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覆盖方式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15.42 KB
- 文档页数:5
典型场景之城中村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探讨发表时间:2021-01-04T02:19:05.870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3期作者:郭荣[导读] 城中村因楼房密集,室外宏基站难以有效深度覆盖楼房的低层,一直以来城中村无线网络覆盖差都是用户反映比较强烈的区域。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 541001)摘要:城中村因楼房密集,室外宏基站难以有效深度覆盖楼房的低层,一直以来城中村无线网络覆盖差都是用户反映比较强烈的区域。
本文基于一些典型案例,对城中村无线网络覆盖从与用户共同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简易便捷的室分+射灯覆盖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快速解决城中村无线覆盖问题,对密集城中村的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中村、与用户共同解决问题、射灯天线、室内蘑菇头天线一、城中村无线网络问题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的规划阶段和网络优化期间,最重要的传播问题是路径损耗,它代表大尺度传播特性,具有幂定律的传播特征。
路径损耗是移动通信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对蜂窝设计中的覆盖范围、信噪比、远近效应都有影响。
因此,在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划阶段、网络优化期间需要进行路径损耗预测。
城中村,由于房屋十分密集,房屋建筑极度不规则,穿透损耗十分严重,使用宏基站覆盖往往只能解决室外和高层的信号覆盖问题,无法有效深度覆盖楼房底层,因此在城中村区域普遍存在底层室内覆盖信号弱、无信号覆盖的情况,与用户对无线网络有良好体验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同时城中村是村民对基站信号辐射敏感的区域,存在建站困难、阻工、拆站率高和用户投诉多的情况。
2020年1~4月桂林市区用户投诉量为786单,其中密集城中村用户投诉量为86单,占比为12%。
如何快速解决密集城中村4G网络薄覆盖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通信需求的向往,成为了我们需重点突破的工作。
典型密集城中村如:桂林市七星区上边村,位于桂林市七星区六合路理工大学东侧,占地面积约10.4万平米,楼房约500栋,楼高大多为6~8层楼,村中以出租房为主,租户约1.8万户,人口约3.2万人。
“城市织补”理论指导下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以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任昆仑1郭梓妍2 许乃丹3 赵军1 褚福尧1 刘栩冰1发布时间:2021-10-30T02:37:30.89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任昆仑1 郭梓妍2 许乃丹3 赵军1 褚福尧1 刘栩冰1[导读] 近年来,城市化程度飞速上升,但也存在着一些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存在着许多城市隐患,需要合理妥善的规划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分院;2.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青岛理工大学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程度飞速上升,但也存在着一些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存在着许多城市隐患,需要合理妥善的规划。
本研究则采用“城市织补”理论指导城中村绿地系统的改造,以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的城中村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城中村居民对于居住地的使用需求,对其所在地的绿地系统进行“织补”,以整体把控、局部修改、拟定标准等方式对城中村进行规划治理。
关键词:城市织补理论;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莱阳市“城市织补”理论是英国建筑师柯林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所著《拼贴城市》中提出。
柯林针对城市片段化的问题提出用文脉主义来“织补”破碎的城市肌理、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概念。
该理论在中西方城市的更新中经历了多次的实践论证,并在城市更新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报告针对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的城中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采用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与走访调查法等方法,从区位、文化历史、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1]。
1.调研内容1.1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状况莱阳市是山东烟台县级市,位于山东东部,胶东半岛中部腹地,北邻烟台,南邻青岛,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处于山东丘陵,具有缓和起伏;地处温带季风气候;下辖5个街道13个镇,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
“城中村”在建成区范围界定中归属问题的探讨作者:吴慧来源:《城市地理》2017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强省,城镇人口比重逐年攀高。
根据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浙江全省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3354.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1.6%,比2000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随之而来的是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已逐渐位于城区之中,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
“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城镇面貌,制约城镇发展,在城镇建成区范围界定中也成为“灰色地带”。
笔者从“城中村”的定义、类型出发,对照城镇建成区判定条件,对“城中村”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中村;城镇建成区;归属;问题1概念1.1城镇建成区目前,我国对城镇建成区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标准的定义,本文引用的概念是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推行的全省城镇建成区调查中提出的,城镇建成区是指城镇行政范围中拥有城镇建制或已经被乡镇政府部门征用的区域,通常情况下,城镇建成区是由现已开发的城乡建设用地构成的,同时包含一些与建设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片区域。
1.2“城中村”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城中村”的研究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在我国,广大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的是比较晚的,对于“城中村”的定义最初指的是所有包含在都市、城市里的村落。
