快乐溢于言表。
一张小小的白纸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4 学具的选择应该注重科学性、适用性
学具辅助小学数学课堂,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崭新的教学理念,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但学具不能代替课堂,教师在选择学具时候要注意科学性、适用性,不能一味追求热闹的课堂而运用学具,学具应该为课堂锦上添花。
其实,数学课堂上,教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会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关爱的小动作会让学生瞬间为教师点赞。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喜欢你而爱上你的课堂。
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会对教师由喜欢到崇拜,那数学学习的效率怎会不高?所以,学具的运用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它提升课堂的高效率,让学具真正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
5 结语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也在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智慧。
显然,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潜心钻研,长期实践。
只要努力,可以相信,学具的运用会更有实效性。
而学具,会完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梅冰瑜.培养学具操作,提高课堂实效[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2).
[2]刘雅梅.利用学具学好数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1).
[3]周宇倩.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运用学具[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