但是通过这些年的研究进展,在“城中村”的认识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广大研究学者对“城中村”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是各抒己见。
从小的范围上来讲,“城中村”指的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被政府征用的农村土地,此后这一部分农村的村民便会成为城市居民:从大的范围上来看,“城中村”指的是在现代化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会有一部分城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相脱离,处于城市管理范围外的生活质量较低的一部分居民区域。
可是,城中村无论进行怎样的界定,其本质意义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2“城中村”类型从城镇建成区及“城中村”的定义来看:以城市的土地所有权为标准对城建区是否属于城中村作出进一步的划分。
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路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项目。
但是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由于土地利用面积非常有限,除了增加土地收益外,土地利用强度也会显著提高,体现出来对土地市场结构的重视。
在实际改造过程中,重建计划和规划管理体系之间容易产生摩擦。
因此,本文对城中村改造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计划;几点思路一、引言首先,城中村是介于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半城市化状态。
因此,其改造过程往往十分复杂。
利益平衡是规划和筹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关键。
在这种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项目很可能追求将建筑面积转换成建筑密度的目标,在拆迁比例、土地利用类型等技术经济指标上得到充分体现,与其他类型的规划存在着明显矛盾。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明显,城乡差异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乡村的发展。
因此,如何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二、城中村改造的概念及模式(一)城中村改造的概念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原本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形成了特有的"城中村"。
在对存在时间较长、建筑条件较差的村庄进行改造时,按照村落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改造村落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城中村改造,主要是指对旧有的村庄进行改造,属于城中村改造。
第二类是城郊村改造,主要是指属于城市范围,但还没有完全纳入城市规划的村落进行改造:这类地区的村民群体感较强,其生活方式与城市有所相似;第三类是郊外村改造,主要是指城市规划区外的旧村落改造。
第一类和第二类均属于城市范畴,其中大部分村落是通过利用集体土地,以村委会形式建立起来的。
(二)城中村改造的模式此前,村民们通常按集体自主权建设的顺序,自行筹措资金,自行开发,承担拆迁、安置、寻找商品房等各项工作。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14DIGITCW2023.111 居民小区场景特点居民小区按建筑物类型分,主要有高层小区、中高层小区、多层小区、别墅及城中村五种[1-2]。
按无线传播环境分,均属于半开放式场景,既有步行或车行等动线的纯室外场景,又有室内或地下的纯室内场景。
居民小区内,用户基本全程保持定点通信或慢速移动通信,可忽略移动快衰落影响[3]。
考虑到目前家庭宽带普及率已接近100%,居民小区业务特点总体表现为语音业务需求正常但数据流量需求低,因此居民小区的规划重点在于覆盖,容量方面可暂不考虑。
2 居民小区覆盖方案结合居民小区无线传播环境特性以及业务承载特点,其无线整体覆盖策略应基于由远及近、先宏后微,从而实现居民区深度覆盖。
居民小区建设方案优先级从高到低应为宏站合围、小区内杆微站、小区内射灯天线、电梯地库专项覆盖。
2.1 宏站合围方案对于中小型居民区,可使用居民区外的宏站、杆站进行四周合围的方式进行覆盖,避免直接入场解决5G 覆盖问题。
以香山东南街坊居民小区为例,该小区为以多层为主,角落分布4栋高层,总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
该小区周边有4个室外站址,分布在小区四个角落位置,如图1所示。
居民小区5G高效覆盖方案研究丁 杰1,孙怡婷1,范 凌2(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60)摘要:5G网络发展已进入成熟期,网络覆盖要求从满足基本覆盖向无缝连续覆盖转变。
作为无缝覆盖的重要组成场景,居民小区5G覆盖将是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结合居民小区业务需求不高的特点,文章以居民小区5G高效覆盖方案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几种低投入高效率的覆盖方案,为5G网络规划及建设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深度覆盖;覆盖规划;覆盖维度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11.004中图分类号:TN 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11-0014-03Research on 5G Efficient Coverage Scheme for Residential CommunitiesDING Jie 1, SUN Yiting 1, FAN Ling 2(1.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200060, China; 2. China MobileCommunications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060, 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5G networks has entered a mature period, and the network coverage requirements have shifted from meeting basic coverage to seamless and continuous coverag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eamless coverage, 5G coverage in residential areas will be a top priority in the coming yea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w business demand of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5G efficient coverage plan for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cuses on exploring several low investment and high efficiency coverage plans,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5G netwo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ers.Key words: deep coverage; coverage planning; coverage dimension作者简介:丁 杰(1981-),男,汉族,江苏宜兴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网络规划及技术研究工作。
摘要: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大量城中村现象在我国各大城市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纷纷致力于城中村改造任务。
由于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政府积极寻求引入社会资金,以缓解财政压力。
从焦作市的实际效果看,资金成为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瓶颈。
本文从焦作市的现实问题出发,对PPP模式下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PPP;融资引言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的背景下,大规模推进城市化而带来的一种城市化问题。
城中村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全国各地城市陆续展开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由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城市空间拓展基本采取“摊大饼”的模式,这种粗放型的城市化造成城中村问题在中部地区极其普遍[1]。
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但城中村是一项探索性强、复杂艰巨、耗时较久的系统性工程,长期以来,资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瓶颈。
利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将有利于解决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难的问题[2]。
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的城中村改造进程起步要晚。
焦作市于2013年出台《焦作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提出5年将改造规划棚户区117个,98 631户,改造房屋面积2 448.5万平方米。
在政策强烈推动下,以PPP模式为基础的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始正式实施。
虽然PPP促成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以有效的方式缓解了项目前期的资金问题,但是随着项目逐渐开展,资金成为该项目一个极为突出的障碍,社会资本方的资金供应难以到位,项目的实际成本远远高于预估成本,导致项目难以持续运转,基于这一现实状况,更加明确了资金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以PPP模式下焦作市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分析项目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能够反映中部地区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CAIXUN财讯-114-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 王亚男 / 文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百姓生活品质的实事惠民工程,是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城中村 问题 对策加快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改造积累了一些有成效的谈判、拆迁、建设、管理及回迁安置等改造经验;但不可否认,也存在许多老问题和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影响了改造进程,甚至有导致改造停滞的可能性。
(1)粗放规划致使前瞻性大打折扣。
一是功能布局有待改善。
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当前规划上偏重住宅、商业等项目的控制性规划,而对学校、医院(社区卫生院)、停车场、绿地、农贸市场等民生项目的规划相对薄弱,给回迁居民带来诸多不利。
二是病灶丛生难以连片。
以片为单位进行的城中村改造仅仅满足了农居安置用地、10%留用地以及其他用于平衡资金缺口的平衡用地的规划,导致村域范围内的一些零星地块的农户成为无主实施的三不管地带,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村改造,更难以连村成片。
三是仓促调整拖延时间。
一些已经审批下来的项目因拆迁、住宅与商业用地比例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布点不合理等原因往往到最后又要对原规划进行重新调整,这些调整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影响区块推进速度。
(2)前期审批手续办理期限较长。
项目建设涉及立项、规划、用地等行政部门,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难度大,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3)拆迁“妖魔化”现象愈演愈烈。
媒体基于为百姓获取公平、公证和合法利益的报道值得肯定。
但社会上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过多、过大地渲染暴力拆迁、违法拆迁以及钉子户为抵抗拆迁而采取的跳楼、自焚等极端社会事件,再加上网络、微博等不可控宣传平台的无限转载和传播,政府拆迁尤其是强拆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违法”行为。
(4)诉求多样化回迁安置成新难。
摘要:对广州市现行城中村改造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在土地利用、财政支持、拆迁补偿安置、安置房上市等四个方面具有政策条件优惠;比较分析猎德村、琶洲村、文冲村及贝岗村改造案例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和改造模式,得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较好的维护了村民的利益。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策改造经验广州改革开放以后,“城中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城市[1,2],2001年广州市开始着手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3],目前,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改造制度逐渐完备和成熟,研究广州城中村形成与城中村改造实践,对其它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具有借鉴作用和示范效应。
1广州市城中村基本情况仅考虑登记在册的138个城中村,广州市城中村分布在越秀区(4个)、萝岗区(13个)、黄埔区(16个)、海珠区(20个)、荔湾区(20个)、天河区(23个)、白云区(42个)。
其中越秀区所辖4个城中村都处于越秀区与其他区交界的边缘地区,是因为2005年5月的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时从其他区划入的,这也验证了城中村是城市城区向外围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这些城中村可分为急需全面改造的城中村与需要综合整治的城中村两类。
①以杨箕村为代表的城中村,位于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的夹缝中或比邻城市核心区,村内被“握手楼”所充斥,低廉的房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在此蜗居,犹如鲠在不断东扩广州“巨鲸”咽喉的“硬骨头”,对杨箕村这类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城中村,只能采取全面改造的方式,一切推倒重来。
②以小洲村为代表的城中村,区位上远离城市中心区,也吸引了部分外来人口,村内建筑也出现密集化的趋势,对小洲村的改造不能采取推倒重来的全面改造方式,只能从优化和完善小洲村现有功能出发。
2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改造实践2.1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优惠梳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可见,最新的2009年12月由广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 56号)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如下优惠:①土地利用政策优惠①。
Co mmunications Wo rld We ekly无线通信城中村的网络覆盖与优化广州明思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常奎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移动通信咨询设计院|李祥鹰城中村信号覆盖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建议先通过D T 、CQ T 等方法对城中村进行信号测试,再采用分布系统的思路对城中村网络进行覆盖和完善。
城市中的城中村吸引大批外来务工者,一般面积较大,房屋排列紧密,巷道很窄,楼高均在7层左右,所以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很大,很多地方的信号很弱,甚至出现盲区。
目前对城中村的覆盖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城中村私装放大器较为严重,对网络的干扰成为各运营商的头等难题。
某地区运营商积极探索,使用分布系统的建设思路解决了城中村信号覆盖难的问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城中村整体规划1.数据采集首先要收集未加装城中村天线的场强、质量测试数据、主导小区、室内损耗数据及模拟测试数据,确定相应的覆盖目标,提出建设需求,在此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楼宇天线的布放并确定安装位置。
2.信源选取和设备选取如果有单独的宏站覆盖城中村,那么根据测试数据只需对弱覆盖地区补充覆盖,建议直接耦合村中的基站信号。
当城中村出现大面积弱覆盖,甚至出现盲区时,基于城中村人口纵多,话务量大,以免造成拥塞,不建议直接耦合附近基站信号,而是采用新建信源的方法。
城中村信号覆盖也不建议使用传统直放站进行覆盖,数字射频拉远系统GRRU 具有时延校正功能,上行增益比模拟光纤直放站小很多,非常适用一拖多链形、环形、星形、树形和混合型等多种灵活组网的方式。
3.天线选型与布放原则城中村分布系统覆盖一般使用鞭状天线(图1)和对数周期天线(图2)。
天线的布放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街道较窄、楼宇较密、排列规则的等高楼层,建议采用室外状天线布置在楼宇的外墙二层进行覆盖。
街道较宽、楼宇较疏、排列不规则的等高楼层,建议采用对数周期天线布置在楼宇的外墙二层进行覆盖。
对于有部分较高的楼层,不论街道的宽窄、楼宇的疏密,建议使用对数周期天线从天台配合二层的状天线进行覆盖。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已逐渐位于中心城区之中,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
“城中村”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
毋庸置疑,破解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除体制障碍是关键,改革产权制度是根本。
一、“城中村”存在问题的分析“城中村”是城市急剧膨胀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结果,其无序化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是因土地制度的城乡差异,造成“城中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接吻楼、握手楼、贴面楼比比皆是。
二是村内道路等级很低且不成体系,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极低。
三是村内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
四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大部分随城市发展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多愿意选择租金较低、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
结果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突出,各项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
五是传统农村文化尚未与现代城市文明接轨,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并未带来村民素质的提高,富裕之后不思进取,不工作、不读书的现象在中青年村民中蔓延。
等等这些使“城中村”改造成为必然。
二、“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追根溯源,其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城中村”的主要成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分割明确。
关于深圳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的探索研究发表时间:2020-09-16T11:12:24.650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5期作者:彭婷[导读] 深圳城中村总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六分之一彭婷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11 摘要:深圳城中村总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深圳的2000万人口中,有900万住在城中村,它以17%的占地空间,容纳深圳45%左右的人口,且深圳城中村租赁住房约占总租赁住房70%,是租赁市场供应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但城中村的生活环境、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发展极其不匹配。
“脏、乱、差”曾经是深圳城中村的代名词,但通过近两年城中村综合整治等改造项目,逐渐将城中村打造成了干净、整洁、安全、宜居宜业、宜身宜心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园,并逐渐成为深圳形象品牌跟靓丽名片。
作者2018年以来一直参与深圳城中村的改造,下面跟大家简单的分享这几年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有用经验。
关键词:城中村、综合治理、环境提升为增强居民家园意识,提升居民安全感、归属感,构建党委政府支持引导、居民自主管理、多方良性互动的“共治共建共融”城中村治理新模式,深圳市在第九十六次常务会议、全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会中提出城中村整治要求,并制定了《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2018—2020 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完成城中村的改造计划,深圳各区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城中村改造计划,像宝安区以创建“双宜小村”为目标,宗旨为提高片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全面推动城中村基础设施、交通秩序、居住环境等跨越式提升。
深圳城中村综合治理以社区治安治理、消防安全治理、用电安全治理、燃气安全治理、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九项工作作为城中村综合治理的考核标准,我们设计也以这九大项工作目标为指导,通过治理改造,将城中村打造成以生活居住及生活服务为主,兼有商业、文化创意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区。